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是一个特色鲜明且富有竞争力的二级学院。1998年经浙江省教委批准经济法专业(本科)开始招生,1999 年成立法律系,2002 年成立法学院。2005 年获得经济法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 年获得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 年法学作为支撑学科参与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并获准成立浙江社会管理法治化协同创新中心,2013 年法学、社会学获批立项为校级重点学科,2014 年“非诉法律人才实验班”开始招生,2016 年法学专业获浙江省高校“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立项,2017 年法学、社会学获批立项校一流学科,2018 年学院获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浙江省地方立法与法治战略研究院获批省级新型高校智库,2019 年学院成为浙江省法律与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学院是中国法理学研究会、中国立法学研究会、中国法律史学会、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中国商法学研究会、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中国社会学会的常务理事或理事单位,是浙江省财税法研究会和浙江省法律文化研究会的会长单位, 是浙江省法学教育研究会、浙江省法理学与法史学研究会、浙江省宪法学与地方立法研究会、浙江省行政法学研究会、浙江省商法学研究会、浙江省社会法学研究会、浙江省律师法研究会的副会长单位。
学院目前共有专业教师 57 人,其中教授 15 人,副教授 19 人,博士生导师 3 人,硕士生导师 28 人,有博士学位及在读博士生教师 44 人。现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 人,浙江省“151 人才工程”人才 10 人,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5 人,校杰出中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培养人员 3 人,校优秀教师支持计划培养人员 5 人,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4 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7 人。
学院法学类专业设有法学、社会工作专业两个专业,法学专业为浙江省特色新兴专业(B 类),学院设立浙联律师学院,开办“非诉法律人才实验班”,培养拔尖创新法律人才。法学院人才培养注重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和国际化,努力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与较强的实务处理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法学专业与司法机关、知名律所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社会工作专业与民政系统具有深度合作,学生专业能力得到培养与锻炼,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一、法学专业
本专业为浙江省“十三五规划”优势专业,其培养目标定位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法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具备必要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和较高人文素养的通识人才。法学专业充分发挥我校财经类学科的优势,通过在经济法、民商法、国际经济法等方向上的严格训练,将学生培养成能够熟练地在法律和财经相关行业就业的专门人才或高层次学术人才。
核心课程:
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刑法学、民法学、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学、金融法、证券法等。
就业去向:
法院、检察院、各级人大立法机关、政府机关、律师事务所、企业等实务部门从事法律或相关工作。
二、社会工作专业
本专业是国内较早、省内唯一设置企业社会工作方向的社会工作专业,主要培养能主动适应我国社会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扎实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研究能力与企业社会工作实务能力,具备联系中国社会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服务社会与管理社会的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领域中从事专业社会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创业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与SPSS、企业社会工作、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等。
就业去向:
民政、卫生、劳动与社会保障、司法部门、工会、共青团、妇女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以及其他社会福利和公益机构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等市场机构。
3.法学专业专业问答:
1.法学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本专业学习研究对象是法律的现象和理论,具体包括:法律的体系和内容、法律的历史和运行、法律的思维和适用方法、法律的功能和作用、法律与社会的关联等;可以把本专业概括为研究法律制度内容和运行过程的知识体系。
2.法学专业的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本专业主要课程有: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学、刑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法制史、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学等核心课程和物权法、财政法、税法、金融法、证券法、保险法、预算法、合同法、公司法、企业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国际金融法等专业方向课程。
3.学习法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法学专业学生需具有一定程度的逻辑思维能力、较为广泛的人文社科常识以及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此外法学专业还要求学生在充分发挥我校财经类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兼具财政、金融、会计、国贸等领域的必要财经常识,因此需具备一定经济、金融类知识的学习分析能力。
4.法学专业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法学专业所学法律部门众多,各部门法之间体系性强,因此要求学生具备坚强的毅力、高度的学习责任心、自觉的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容易迷失在抽象的法律语言中,把握不了某一法律内部以及各法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此外,法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解释适用方法解决具体问题,因此需要学生课后投入大量时间阅读典型案例、研习论证程式、查阅相关文献寻找理论依据等。少数学生可能仍习惯于中学时代教条式的死记硬背模式,仅停留在对法律基础知识的粗浅性理解和强行性层面片,而缺失运用法律思维和法律适用方法结合具体法律条文解决个案的能力。
5.社会上是否存在对法学专业的认识误区?
