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生对象及学习年限
(一)招生对象: 高中及相当于高中或初中毕业满三年的社会青年。
(二)学习年限:基本学制两年半,集中辅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自学为主,实行岗位工作与学习相结合。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具备扎实的职业发展基础和基本职业素质,熟练掌握食品企业QA/QC(品管/品控)相关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公共营养知识和从业技能,可以胜任食品产业链上,生产、检验、品管、品控质量安全管理、营养指导与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及毕业要求
(一)知识要求
1.具有必备的政治理论以及社会与人文知识。
2.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
3.具有分析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检验仪器维护基本知识。
4.掌握食品、生物制品等的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和感官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
5.掌握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
6.具有食品生产、储运、保藏、市场流通经营的基本知识。
7.熟悉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认证,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的相关专业知识。
8.了解食品行业发展动态,具有食品企业经营运作的相关管理知识。
9.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公共英语知识。
(二)能力要求
1.具有采集样品和处理样品的能力。
2.具有理化检验的能力。
3.具有微生物检验的能力。
4.具有食品感官检验的能力。
5.具有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编制检测报告的能力。
6.具有计量器具校准、常规分析检测仪器的保养维护能力。
7.具有对烘焙、发酵、果蔬等食品生产过程进行评价监控的能力。
8.具有公众膳食营养指导的基本能力。
9.能借助互联网、工具书阅读专业资料,具有信息收集、汇编的基本能力。
(三)素质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具有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为国家富强而奉献的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具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具有尊老爱幼、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谦虚好学、崇尚科学文明,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
2.科学人文素质。具有高等职业技术人员必备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具有确切的汉语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阅读能力;有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资源节约、爱护环境、清洁生产、安全生产的观念及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等素质。
3.职业素质。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奋工作、奉献社会等职业道德。具有自立、竞争、效率、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精神。掌握从事本专业相关岗位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具有解决问题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的与人合作和社会交往能力。
4.身体心理素质。具备一定的体育、健康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四)毕业要求
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表1 学分构成表
第1-4学期 |
第5-6学期 |
||
素养必修 24学分 |
素养限选 8学分 |
任选课(包含校任选课及创业教育素养拓展学分) 28-32学分 |
毕业设计 6学分 |
专业必修 44学分 |
专业限选 8-12学分 |
顶岗实习 12学分 |
|
合计:各专业低毕业总学分134分左右 |
四、专业分析
(一)职业岗位分析
1、初始岗位群
从事食品生产QA/QC工作、从事食品检验、公共营养服务与管理等相关岗位的基础性工作。
1.1主要职业岗位群
(1)食品检验岗位群。主要从事食品原辅料、半成品和成品检测工作,如食品检验工、畜禽产品检验工、粮油质量检验工、水产品质量检验员、包装材料检验工、饲料检验工等。
(2)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岗位群。即主要从事食品产业链质量与安全控制管理的有关岗位,对应的工作岗位主要为:质量管理员、食品安全管理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员等。
(3)公共营养服务与管理岗位群。主要从事餐饮业、医院、学校、社区等的有关营养服务岗位工作,如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员等。
1.2相近职业岗位群
(1)食品生产加工岗位群。主要从事食品产品生产加工的有关岗位,如乳品、冷食品及罐头、饮料制作人员,酿酒、食品添加剂及调味品制作人员,粮油食品制作人员,肉、蛋食品加工人员等。
(2)食品贮运岗位群。从事食品验收、贮运、保藏等工作岗位,如商品监督员、推销员、采购员、营业员、冷藏工、保管员等。
1.食品检验人员,如食品检验工(高级工)(1年~2年)、食品检验工(技师)(3年~5年)。
2.食品产业链“质量工程技术人员”,如质量工程师(初级)(1年~3年)、质量工程师(中级)(5年~8年)等。
