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设置情况
招生专业 |
层次 |
学制 |
学位授予门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本科 |
四年 |
理学 |
软件工程 |
本科 |
四年 |
工学 |
物联网工程 |
本科 |
四年 |
工学 |
【基本情况】
咸阳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起源于1992年原咸阳师范专科学校计算机中心开设的计算机专业(专科),1998年成立计算机系,2002年更名为计算机科学系,同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开始招生,2007年新增软件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本科专业,2009年计算机科学系更名为信息工程学院,2014年增开物联网工程专业,2015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停止招生,2016年信息工程学院更名为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和物联网工程系三个教学机构,分别负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物联网工程三个专业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计算机学院现有计算机开发技术与应用研究室、图形图像处理研究所2个研究机构,以及校内、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软件研发基地及西咸软件众创空间等多个大学生实习实训及创新创业平台。
计算机学院实验有物联网工程实验室、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等5个专业实验室和3个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及、3个校企合作软件研发基地及1个市级众创空间。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专职教师4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高工)15人,讲师(工程师)20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7人,在读博士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的有31人,学士学位1人;40岁以下教师18人,41至50岁教师19人,50岁以上4人。另聘请15名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学院现有校级青蓝人才2人、校级青年骨干教师4人,兼职硕士生导师5人。教师队伍的特点是中青年教师较多,高职称中青年教师较少,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逐年增加。
【教学科研】
近三年我院教师主持教改项目9项,发表教研论文31篇,编写教材7部,其中1部获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部获陕西省计算机教育学会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教学成果获咸阳师范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我院教师在全校的青年教师赛教活动中多次获奖。
近三年,我院教师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收录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厅局级项目13项,横向项目4项。
近几年,我院教师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市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学院现有校级青蓝人才2人、校级青年骨干教师4人,兼职硕士生导师5人,省级“巾帼标兵”称号1人、咸阳市“三五人才工程”项目2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学术骨干2人。
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8项、厅局级项目19项,横向项目4项;先后获省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省级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市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省级“巾帼标兵”1人、2人入选“三五人才工程”项目;学院获批市级众创空间1个。近三年,出版教材和专著共8本,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收录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
【教学设施】
计算机基础教学设施: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室,包含三个机房一个实验准备室,占地面积964平方米、拥有403台电脑,电脑安装有Win7、Office 2010、VS 2012、SQL server 2008等相关软件、配备有2名实验技术人员(其中高级工程师1名),实验教师24名。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设施: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室、计算机检测技术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物联网工程实验室、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等6个实验室,包含六个机房两个实验准备室,占地面积965平方米、拥有电脑、实验箱等相关实验设备800多台(件),电脑安装有Win7、Office 2010、VS 2012、SQL server 2008等相关软件、配备有3名实验技术人员(其中高级工程师2名),实验教师24名。
计算机实验室共有教学、科研设施1500多台(件),分为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室、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室、物联网工程实验室、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计算机检测技术实验室等六个实验室和一个教师机房、一个图形图像研究所。
【学生活动】
学院一直坚持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的宗旨,密切联系本地IT企业,与企业合作共赢,目前已与陕西北斗金控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西安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软件外包学院、蓝鸥科技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华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就业基地,与西安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申报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近三年,学生申报大创项目40多项,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10项和省级大创项目20项,“互联网 ”大赛获奖11项。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名列学校前茅,部分学生在国家甚至国际知名IT公司就业。
专业简介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7年被评为陕西省首批一流建设专业。本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专业,现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两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两门。
本专业以嵌入式软硬件系统设计与开发和应用软件设计为方向,采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突出工程化教学理念,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量运用案例式教学。通过专业见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大赛、项目实训、专业实训、毕业设计等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以上,就业质量逐年提高,有多位毕业生进入全球500强企业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学名师1人,学科带头人2名,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和在读博士共4人,硕士10人。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熟练运用软件开发工具进行应用软件的设计和研发,能够使用嵌入式技术、数据库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等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够在教育科研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设计、应用与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基础课程:高等数学 离散数学 数理统计 大学物理 数字电路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专业核心课程:操作系统 计算机组成原理 数据结构 编译原理 计算机网络 算法分析与设计 数据库原理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移动终端开发UI设计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JSP程序设计.NET平台与应用开发。
2.软件工程
培养目标:软件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从事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与开发、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软件分析、设计和开发的能力,具有软件开发实践及项目组织协作的工程经验和创新创业意识,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专业导引,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数据分析与处理。
专业核心课程: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软件项目需求与建模,软件设计模式,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软件开发实践,算法分析与设计。
三大方向:大数据分析方向,Web技术应用方向,移动终端开发方向。
教学理念:该专业依托校企合作,吸纳MOOC和SPOC的学习优势,突出“做中学”的工程化教学思维,将移动开发与架构、云计算、人机交互设计等前沿技术相结合,并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演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生完成每个学期的理论学习后,至少有一次的实习实训跟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
学生情况:软件工程专业自2007年成立以来,累计有8届共464名毕业生,部分学生就职于华为、中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企事业单位。现有在校生278名。2014年以来,学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完成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获得厅局级以上奖励10人次,学生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5篇左右。
其它:本专业与西安石油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签订第一志愿考研录取协议,确保学生只要通过国家线就能录取,考研率在10%左右;本专业与中软国际、软件外包等企业签订就业协议,确保学生在企业就业,就业率达到50%以上,就业企业有金山软件,NEC,NTT等,学生薪资等级逐年稳步上升。
3.物联网工程
培养目标: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物联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标识、获取、传输、处理、识别和控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毕业生能够在信息领域、科研部门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能胜任物联网系统规划、分析、软件系统设计、实施、维护等工作,既具有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又具有创新能力的物联网技术人才。
专业基础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电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物联网工程导论、计算机专业导引、计算机组成原理、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
专业核心课: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物联网体系结构、RFID与智能卡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物联网数据处理、物联网移动终端应用、开发(Android)、物联网通信技术等。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