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广东 其它

浙江大学哲学专业

  2019年04月26日08:41  浙江大学 内容被挡住,点击这里看完整内容

专业名称:哲学

专业导游:人文学院章雪富教授

 

1:哲学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哲学”。哲学的学问具有完整的知识谱系,对于哲学的探索源于人单纯的好奇。

  首先,哲学是“爱智之学”。它的探索是非功利性的,是对知识探索本身的享受,求学的目的就是享受求学。就此而言,哲学是所有知识探究的起点。在人类的知识谱系中,哲学是不可或缺的。缺少哲学,具体学科就缺乏根基。

  其次,哲学是一门理论性的学问,有它自身的方法。哲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表现为研究者与其对象的关系。哲学研究始终具有一种尊严,因为它要呈现作为研究者的人的尊严。哲学的研究方法,恰恰使我们意识到“身外之身”,看到知识的丰富层次,把握我们自身存在的价值感,并作深入的反思。

  后,“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我想要说,没有哪一门学科如同哲学那样,在学问的研究与学问本身的福祉上是如此紧密相关。

2:哲学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本科阶段的核心课程包括“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两个系列,可以帮助同学们打下基础,收获比较广阔的视野,获得完整而重要的知识训练。

3:学哲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不同门类的哲学有不同的气质,但以下三点是必需的:第一,对社会问题和人类生存处境要有普遍的关注,对知识有深切的好奇;第二,不为功利而学习,也不把学习视为功利的过程,享受学习和探索的乐趣;第三,批评性的思维。

4:在哲学专业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我们的日常阅读经常抵制理论性作品,但哲学却是理论性的知识--任何学科的知识顶端必定表现为理论。既然我们在大学里求学,在知识的海洋里面,那就要不满足于只在浅水区戏水,要敢于去深水区历险,那里有生命精彩的坐标方位。

  哲学学习需要广泛、无界的阅读。界限是人为设定的结果,知识探究本身没有界限。哲学促使我们回到人类对知识的初理解,文、史、社会科学、传媒、技术性著作,都会关联于哲学之旅。确实有些哲学著作(比如康德和胡塞尔的著作)会非常难读。然而,这些经典著作是我们理性的磨刀石,它们砥砺我们理性的锋芒、训练思索的强度、涵养情感的浓郁,从而使我们的思想和生活成为经典传统的一部分。

  哲学系有许多研讨班、读书会和系列讲座,可以与同学们一起进行知识的历险。“西溪哲学对话”和紫金港校区的“哲学与大学”讲座系列,都通过交流使我们享受哲学。

5:社会上是否存在对哲学专业的理解误区?

  社会对哲学的误解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学哲学的找不到工作;哲学不过是“人生的学问”,不学也会。

  “学哲学的找不到工作”,恐怕是这个职业化的社会对哲学深的误解了。迄今为止,从浙江大学哲学系毕业的学生还没有找不到工作的,而且工作还都不错。只能说,今天人们追求的是相当片面的“物质化生存”,人们把自己的生活更多地甚至单纯地视为“物质的满足”。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忘了,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不是物质,而是思想的难题;我们经常需要关心的并非物质上的不足,而是精神的困境。在今天,有多少人会为物质的匮乏而担忧?但又有多少人由于繁忙、忧愁、焦虑而生活得不好!坦率地说,这是一个并不让人“着迷”的时代,而是一个让人“着魔”的时代。当精神和思想不再成为人自身的诉求时,人就变得非常脆弱。因此,哲学的命运也是我们的命运。既然我们都不关心自己真正的幸福,又怎么会关心这门有关人的福祉的学问?

  虽然“哲学”不以“职业”为目的,但职业是学哲学的人无须担忧的副产品。当我们的学生把哲学作为他们终生的事业时,他们能够从事哲学研究。当我们的学生觉得他们已经有足够的自信去生活中历练哲学的智慧时,他们完全可以获得不错的工作。他们或许不如职业性很强的同学可以很快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然而哲学系的学生由于所受的广泛的、普遍的知识训练,若干年后却有更大的上升空间。我们的哲学系校友名录是很好的佐证,他们遍布在各行各业,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此外,哲学并不是心理咨询或“心灵鸡汤”。学生需要在完整的知识谱系中接受严密的知识训练,形成批评性思考,扎根于人类数千年的思想传统和价值序列,并且造成新的传统。它更是一种加法运算,而不只是一种减法操作。

Q6:现实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哲学专业的人才来解决?

