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商管理(双语教学)
专业概况: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前身为创建于1984年的工业管理工程专业,2001年开展双语教学。现有教师32人(教授6人,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4人),50%具有国外访问交流或学习经历,81%具有博士学位。专业注重国际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具有企业经营模拟系统等实验教学设施以及武汉光谷等实践教学基地,已建设成为湖北省高校品牌专业,是教育部首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工商管理国际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基地。《管理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双语示范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工商管理全程双语教学团队是湖北省省级教学团队。学生获得全国及省部级创新创业一等奖10余项;毕业生20%左右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进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985高校或者本校等211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习;7%左右同学进入国外著名学府深造;多数毕业生进入跨国公司、涉外企业工作。
培养目标:适应全球化趋势,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型、国际型、复合型的高级工商管理和创新人才。
专业特色:注重英语语言能力与沟通技能训练,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施双语或全程英语化教学;突出学生的全球意识、精神、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以及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素质,具备从事企事业经营管理、创新创业的良好素养、知识和创新能力。
主要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开设Advanced Mathematics, Linear Algebra, 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s Statistics, Management,Accounting, Marketing, Microeconomics, Macroeconomics, Financial Management, Operations Research,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echnical Economics, Portfolio Analysis and Investment, Corporate Strategic Management,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Management等课程,设置了情景模拟、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就业领域:工商企业管理、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科学研究及管理咨询。
2.市场营销
专业概况:市场营销专业是经济管理学院开办历史较早的专业之一,是MBA建设的主要依托专业之一,有教师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教授4人。《管理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双语示范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市场营销学》是省级精品课程。专业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经营活动和营销管理过程的基本规律,以及营销原理在企业经营实践和其它非营利组织管理中的应用问题;培养具有现代营销观念、强烈竞争意识、创新精神,掌握大数据时代与新媒体环境营销活动规律的德才兼备、实践与理论研究能力突出的复合型高层次营销管理人才。
办学特色:将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突出学生的全球意识、精神、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掌握营销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具备从事营销管理的良好素质、知识和创新能力。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主要就业领域:毕业生可在各类企业(中外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商业企业、金融机构等)、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有关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市场营销管理与咨询、广告管理、市场研究和电子商务等管理工作,也适合在国内、外教育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3.会计学
专业概况:我校会计专业199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4年开始招收会计学硕士生,2011年开始招收会计专业硕士。现有在校本科学生414人。本专业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级财务会计人才。
办学优势: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0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0名,讲师8名,是一支教学认真、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有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两间,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一间,均能同时容纳100余名学生的教学实习,实验、实践教学设施齐备。
办学特色:本专业遵照会计学教学规律,在培养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设了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课程实训、会计手工模拟实习、会计电算化实习、会计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教学实践课程或环节。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方法、技巧,具备一定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能依托学校的优势专业,办出专业特色,如培养学生在地勘单位会计、环境会计方面就业的优势。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主要就业领域:毕业后可在公司、事业单位、政府机关、金融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会计、审计工作及相关经济管理工作。
4.旅游管理
专业概况: 旅游管理专业于1998年招收本科生,2003年获批旅游管理学术硕士点。2004年经原国家旅游局批准,成立了中国地质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具有乙级旅游规划资质。旅游管理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2人,讲师2人,形成了一支研究方向多样、教学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在多年的发展中,结合我校优势学科,旅游管理形成了以旅游地学、旅游规划、智慧旅游为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国重要的旅游人才培养基地。
办学优势:依托我校经济管理、地学、资源学等学科优势,旅游管理专业突出“厚基础,强技能”的办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建有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主干课程现场教学、北戴河野外旅游实习教学、旅游企业实习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兴建了旅游管理综合实验室,与国内旅游企业以及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了长期教学合作关系,搭建了教学实习的平台。旅游管理专业科研实力不断增强,近5年来,共承担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50余项地质公园设计及区域旅游规划项目。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优良,注重课程创新,率先在国内开设“旅游地学”、“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等特色课程,本专业开设的通选课“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获评中国大学“美慕课”全国一等奖。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就业领域:毕业生具有系统的经济管理类理论知识背景,具备旅游地学、旅游规划、智慧旅游等特色人才知识与技能。毕业生能够胜任旅游行政管理工作、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相关企业旅游信息化设计与维护管理工作、区域旅游与景区规划设计与管理工作等;由于旅游学科与多个学科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毕业生也可在旅游学、经济管理、资源学等多个领域继续读研深造。
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专业概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管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求毕业生能够熟练运用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决策优化模型与算法、大数据分析技术辅助企业管理决策,推动“互联 网+”下的企业转型和管理创新。
