浙江海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素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系统掌握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具备良好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宗旨,被誉为“管理人才的摇篮,政治精英的沃土”。近年来,本专业在平台建设、队伍打造、人才培养、学术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在省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很好的美誉度。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的笔试通过率达到5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许多学生已成为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显示出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很强的社会竞争力。
一、专业概况
浙江海洋学院于1999年开设行政管理专业,是浙江省早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高校之一。2007年,行政管理专业被列为“浙江海洋学院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浙江海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被批准立项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并在重点专业验收中评为“优秀”。现已发展成为实力较强、特色鲜明、输出人才广受好评、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名牌专业。在专业建设的基础上,2004年,我校行政管理学被评为“浙江省重点学科”;目前还具有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渔业经济方向硕士招生权。行政管理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授予管理学学士。
二、培养目标与特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海洋管理学等方面知识,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掌握现代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和运用外语与计算机等技能,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组织从事管理工作或科研教学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立足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两区”建设的实际,专业定位突出海洋管理取向,专业发展注重服务“两区”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强调创新实践。本专业在夯实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形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海洋管理”三个方向,强化实验、实训等创新环节,着力构建“海管结合”、“博专相济”、“能力导向”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三、主干学科与课程
本专业是“管理学”学科门类中“公共管理类”中的行政管理专业。
核心课程:公共管理学、行政领导学、电子政务、行政职业能力、公共政策学、公共组织学、公共经济学、比较政府与政治、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
特色课程:海洋管理学、海域评估理论与方法、行政职业能力、社会工作实务、公务员面试与素质测评等。
实验课程:行政职业能力实验、电子政务实验、政府绩效评估管理系统实验、公共危机应急演练系统实验、公共政策模拟与仿真实验、人力资源计划与招聘实验、人力资源培训与发展实验、人力资源绩效与薪酬管理实验、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实验、社会工作实务实验等。
实习实训: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公务员面试与素质测评实训、大学生就业创业模拟实训、企业全面经营模拟实训等。
调查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社区管理课外实践(大学生社区工作室)、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管理学基础课外实践、公共管理学课外实践、海洋管理学课外实践、公共组织学课外实践、行政领导学课外实践、海洋资源管理课外实践、海域评估理论与方法课外实践等。
四、专业师资与成果
1.师资力量
本专业已形成一支由近20人组成的有实践能力和理论基础的“两强型”专职师资队伍,其中高级职称者占36%;博士8名;硕士生导师9名。近5年承担科研项目15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6项。
本专业已形成一支政府决策咨询和社会工作服务团队。专职师资中1人被聘为浙江省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专家;6人被聘为舟山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2人被聘为舟山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专家,5人被聘为舟山市政府法制专家咨询组成员,4人被聘为舟山市政法系统决策咨询专家。8人拥有职业资格证书。18项成果被厅局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纳或领导批示。
本专业采取“三师制”组合,形成专业化教学团队。本项目依托的专业群支持专职教师获取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社区挂职锻炼等形式,增加专业实践经验。聘任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台湾海洋大学等境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3位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师。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共建实践教学团队,选聘各级政府和海洋管理部门的19位中高层领导干部、街道社区的12名基层社会工作者作为兼职导师,已形成协同共建的“服务‘两区’战略的现代海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创新团队”、“大学生社区工作室:学生基层服务能力培养教学创新团队”、“海域海岛价值评估与管理”团队、区域海洋经济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2.研究成果
近5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和其它厅局级以上课题8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30余部。主持完育部教学改革项目1项、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4项,立项国家规划教材2部、浙江省重点建设教材4部、浙江省精品课程4门,完成其他教学改革项目20余项。编写特色教材20余部,发表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研究论文4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习近平、赵洪祝、夏宝龙、李强、孙景淼等领导同志批示。
3.人才培养
本专业教师注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心学生成长,完善和实施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培育师生科研合作平台,同时注重对学生在文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管理沟通能力的训练。近3年来,学生公开发表论文80多篇,获得各类竞赛奖励11项,结集出版了《浙江公共服务实证分析》、《新时期中国海洋管理研究》等学生调研成果,为政府建言献策、获得好评。
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自2003年起,每年结集出版学生社会实践论文集《蓝色报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评价该论文集“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有一定参阅价值”。此外,本专业具有海洋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海洋报》、《浙江日报》等多家媒体关注和报道。
五、实践育人模式创新
1.“规定+自选”的实践课程体系
本专业结合学生的特点,第1-4学期,要求学生完成规定动作的实践课程,主要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短学期社会实践以及通识教育课、公修课、专业必修课的实践和实验环节。第5学期,专门开设“社会工作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模块课程,要求学生自选完成其中8个以上学分的实践和实验课程。第6学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职业取向,分类开设“研究型”实践课程、“实用型”
实践教学课程供学生选修,并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第7-8学期,对于研究型人才进行课题立项,通过调查研究和撰写毕业论文的方式获得实践学分;对于实用型人才进一步强化职业资格认证、开展“顶岗”实习实训,通过职业资格认证和实习单位考核情况获得实践学分。
2.“校内+校外”的实践平台
行政管理专业建有总面积1800平方米、总投入1200万元的“公共管理实验实训中心”,其中包括浙江省财政支持项目“经济与管理综合实验室”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社会工作分室”、“公务员行政能力实训中心”和“电子政务实验室”等。已与国家海岛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舟山市民政局、舟山市政法委、舟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舟山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舟山市定海区文昌社区等30多个单位共建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3.“现实+虚拟”的实践育人机制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现实+虚拟”实践育人平台。一方面,在现实层面上,依托于“大学生社区工作室”和其他实习实训基地,为社会提供老年人服务、青少年服务、残康服务、志愿者(义工)服务等,依托于校内外实验实训和实习基地,提升大学生社会工作和社会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在服务实体的基础上,建立 “网上” 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网上法律咨询、营销策划、政策建言等服务项目;通过经济与管理综合实验室的政策模拟仿真实验,巩固和提升专业能力。通过现实与虚拟情境的融入,真正实现“双网联动”,提升实践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4.现代化教学设施和专业文献库
本专业实现多媒体教学。具有比较齐全的管理学类、社会学类、涉海服务类文献资料,并引入国内外先进电子数据库12种;设立了政治学研究所、海洋管理研究所、港台侨研究所等科研和教研机构;图书馆专设“新区研究专业文献室”,
经济与管理学院设有“公共管理资料室”。
六、就业前景
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其中2011年就业率达100%,学生毕业后多数已经成为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显示出本专业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较强的社会适应性。
从学生的就业去向来看,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多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海洋管理部门、涉外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毕业生流向合理,很好的体现了为社会服务的取向。本专业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的笔试通过率达到50%以上。社会各界对毕业生评价较好,不少单位连续多年主动来校预定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