  哲学所探索的是数千年来的价值和思想传承,并运用这些观念解决当代社会生活的问题。如果没有对过去的很好理解,不理解我们生活的大地,又如何能够给出未来的方位?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总是接近于未来之事,即过去总是接近未来的。我们为了生活得更好,就要从过去中去寻找未来的方向。这看起来像是一个悖论,但真理经常以悖论的方式呈现它的在场。我还要说的是,由于缺乏这种从过去而来的远见,人们总是在重复生活的难题甚至悲惨的境遇。哲学有助于我们从“过去”中发现解答“未来”问题的钥匙。

7:哲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哪些行业就业?

  我们今天总是要急切地在专业学习和工作行业之间建立直接关系,试图从专业学习中找到当下的回报,并视此为专业的安全感。哲学专业的学生并非没有对口的行业,然而其广泛分布的职业却相当具有远景。我仅以我所了解的近十年的哲学毕业生情况来说,本科或者硕士毕业的同学,大多找到了相当理想的工作。有一部分同学考取公务员;有进入高校、医院、企业的;更有相当部分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现在在英国、美国、日本或在国内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继续读书。

8:哲学专业有哪些知名校友?

  哲学系是一个“小系”,却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人才。比如学界有庞学铨教授(浙江大学)、郁建兴教授(浙江大学)、孙周兴教授(同济大学)、王晓朝教授(清华大学)、张文喜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来法教授(浙江工商大学)等等,政商界有西藏自治区宣传部部长董云虎、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永昌、浙江省文化厅厅长金兴盛、南都集团执行总裁王海光等等。

  其实,没有比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更能称得上是“成功”的,哲学是一门让学习者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成功学”。

9:哲学专业的系统学习怎样训练学生为这个世界提供有价值的“批评”?

  真正的有价值的“批评”在于建立秩序,或者提供一种可能的秩序。哲学的训练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各种失序的生活和没有价值方位的社会活动。因此,哲学的“批评”可以让一个片断化的时代重新找到它的路标,在迷雾重重的社会丛林之中依然能够看见一线未来的亮光,在种种不具有价值感的或者导致更多混淆的意见中突围而出。让“批评”重新回到价值的方位,让“批评”重新回归思想和思考的空间,这也是哲学在世界之中永远的重量。


 

哲学吸引我的--

  哲学吸引我的就五个字:与真理为友。这几年年纪愈长,愈觉得这几个字的分量,也愈为自己感到惭愧,以此自勉吧!

--章雪富教授

  哲学带给了我一种生活方式。它带给我一种全新的视野,让我从僵硬的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重新用审视的、怀疑的目光去打量这个世界。它带给我一种宁静高远的生活,我能够通过书本与人类思想史上伟大、聪明的头脑进行直接的对话。哲学思考从来不会换来丰厚的物质回馈,对此,哲学家总会自嘲哲学是“无用之大用”。

  能置人于险地的永远是精神上的疾病,我宁愿自己为如何存在而忧愁,也不愿为明天的食粮而忧愁,正是哲学带给了我这样生活的可能性。哲学能使我们成为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它看似不能得出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影响却至为深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我相信哲学是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实践的。

--2010级本科生刘露

  我与哲学结缘是偶然看到一篇介绍休谟怀疑论和康德二律背反的小文章,它将我原有的思维方式完全打破,仿佛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对这个熟悉的世界的认识是真实、客观的吗?这个疑惑一直伴随着我的哲学学习过程。意义问题被真实性冲击,“真”成了一个不得不直接面对的问题。继而是“善”。“善”的问题会直接影响个人的现实生活,触发你的现实情感、激起你的现实关怀、引导你的现实思考。在这点上,哲学的启发是极为现实的。如果人生的意义追求的是“美好生活”,那也勉强可以用“美”来总结。

  “真、善、美”,这便是哲学亘古不变的主题,它关注的就是世界和人本身,也是吸引我的地方:始终围绕“人”展开,因此它也能够激发我们的“上下求索”。

--2011级本科生王冠军


原标题:浙江大学哲学专业


招生专业
手机版:浙江大学哲学专业
-新文章
相关学校
技校专业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