3.食品产业链“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如食品安全师(助理)(1年~3年)、食品安全师(中级)(5年~8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员(中级)(1年~2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员(高级)(3年~5年)等。
4.中小型企业的“食品工程技术人员”,如技术员(1年~3年)、工程师(5年~8年);“管理(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如车间主任(3年~5年)、部门主管(5年~8年)等。
(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就业面向定位
食品检验
1.职业领域:
从事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成品、半成品、原辅料和食品包装材料质量检验的人员。
包含工种有食品检验工、畜禽产品检验工、粮油质量检验工、水产品质量检验工、饲料检验工、包装材料检验工等。
2.主要工作包括:
(1)检验设备、器皿的准备。
(2)培养基、溶液的配制。
(3)采样及/或检验样品的制备。
(4)检验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5)感官指标检验。
(6)微生物学指标检验。
(7)食品理化指标检验。
(8)检验结果的分析。
(9)技术管理等工作。
食品品鉴(评)人员
1.职业领域:
以感觉器官对食品的色泽、香气、滋味、体态等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的人员。包含工种有乳品评鉴员、评茶员、品酒师、调味品品评师等。
2.主要工作包括:
(1)对原料相关产品进行感官质量评价;
(2)对加工过程中的相关产品进行感官质量分析。
(3)对储存过程中相关产品的感官质量进行鉴定。
(4)进行相关产品分等、分级的感官质量评价。
(5)对新开发相关产品的感官质量进行评价。
(6)对相关产品配料和工艺提出改进意见。
营养指导人员
1.职业领域:
从事食物选择、食谱编制、营养评价、营养教育等公众营养工作和营养配餐的职业技术人员。包含工种: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员。
2.主要工作包括:
公共营养师是从事公众膳食营养状况的评价与指导、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传播,促进国民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主要工作包括:
(1)对目标人群进行营养配餐。
(2)营养成分计算。
(3)提出营养改善措施。
(4)营养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宣教工作。
(5)与营养相关的饮食营养指导。
(6)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和评价等工作。
营养配餐员是根据用餐人员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运用营养知识,配制符合营养要求餐饮产品的人员。主要工作包括:
(1)根据用餐人员的不同需要和食物的营养成分编制食谱和菜谱。
(2)配餐制作。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
1.职业领域:
从事食品产业链质量与安全控制、管理、监督、检查、检验、分析、鉴定、研发等的人员。包含岗位: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品质量管理员。
2.主要工作:
如食品安全管理员的主要工作包括:
(1)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2)制定、实施食品安全计划,检查记录生产经营过程的食品安全状况,及时控制纠正发现的危害。
(3)管理食品安全检验工作。
(4)制定食品安全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培训档案。
(5)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管理,督促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和病症的人员调离相关岗位。
(6)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档案,保存各种检查记录。
(7)完成食品安全综合自查报告,配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行的监督检查。
(8)发生疑似食品安全事故时,及时报告,采取相应控制措施,配合监管部门调查处理。
(9)与保证食品安全有关的其他管理工作。
(三)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见下表。
表2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职业能力体系分析表
就业 岗位 |
工作过程 |
主要工作任务 |
专业能力 |
社会能力 |
方法能力 |
|
要求 |
阶次 |
|||||
化验员岗位 |
化验 |
理化分析检验 |
理化分析、仪器分析能力 |
专业 执业 能力 |
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初步的创业能力,具备较快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较好的与人合作和社会交往能力。 |
1.食品检验检测能力。 2.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能力。 3.公众营养指导和营养配餐能力。 |
化验 |
微生物分析检验 |
微生物分析检验能力 |
||||
营养相关岗位 |
食谱编制 |
营养成分的计算 |
熟练掌握公共营养知识 |
|||
营养评价 |
营养水平的评价 |
食谱编制能力,营养评价 |
||||
营养教育 |
营养知识宣教 |
普通人群和特定人群的健康指导 |
||||
健康指导 |
健康知识宣教 |
宣教能力 |
||||
食品品评岗位 |
品茶 |
茶及茶制品的品鉴 |
对茶及茶制品具有一定品鉴能力 |
|||
品酒 |
各种酒的品鉴 |
对酒有一定的品鉴能力 |
||||
其他品评 |
乳、调味品的品鉴 |
对乳及调味品有一定的品鉴能力 |
专业 拓展 能力 |
|||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岗位 |
品控、认证 |
Haccp.ssop,gmp的制定与实施 |
理解和执行haccp.ssop,gmp的能力 |
|||
研发 |
生产工艺的调整与产品的研发 |
具有生产现场调控的能力 具有一定研发能力 |
||||
食品储运 |
食品储运 营销、贸易 |
食品安全储运,推广,营销 |
掌握安全储运方法,了解食品营销,贸易手段。 |
