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广东 其它

武汉理工大学地理科学类专业

  2020年07月07日23:51  武汉理工大学 内容被挡住,点击这里看完整内容

地理科学类专业设置于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20年按大类招生,包含地理信息科学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本科专业,大一学期末,根据本人志愿和在校学习成绩进行专业分流。

注:对于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3+3”模式省份要求选考科目必选物理或化学“3+1+2”模式省份要求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要求为化学或地理

一、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设置于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与北京超图、南方数码、中地数码等国内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和人才联合培养,并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建立了联合办学3+2模式(获美国硕士学位)。 

1、专业简介

也许你是从一次外卖点餐、一次打车或一场自驾旅行中接触到无处不在的地理信息系统,也许你曾为中国人自己的北斗导航系统和高分辨率卫星遥感而热血沸腾!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信息中80%以上与地理空间信息相关,地理信息科学和技术正为国民经济各个方面提供基础空间信息服务支撑。当前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面向国家“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的重大战略需求,综合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测绘学和地理学等分析和处理空间信息的交叉学科通过面向大资源和大环境特色的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培养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具有一定国际视野,能够在信息、资源、环境、国土、交通等行业从事系统研究、设计、应用和管理工作的卓越人才。

我校于2002年开设地理信息系统专业,2012年依据教育部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更名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每年招收约70名本科生,现有在校本科生275人,为GIS相关企事业单位输送了11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是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相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面向时空信息处理全过程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型理学专业。本着“以工促理”的专业培养理念,既着力打造面向新兴产业的信息处理和开发技术能力,又聚焦空间信息特色理论和方法构建系统性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2、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具有一定国际视野,能够在信息、资源、环境、国土、交通等行业从事系统研究、设计、应用和管理工作的卓越人才。学生毕业后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关注当代全球和社会问题,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

2)具备从事地理空间信息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学、地理学和其它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将数学和其它科学工具运用于解决工程问题。

3)精通地理信息系统的工具和软硬件技术,具有在不同领域开展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处理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具有独立思考,终身学习的能力。

5)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行业转型升级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能够推动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创新发展。

核心课程: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遥感原理与应用、GPS原理及应用、空间分析、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空间数据库原理、GIS程序设计语言、GIS算法与数据结构、网络GIS。

特色课程:资源环境信息系统、计量地理学、生态环境遥感、矿山GIS、定量遥感、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3、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实力: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是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有“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环境地理信息系统”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空间信息采集”“三维虚拟仿真”“遥感信息智能处理”和“室内定位与导航”四个专业实验室,在常规测绘和信息处理设备基础上,面向时空大数据、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影像识别、3D场景精确测量与建模等专业前沿技术,配备了室内定位系统、三维激光扫描仪、无人机、倾斜摄影系统、3D打印机、地理大数据与智能计算云平台、水上机器人、数字化绘图仪等教学实验平台,并在庐山、秭归(三峡)和巴东设立了三个野外实习基地。目前有8位专业教师入选武汉理工大学“15551”。先后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等教学和科研奖励10余项,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

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优秀,学生专业技能扎实,先后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60项,参加包括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ESRI开发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以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在内的各类全国性竞赛,获得包括全国总冠军在内的各类奖项50余项毕业生在业内具有良好口碑,并成功孵化了“芒果单车”、“武汉江腾九洲科技有限公司”等较有实力和影响力的企业。

培养特色:

1)基于“融合、创新、特色”的思想理念,构建了突出“三强”创新型GIS人才培养体系

面向国民经济发展对空间信息技术的需求,全面深化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体现实用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教学思想,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系统化、模块化程度。妥善处理基础与专业、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关系,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强了对专业教学内容融合与课程模块的整体优化。坚持科研成果带动课程教学、精品课程带动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切入点,树立精品意识,构建了突出“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创新型GIS人才培养体系。

2)基于“知识-素质-能力”的全方位角度,建立了以“四能”为标准的创新型GIS人才培养模式

从知识-素质-能力的全方位角度,探索了校企联合培养、“两课”联合培养、“小组团队式”培养机制,建立了以“能学、能写、能动和能用”为标准的创新型GIS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学科专业特点,强化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以“导师制”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创新训练活动、实验室基金等作为纽带,将课内教学延伸到教授研究室,延伸到校外企业实践,逐渐使课外创新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3)基于“教学-学术-学科”的内在联系,推动了“三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有序发展

