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
学院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工业发展的需要,在工业制造、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电工技术、电气工程、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培养了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兵器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自动化
专业介绍:自动化专业成立于1978年,其支撑学科是“控制科学与工程”省级优势学科,是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宽口径、复合型专业。经过三十多年建设,先后获批了国家级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陕西省省级教学团队等,并于2017年获批为陕西高校“一流专业”。学生能获得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尤其在强弱电结合、软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该专业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民航、铁路、金融、通信系统、税务、海关等各部门的自动化应用,未来随着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的日益拓展,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该专业现有自动控制理论、运动控制系统、微机控制技术3门专业课程获批为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师资队伍:自动化专业现有专职教师4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6人,13人拥有博士学位。本专业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陕西省科技厅等纵向科研项目60余项,近年来发表科研论文150多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12项,获陕西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主编出版国家规划教材2部。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工程素质、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与设备、机器人控制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和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经过5年的实际工作,学生应达到:
1.具有对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与设备、机器人控制等相关系统其中之一进行分析、设计或运行管理与维护的能力;
2.具有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3.具有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的基础,能够胜任自动化工程中硬件及软件程序的设计和应用;
4.了解社会问题,具有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沟通和交流的技能;
5.胜任岗位职责,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以“突出系统观念,强化工程实践,激发创新意识”为主要特色,以自动化系统为主线,以项目实训和企业实践为主要实践教学方式,以实验和学科竞赛激发工程创新意识培养,形成了以自动化系统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工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电机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自动检测技术、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微机控制技术/PLC与电气设备、现场总线技术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宽广,能在自动化控制、计算机、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教学及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5.1%。
2、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源于1989年设立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1998年根据教育部所颁布的新专业目录归类为现在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1年获批为陕西省特色专业。本专业是一个宽口径、复合型专业,学生能获得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尤其在软硬件系统设计、信号与信息处理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形成了电子信息系统设计、智能信号处理两个专业方向。现有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双语)等6门专业课程获批为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师资队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8人拥有博士学位。本专业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陕西省科技厅等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00多篇,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14项,主编出版国家规划教材10部。青年教师在讲课比赛中多次获得殊荣:校级比赛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陕西高等学校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省级特等奖1项,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全国三等奖1项。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培养适应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扎实的电子信息专业基础,具有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电子信息有关的研究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实际工作或学习深造,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能够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有获得工程师技术职称的能力;
2.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使用现代工具,分析、解决实际工程应用;
3.能够从事电子信息行业的研究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并能综合考虑环境、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4.能够适应国家社会发展需求,通过不断学习来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成长为研发工程师,进而成长为技术研发组长或项目经理等;
5.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交流与合作能力,能够在不同职能团队中发挥特定的作用并具备承担负责人角色的能力。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贯彻“突出系统,培养创新意识,强化应用”的理念,注重电子信息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该专业组建了“电子信息创新创业实验班”: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采用“与竞赛结合、与项目结合、与科研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培养机制,培养学生工程创新实践及创业能力,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精英教育。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系统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信息论基础、现代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数字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信息采集与控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宽广,能在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应用等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生产、开发及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5.8%。
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专业介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成立于2011年,本专业作为理科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宽厚的理学基础,又具有工学的专业特色。受到良好的现代电子信息工程系统方面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训练,尤其在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综合应用能力。
主要特色:本专业理工并重,面向研究与应用,学生主要学习电子系统的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电子设备信息系统的分析、研究和设计等基本专业技能;专业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适应面广。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培养能适应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的、起骨干作用的专业基础厚、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理论和技术人才。
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实际工作或学习深造,能达到以下目标:
1.全面发展: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基础理论: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电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并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3.专业知识: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4.专业技能与工作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及IT产业、计算机、信息处理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技术管理、教学及生产等工作;
5.创新与持续发展: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综合素质高,可持续发展,能在实际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