社会上对法学专业的认识存在不少误解,认为法学专业即是培养和教育法律诉讼相关知识与实务技能的专业,事实上法学专业知识不仅可用于民事、刑事、行政等方面的纠纷解决,还可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劳动用工、商业交往、专利或商标申请等非诉讼事务;此外,近年来,随着依法行政理念的不断深入,法学专业知识还被广泛应用于各级人大立法、政府行政或社会组织管理等多个环节和多个领域。因此,法学专业人才也不限于人们所理解的,仅仅是进公检法或律师事务所等法律职业单位,还包括进入各级人大立法机构、政府行政部门、社区管理机构、企业、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等组织等几乎所有行业或领域。或者说,在依法治国的社会氛围中,法学专业人才可以进入几乎所有的工作单位,运用专业法律知识,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实现自我。
6.社会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法学专业的人才来解决?
当今社会对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大量复杂民商事交易关系、私权保障、政府的依法行政、司法机关的公正裁判、企业组织的依法经营和管理、基层社区的依法管理等多个环节或领域皆需要法律专业人才的参与才能完成,法律渗透进社会的任意角落。
7.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那些行业(职业种类)?
地方人大常委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政府机关、有关涉外机构和社会团体、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公司法律事务部、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等各级国家机关、法律服务机构、经济监管机构或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律或相关专业的专业服务或学术研究工作。
8.浙江财经大学该专业的办学优势在哪里?
浙江财经大学法学专业为浙江省“十三五规划”优势专业,依托浙江财经大学财经管理等学科和学校对地方国家机关提供智库服务、与律师事务所合作办学的优势,通过在经济法、民商法、国际经济法、经济监管等方向上的严格训练,将学生培养成能够熟练地为地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的专门人才或高层次学术人才。
9.该专业有哪些知名校友或优秀学子代表?
99级校友颜滨,团中央城市青年工作部
99级校友李慧,浙江海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01级校友杨甜,创立浙江允道律师事务所。
01级校友唐勇,考取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目前在高人民法院研究站做博士后项目。
03级校友方智,创立浙江铎伦律师事务所。
06级校友兰婷婷,考取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
07级校友王媛,考取荷兰鹿特丹大学。
08级校友傅时宇,考取香港理工大学研究生。
13级校友杨钢,考取悉尼大学研究生。
14级校友林芳臣,考取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
15级校友李雨岚,考取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
学子访谈:
知名校友(优秀学生)谈谈该专业的学习体会和该专业具吸引力的地方。
学习体会:
法学专业绝对不只是背诵法条和打官司,四年的专业学习,我们不仅学习了各类法律知识,拥有了进入这一专业领域的敲门砖,重要的是她让我形成了专业的法律逻辑去看待问题。我也认识到法学专业不仅仅停留在诉讼,也包括更多更广泛的内容。
7.法学专业具吸引力的地方:
法学专业具吸引力的地方在于她能锻炼你的逻辑、态度,因为学习了法学专业,我们更多地去思考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多地去思考自身素质的建设,就如博登海默所说:“法律让人类学会了如何驾驭自己。”同时,法学专业的专业性程度较高,让我觉得丰富、多彩、充实。
8.社会工作专业专业问答:
1.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研究)对象是社会运行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有需求的人、群体和组织,注重对个体社会关系的调适与维护、社会问题的解决、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困难与需求群体在精神和社会关系及社会适应上的服务、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正向发展等若干维度研究和服务,需要研修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及其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和实务知识,进而去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对症下药地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工作方案、评估服务成效,以此提升社会质量和民众福利,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续发展。
2.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主要专业课程有:社会学概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与SPSS应用、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企业社会工作、经济社会学、社会政策、现代社会福利、社会组织管理、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等。
3.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社会工作专业既是一门注重理论、实践和方法相结合的专业,又是一门注重社会服务过程和结果的实务操作型专业。因此,改专业对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法学等学科理论知识的要求较高,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也非常强,需要注重专业方法、伦理、技能的培养,如人际沟通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个体认知与发展能力、构建社会资本的能力。
4.社会工作专业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社会工作专业学习过程中,需要接受较为多元的专业学习,涵盖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等知识,部分学生会感觉课程体系复杂,学习压力较大等。同时社工专业对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要求较高,会有较多实践教学环节和实务操作方法的培训与督导,特别是注重社会工作具体方案的写作、活动的开展、服务效果的评价等微观操作,因此会产生一定的应用型学习压力。
5.社会上是否存在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识误区?