始终坚持教学、学术和学科的良性互动,以专业人才培养为中心,促进学术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转化与应用,以科研专题讲座、科研成果教材立项、科研项目指导毕业设计选题等形式,拓宽学生科研视野、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针对学科平台,通过设立实验室基金和自主创新项目申请,建立服务实验教学的激励机制,提升科研仪器和学科平台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切实构建学术、学科和教学的互通桥梁。

4、学生毕业发展情况

就业情况:

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就业率为100%,这其中,近80%从事与专业相关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且多为新兴技术产业。

单位性质:民营及股份制企业就业比例高,占比近90%。

地域流向:就业地域主要在湖北省、广东省、北京市和上海市,其中湖北省就业人数多,占比38.5%,其次广东省,占比19.2%。

行业分布: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产业,占比达61.5%。

知名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光谷北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创维集团有限公司、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

升学情况:

3年在读本科生国际化交流比例4.84%。2019届毕业生升学与出国(境)共34人,占比57.63%,其中免试推荐研究生比例为16.13%。

国内升学去向:2019届毕业生主要进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以及武汉理工大学等“双一流计划”建设高校深造,共计30人,占升学总人数的88.2%。

出国(境)去向: 国际化交流和境内外深造高校包括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美国克拉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世界著名大学

优秀学生代表

赵燕妮,地理信息科学专业1601班学生,中共预备党员,本科四年课程平均分数90分,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校三好学生标兵和“勤奋好学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曾获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特等奖,第十一届“南方测绘杯”测绘科技论文大赛特等奖,第九届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三等奖,现已保送北京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潘瑜娴,地理信息科学专业1602班学生团支书,中共党员,本科四年综合测评与专业成绩位列专业第一,连续两年获国家奖学金,多次获“校三好学生标兵”、“校青年五四奖章”、“勤奋好学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分别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南方测绘杯”第十一届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大赛特等奖。现已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

谷晨鹏,地理信息科学专业1601班学生,中共党员,本科四年专业成绩和综合测评位列班级第二,辅修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双学位,曾任武汉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协会会长,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称号。在校期间曾获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特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湖北省一等奖等奖项,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现已保送至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

周坤,地理信息科学专业1601班学生,本科四年平均学分绩点为4.189,班级排名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标兵”、“校优秀团干”荣誉称号。荣获南方测绘杯科技论文竞赛二等奖,菜鸟全球科技挑战赛优胜奖,数学建模华中赛三等奖,资环之光专业技能大赛二等奖等,申请软著1项。现已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杰出校友代表

曹威,现任湖北地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研发部总经理,兼任湖北省智慧城市工程研究中心总经理,湖北地信公司北斗+智慧城市应用与时空信息云平台技术总负责人。完成的智慧老河口项目是国内市县级智慧城市建设的标杆。先后获得“中欧绿色智慧城市一等奖”“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政府信息化方案案例创新奖”等多项奖励。

杜相辉,2011年创办武汉小象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年营收过亿元,是全国领先的共享出行平台,目前公司市值过10亿,正积极筹备上市。荣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武汉市创业先锋、首届楚馨奖“2018新锐创业者TOP 10”等荣誉称号。

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1、专业简介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以人地关系相关理论为基础,从人文、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运用3S”技术及地理分析方法,研究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合理配置与优化的专业,涉及地理、生态、城乡规划及管理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特点。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是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服务于城乡规划建设、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房地产与旅游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行业对空间信息采集、分析和应用等专业知识与技术方法的需求涉及到全国主体功能区和城镇体系规划等基本国策的制定,以及城市的更新改造和社区建设,都离不开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我校于1999年开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12年依据教育部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更名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已为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开发、房地产管理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输送了12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等国外大学建立了3+2的联合人才培养模式(获美国硕士学位)

2、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立足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规划建设的实际需求,培养掌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具有较好的国际视野与合作能力,能够在规划、国土、房地产、交通、环境等行业从事研究、设计、应用和管理工作的卓越人才。