五、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为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而设置的。课程体系建立应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进行系统设计,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性,实现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的融通。
为因材施教和拓宽学生就业面,课程体系的设置突出“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以“食品检验技术”学习领域课程为主,“营养与餐饮管理”、“食品生产、质量与安全”等学习领域课程为辅来构建。主要核心课程有: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仪器分析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等。
六、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学习领域课程名称 |
食品分析与检验(4+4) |
|||
学期 |
第 3 学期 |
学时学分 |
4 |
|
职业能力要求 |
食品分析与检验是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或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科学技术方法,按照制订的技术标准,通过营养成分、添加剂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分析与检测以鉴别食品的品质和营养组成,判断食品的安全情况,从而促使生产部门生产出品质优良,营养齐全的安全食品。学习该课程必须具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该课程贯穿于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和销售的全过程,既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重要的一门核心专业课,也是一门技术型应用学科。 |
|||
学习目标 |
熟练掌握包括采样、样品前处理,常规理化分析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表达等食品分析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
|||
学习内容 |
食品分析与检验的基础知识 1、检验用水、试剂的要求 2、检验用器皿的要求 3、常用玻璃器皿及仪器 4、检验的有关要求和防护知识 |
|||
样品预处理和数据分析 1、样品的采集 2、样品的制备和保存 3、样品的预处理 4、数据分析 5、误差的来源 6、有效数字 |
||||
食品营养素的测定 1、 水分的测定 2、 酸度的测定 3、 脂肪的测定 4、 蛋白质的测定 5、 氨基酸总量的测定 6、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7、 维生素的测定 8、 灰分的测定 |
||||
食品添加剂和限量元素的测定 1、 防腐剂的测定 2、 甜味剂-糖精钠的测定 3、 抗氧化剂的测定 4、 漂白剂的测定 5、 发色剂的测定 6、 着色剂的测定 7、 限量元素的测定 |
||||
食品中有毒物质的测定 1、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 2、食品中霉菌毒素及其检测 3、食品中天然毒素及其检测 4、食品中源于包装材料、加工过程中形成及其他有害物质及其检测 5、食品中人为非法添加物 |
学习领域课程名称 |
仪器分析技术 |
|||
学期 |
第 4学期 |
学时学分 |
4 |
|
职业能力要求 |
食品检测仪器分析技术是利用现代仪器研究和探讨食品品质和食品卫生及其变化的一门学科。它主要讲述食品的仪器分析方法,包括食品的微量元素、添加剂、有毒有害物质等的分析检验。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分析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和掌握现代仪器分析在科研、生产检测及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的训练,一方面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动手能力得到加强的同时,也可更扎实地掌握食品分析检验技术,另一方面为其今后从事食品科学研究及相关分析检测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
|||
学习目标 |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现代食品分析仪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测试条件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等。使学生对食品的品质的评价、成分(元素组成)的定性、定量分析工作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1)通过实际检测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面团流变性能的测定方法,培养通过面团流变性能的测定,评价面粉的能力。 (2)通过实际检测项目的学习,掌握常用光谱分析方法,如红外、紫外、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3)通过实际检测项目的学习,掌握常用色谱分析方法,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分析法。了解质谱连用技术。 (4)了解当今食品分析领域其他先进技术,如PCR技术,酶联免疫检测,核磁共振分析等。 |
|||
学习内容 |
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面粉流变性能测定、红外、紫外、原子吸收、气相、液相分析技术。 |
|||
1、粉质仪 2、拉伸仪 |
||||
1、红外光谱分析 2、紫外光谱分析 3、原子吸收光谱 |
||||
1、气相色谱分析 2、液相色谱分析 |
||||
1、PCR 2、核磁共振分析 3、酶联免疫技术 |
学习领域课程名称 |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
|||
学期 |
第 3 学期 |
学时学分 |
4 |
|
