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学
一.专业简介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创办于1999年,生源50%来自境外。从2005年开始,被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认可为符合中医执业资格试要求。2009年,通过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认证,是全国第一批通过专业认证的中医学本科专业,也是暨南大学第一个通过专业认证的本科专业。2010年,获批为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2015年获批为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单位。毕业生就业率达98.7%,其中在香港地区注册中医师考试一次性合格率为80%,内地中医师资格考试一次性合格率100%。 本专业依托单位暨南大学是“211工程”重点高校,华侨高学府,已有100多年的办学历史。所在的医学院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中国工程院詹启敏院士为名誉院长、吴以岭院士为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苏国辉院士专职任教。所在的中医系为中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点,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教学团队中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类、中医学类、中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各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3人,国家级中医师承指导教师、全国名老中医1人,广东省名中医3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中医基础教学团队)。承担中医学核心课程的专任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毕业于全国各地中医药重点院校,多数能开展英汉双语教学,部分具有全英教学资质。
本专业的临床实习依托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广州华侨医院、广州黄埔中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等8所附属医院。 中医系的中医针灸培训中心,是暨南大学对外学术交流和服务机构,主要开展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中医针灸培训及学术交流等,已培训日本、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瑞士、阿根廷及东南亚和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生、中医针灸推拿爱好者1000余人次,并为本专业的临床见习提供了良好平台。
二.专业特色
1.既保持传统中医特色、又兼具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根据生源特点,因材施教。外招生:“面向世界,应用为主”;内招生: “加强基础,目标上移” 。(2)以学分制为核心,差异化培养。(3)理论联系实际,早期接触临床。(4)发挥综合优势,强化实验教学 。(6)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个性化培养。(6)彰显侨校特色,探索双语教学。
2.依托综合性211工程大学的学科优势和资源平台优势,开设各类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教育选修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招生范围
内招生:文科、理科兼收。外招生:理科。
四.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事业的合格中医师,并为他们在中医学教育、科研、对外交流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五.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中医临床医疗技能,具备一定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的知识,受到中医临床技能和现代医学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中医各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理论;
2.掌握中药方剂学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与中医学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
4.具有较熟练和准确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的基本能力和对急重病症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6.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
六.主干学科
中医学
七.主要课程
医古文、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总论、医学影像学等。
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毕业实习安排一般不少于52周。在理论和临床课教学过程中穿插临床见习。
九.培养方式
实行学分制,成绩优异者可申请“推荐免试”本硕连读。
十.奖、助学金
本专业学生有获得以下奖、助学金的机会: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港澳台侨奖学金、国家华侨华人奖学金、台湾学生奖学金、祈福奖学金、香港DR奖学金,以及彭瑞安奖学金、黄乾亨奖学金等,获得奖助学金资助的比例在1/3以上。
十一.修业年限
五年。
十二.授予学位
医学学士。
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是医学院创办早的专业,于1978年开始招生。该专业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注册,毕业生可直接申请参加世界各国的临床医生执业注册考试。约50%的学生来自香港、澳门、台湾和海外华侨。30多年来临床医学专业培养出本科毕业生3000多人。近4年来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参加全国临床医学技能大赛3次荣获3等奖,而且以张汉明、李展润等为代表的毕业生已成为港澳地区杰出的医学人才。近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85%以上,除石牌校区本部班外,2010年本专业在附属深圳医院(深圳人民医院)举办了深圳班,2011年又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合作举办了省二医班。
在建系初期,引进了一大批全国知名的专家和学者,如:罗潜、李楚杰、任邦哲、何凯宣、邝公道、朱师晦、郁知非、张爱诚、李辰和黄爱廉等。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高等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和医学科研体系。其中临床医学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专业学位博士点。三级甲等附属医院由1个也发展到了7个,且拥有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眼科学、血液病学)、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病理生理学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专科和5个广东省医学特色专科。2009年临床医学专业被评为教育部特色专业,2012年入选首批教育部和卫生部卓越医生计划。
临床医学系近几年来引进了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下属有9个基础系(教研室),教职工108人,其中教师系列具有博士学位的达90%以上,高级职称达90%,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
现临床医学系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校级精品课程。近3年获973课题2项,86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计划培育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3项。被SCIE收录的论文有271篇。主办的国家级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病理生理杂志》,连续5年荣获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奖。2011年临床医学专业进入ESI领域全球排名1%的行列。
口腔医学系成立于1979年,1982年正式对外招生。1984年3月,暨南大学医学院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注册,其毕业生可直接申请参加世界各国的临床医生执照注册考试,确立了外向型学校在国际上的地位。口腔医学系自建系之时即按照暨南大学 面向港澳、面向海外的办学方针,课程设置与香港及美国牙科医学院系接轨。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本专业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本科生和硕士生,服务于社会,尤其是港澳地区。
目前学科队伍结构合理,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占70%以上。学科带头人黄世光教授,曾任美国Dartmouth College免疫学研究室研究员和美国Georgetown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兼任广东省口腔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口腔医学会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参加多项省和国家课题,发表相关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12篇。曾获得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广东省医学科技进步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及国务院侨办优秀教师奖。
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为学生提供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实验设施,教学科研一体化,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教学服务。学生早期接触口腔医学,进入学校后就开始口腔医学导论等课程的学习。口腔专业课程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达到1:2,实验室内配置国内外先进的多媒体牙科临床模拟教学系统,形成以实验为主体的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中心,毕业临床实习安排52周,临床实习医院为三甲以上综合性医院或口腔专科医院,充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教学,为学生择业与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口腔医学专业的就业领域较为广泛,毕业生主要在口腔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口腔科、口腔医学教学或科研单位、卫生保健机构及与口腔医学相关专业机构就业。据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口腔医学专业位居前十位。我系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毕业生参加全国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为95%以上 。
一、培养目标
护理学本科教育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扎实、系统地掌握护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实践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发展潜能,具有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研究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和自我发展潜能的高素质护理学专业人才。
二、核心课程
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研究、护理管理学、护理伦理学、老年病护理学、精神病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急救护理学、诊断学、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人体生理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医学心理学。
三、专业特色
暨南大学医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集教学、科研为一体、广东省第一家面向海内外招收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的院校。暨南大学医学院护理学系的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978年成立的暨南大学医学院护士学校,经过20年艰苦创业,于1998年5月经侨办和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改建为暨南大学医学院护理学系。目前,护理学系已具有护理学全日制本科(学制4年)、硕士研究生办学层次,同时负责教育学院护理学专业的教学任务。 护理学系现有一支素质优秀、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氛围良好、临床经验丰富、教学和科研水平扎实、精干高效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5名;硕士生导师5人。近年来护理学系教师先后主持护理学研究课题30余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际SCI杂志及国内护理学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为护理学系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