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专业创建于1949年,1987年升格为本科专业,1991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优秀。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卓越农村人才培养和国家卓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本专业始终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经济社会的需要,不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基础课的建设,突出专业课的主导地位,强化专业技能及动手能力培养,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农作物生产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作物栽培与耕作、作物育种、种子生产与检验、现代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本专业所依托的作物学学科为河南省A类优势特色学科和省重点一级学科,2018年被批准博士点立项建设,现招收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科具有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教师47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3人、博士33人,硕士生导师20人,其中有“双聘院士”和中原学者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省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3人,国家级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省优秀专家等15人。建有“现代生物育种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平台7个,建有国家级农科教合作培养基地和河南省研究生创新教育培养基地。“作物遗传育种”获河南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和创新型科技团队,“小麦育种科研创新团队”获中华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奖和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棉花育种与分子生物学”获河南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改革以来,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863”、“973”、“国家支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项目81项;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教学成果奖63项,其中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黄光正教授主持培育的“百农3217”小麦品种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杨永光教授主持研究的“河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及其生产技术规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王清连教授主持培育的“百棉”系列棉花品种,推广到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小麦育种专家茹振钢教授主持培育的“百农矮抗58”小麦品种,201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国家粮食生产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河南省人民政府嘉奖,成为全省高校的骄傲。
原标题:河南科技学院农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