职业能力要求 |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食品营养与检测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以食品微生物基础知识为主线,以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具体应用为辅线的实用性食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作用是衔接各门专业基础课程(如基础化学、生物化学等)和各门专业课程(如酿酒生产技术、酿造生产技术、焙烤生产技术、乳制品生产技术等)。它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微生物学,以突出实用性、应用性为原则,淡化传统微生物学的学科系统性,突出食品微生物基础知识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强化微生物综合实验技术与相应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是我国高职高专食品发酵专业课程改革的突破性尝试。 |
|||
学习目标 |
1、深刻理解食品微生物基础知识,如食品生产中常见微生物(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的细胞结构与功能、营养需求特点及培养基的配制、生长规律及其生长控制、代谢及其调解、遗传与育种等知识。 2、掌握食品微生物基础知识在食品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即生产原料的选择与处理、生产过程的微生物控制、发酵过程控制与菌种选育。 3、掌握微生物基础实践技能,即遵守实验室工作规则,掌握实验现象观察技能、常用实验仪器与设备使用方法、各种常规实验的规范化操作技能、实验结果描述与分析能力以及进行实验报告编写等各种综合实验技能。 4、能够创造性地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性学习与探索性实验。 |
|||
学习内容 |
实验室用培养基的配制 1、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2、微生物生长所需要营养物质及其生理作用。 3、培养基的概念和配制的基本原则。 4、营养物质的吸收。 |
|||
细胞结构及形态的观察 1、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基本细胞结构与功能。 2、食品工业常见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3、噬菌体的结构以及与寄主的关系。 |
||||
微生物检验技术 微生物制片与染色技术。 微生物制片。 微生物常规染色和特殊染色。 |
||||
酵母菌细胞测定与计数 1、微生物生长的概念与过程。 2、微生物生长的测量方法。 3、微生物的群体生长规律。 |
||||
微生物代谢与发酵控制 1.微生物代谢调节与发酵控制之间的关系。 2、酒精生产中发酵控制。 3、味精等生产中发酵控制。 |
学习领域课程名称 |
食品营养与卫生 |
|||
学期 |
第 4学期 |
学时学分 |
4 |
|
职业能力要求 |
本课程有较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课程,是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是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分析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研究食品营养学方面的科学知识,解决饮食科学化问题的一门实用健康教育理论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营养学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营养学的基础知识,理解食物中糖类、脂类、蛋白质等的功能及其在食品加工、保藏中的营养问题以及营养与疾病的关系;提高综合分析营养失调的表现症状、原因及防治措施等的能力;掌握营养供给与食物来源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营养保健常识。 |
|||
学习目标 |
(1)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等环节,使学生具备从事食品生产所必需的营养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通过项目学习,使学生不断提高食品营养方面的基本实践技能,会应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具体的问题。从而具有从事本专业所必须的综合职业能力。 |
|||
学习内容 |
1.1人体所需的能量 1.2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3 脂肪的生理功能 1.4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1.5矿物质的种类和生理功能 1.6维生素的种类和生理功能 |
|||
2.1 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2.2 谷类的营养价值 2.3豆类的营养价值 2.4肉类的营养价值 2.5果蔬类的营养价值 2.6蛋类的营养价值 |
||||
3.1加工对食品中营养素的影响 3.2烹调对食品中营养素的影响 3.3贮藏保鲜对食品中营养素的影响 |
||||
4.1 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 4.2孕妇的营养 4.3乳母的营养 4.4婴儿的营养 4.5幼儿的营养 4.6学龄儿童的营养 4.7青春期的营养 |
||||
公共营养师,学习情境的设计要考虑尽量与联合办学企业和毕业生主要岗位的所需知识相联系。 |
||||
公共营养师考核,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参加社会考试,取得三级公共营养师证书。 |
七、教学进程安排
表3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数 |
考核 |
各学期周时分配 |
||||||||||||||||||||
总计 |
理论 |
实践 |
考试 |
考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8 |
20 |
20 |
20 |
20 |
20 |
|||||||||||||||||||||
实际上课周数 |
16 |
18 |
18 |
18 |
6 |
|||||||||||||||||||||
素 养 必 修 课 |
1 |
中特理论 |
2 |
36 |
36 |
√ |
2 |
|||||||||||||||||||
2 |
应用文写作 |
2 |
32 |
16 |
16 |
√ |
2 |
|||||||||||||||||||
3 |
思修与法律基础 |
2 |
32 |
32 |
√ |
2 |
||||||||||||||||||||
4 |
大学英语 |
6 |
102 |
102 |
√ |
3 |
3 |
|||||||||||||||||||
