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查技术与工程类以构建创新型国家对资源、能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富有良知和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具备数、理、化、计算机及人文知识基础,掌握地球科学基本理论和地球探测方法理论,具备从事资源勘查、资源评价与管理、环境调查与评价、工程与环境勘察能力的地球探测高级专门人才。
勘查技术与工程类主要包括本科专业:地球物理学、地理信息科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化学)和测绘工程。
学生入学后实行按勘查技术与工程类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第三学期开始进入分专业培养阶段。专业分流时按照以下工作原则进行:(1)尊重意愿与成绩择优相结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在学生自愿申请的基础上,依据学生本科入学后的学业成绩,在所属专业类内进行专业分流。(2)自由选择与规模控制相结合。在大限度提高现有资源使用效率的基础上,提供充分的选择机会,同时要有利于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3)专业优化与适当保护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科专业结构的学术生态、社会需求和专业布局的合理性等因素,推进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4)公平公正与公开透明相结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确保专业分流工作程序公开透明、选择机会公平平等、考试成绩公正准确。
1.勘查技术与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并富有良知和责任感,具备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的知识基础,掌握现代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本技能、勘查与环境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具备从事矿产资源勘查、资源评价与管理、工程与环境勘查、地质样品分析测试等方面工作的能力,以适应21世纪资源、环境、灾害、国土规划、海洋开发以及国民经济其它相关领域的需求。
主干课程:地球物理场论、地球科学概论、数字信号处理基础、应用地球物理(重磁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钻井地球物理、放射性与地热勘探)原理、方法、应用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解释、工程与环境综合地球物理勘查、资源综合地球物理勘查、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地球化学原理、地质分析基础、多元统计分析、勘查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地质样品仪器分析。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矿产资源勘查、油气勘探、工程环境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等工作,或在勘查技术与工程相关的科研教学单位、国家机关管理部门及企业、公司等领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教学、管理与规划等工作。毕业生也可继续深造,攻读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地球物理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等学科的硕士和博士。本专业毕业生在矿产资源勘查、油气勘探、工程环境等专业领域经过五年的实践锻炼,能够初步具备从事现代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查、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本技能,预期能够胜任海洋、陆地能源、资源勘查与设计及地质灾害的预测防治,矿产资源勘查、评价与管理、数据处理和解释,以及其它相关领域中计算机应用、信息处理、科学计算、软件开发等业务岗位工作。
2.地球物理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从事地球物理观测和基础性研究及应用性研究工作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地球物理学专业学生应具有一定的数理基础,较好地掌握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具有较强的解决理论与技术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能得到良好的地球物理学专业基础和基本的专业技能训练,适应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和国家在资源、环境、灾害、空间探测以及国民经济其他相关领域对地球物理学人才的需要。
专业内容:本专业主要利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电子和信息技术、地面和移动平台探测技术(重、磁、电、震以及测井)等对各种地球物理场信息进行观测、处理和分析,探索地球内部及其周围空间的介质结构、物质组成、形成和演化,研究与其相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优化和改善人类生存和活动环境,防御及减轻地球与空间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为探测和开发国民经济中急需的能源及资源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
专业特色:在“研、严、妍”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发展以理学(地球物理学理论)科学研究为核心,理工(地球物理学原理与应用)相结合的专业培养模式。依托我校地球物理的理、工学科综合优势,通过课程体系和实践训练中的学科交叉与渗透,培养适应当代地球物理学科与技术发展特点和需要的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1.核心课程:地球科学概论、数学物理方法、地球物理场论、数字信号分析基础、计算方法、地震学与地震勘探、地电学与电法勘探、重力学与重力勘探、地磁学与磁法勘探、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钻井地球物理学、地热学、位场数据处理与解释等课程。2.主要实践环节:地球物理学认识实习、地质学基础教学实习、地球物理学专业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继续在地球物理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在国土资源、地震监测、能源、环境、工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技术开发与工程设计方面的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在地球物理专业领域经过五年的实践锻炼,能够初步具备固体地球物理学或勘探地球物理学的专业知识、科学研究及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及团队合作的职业素养,预期能够胜任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家机关及生产单位的业务岗位工作。
3.测绘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富有良知和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实践能力,具备数理、地球科学、计算机及人文知识基础,掌握测绘工程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接受科学思维和工程实践训练,具备从事测绘工程实践及技术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继续在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在测绘工程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研究、开发与管理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在测绘工程专业领域经过五年的实践锻炼,达到测绘专业工程师技术水平;能够具备人文社科、数理基础、测绘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测绘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及人文科学素养。
主干课程:专业类导论课、地球科学概论、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地与控制测量学、地图制图学、GPS测量与数据处理、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方法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工程测量学、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测绘、规划、国土资源、交通、环境、水利、电力、国防等部门胜任测绘工程项目设计、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与管理等业务与管理岗位工作。
4.地理信息科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富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具备数学、物理、地学知识基础,掌握遥感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具备遥感数据处理、遥感专题解译与制图分析、空间数据建模分析、空间数据挖掘、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系统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地学应用为特色。在学科理论研究方面,重在培养学生具备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遥感正演及反演建模、地学空间数据模型研究、地学专题信息提取算法研究方面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在方法、技术专业应用方面,重在培养学生具备遥感专题信息提取、地学信息系统工程设计研发方面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信息服务、决策支持于国土资源勘查/地理国情监测、环境监测与评价、建设与规划等学科、专业领域。
主干课程:1.核心课程:地球科学概论、地理信息科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解译与制图、多元分析方法与应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GPS原理与应用、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2.实践性教学:专业认识实习、专业教学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3.主要实验:遥感解译与制图、遥感原理与应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其它各主要课程亦设有一定比例的实验教学课程。
就业方向:可在国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与评价、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军事、农业、林业、城市和交通规划等专业、领域从事遥感、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等工作,亦可继续在相关学科领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