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300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
专业代码:083300
专业名称: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是以城乡建成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城乡土地利用和城市物质空间规划为学科的核心,结合城乡发展政策、城乡规划理论、城乡建设管理等社会性问题所形成的综合研究内容。本专业具有复杂性、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于2011年获得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及学位授予权。在此一级学科下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实行课程学习和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强调提高硕士生综合素质和创造性的设计能力,以培养具有良好设计、规划以及理论能力的城乡规划高级专业人才为目标。
培养目标:
掌握系统城乡规划学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基础和技能,并对与专业相关知识有相对广泛的了解,能够独立开展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等多方面的高级人才。
培养方向:
1. 城乡规划与设计方法:针对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多规”融合问题,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的有效性及成因进行研究。持续关注对支持公共交通发展的政策、土地利用、空间规划设计等方面。注重城市开发控制的政策手段和实效性以及紧约束条件下的土地开发、低碳城市设计与更新等研究和实践,为地方规划管理与实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2. 城市更新与历史环境保护:注重城市更新过程中城市物质形态与社会经济互动关系研究,尤其是南方集约型城市空间的构筑特点、意义及价值形成方式。持续关注城市历史环境的保存、保护的地位和作用,注重其形成与生存机制研究;注重城市宏观空间建构与建筑、景观等中观建构活动的互动关系,强调城市研究与建筑研究的贯通性;为实现历史环境的有机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
3. 社区规划与环境营造:探索引用现代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寻求提升环境整体品质的有效途径。强调规划与设计的结合,突出在环境营造中对物质空间形态的实际把控,使相关研究与实践有扎实的专业根基。
4. 城市空间分析技术与应用:利用地理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空间分析与计算技术,分析城市空间及其生态环境的特征,并应用于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过程。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专题、城市设计、城市经济专题、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区域规划研究、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专业课程。
导师队伍: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职教师共89人,其中全国高等教育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建筑学会理事1人。师资队伍中教授24人,占27%;副教授27人,占30.3%;讲师38人,占42.7%。具有博士学位的60人,占67.4%,有国外留学或进修经历的占三分之一。学院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好,理论基础和基本功扎实,教学、科研与设计并重,形成了严谨求实的教风。
学术骨干简介:
1)陈燕萍教授,“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法”方向学科带头人,现任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决策与咨询委员会委员,《城市规划学刊》等期刊编委,是国内早研究“公共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学者之一,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省、市级研究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专著1部。
2)高文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有城市空间分析和地理信息标准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和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国际地理信息标准化项目。
教学资源: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拥有藏书丰富的城市规划图书资料室、建筑物理实验室(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建筑模型与材料试验室,建筑数字化试验室(中央支援地方项目)。深圳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甲级规划资质,与设计院实行一体化管理,规划学科教师在规划院设有工作室,学生可以在教师工作室进行规划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城乡规划学专业的校外基地和校外合作单位主要有:深圳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等。
奖助体系:
除学校的奖助制度外,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向上,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与佳兆业集团特在学院设立赛达?佳兆业奖学金。包括建筑考察奖:每年提供5名国外考察名额,一等奖25000,二等奖15000,三等奖10000;学术优秀奖:一等奖3000,二等奖2000,三等奖1000;助学金,1000至3000。
本专业毕业生的一般就业去向:(1)城市规划设计院,(2)建筑设计院,(3)政府城市规划主管部门,(4)高等院校攻读博士学位。
2013年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94.12 %,有代表性的学生就业单位主要有:(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2)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3)深圳市国土规划局(4)深圳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
招生概况:
本专业报考极为热烈,生源分布广泛,来自全国各大建筑院系本科毕业生,部分来自211大学毕业生。要求考生为大学本科毕业(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知识面宽,基本功扎实,身体健康,生活乐观。欢迎具有博士授权或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报考,欢迎推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