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一、专业所属学科及专业名称、代码
学科门类:工学
类别:计算机类
中文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技术方向)
英文名称: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ftware Technology)
代码:080901
二、指导思想
依据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式”办学定位,明确本专业定位为“工程应用型”,培养具备从事某一应用领域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能力的应用型IT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技术方向)专业有强大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做后盾,有完备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做支撑,有实用的课程体系做支柱,为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技术方向)专业培养的基本思路是基于知识、技能、素质全面提高,强化理论基础,重视实践训练,注重多学科综合,推动产学研相结合。
三、人才培养能力指标与规格
(一)人才培养能力指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熟练地应用先进的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在IT及相关领域从事软件设计和集成的应用型IT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具体应具备以下十个能力指标。
专训 | 专业核心能力 | 专业能力指标(CAC2016) |
务实 求精 创新 | A专业知能 | ACB1掌握比较系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和能力; 注:3.1创新与应用信息科技及数学知识的能力 |
ACB2具备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 |
B实务技能 | BCB1具备职场所需的专业实务技能; |
BCB2具备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理论与技术,进行系统分析和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
C应用创新 | CCB1具备发掘、分析、应用研究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CCB2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
D协作整合 | DCB1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 |
DCB2具备跨领域统筹、整合的能力。 |
E社会责任 | ECB1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 |
ECB2具备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 |
(二)人才培养规格
为适应海西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实现软件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基于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理念,将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有机结合。具体要求如下:
1)素质结构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具有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交流和沟通能力与现代意识。
专业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工程设计方法,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身心素质: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能力结构要求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具备软件工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获取知识能力: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适应学科发展的能力等。
应用知识能力:具备需求分析和建模的能力、软件设计和实现的能力、软件评审与测试的能力、软件过程改进与项目管理的能力、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能力、使用软件开发工具的能力等。
创新创业能力: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
工具性知识:包括外语、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等。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艺术等。
自然科学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等。
工程学知识:包括软件工程经济学、其他工程应用领域的基础知识。
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基础知识,即程序设计语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数据通信与网络、数据库、软硬件维护等。
专业知识:包括团队合作与沟通、需求分析、软件建模、.NET和JavaEE网站开发、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移动应用软件开发、虚拟现实与体感技术、网页制作、软件测试、大数据处理等。
四、主干学科
计算机类一级学科主要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
五、核心课程
本专业核心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Java)、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Win32)、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页制作基础、.Net程序设计、Web开发技术、Java EE应用技术、移动应用软件开发、软件测试技术、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虚拟现实与体感技术等。
六、修业年限、毕业要求与毕业学位授予
修业年限:正常4年(要求在3~6年内完成)
毕业要求:思想政治合格,修完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至少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规定的学分,且所得学分的结构符合要求,方可毕业。
毕业学位授予条件:取得毕业资格,德、智、体、美考核合格,并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授予工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