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方向)
专业导游: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锋教授
专业咨询电话:(0532)86981315-504
Q1: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方向)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方向)是石油工业十大学科之一,被誉为石油工业的眼睛。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方向)涉及在深达几千米的井眼中、利用专用仪器和智能手段获得地下岩层物理信息,识别和寻找地下油气及其它资源/能源(煤、金属及非金属矿产、新能源)。学习(研究)内容跟地下岩石密切相关。比如,如何在几千米深的高温、高压的井眼中探测地层的物理(如密度、声波速度以及电阻率等)信息,就相当于给地球做“CT”、“B超”和“核磁共振”等诊断,以实现地下资源/能源(油气资源和固体矿产)的勘探与开发。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方向)是我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双一流”建设学科重要组成,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专业重点学习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电子学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油气探测方法与技术、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着重培养适应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需要,以及其它能源、矿产煤田等勘查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强的高水平科学研究和管理人才。
Q2: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方向)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方向)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电磁场论、声学基础、核物理学、电子技术与仪器、信号分析、测井方法与原理、测井信息处理与综合应用等。
Q3:学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方向)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方向)专业重点要求学生对数学、物理、计算机有兴趣,愿意从事资源/能源探测方法和技术研究,其知识结构均衡,对其他特质无特殊要求。
Q4:在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方向)专业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基于“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打好理论知识基础、人文社会基础、工具性基础;按照“注重交叉创新和工程应用的培养定位,学习过程中还会突出工程应用、综合实训、创新设计等训练,使学生具备发展知识、发展思维、发展创造能力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方向)专业领域涉及面广、课程内涵丰富、知识体系交叉融合需要学生潜心学习、全面发展,掌握真才实学。本专业就业面较宽且发展潜力大。
Q5:社会上是否存在对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方向)专业的理解误区?
一旦涉及到“勘查技术与工程”,会让人以为相关工作环境差且比较辛苦。实际上,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方向)专业是基于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而设置的专业,既注重油气探测方法与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注重测井信息处理与应用等综合能力训练和素养提升。就业后,大部分同学是在室内从事探测方法与技术研究、仪器研发、测井资料处理和解释工作,工作环境较好;从事现场数据采集工作,自动化程度高,主要是利用高科技手段探测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
Q6:现实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方向)专业的人才来解决?
我国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国内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勘探难度大,导致后备可采储量少,缺乏战略接替区,急需寻找隐蔽性油气藏、非常规油气以及新能源,这也给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和技术提出了更大挑战。目前,我国一些地球物理探测关键技术还相对薄弱,在深地、深海等环境下地球物理测井方法与技术、仪器装备研发与制造、数据处理技术与评价,以及在人工智能测井、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等方面,都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解决以上关键问题必须培养既懂探测方法,又熟练掌握仪器研发、信息处理以及工程技术的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方向)专业人才。
Q7: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方向)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哪些行业就业?
专业依托学校石油学科优势,坚持“立足石油石化,面向全国,服务行业科技进步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围绕“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及应用”形成了本-硕-博、工程硕士-博士和岗位技能培训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大拓展了专业办学空间,增强了社会服务功能,提高了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本专业各层次的毕业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在全国同类专业中领先,市场需求量极大,近五年来一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主要满足油气能源勘查需要,兼顾煤田、水文等其它矿藏能源勘查需求,从事相关专业领域的各种工作,以及从事信息采集与智能处理、软件工程、电子技术及仪器研发等多方面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
就业的行业与单位: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等大公司的测井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油厂等国内石油企业以及Schlumberger、GE-BakerHughes、Halliburton等国际公司为主,另外不断进入华为、百度、海尔、海信等互联网、电子信息以及大数据处理等产业。
已为我国的石油、IT等行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用人单位反馈本专业学生基础扎实,迅速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每年都有50%以上的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在本校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以及中科院研究所等深造,另有部分同学选择出国继续学业。
Q8: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方向)专业有哪些杰出校友?
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方向)专业历史悠久,从1953年学校成立起至今,校友中人才辈出,且不拘一格。从青年学术精英到世界五百强名企高管,从创业楷模到党政领导,呈现出多元化成才的态势。卫留成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勘探系测井专业,历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中共海南省长、省委书记、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会委员;匡立春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测井专业,现为中石油科技管理部总经理;许立全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测井专业,曾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李剑浩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测井专业,现为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总经理;还有国际岩石物理与测井分析家协会(SPWLA)杰出成就奖获得者尹赫柱、周强等学者。
■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方向)吸引我的——
测井是一门基于地质学、物理学、数学、电子信息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学科,在油气探测、固体矿产、水文工程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专业前身是北京石油学院矿场地球物理专业,始建于1953年,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品牌专业、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其所在的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二级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017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历经60余年建设和发展,在一代又一代测井师生辛勤耕耘和共同努力下,在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实验平台和工程实训等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培养的毕业生既有进一步深造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又有走向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学生进校后,既进行数学、大学物理、英语、地质学、计算机等专业基础课学习,又会进行测井方法与原理、电子信息技术、测井信息处理及应用等专业课学习,还有计算机、模拟和数字电路及测井信息处理应用课程设计和工程实训等实践性课程。通过四年的课程学习,让学生具备石油测井领域或在电子、信息行业从事专业工作的基本技能。作为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我教过核物理学和电磁场论等专业基础课,也负责核测井方法专业课教学,通过多年教学深深体会到,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方向)专业是多学科融合,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工程实践,所涉及的技术直接为国家油气战略服务,比如说所从事的“可控中子测井技术”一直受制于国外公司,其在国内油田服务时费用高、且只提供处理结果不提供技术处理流程,通过我们多年来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再比如,唐晓明教授所研发的横波远探测技术和过套管双源反激声波测井技术,都远远领先于国外,极大促进了国内石油测井领域的技术进步。因此,本专业培养学生为国家油气资源勘查与评价储备技术人才,对学生今后就业从事工作具有广阔的前景。
——教授 张锋
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对石油工业的技术进步提出更高要求。石油测井作为一种重要的储层测量及评价手段,近年来在多个学科方向都取得了重要进步;石油测井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要求学生对计算机、数学、物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此同时,石油测井也是一门具有多分支的学科,包括电法测井、声学测井、核测井等,学生可按自己兴趣自由选择方向进行进一步学习。在进入我校学习之前,我就认定该专业,考入我们专业后,我刻苦学习,迎难而上;而这些年取得一些成果也不断印证了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百折不挠、勇于拼搏、艰苦奋斗一直是我们专业的优良传统,同时先辈们也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表率,一个个油气田的发现见证了祖国发展的脚步,也离不开我们勘探者的不懈努力。传承勘探精神,争做勘探尖兵,勘探测井专业人才将会一直都有用武之地。
——2015级博士生 许松
“测井是什么?测井是石油地质家的眼睛,是石油勘探开发的医生……”这是在新生研讨课上对测井的第一认识。很多人都说测井是“一孔之见”,但在大学四年的学习里,我深深的认识到测井不是“一孔之见”,而是能够精确划分油气层,精确评价油气,有效预测油气产能的“火眼金睛”。测井的学习内容包括了数学、物理、地质、计算机、仪器等方面的基础课程,并且很多课程都有相应的实训课,动静结合,不仅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也让我们学习到解决油田实际问题的科学知识。我个人也比较喜欢这样的课程结构与安排,让我不会将眼光局限在某课本上,而是能够锻炼我的动手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015级本科生 崔瑞康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