5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4 |
72 |
36 |
36 |
√ |
4 |
|||||||||||||||||||
6 |
体育 |
4 |
68 |
68 |
√ |
2 |
2 |
|||||||||||||||||||
7 |
军事理论与技能 |
2 |
36 |
36 |
√ |
2W |
||||||||||||||||||||
8 |
就业指导 |
1 |
18 |
18 |
√ |
1 |
||||||||||||||||||||
9 |
心理健康 |
1 |
18 |
18 |
√ |
1 |
||||||||||||||||||||
小计 |
24 |
414 |
294 |
120 |
9 |
13 |
0 |
0 |
0 |
0 |
||||||||||||||||
素养 限选 课 |
1 |
人力资源管理与就业指导 |
2 |
10 |
10 |
√ |
2 |
2 |
||||||||||||||||||
2 |
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 |
2 |
10 |
10 |
√ |
2 |
2 |
|||||||||||||||||||
3 |
法律与伦理 |
2 |
10 |
10 |
√ |
2 |
2 |
|||||||||||||||||||
4 |
人际交往心理学\被需值教育 |
2 |
10 |
10 |
√ |
2 |
2 |
|||||||||||||||||||
5 |
国学经典传承与口语表达 |
2 |
10 |
10 |
√ |
2 |
2 |
|||||||||||||||||||
6 |
民风民俗与饮食文化 |
2 |
10 |
10 |
√ |
2 |
2 |
|||||||||||||||||||
专 业 必 修 课 |
1 |
无机化学 |
4 |
64 |
40 |
24 |
√ |
4 |
||||||||||||||||||
2 |
有机化学 |
4 |
64 |
40 |
24 |
√ |
4 |
|||||||||||||||||||
3 |
食品化学 |
4 |
72 |
48 |
24 |
√ |
4 |
|||||||||||||||||||
4 |
生物化学 |
3 |
54 |
42 |
12 |
√ |
3 |
|||||||||||||||||||
5 |
食品微生物学 |
3 |
54 |
42 |
12 |
√ |
3 |
|||||||||||||||||||
6 |
食品机械与设备 |
4 |
72 |
48 |
24 |
√ |
4 |
|||||||||||||||||||
7 |
食品工艺学 |
6 |
108 |
54 |
54 |
√ |
6 |
|||||||||||||||||||
8 |
食品营养与卫生 |
4 |
72 |
52 |
20 |
√ |
4 |
|||||||||||||||||||
9 |
食品添加剂 |
2 |
36 |
30 |
6 |
√ |
2 |
|||||||||||||||||||
10 |
食品分析与检验 |
4 |
72 |
48 |
24 |
√ |
4 |
|||||||||||||||||||
11 |
食品标准与法规 |
3 |
54 |
42 |
12 |
√ |
3 |
|||||||||||||||||||
12 |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 |
3 |
54 |
42 |
12 |
√ |
3 |
|||||||||||||||||||
13 |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
4 |
72 |
52 |
20 |
√ |
4 |
|||||||||||||||||||
14 |
||||||||||||||||||||||||||
小计 |
48 |
848 |
580 |
268 |
0 |
0 |
8 |
14 |
16 |
10 |
0 |
0 |
||||||||||||||
毕业设计与项岗实习 |
1 |
顶岗实习 |
12 |
720 |
180 |
√ |
6W |
|||||||||||||||||||
2 |
毕业设计(论文) |
6 |
180 |
780 |
√ |
12W |
14W |
|||||||||||||||||||
小计 |
18 |
900 |
90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专 业 限 选 课 |
1 |
食品原料学 |
3 |
48 |
42 |
6 |
√ |
3 |
||||||||||||||||||
2 |
食品焙烤加工 |
3 |
54 |
27 |
27 |
√ |
3 |
|||||||||||||||||||
3 |
果蔬贮藏与加工 |
3 |
54 |
27 |
27 |
√ |
3 |
|||||||||||||||||||
4 |
营养餐设计 |
3 |
54 |
27 |
27 |
√ |
3 |
|||||||||||||||||||
小计(设置8-12学分) |
12 |
210 |
123 |
87 |
0 |
0 |
3 |
3 |
3 |
3 |
0 |
0 |
||||||||||||||
专 业 选 修 课 |
1 |
水产品加工技术 |
3 |
48 |
36 |
12 |
√ |
3 |
||||||||||||||||||
2 |
食品包装 |
3 |
54 |
42 |
12 |
√ |
3 |
|||||||||||||||||||
3 |
休闲食品加工技术 |
3 |
54 |
42 |
12 |
√ |
3 |
|||||||||||||||||||
4 |
食品商品学 |
2 |
36 |
36 |
√ |
2 |
||||||||||||||||||||
5 |
专业英语 |
2 |
36 |
36 |
√ |
2 |
||||||||||||||||||||
6 |
食品工厂设计 |
3 |
54 |
42 |
12 |
√ |
3 |
|||||||||||||||||||
7 |
职业技能鉴定 |
2 |
25 |
10 |
15 |
√ |
1W |
|||||||||||||||||||
8 |
社会实践 |
2 |
50 |
50 |
√ |
2W |
||||||||||||||||||||
小计(本部份由专业确定,设置不低于24学分) |
20 |
357 |
244 |
113 |
0 |
0 |
0 |
6 |
7 |
7 |
0 |
0 |
||||||||||||||
素 养 选 修 课 |
人文素养 |
跟着美剧学口语 |
2 |
36 |
18 |
18 |
√ |
2 |
2 |
2 |
2 |
|||||||||||||||
英语词汇记忆法 |
2 |
36 |
36 |
√ |
2 |
2 |
2 |
2 |
||||||||||||||||||
英文魔法师之考级宝典 |
2 |
36 |
36 |
√ |
2 |
2 |
2 |
2 |
||||||||||||||||||
英语考级攻略 |
2 |
36 |
36 |
√ |
2 |
2 |
2 |
2 |
||||||||||||||||||
旅游英语口语 |
2 |
36 |
18 |
18 |
√ |
2 |
2 |
2 |
2 |
|||||||||||||||||
