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前身是2001年成立的政治与法律教学部,2006年更名为政法学院,2011年组建为法学院。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17人,7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院设有法律、社会工作2个系,招收法学、社会工作2个本科专业学生。学院拥有法学硕士一级点1个、法律硕士(包括法学法律硕士和非法学法律硕士)授权点1个、社会工作MSW专业硕士授权点1个、马克思主义法学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学院有多名教师兼任省法学会及其专业学会的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有多名教师兼任仲裁员、人民陪审员、律师、社工师等社会职务。学院聘有兼职教授和兼职硕士生导师30余人。
学院重视学科专业建设。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凝练,现已建成省级研究基地1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校级研究机构2个、院级研究中心6个。学院拥有校级精品课程3门、优秀课程2门,在知识产权法、经济法、民商法、刑法学、法理学、国际商法6个方向积累了较强的实力,逐步建成了以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为特色的法学、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经过不懈的努力,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的著作、教材和论文,承担了包括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在内的一批高层次研究项目,获得了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一批省市级以上教研、科研奖励。
学院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院从2017年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为每一位学生从大一开始配备导师,学生在校期间由导师指导学习、带队进行社会实践与实习。学院与50多个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社会服务机构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探索出了校、院、所、企联合培养机制,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学院与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联手共建“示范性法学实践教学基地”,每年分两批派出90余名学生到法院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实践,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学院与共青团青岛市委共建“青岛市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着力打造“四年一贯制”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模式。法学和社会工作两个专业的考研率历年来均居学校前列,多名学生被保送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等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每年超过30%的学生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目前,学院培养的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中,已有6人考取博士研究生。学院司法考试通过率达35%,居全省前列,公务员、选调生考取率均居学校首位。
学院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学院加强了与国内、国际学术机构和办学单位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丰富学术资源,扩大学院影响力。与美国阿克隆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韩国全南大学等国外高校有着广泛的合作,定期互派师生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流访学,向香港城市大学推荐优秀毕业生免试攻读法学硕士学位。学院与香港立法会合作,每年选派教师和学生到香港进行社会工作参观考察。
1. 法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深厚的法学专业知识功底,熟悉我国法律和相关政策,达到较高外语水平,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国家立法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以及涉外活动中从事法律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就业深造:
学生毕业后既可以直接参加工作,也可选择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历届毕业生考研上线率均在40%左右,历届学生考取司法职业资格的比率均在35%左右。毕业生择业面宽,可选择政府机关、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等机构就业。
专业咨询邮箱:zhaoyuzeng@***
2. 社会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专业价值观,具有扎实的社会工作理论基础、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实践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等部门和领域从事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职工帮扶、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就业深造:
本专业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本科毕业后可以选择在国内或者国外高校进一步深造。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就业领域广,主要包括各级党政部门、工青妇人民团体、各类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广大城乡社区建设、管理、服务机构和公益类民间组织等。
专业咨询邮箱:zhaoyuz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