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云南大学民族学社会学学院下辖人类学系、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系3个系,设有人类学博物馆、民族学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所、民族史研究所、边疆学所5个学术研究机构。学院现有民族学、社会学、社会工作3本科专业和民族学、社会学、宗教学等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个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授权点;有民族学、中国民族史、民族社会学3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个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有1个省级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基地,形成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1. 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其应用性非常强。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因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种种社会问题。同时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大学中社会工作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科研育人、协同育人的原则,培养具备"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专业价值观,具有较全面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能熟练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技巧,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等部门和领域从事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福利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学制:四年制
学位类别:法学
课程设置:
(一)专业核心课程:社会学概论、人类学概论、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心理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社会福利思想、社会工作研究
(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工作课程实习、社会工作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研究、毕业实习
2. 主要专业实验:个案社会工作实验、小组社会工作实验、社区社会工作实验、社会工作技巧训练
就业方向: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非常广泛,云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历年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来看,基本的去向有:一、投身社会服务,从事专业社会工作;二、进入政府部门,从事行政工作;三、进入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四、进入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经营活动。
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系与复旦大学合作建立了"2+2"的联合培养制度,每年通过选拔,我系将输送五名优秀本科生前往复旦大学社会工作系学习。
2. 社会学专业
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创建于1936年,首任系主任即是我国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吴文藻。在他和费孝通、杨堃等著名学者任教云南大学社会学系以及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期间,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成为了研究成果斐然、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著名系科。费孝通、陶云逵、许烺光、瞿同祖、史国衡、李有义、田汝康等杰出社会学家完成了关于农村社会、民族社会、产业工人、基层组织等领域的重要成果,创立了"云南大学-燕京大学社会学研究室"(魁阁)籍此成为中国社会学研究重镇。老一辈学者们留下的丰厚学术遗产和优秀传统,成为云南大学的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宝贵学术资源。
1980年代云南大学社会学恢复重建,1987年设人类学本科,1992年设社会工作本科,1995年,云南大学重新恢复社会学系,并设置了社会学专业。1997年,云南大学建立人文学院,将原设于历史系内的社会工作和人类学两个专业分出,成立了人类学与社会工作系。1999年,又将该系分为人类学系和社会工作系。2005年底,学校机构调整,将社会学系和社会工作系合并,划归公共管理学院,成立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2015年底,云南大学院系调整,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与原民族研究院的民族学、人类学合并,成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云南大学社会学学科有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社会学一级学科(含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和民俗学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全面的社会学理论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技能,能在各类机构从事社会调查与研究,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规划与管理,发展研究与预测等类型工作的社会学高级专门人才。
学制:四年制
学位类别:法学学士学位
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社会学概论、社区概论、社会学理论、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社会学基础文献选读、社会统计学、质性研究方法、中国社会学史、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心理学、社会人类学、组织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等。
就业方向:专业调查公司,包括市场调查公司、媒体调查公司等;公务员,尤其各地民政系统和新闻出版系统;社会工作的管理、咨询与服务工作;传媒方面的记者、编辑、社会评论、信息量化分析、策划等;各类NPO、NGO组织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3. 民族学专业
云南大学的民族学学科创建于20世纪30年代末,吴文藻、费孝通、许烺光、田汝康、方国瑜、江应樑、杨堃等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专家任教于云南大学,开创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魁阁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和优良的学术传统。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云南大学民族学学科不断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的民族学人才培养体系。1987年恢复人类学本科招生、2009年恢复民族学本科招生;2001 年获准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2 年获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并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9 年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云南大学的民族学学科为第一名;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2017年12月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云南大学的民族学学科被评为A+(排名全国第一)。
培养目标:民族学专业以民族学和人类学的基本知识模块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以民族/族群及其社会文化为研究对象,以中国西南和东南亚民族及其社会文化的调查研究为特色,以培育学生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从事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民族地区公共事务、跨文化/跨文明的交流及其管理、文化多样性传承保护、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以及以田野调查和个案工作为基础的其他工作的应用型和创新型复合人才。
学制:四年制
学位类别:法学
课程设置:
(一)专业核心课程:民族学通论、人类学概论、社会调查统计、公共事务管理、中国民族史、中国民族文化、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古学引论、语言人类学与民族语言调查、影视人类学、中国西南民族研究、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民族学与人类学名著导读、田野工作与民族志写作、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
(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民族学毕业田野实习、民族学短期田野调查、影像技术基础、影视人类学
就业方向:民族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较广泛,云南大学民族学专业历年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来看,基本的去向有:一、投身学术研究,从事专业民族学科研工作;二、进入政府和事业单位,从事各类行政工作;三、进入教育系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四、进入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