实用英语口语 |
2 |
36 |
36 |
√ |
2 |
2 |
2 |
2 |
||||||||||||||||||
体育类 |
排球 |
2 |
36 |
36 |
√ |
2 |
2 |
2 |
2 |
|||||||||||||||||
飞镖 |
2 |
36 |
36 |
√ |
2 |
2 |
2 |
2 |
||||||||||||||||||
瑜伽入门 |
2 |
36 |
36 |
√ |
2 |
2 |
2 |
2 |
||||||||||||||||||
羽毛球 |
2 |
36 |
36 |
√ |
2 |
2 |
2 |
2 |
||||||||||||||||||
体育游戏 |
2 |
36 |
36 |
√ |
2 |
2 |
2 |
2 |
||||||||||||||||||
网球 |
2 |
36 |
36 |
√ |
2 |
2 |
2 |
2 |
||||||||||||||||||
艺术素养 |
合唱与指挥 |
2 |
36 |
18 |
18 |
√ |
2 |
2 |
2 |
2 |
||||||||||||||||
大学音乐鉴赏 |
2 |
36 |
36 |
√ |
2 |
2 |
2 |
2 |
||||||||||||||||||
歌唱艺术 |
2 |
36 |
36 |
√ |
2 |
2 |
2 |
2 |
||||||||||||||||||
音乐素养 |
2 |
36 |
36 |
√ |
2 |
2 |
2 |
2 |
||||||||||||||||||
古典钢琴乐曲赏析 |
2 |
36 |
36 |
√ |
2 |
2 |
2 |
2 |
||||||||||||||||||
京剧常识与演唱 |
2 |
36 |
36 |
√ |
2 |
2 |
2 |
2 |
||||||||||||||||||
流行古筝演奏与欣赏 |
2 |
36 |
36 |
√ |
2 |
2 |
2 |
2 |
||||||||||||||||||
民间美术欣赏 |
2 |
36 |
36 |
√ |
2 |
2 |
2 |
2 |
||||||||||||||||||
版画 |
2 |
36 |
36 |
√ |
2 |
2 |
2 |
2 |
||||||||||||||||||
diy钩针编织 |
2 |
36 |
36 |
√ |
2 |
2 |
2 |
2 |
||||||||||||||||||
生活素养 |
饮食营养与健康 |
2 |
36 |
36 |
√ |
2 |
2 |
2 |
2 |
|||||||||||||||||
饮食营养与养生保健 |
2 |
36 |
18 |
18 |
√ |
2 |
2 |
2 |
2 |
|||||||||||||||||
中国饮食文化 |
2 |
36 |
18 |
18 |
√ |
2 |
2 |
2 |
2 |
|||||||||||||||||
创新创业心理学 |
2 |
36 |
36 |
√ |
2 |
2 |
2 |
2 |
||||||||||||||||||
生活心理学 |
2 |
36 |
36 |
√ |
2 |
2 |
2 |
2 |
||||||||||||||||||
文化素养 |
跨文化交际 |
2 |
36 |
36 |
√ |
2 |
2 |
2 |
2 |
|||||||||||||||||
世界遗产旅游 |
||||||||||||||||||||||||||
闽台旅游文化 |
2 |
36 |
36 |
√ |
2 |
2 |
2 |
2 |
||||||||||||||||||
闽派建筑文化特色 |
2 |
36 |
36 |
√ |
2 |
2 |
2 |
2 |
||||||||||||||||||
…….. |
||||||||||||||||||||||||||
小计(本部份由素养部设置不低于24学分) |
64 |
1152 |
720 |
432 |
||||||||||||||||||||||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1472 ) |
素养必修课时数(414 )+专业必修课时数(848 )+专业必选课时数(210 ) |
|||||||||||||||||||||||||
必修课实践教学总时数(1592 ) |
课内实践时数(224)+专业技能实训课(468)+集中实践时数( 900 ) |
注:本专业选修学分共计48学分,含专业限选学分、素养限选、专业选修、素养选修学分。选修学分还可通过创业教育素养拓展多种形式取得。
八、教学保障条件
(一)师资队伍
1.教师任职条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先进的职教理念、扎实的理论功底、熟练的实践技能、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丰富的表达方式的教师队伍。为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专兼职教师必须满足下列任职条件。
(1)专任教师
专任专业教师应具备高等学校教师任职资格,具有高等学校食品类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应占一定比例(≥80%),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低于25%。专业核心课程主讲教师应是骨干教师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应配备有一定职称、资格的专职实训指导教师。
专业教师都应具有“双师”素质,所有教师应获得与本专业对接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工程系列食品专业职称证书,每年到企业实践锻炼时间不少于1个月。
(2)兼职教师
本专业应聘请食品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4名参与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聘请具有高级级专业技术职称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兼职教师,担任(/参与)对职业技能要求高的纯实践课程教学工作。校外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的实习指导教师应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担任,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或高级及以上专业资格证书。
2.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师资队伍配置
(1)专职教师配置
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1名,讲师4名,助教3名,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12.5%;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 8人,占专业课教师的100 %;“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 100 %。
