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是山西大学重点建设和发展的学院之一,其前身是1985年12月成立的山西大学环境保护科学系,2001年更名为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是山西省乃至全国早开展环境类高等教育的院校之一。
学院现拥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三个本科专业,分属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环境科学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和省级优势特色专业,环境工程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环境生物医学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自然地理学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和生态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下设三个专业研究室、环境与资源实验中心和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其中环境与资源实验中心为山西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科还拥有环境科学研究所、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和黄土高原研究所三个校级研究机构。学院实验室设备先进、现代化教学设施完善,理工结合,教学、科研能很好地服务于山西省地方经济,为山西省和全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学院师资结构合理、本科教学基础扎实,注重以人为本,具有教风严谨、学术创新、学风浓厚的优良传统。一院三所现有专职教师137人,其中教授32人,占23.36%,副教授65人,占47.45%,讲师40人,占29.2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4人,占90.51%;40岁以下青年教师81人,占59.12%,41-50岁38人,占27.74%,50岁以上18人,占13.14%。其中包括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持计划入选者,以及山西省模范教师、山西省教学名师。拥有山西省高校优秀创新团队2个、校级教学团队2个。
近年来,学院教师荣获 “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三晋学者”、“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等各级各类教学、科研荣誉称号和奖励30余人次;取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山西省科学技术奖等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8项。
学院坚持走教学与科研并重之路,努力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和地理学大学科内营造一个和谐人际关系和学术创新的研究空间,为科研工作上水平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已建设有2个校级本科优秀课程团队,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实验室,4个实习实践基地;培养山西省优秀青年带头人3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名,第三届“感动山西大学” 十大杰出青年1名,校级教学名师3名,获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1项;近五年来,学科共争取国家及部级课题79项,其中包括国家基金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地方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等;各类省部级及其他科研项目231项;各类横向科研项目263项,经费总额共达18989万元。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82篇,被SCI收录475篇。获专利104项,出版专著10部,获著作权15项,获省部级奖7项。这些成果有力促进了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科建设不断迈上新的水平。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759人,本科生生源来自全国 17个省市自治区。学院在培养本科生方面,始终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应用”的指导思想,针对山西省、全国乃至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始终以环境问题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建设思路和定位,进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不同专业学科主干核心课程设置。目前已累计培养本科生数千名,考研率连续多年名列学校前茅。本科生已建设有多个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本科生实习、实践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显著提高。
学院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特聘请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省环保局等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相关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拓展学院发展平台和学术研究视野,有力带动了学院教学科研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研究水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一批优秀博士教师的引入和外语水平较高的青年教师比例的增加,教师外出留学或专访人数大幅度增加。近年来,学科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一次,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校交流120余次,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340余人次,使教师的国际交流能力和学术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学院现有三个本科专业,分别为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不同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内容、专业特色分别介绍如下:
环境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坚持“注重学生工程素质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办学宗旨,根据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良好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较强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具备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开发与工程设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以及环境监测与评价等综合专业技能,能在相关行业或部门从事环境污染控制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及运营管理、环境管理和环境评价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知识,能够运用其理论和方法解决环境影响评价、污染治理工程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分析、表达环境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环境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环境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使用恰当的技术、现代化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模拟和预测。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环境工程领域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掌握和跟踪环境工程学科前沿、发展趋势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主干课程:电子电工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工程制图、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仪器分析、环境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工程设备基础、环境工程预决算、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工程CAD、城市排水管网系统设计原理、给水处理工程、环境工程施工技术、产业生态学等
学制四年,毕业后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特色:土壤污染治理、水处理以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就业方向:学院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就业去向略有不同,近三年平均有效就业率达94.6%。部分本科毕业生被保送至校内外攻读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考取 “985”和“211”院校研究生的比例,在山西大学名列前茅。2016年全院考研学生中,考入985、211院校的学生占比达78.87%,近三年平均考研率为43.27%。考入主要院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中科院生态中心等国家级相关科研单位。毕业生通过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大多在各级环保部门、规划部门、政府部门、教学科研单位、工矿企业从事环境保护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保技术和管理、环境工程设计、环境生态工程设计与污染修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