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院
延边大学体育学院前身为延边大学体育系,创建于1958年。1998年,经吉林省教育厅和国家体育总局审核批准增设运动训练专业,并成立了延边大学体育学院。学院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两个本科专业和休闲体育专科专业。1996年,体育系挂靠教育学原理专业招收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得了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了体育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及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4年起招收民族体育博士研究生。
学院拥有田径、体操、足球、篮球、排球、重竞技、基础理论教研室。学院现有教师69人,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23人,硕士生导师15人,博士14人;在校学生522人,其中本科生446人,研究生76人。多年,学院传承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同时,继承和发展朝鲜族体育文化,形成了民族特色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一直承担着为东北三省民族基础教育培养体育师资的任务,先后为东北三省输送了优秀民族体育师资和体育工作者。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共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50余项,在CSSCI或国家级体育类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学院通过地域、民族优势,举办多次大型的国际学术会议,并与美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外学校和学院建立友好关系,加强了交流与合作。
学院以足球、跆拳道为学校的传统优势项目。2007年,获得全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3金2银,优秀教练奖;2009年,学校足球队参加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获北区第一名和总决赛第四名;2009年,共参加2次全国大学生跆拳道比赛,共获14金的优异成绩;2011年,获李宁杯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获第二名;2012年延边大学学生乔治在哥伦比亚举行的“世界跆拳道锦标赛中(品势)获得金牌,实现了中国“零”的突破;2016年,参加中国大学生跆拳道冠军赛获团体金牌;2018年,在全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上,男子个人品势、混双品势及女子旋转击破项目均获第一名。2007-2015年,民族传统体育在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连续三届代表吉林省队获得6枚金牌,2018年民体杯全国民族健身操比赛获一等奖。
学院咨询电话:0433-2732246
1.体育教育
学制:四年
体育教育专业在2019年被评为延边大学一流学科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能够从事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科学研究、课外体育锻炼、训练和竞赛管理、组织工作,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和较强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质的中小学体育师资和朝鲜族体育师资。
主要课程: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
就业前景:体育教师、教练员及其它体育工作者。
2.运动训练(含师范、非师范)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
师范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与文化素养,掌握专项运动教学、训练、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较强的专项运动技能和运动训练指导及竞赛组织能力,能胜任专项运动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具有体育学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以及教育专业知识,能在中小学竞技体育训练、体育教学以及在朝鲜族传统体育训练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非师范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与文化素养,掌握专项运动训练、教学、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较强的专项运动技能和运动训练指导及竞赛组织能力,能胜任专项运动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能在专业队、体育运动学校和体育俱乐部以及朝鲜族传统体育领域从事服务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核心课程:运动训练学、运动竞赛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专项理论与实践、运动选材学、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保健学、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损伤与康复、运动训练管理学、朝鲜族体育理论与实践。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基本技能训练、运动训练实践活动调查、毕业论文、学术活动等。
就业前景:教练员、体育教师及其它体育工作者。
3.休闲体育
(专科)(珲春校区)/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休闲体育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一定的休闲体育运动技能、休闲体育活动管理与竞赛的组织策划、从事休闲体育项目技能指导、休闲体育俱乐部管理与赛事策划推广等工作的跨文化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休闲体育概论、体育管理学、体育旅游概论、户外运动、高尔夫、羽毛球、网球、滑雪、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户外运动组织与管理、运动伤害事故处理与急救、实训、社会实践、专业综合实习等。
就业前景:本专业以国家对专科教育的要求为指导,紧紧围绕运动休闲专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面向休闲度假村、健身休闲俱乐部、户外运动训练机构、体育旅游公司、体育产品公司、体育赛事组织机构、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活动与竞赛场所、运动休闲事业机构等岗位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就业领域为各类休闲体育运动俱乐部、运动中心;综合休闲娱乐中心;休闲运动产业企业;教育和体育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