(2)兼职教师配置
现有兼职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高级工程师2人。
校内实训教师主要担任各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工作,每学年任课时数不少于160 课时。校外实训基地指导教师按照合作协议由合作单位挑选专业人员担任。学校对兼职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制定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对兼职教师的聘期、任课情况、学生考评结果等情况建立专门档案进行记录和管理。
(二)实践教学条件
1、一体化教室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建成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一批专业教室,为校内理实一体课程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专业教室建设情况如下所示。
表4 一体化教室建设情况一览表
编号 |
一体化教室 |
实训项目 |
主要设备 |
1 |
烘焙 |
烘焙实训 |
烤箱,和面机、打蛋机,冰箱 |
2 |
果蔬 |
果蔬加工 |
灌装机、压榨机、冷热缸 |
3 |
饮料 |
饮料加工 |
灌装机、水处理系统 |
4 |
理化检验(一) |
常规理化分析 |
常规检验玻璃仪器 |
5 |
理化检验(二) |
常规理化分析 |
常规检验玻璃仪器 |
6 |
微生物(一) |
常规微生物检验 |
常规检验用显微镜 |
7 |
微生物(二) |
常规微生物检验 |
常规检验用显微镜 |
8 |
气相色谱 |
痕量分析 |
气相色谱仪器 |
9 |
液相色谱 |
痕量分析 |
液相色谱仪器 |
10 |
原子吸收 |
金属痕量分析 |
原子吸收仪器 |
11 |
红外 |
微量分析 |
傅里叶红外分光光度计 |
12 |
紫外 |
微量分析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13 |
营养实训 |
营养实训 |
计算机、仿真图软件 |
2、校内实训基地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建成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一批校内实训基地,为实训课程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表5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一览表
编号 |
校内实训基地 |
实训项目 |
主要设备 |
1 |
食品生产净化车间 |
食品工艺 |
酥饼生产线、充氮枕式包装机 |
2 |
食品中心化验实训室 |
食品检验 |
分光光度计、原子火焰吸收光谱仪 |
3、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按照顶岗实践和教研科研的要求,以企业为主开拓了10个校外实训基地,如福建盼盼食品集团、友臣食品、金冠食品,厦门燕之屋食品等作为学生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与使用,满足了学生顶岗实习、零距离就业及教师顶岗实践、横向课题及专业技能开发、教学案例收集的要求,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缩短了学生的岗位适应期,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
(三)机制制度保障
1、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是培养面向食品生产第一线的、掌握现代检测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专业。为做好食品营养与检测人才培养改革的试点工作,不断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和食品行业对高职人才的实际需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职业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定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特制定本食品营养与检测人才培养方案。
本着打牢素质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强化实践教育,培养职业技能的总体思路,方案的制定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从职业分析入手,首先明确职业岗位对人才职业技能的要求,依此确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门人才应具有的专门技术,并分解若干个技术单元。根据技术单元列出的能力要素和知识要素,设计链路课程,进行课程整合,变传统的“学科本位”为适应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组织保障
为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在组织机构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整,从而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首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相关副院长为副组长,有关系部及教务处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各系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实施等。各系部也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以系主任为组长的部门领导小组,以及由各专业教师及辅导员为成员的工作组,负责本部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组织和实施。
其次,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教育委员会负责协调落实校企合作的相关事宜,专业建设委员会由专任教师及相关企业的技术专家等组成,负责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专业发展规划的论证与审定,指导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