办学优势:本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5位博士生导师,5位教授,9位副教授,有2位优秀教师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本专业可以招收博士、硕士、本科(学士)等各个层次的学生,并设立博士后 流动站。近几年来先后承担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一项自然科学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及大量的企业咨询项目,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科研论文。为优秀学生进入科研领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专业一次就业率始终 维持在90%以上。
授予学士:管理学学士
就业领域:毕业生可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IT企业等单位从事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等工作,或从事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研发、实施、评价等工作。根据近5年的毕业生调查,50%毕业生从 事互联网/IT行业,15.7%从事科研单位,11.2%从事工商企业,4.5%就业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
6.工程管理
专业概况:工程管理专业充分利用我校50多年工程学科办学优势,将工程学科与管理学科紧密结合,旨在培养具备管理学、土木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的知识,掌握现代项目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建造工程师的能力,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咨询、工程造价、工程经济分析、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管理、工程监理等的复合型应用人才。15%的毕业生被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绝大部分保送到"985"著名学府。本专业就业前景非常好,每届毕业生在大四的第一学期,就有95%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
办学优势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所属的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不仅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且拥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本专业师资力量强,其中骨干教师博士生导师1位,教授2人,副教授4人,全部专业教师都拥有博士学位。80%的教师都具有工科背景或工程实践经验。近几年承担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50多项企业横向项目,为优秀学生进入科研领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主要就业领域:
V1. 各类施工企业,从事施工现场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工程招投标、工程造价、工程结算、施工组织设计等工作。
V2. 各类工程勘察设计院和工程咨询公司,从事经营管理、工程招投标、工程造价、工程结算、工程监理、工程项目管理等工作。
V3. 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基建规划、工程招标、工程造价、工程结算、工程审计、项目管理等工作。
V4. 政府部门,如建设厅、审计厅、消防处、发改委、银行等,从事基建项目规划管理、基建项目招标、基建项目审计、新建项目审批等工作。
V5. 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事房地产经营管理、工程招投标、工程造价、工程结算、工程决算、工程审计等工作。
V6. 大专院校,从事工程管理及相关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
7.经济学
专业概况: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横跨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1998年开始招收经济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得资源产业经济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3年应用经济学获湖北省重点学科。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具备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和进一步深造的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基础型和应用型人才。
办学优势:本专业已培养本科毕业生500多人,目前在读本科生300人。现有专职教师21名,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2人,已获得博士学位教师17人,到斯坦福大学等海外名校学习、访问的教师11人。依托本专业教师组成的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产业经济研究所不定期举办学术会议或学术讲座。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0多项,出版专著、教材20多部,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100多篇,获得国家部委和湖北省的科研奖励10余项。2006年以来,本专业坚持为学生配备学业精良、认真负责的学务指导教师,采取与武汉市的国有大型企业和证券公司等共建教学实验基地等措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扩大办学优势,不断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主要就业领域 :主要在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大中型国有企业、跨国公司、大型民营企业和政府部门等从事市场分析、战略规划、预测、营销和行政管理等工作。近年来,毕业生保研率和考研率为26%,出国深造比率8%,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8.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概况: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经济学、国际贸易、世界经济的基础知识,接受经济学、外语、计算机和数学"四大"板块的基本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培养具有良好的国际经济学理论素养,熟练运用外语、计算机、数学等基本工具处理专业相关问题,熟悉国际贸易全程实务操作和相关法律,了解主要国家的经济和贸易政策,掌握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具备对外交往能力的国际经贸专门人才。
办学优势:依托我院优势学科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高起点办学。专业教师14人,其中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3名,副教授9人,13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具有国外留学经历,部分课程实行双语或者全英文教学。面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注重对学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理论和对外贸易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充分利用学校科研和学缘优势,引导学生关注国际矿产品市场、国际矿业投资、环境贸易、跨境电商等当前热门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培养学生处理此类问题的实际能力。依托教育部国别研究中心,培养专业性的国别交流与研究人才。本专业继承和发扬了我校"重实践教学"的传统,不仅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意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突出实践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主要就业领域:涉外经济贸易部门,涉外企业,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国际业务部门等。
9.统计学
专业概况:统计学是研究如何对数据进行搜集、加工、整理以及推断、分析、预测的科学。作为一门学科,统计学有自己完备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它不仅在经济管理领域有着深入的应用,而且有在生物、医药、教育、心理、社会、法律、工程等领域广泛的应用。
本专业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的统计学专业知识,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熟练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能在各行业各部门从事统计调查、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决策咨询等数据收集与分析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等机构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办学优势:依托应用经济学及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注重培养学生“四种能力”,即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精深的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熟练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和良好的外语学习交流能力。本专业特别注重学生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的培养,拥有"大数据统计实验室",在每门专业主干课中都安排有大量上机实验课,设置了专业认知实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以及创新创业实践环节,为学生继续深造(读研、出国)或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主要就业领域: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市场调查公司,管理咨询公司,企业数据分析、市场研究、质量管理部门,以及政府部门等。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