师资队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7人拥有博士学位。本专业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厅等纵向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00多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4项。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基础、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现代通信原理、随机信号处理等。
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课程教育采用“3+3+2”模式,为了强化本专业理工并重的专业特色,教育体系由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构成,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分课堂计划内及计划外实验,由三套保障机构保障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锻炼。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宽广,主要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电子方面:可以做电路设计工程师;信息方面:可以做电信工程师;计算机方面:开发软件、硬件等方面工作。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6.3%。
4、 通信工程
专业介绍:通信工程专业于2001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本科办学专业,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面向信息技术,瞄准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和物联网技术,注重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强调工程素质培养,具有口径宽,适应性强的特点,系统的教授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程,以及通信工程领域软硬件开发、系统与网络的设计与应用和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具备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及相关工程实践知识,能在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和物联网及其相关领域一线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施工维护、技术管理工作并起骨干作用的专业基础厚、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现有面向工程应用的信息通信领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等3门专业课程获批为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师资队伍:通信工程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3人拥有博士学位。本专业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陕西省科技厅等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80多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2项,主编出版规划教材3部。教师参加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一等奖两人,教坛之星提名一人,课堂教学明星两人。教师指导全国电子大赛、嵌入式物联网竞赛、移动通信竞赛等竞赛获国家奖10余项,获省级奖40余项。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防工业和地方经济,培养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具备通信工程与信息处理领域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掌握网络、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及相关工程实践知识;能够在移动通信、网络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与导航和物联网技术等相关领域一线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施工维护、技术管理等工作;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综合素质高,可持续发展,未来5年内能在实际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本专业实践教学主要由教学认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五大部分组成。
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 目标 | 手段 | 预期 |
基本工程素质 |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实验作风和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 基础实验项目全面训练 | 掌握常规电子元器件的认知和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实验数据处理和写作实验报告的方法 |
通信系统设计能力 | 综合运用通信工程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软硬件设计能力 | 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项目的训练 | 独立设计实验内容、完成实验项目、总结实验项目 |
通信系统应用能力 | 加强学生对生产实际过程的系统性认识,建立对实际工程项目的整体性概念 | 不同层次的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 通信系统软硬件操作、设计、调试能力;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能力;调研、查阅文献能力的提高 |
创新意识 | 观察、发现、分析、创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 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各类竞赛、大创项目 | 由创新想法到创新设计再到创新模型的制作 |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现代通信原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技术。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宽广,能在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和物联网及其相关领域一线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施工维护、技术管理工作。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9.1%。
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介绍:本专业设置电机控制与电力电子、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两个方向。本专业主要学习与训练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方面专业知识;本专业的特点是强电与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运行与制造结合;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既具有电气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面宽,适应性强,具备解决既有强电又有弱电的宽口径专业问题的能力。
师资队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12人拥有博士学位。本专业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等纵向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4项。教师参加各类讲课比赛获奖16项。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工程素质、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机控制、电力电子变换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和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本专业开设许多针对创新创业的课程与实训,如创新创业学、互联网+创新创业讲座、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实训等;本专业还负责组织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西安工业大学校内赛;另外,我们还积极鼓励本专业的学生参加学院承办的各种学生竞赛活动,如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等。每年获各种竞赛奖励的学生人数不低于10%。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运动控制系统、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PLC与电气设备。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宽广,能在电力系统、电机控制、电力电子变换、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教学及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6.5%。
6、生物医学工程
专业介绍:本专业成立于2004年,2005年开始招生,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经过10余年的发展,本专业形成了专业面较宽、适应性强、注重工程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以医学电子仪器设计、医学信号和图像处理为主要培养方向的办学特色。2015年,生物医学电子与仪器获批为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副教授5人,讲师6人,8人具有博士学位。本专业先后承担陕西省科技厅专项科研基金6项、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基金6项、兵科院115兵器支撑项目1 项,兵器212研究所项目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100多篇。有1名教师获2017年电信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1等奖。
培养目标:面向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适应国家社会发展需求、能在医学仪器等工程领域起骨干作用的专业基础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视野、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学生毕业5年后,能在医学仪器等工程领域,从事医学仪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开发与研究、运行与维护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具有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解剖生理学、临床医学基础、信号与系统、医学超声学、生物医学传感器、生物医学电子与仪器、医学成像技术等。
就业方向:医学仪器或制药企业、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从事研究、设计、开发、设备维护或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2.5%。
教学条件:本专业拥有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成像技术、生物医学电子与仪器、生物医学基础、生态与生物多样性4个专业实验室。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