社会上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误区较多,大的误区在于认为社会工作专业学习后的就业方向仅为社区工作和专业社工。事实上,我校社会工作专业是以企业社会工作方向为特色的,注重社会工作与财经专业、法学专业的融合,强调对企业运行管理、企业社会责任、员工辅助计划、个体与企业关系调适及其政府与社会中社会治理创新等知识的培养,因此能很好地在银行、大中小企业、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基金会、社会团体)中就业。
6.社会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来解决?
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工作人才设计新的项目载体并加以落实进而进行政策创制、企业发展过程中社会责任的落实、员工辅助计划的推进和员工适应并助推企业的发展,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社会问题的梳理与解决,困难人群在精神、社会关系、社会化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个体社会关系的调适和社会适应问题,都需要社会工作人才秉持专业知识、专业伦理、专业方法来解决。
7.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那些行业(职业种类)?
该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在民政、卫生、劳动与社会保障、组织部门、司法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国家机关中就业,能够在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办公室、市场拓展部门、社会责任部门、业务部门中就业,能够在各类基金会、大中型社会团体、社区与社会组织中就业,从事社会治理与服务、社会政策研究与评估、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企业人力资源与市场调研、社会事业与公益慈善、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等工作。
8.浙江财经大学该专业的办学优势在哪里?
我校社会工作专业依托浙江财经大学财经类专业优势与法学院办学特色,以企业社会工作为特色方向,是浙江省内唯一以企业社会工作方向为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改专业培养目标明确,特色突出,受到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工作行业的高度认可。
9.该专业有哪些知名校友或优秀学子代表?
03级校友宁春,现任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团委书记,曾获评“浙江省十佳大学生村官”。
03级校友陈狄佳,英国汇丰银行上海总部。
05级校友毛超彦,现任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团委书记。
07级校友袁俊,考取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
07级校友苏盼,考取南京大学研究生。
08级校友钱淼,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博士。
08级校友俞爱婉,考取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
11级校友王芬,考取浙江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
13级校友胡晓娟,考取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
15级校友丁艺华,考取复旦大学研究生。
学子访谈:
知名校友(优秀学生)谈谈该专业的学习体会和该专业具吸引力的地方。
学习社工的体会:
以前我对于社会工作的认识仅仅局限于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真正接触了社会工作,才发现它的内涵宽泛很多,而且真正是在当下蓬勃发展,前途无限的行业,政府部门、社区管理、社会机构、慈善基金会,这些地方都非常需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相比与会计、计算机等等这些职业,社会工作是真正面向服务对象,是改变人的工作,能够从中体会到很大的成就感和生命的价值。
社工吸引我的地方:
社会工作吸引我的地方是其“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这个专业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它强调个人的尊严和价值,重视个人改变的潜能,肯定每个人都有值得欣赏和学习的地方。社会工作的课堂形式也很多样化,有个案、小组、社区等不同的工作理论和方法,这些实践的过程都非常有意思。比如我们会去民政部门、企业、社区、小学等各种地方做相关的实践,跟各色各样的人群交流沟通,这个过程非常能锻炼人的能力以及促进个人的成长。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