第三,设立相应研究机构。设立了教学研究室,除了进行高等职业教学理论研究以外,重点研究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3、制度保障
(1)教学管理制度
(2)顶岗实习制度
(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为进一步完善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制定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文件,以保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为依据,以质量监控为重点,以教学信息的采集、分析、反馈与调控为主要内容,对教学全过程的运行情况及效果实行全面系统和科学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估、反馈和调控。
①完善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以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为内涵,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与有关行业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完善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工学结合特色的评价标准、工学结合课程质量标准和考核标准、实训教师及专业带头人资质标准、学生顶岗实习质量标准等。
②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质量预警和预案制度。对各个教学环节,特别是实践性教学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预评估,及时收集、发布影响质量的各种信息,对不利因素进行预警;对常见的质量事故进行归类,根据事故的性质不同提供可行的替代方案。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议和责任追究制度。
③建设质量信息平台,完善信息发布机制
利用教学管理系统的现代信息管理功能,进一步实现网上教学信息发布、网上评教、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科学、高效,确保教学工作高质量运行。设立教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网,开设了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互评、院长信箱等专栏,为教学质量监控信息提供畅通的渠道,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实效性。建立教育教学质量信息发布制度。按照内外结合、及时有效的原则,利用办公网、院刊院报、教学督导通报等不同渠道发布教育教学质量信息。
(4)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途径,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方法。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遵循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原则,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关于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规定校企合作应坚持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
校企合作的目标确立为: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实施多元化办学模式;优化学院专业设置;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实施企业在岗人员培训,提高学院开展社会培训的服务能力;建立适应企业需要的招生就业渠道。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七种培养方式:
①工学交替模式
企业向学院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院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技能教育。其方式为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按双方共同制订的教学计划,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交替进行。
② “订单”合作模式
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实现招生、实习、就业联体同步。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形式有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等。
③教学见习模式
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到合作企业进行现场观摩学习,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④顶岗实习模式
学生在校完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
⑤产学研模式
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科研开发,帮助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道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
⑥共建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基地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⑦合作经营校内实训基地
企业可以利用学校实训设备、场地和实习学生,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利润;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生产投入和技术指导,减少教育成本;学生可以提前接触生产过程,更早、更好的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