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专业
专业代码:071001
一、培养目标
生物科学专业的培养过程中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的需求,立足鄂西民族地区,面向湖北,辐射全国,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高尚的师德和教育情怀、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务实的作风、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掌握系统的生物学基础理论和技能、与时俱进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能在基础教育及相关领域从事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管理及研究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模式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四年一贯、循序渐进的师范生“一践行,三学会”的职业养育模式,采用“1+2+1”的培养模式。第1年以通识教育为主,第2-3年实行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混合教学模式,其中“三字一话”等书写能力、语言能力训练第1学期开始,教师教育类课程及教学技能训练从第3学期开始;后一年为综合实践和职业技能提高。
三、培养要求
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理化基础、教育学及心理学基础理论和方法、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人文社科知识,受到专业技能和教师教育技能的系统训练,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应具备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具有前瞻性视野,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践行师德规范和教师情怀,具备从事基础教育生物学及相关学科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的能力及进一步深造的潜能。具体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知识要求
1.1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同时具有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1.2学科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现代生物科学及其应用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1.3人文社科知识:具有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管理学、思想道德、心理学等方面的通识性知识。
1.4教师教育知识:掌握教师教育的基础理论及基本原理,了解生物学、基础教育及其发展规划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2.能力要求
2.1专业实践能力:受到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生物学不同层次上的基础分析方法与实验技术。
2.2教学及育人能力:理解中学生物学核心素养内涵,习得其学习指导方法及策略,具有初步的教学、班级管理、社团活动策划的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综合育人能力,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2.3科研及创新能力:具备在生物学及相关领域开展创新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进一步深造的潜能和创业意识。
2.4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英语),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文献、资料,支持学习设计等,有初步的外语交流和科技写作能力。
2.5自我学习和发展能力: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具有全球意识和心态,会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2.6合作和社交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掌握沟通和协作的技能;具有良好的社交和协调事务能力。
3.素质要求
3.1思想道德素质(践行师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情怀,敬业精神,乐于奉献。
3.2人文和科学素质:具备较好的人文艺术综合素养,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科学精神。
3.3专业学科素质:生物学和教育学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形成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建立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及社会应用。
3.4教师职业素养:具有教育情怀,形师职业道德规范,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依法执教的意识,有仁爱之心和责任心,尊重学生人格。
3.5身心素质: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能合格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具备较强的国防意识,达到军事训练标准。
四、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理学(07)
2.专业类:生物科学类(0710)
五、毕业学分要求
必须修完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教学内容,低修满165+9学分:通识课程52.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44.5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包含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课程31.5学分(含思政类、计算机类、大学国文,通识选修类);学科教育课程19学分;专业教育课程65.5学分(含必修课程55.5学分,选修课程10学分);教师教育类课程28学分(含必修25学分,选修7学分);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9学分。
六、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4~8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八、课程体系
(一)核心课程:植物学(Ⅰ、Ⅱ)、动物学(Ⅰ、Ⅱ)、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态学。
(二)主要实践环节:生物学课程野外实习、生物学研讨型实验、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军事训练、公益劳动、暑期社会实践等。
(三)主要专业实验:植物学实验、动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实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