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机械工程学院是我校办学历史长的学院之一。现有机械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科学、焊接技术与工程和工业工程5个教学系;共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工业工程7个本科专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工程、机械工程、工业工程等3个专业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在校本科生1463人,研究生114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0人,其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辽宁省优秀教师2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省专业带头人1人,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中百层次人选3人,千层次人选3人,沈阳大学教学名师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5人,留学归国人员6人,教授、副教授5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9人。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74%,博士学历教师占比55%。学院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承担学院,有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3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本科示范性专业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汽车制造产业实训培训基地”1个,院属实验中心1个。 学院还是“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和中国铸造学会授予的“中国铸造业教育培训基地”等6个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核基地。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学院形成了团结奋进、严谨求实的良好风气,构建了以系、专业为载体的教学、科研组织机构和以班主任制为核心的教书育人体系。近年来,为适应学校转型发展,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学院以“加强内涵建设、推动特色发展”为主线,以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企业命名班”为抓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秉承德育为先的传统,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诚信成才教育;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养成,大力倡导开展学生科学研究训练计划(SRT),效果显著。学生的考研率逐年提高,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学校前茅。
学院主页:http://jxxy.***.cn/。咨询电话:62268344.
二、专业介绍
(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的材料加工专业理论功底、较强环境适应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广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团队精神,能够有效表达和交流,善于开展创新实践,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产品设计、设备维修与技术、生产管理等的基本能力。
培养方向:从事机械、冶金、材料成型等相关领域的工艺设计、生产制造、试验研究、技术管理等工作,能够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专业前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研究热加工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和表面形状,研究热加工过程中的相关工艺因素对材料的影响,解决成型工艺开发、成型设备、工艺优化的理论和方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主要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基础、电工电子技术、金属学与热处理、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础、材料成型原理、先进材料成型技术与理论、材料成型与工艺设备、材料成型工艺学、现代模具加工技术、材料成型过程模拟与仿真分析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生产运行以及组织协调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较强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师职业道德及基本技能,重点面向装备制造领域,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技术管理、质量控制、科技研发和销售服务等工作,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基本的工程领域问题,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培养方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能够在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相关行业内从事设计制造、技术管理、质量控制、科技研发和销售服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专业前景:本专业运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生产运行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现代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本专业在装备制造业、汽车工业、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核心课程:工程图学、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三维CAD技术、几何量公差与检测、液压与气压传动、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数控机床系统及编程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三)、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焊接技术与工程基础理论,较全面地掌握现代的焊接技术,能从事有关焊接材料、工艺、设备及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制造和研究开发技术工作的,在焊接自动控制方面有特色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方向:本专业主要面向汽车制造、工程机械,同时可适应航空航天、船舶、压力容器等产业,培养具有较强的焊接机器人使用和维护能力,以及机器人用焊接结构制造工艺及其夹具的设计、实施能力,从事焊接机器人编程、电气控制与维护,机器人焊接工艺编制与夹具设计等工作。
专业前景:目前,焊接技术与现代制造技术、焊接科学与工程技术、焊接自动化与焊接机器人等不断融合,焊接技术已经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焊接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核心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测量与控制、金属学及热处理、焊接方法及设备、焊接性、焊接结构、焊接结构制造,焊接无损检测,焊接机器人工作站、智能化与自动化焊接技术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设计、组织结构、制备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材料的合成与制备、结构与性能表征、热处理等基本技能,重点面向冶金行业、装备制造业等相关行业,从事金属材料的技术开发、材料热处理与成型工艺开发以及材料的质量检验分析与控制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培养方向:目前对材料人才的培养趋于能力培养和素质型教育,经过本科阶段学习,成为金属材料的开发、生产、应用和管理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在冶金行业、装备制造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从事新材料、新工艺开发等工作。
专业前景:材料科学是21世纪四大支柱学科之一,而金属材料工程则是材料科学中一个重要的专业方向,在中国面临由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迈进阶段,将需要大量从事材料科学研究、生产开发等方面的人才。
核心课程:工程图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热处理设备、材料力学性能、金属材料学额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五)、车辆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车辆设计、制造的基本知识,在车辆设计、制造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车辆电子控制方面受到专门训练,能够为车辆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解决车辆设计、制造、维修方面的实际问题,并具有车辆(底盘)设计、制造领域开发和运行管理工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方向:车辆(底盘)设计,总成及零部件制造领域的产品开发、产品试验和运行管理方向。
专业前景:作为机械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既可以从事与车辆相关的产业,又可以在机械类大平台内就业,就业领域宽泛,专业前景广阔。
核心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学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六)、工业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化管理视野和创新意识,掌握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又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具备扎实的运筹学、统计学、和建模知识与能力,能够运用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服务面向机械制造业,以及服务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等,帮助组织在效率、质量、成本、服务等方面进行提升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
培养方向:培养可继续就读于国内外知名高校,也可胜任国有大型企业、跨国公司、政府部门等单位工作,并在职业发展中逐渐体现复合型人才优势,发挥管理领导与技术骨干职能的人才。
专业前景:工业工程直接面向企业生产运作过程,对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对赢得各类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及社会经济系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其工程技术加管理素养的复合优势,奠定了专业发展广阔的前景。
核心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CAD/CAM基础、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工程材料与制造基础、管理学、运筹学、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学、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工程、生产质量管理、现代制造系统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七)、工业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设计创新与表现技能,重点面向工业产品外观造型设计领域,从事工业产品的外观设计与设计管理等相关工作,能够解决工业产品外观形式与内部功能结构相协调的问题,具备较强设计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培养方向:毕业生主要是在大中型企业的研发设计部门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开发、在国内外互联网企业从事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在独立设计公司从事机电产品设计,以及成为独立设计师和独立创业者等。
专业前景:随着我国现代工业的不断进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工业设计将会越来越受重视,将会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就业前景。
核心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模型制作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材料、人因工程学、设计心理学、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机械加工工艺与方法、产品交互设计、产品结构设计、机电产品造型设计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