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451-86402784)
专业剖析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方向)源自1958年成立的“光学仪器”专业,光学仪器专业按前苏联鲍曼工学院的“光学仪器”专业模式办学,具有规格严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办学传统,建有3000平方米的空间光学工程研究中心。
本专业方向所涉及的技术处于当前信息技术活跃领域,随着基础理论、新材料、新工艺、数据处理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概念的光电材料和探测器不断涌现,促进了新型光电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光电信息技术与生命科学、空间和海洋探测、重大技术装备、新型农业等学科领域是当前活跃的交叉领域,由此不断产生许多新的概念、研究方向和创新技术。
随着“光电信息产业是21世纪具魅力的朝阳产业,它将成为21世纪的高科技主导产业”这一观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肯定和认同,国家发展光电技术和产业的一系列战略决策不断出台,各种光电高新技术企业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光通信、新光电器件、传感智能化、航空航天、微纳光电等一大批光电信息领域的技术和产业相继出现,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就业需求的重要因素。光电信息技术满足国防重大需求,在远程战略侦察、精确制导、战场侦察、夜视观瞄、光电稳像、定向定位、航空航天、光信息处理、传输与显示等武器装备中大量采用了现代光电信息技术。
学生毕业后能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本方向在科学研究领域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项目提高了学科的整体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发展;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不断上升,把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地融入到教学之中,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特色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依托“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是黑龙江省重点学科,2012年全国重点一级学科评估时名列第五,在2016年进行的第四轮全国重点一级学科评估时位列A类。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是工信部国防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应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各研究方向上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实验技能,具有研究、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光电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具备光电信息学科的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以及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能力。
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和在工程实践中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工程科技创新和创业的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工程技术基础、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过程体现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学科交叉的趋势。
师资力量
截止2015年末,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向具有正高职人员6人,副高职人员13人,讲师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7人,45岁以下人员13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
张伟教授,1962年2月生,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日本东北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空间光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总装有效载荷专业组成员、863高技术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空间光电信息获取与处理、光学制导与仿真技术、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现代光电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近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二等奖1项,省部级三等奖1项。
范志刚教授,1966年4月生,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空间光学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精密光电测试技术、气动光学理论与技术、光电系统与装备等方向的研究。《应用光学》、《光电技术应用》等期刊编委,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光电测试技术》(第一、二、三版)。
张爱红教授,女,1958年7月生,硕士生导师,校教学带头人。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主要从事精密光电测试技术、空间光电系统与技术等方向的研究。近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课程体系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学生主要学习本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光电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光信息获取、传输、处理技术、光电子元器件与设备及光信息处理系统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具有研究、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光电信息系统及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由基础课与专业课组成,体现厚基础与宽口径的指导思想,着重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增强素质。主干课程有:电路、基础电子技术、集成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组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数学实验、工程图学(CAD)、精密机械设计;光学电磁理论、激光原理、物理光学、应用光学、傅里叶光学;光电信号探测、光纤技术及应用、光电测试技术、红外技术与系统、光学图像处理、薄膜光学等。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结合实际科研课题,指导教师大部分由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素质高。
特色课程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了系列创新训练课。为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国际交流的水平,聘请澳大利亚科学高荣誉尤里卡奖的杰出学者金大勇教授每年为本专业学生开设专业前沿专题讲座。为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开发学生潜能,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和创造教育有机结合,聘请中航工业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潘枝峰研究员夏季学期开设“机载光电系统与光学设计”课程;聘请航天一院102所刘勇研究员夏季学期开设“光学探测系统综合集成设计与评估”课程。
科研实践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依托“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建有“空间光学工程研究中心”,开展空间光电信息获取技术、光学精密制导与仿真技术、空间光电对抗技术、光电精密测试、精密/超精密光学加工技术等方向的研究,长期从事包括基础理论、基础应用技术在内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防重点项目、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金以及型号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批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早在1958年就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250万次高速摄影机,参加了全国科技成果展览,受到原国防科工委的好评,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出版教材和专著5部。近年累计科研经费达到近亿元,发表的学术论文有180余篇被SCI、EI收录。
国际交流
专业学者与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有较为广泛的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提供了方便的留学渠道。近年,选派学生出国深造的学校有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美国内华达大学、美国东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同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参与学校的各类国际交流和申请留学项目。
毕业去向
目前,本方向的硕士生招生数与本科生毕业班学生数的比例接近1:1.3,有近30%的优秀毕业生可以免试推荐直读硕士。本科毕业生可以到与光学工程相关的高新技术公司,从事科学研究、开发、经营或技术管理,也可到国防、航天等科研院所工作。近5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左右。
50多年来,本专业培养了近千名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本科学生,遍布国内外,有的已担任高校、科研院所的领导和学术带头人。
国内深造院校:本校、清华、浙江大学等
境外深造院校:杜克大学、帝国理工、新加坡国立等
就业单位:华为、中兴、航天研究所等。
原标题: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光学工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