核心课程: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城乡规划原理、城市详细规划、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区域分析与规划、遥感原理与应用、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特色课程:国土规划、景观规划与管理、房地产管理、城市地理学、区域资源与环境监测、虚拟现实与仿真。

3、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实力: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成立于1999年,目前有专业教师19人,其中高级职称比例达79%,博士学位比例达85%,具有国外留学访问经历比例达68%,并且有8入选武汉理工大学15551”。教师先后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等教学和科研奖励10余项,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为专业人才培养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科研和规划实践经验

本专业建设有“空间信息采集实验室”“三维虚拟仿真实验室”“区域规划实验室”和“生态与景观规划实验室”四个专业实验室,配备有三维激光扫描仪、无人机、3D打印机、地理大数据与智能计算云平台、水上机器人、数字化绘图仪等先进实验设备。此外还设立有庐山、秭归(三峡)和巴东三个野外实习基地,并且与“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湖北省国土测绘院”“光谷北斗”“中地数码”等知名企事业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为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创造了优越的实习实践环境。

培养特色:

1)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空间信息技术与城乡规划实践的有机融合。

本专业突出基于GIS的空间信息技术应用优势,学生除了掌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外,还会学习“3S”、地理大数据、虚拟现实与仿真、人工智能等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并能够利用相关技术手段开展经济、社会和环境等领域的调研、分析、保护、规划和管理工作,为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2)通过课外实践、科技创新和规划项目等活动促进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

本专业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并引导学生参加各类课外实践、科技创新和规划项目。学生先后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近60,参加包括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以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在内的各类全国性竞赛,获得包括全国总冠军在内的各类奖项30余项。

 

4、学生毕业发展情况

就业情况:

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就业率为100%,这其中,80%从事与专业相关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且多为新兴技术产业。30%学生在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工作。

单位性质:民营及股份制企业就业比例高,占比达80%,其次为事业单位,占比达20%。

地域流向:就业地域主要在湖北省、浙江省,其中湖北省就业人数多,占比40%。

行业分布: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信息产业,占比达40%。

知名企业:中建三局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

升学情况:

3年在读本科生国际化交流比例8.3%,毕业后攻读境外学位项目比例8.3%。2019届毕业生升学与出国(境)共12人,其中国内升学10人,出国(境)2人,分别占比41.6%、8.3%。免试推荐研究生比例为8.3%。

国内升学去向:2019届毕业生主要进入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及武汉理工大学等“双一流计划”建设高校深造,共计9人,占升学总人数的90%。

出国(境)去向:国际化交流和境内外深造高校包括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英国卡迪夫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高等学府。

优秀学生杰出校友:

优秀学生代表

朱可欣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1601班学生,中共党员,本科四年课程平均成绩91分,专业排名第一,连续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获得全国高校采矿实践作品大赛国家三等奖,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校级三等奖。曾任院体育部副部长、班级班长、学委,此外还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与体育竞赛项目,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现已保送至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

张梦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1701班学生,中共党员,曾获国家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标兵”荣誉称号,入学以来平均学分绩点91.5;连续两年担任团支部书记,所在团支部曾获得“校优秀团支部”“校优秀班集体”等荣誉称号;曾获学院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兖州中材杯”武汉理工大学第十二届环保创意作品大赛三等奖、第一届大学生自然资源科技作品大赛优秀作品奖、“南方测绘杯”第十一届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大赛二等奖。

杰出校友代表

江文,武汉市工程咨询部城建项目处,经济师、注册咨询工程师,先后获得湖北省科技厅重大科学成果奖、湖北省工程咨询协会省级一等奖、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国家级一等奖等奖励,曾获得中共武汉市发改委直属机关党委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朱文超,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局长,郑州市第十一届党代会代表。组织编制《中牟县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郑州汽车城汽车服务业博览园概念性规划和城市设计》、《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总体规划(2016—2030)》等项目近100项,曾获中牟县十大优秀青年、郑州市城乡规划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村镇规划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获河南省优秀城乡规划一等奖、河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原标题:武汉理工大学地理科学类专业


招生专业
手机版:武汉理工大学地理科学类专业
-新文章
相关学校
技校专业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