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广东 其它

浙江从台州制造到台州创造――高技能工人成长方式悄悄变

  2010年04月06日13:17  技校网友 内容被挡住,点击这里看完整内容
 

“21世纪什么珍贵?人才!”电影《天下无贼》中经典的一句台词道出了人才的重要性。

作为劳动力密集型的大省,浙江今年将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主渠道作用,重点打造50个品牌专业,争取全年培养高技能人才8万名,推动“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转变。

同样,制造业作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它的发展趋势如何?从“台州制造”到“台州创造”,到底还有多远的路?这一切,也得人才说了算。

“人才,不外乎引进与培养两种方式。引进的主要是专家,高端、研究型人才,不过这些人才只占少数,只能‘临时解渴’,大的一块还得依靠本地资源培养技能、实用型人才。”台州市教育局高等教育处处长陈良玉表示,未来几年,我市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将不是渐增,而是激增,尤其是高端技术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匮乏,将成为我市制造业发展的大瓶颈。

》》晒晒台州技术工人现状

高技能人才仅占16.3%,供不应求

台州作为先进制造业基地,拥有汽摩及配件、化学原料制药、模具塑料、家用电器、缝纫机、工艺品六大制造基地。制造业的工种也比较多,有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维修电工、加工中心操作工人等上百个工种。

台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工资和技能管理处处长徐宁介绍,截至2009年9月,我市有技术工人约60万名。其中,高技能人才(包括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9.77万名,占16.3%;中级工19.23名,占32.05%;初级工30.99万名,占51.66%。这样的比例与发达国家初、中、高比例15:50:35还有很大差距。

另外,我市三分之二以上的技术工人分布在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如车工、钳工、焊工、餐厅服务员等,而一些先进制造业领域的模具工、数控机床操作工、汽车、信息技术、服装设计及现代服务业领域的物流、营销、理财规划、职业指导等技能人才,依然紧缺。

》》看看各方如何努力升级

A 劳动局:今年再增8万技能人才以解近渴

“2009年,财政拨款846.14万元,主要用于失业、创业及职业技能培训。今年全市计划培养8万名技能人才,其中高技能人才6500名,主要以培养企业员工为主。”台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局长金松介绍,对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进城务工本市的农村劳动者及取得《居住证》的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政府将给予300至1100元的补贴。

另外,我市《2010年特别职业培训计划》进一步指出,8万名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包括2.4万名企业在岗农民工、1.274万名进城务工劳动者的技能培训,6000名城镇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以及900名人员的创业培训。徐宁表示,对农民工培训的力度要加大,培养人数比去年增加了10%左右。

至于如何培训,徐宁说,劳动部门、社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等多方联动,如邀请专家到规模较大、工种较集中的企业去,对不同工种的工人进行培训;再比如,组织工人到职业院校参加培训。以创业培训为例,今年全市计划创业培训900人,劳动部门要做的是帮助这些人当老板,会邀请企业老板讲授政策、税收、银行贷款等知识,如现在哪些行业比较热门、政府的政策倾向、如何合理避税、怎样获得贷款等。

B 教育局:地方高校当为地方经济挑大梁

●中职教育拓展新兴专业

“去年,我市对就读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三大类的中职学生实行免学费教育,鼓励学生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过渡。”市教育局职处副处长李敏文说,近年来我市的职业教育也做了一些转变,不少职业学校都增加了化工、船舶修造、精加工测量等专业,紧跟台州新兴产业发展的步伐。

除了拓展新兴专业,一些过时专业也逐渐被淘汰。“让一个中专生去学习国际英语、国际贸易,有点不切实际,这些专业将逐渐被淘汰,而增加了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事务等专业。”李敏文表示,之前教育局不提倡的跨县招生今年也有变化,对于省级示范专业,市教育局开始提倡在全市范围内跨县招生,促进各地区人才的流动。

●高等教育促进校企合作

“高校不能关起门来搞教育,地方高校应立足于地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陈良玉说。

他表示,教育要成为服务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而促进经济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一方面要引导高校科学合理地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应用型专业,优先发展社会急需、能体现我市地方产业与行业优势的专业;另一方面,要鼓励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适度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效率。

记者了解到,2009年,全市高校新增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8个,调整淘汰专科专业3个;2010年,计划增设1个本科专业。

“2009年,我市建立了5个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11个高校市级重点学科。深入开展百名教授专家下企业活动,首批有59名教授、学者与32家企业结对,搭建高校和地方、企业合作平台,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陈良玉说,要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技术和设备的优势,深化校企合作。我市各高校均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开展校企合作方面起示范带头作用的企业,为大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C 中职校:依托地方产业

打造特色专业

中职学校的专业特色与当地的地方产业有什么样的关系?

记者采访了温岭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江再智和黄岩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张贤康。与他们交谈后发现,学校的特色专业与当地较发达的产业几乎一致。

黄岩号称模具之乡,模具制造基础雄厚,而黄岩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正是省级示范专业。

无独有偶,温岭职业技术学校的机电类专业和烹饪类专业也是省级示范专业,这跟当地发达的制造业,机械加工企业密集是分不开的。

江再智告诉记者,温岭职业技术学校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专业创新。比如,学校得知数控加工中使用的数控机床如果出现问题,很多中小企业都没有维修能力,于是去年9月开设了数控维修专业。他们还与浙江大学联合,开设了工业设计与精密测量专业,专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掌握工业测量领域的先进工艺。此外,他们还计划将原来的计算机专业与艺术专业结合起来,今年下半年开设动漫专业,为广告业培养基础人才。

D 企业:人才培训成本高

但“值得做”

“专家难留,不如自己培养。”近日,在采访了浙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杰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星星集团家电公司等几家大型制造业企业后,记者发现相比以往热衷将专家“请进门”,现在企业更愿意自主培养人才。

记者了解到,传统的“送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模式依旧盛行,即将优秀人才送到高校培训或请专家到企业讲课。当然,也不乏一些新模式,如建立企业职工创新工作室,利用企业内部的研发机构等,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培养技工人才,培训资金在3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

从人才发现,到储备、教育、使用人才,浙江正特集团人事部经理朱文学说:“这是一项历久、浩大的工程,但值得做。”他告诉记者,正特目前有1457名职工,每年他们要投入50万元的培训资金,用于培养350名人才。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公司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成本比较高,但我们深知技能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新产品开发和设备改进的中坚力量,公司非常关注这一层次人才的成长。”朱文学说,在员工培训上,他们主要采用内训(公司高级人才或外聘讲师)和外训(送员工出去参加知名学校培训)两种方式,并积极加强与政府或社会一些组织联合举办职能大赛,如焊工技能大比武等,来提高员工技能。


原标题:浙江从台州制造到台州创造――高技能工人成长方式悄悄变


高职
手机版:浙江从台州制造到台州创造――高技能工人成长方式悄悄变
-新文章
相关学校
技校专业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