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上海市人保局获悉,根据2008年度技能劳动者抽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本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从2002年的6.2%提高到了21.07%,在总量上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等矛盾,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变化
高学历年轻化人才增多
从结构上看,技能劳动者等级结构比例逐步趋向合理。2002年末,技能劳动者初、中、高等级的结构比例为57∶37∶6,呈金字塔型,高技能人才比重明显偏低,中级技能劳动者比重也不高;而到2008年末,这个比重变成了39∶40∶21,中高级技能劳动者比重有了明显上升。
同时,高技能人才逐步呈现高学历、年轻化趋势。在学历结构上,本市高技能人才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比重达34.5%,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占16.4%。在年龄结构上,本市高技能人才队伍中45岁以上的占27.6%,36-45岁的占40.6%,35岁及以下占31.8%。45岁以下中青年高技能人才比重已近四分之三,高技能人才大龄化的局面得到了改观。
结构
行业企业分布均不合理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虽然本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与本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等矛盾依然存在。目前本市高技能人才队伍无论在总量、结构和素质要求上,还不能完全适应本市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随着上海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不断上升。
虽然到2008年末本市高技能人才占劳动者总量的21.07%,但与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30%-40%的比重相比明显偏低。此外,高技能人才结构失衡表现在行业和企业分布也不够合理,呈现“两多两少”现象,即传统的加工行业多,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少,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少。
重视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尚未真正形成。从社会评价体系看,学历明显高于技能证书,从事技能劳动与广大市民的“白领情结”也产生了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政府花了较大力量予以推动,但效果仍不明显。
现状
企业普遍“重使用轻培养”
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本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新工种、新工艺层出不穷,新职业项目标准的开发却相对滞后;培养高技能人才动手能力所需的先进设施设备缺乏;同时具备教师和技师职业素质及能力的“双师型”师资力量紧缺;部分职业(工种)技能鉴定的标准、模式与生产操作实际存在较大差异。
此外,部分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动性不够。由于担心高技能人才跳槽和要求加工资,从而增加企业用工成本,企业对高技能人才普遍“重使用、轻培养,限制多、支持少”。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未能按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更难以确保用于一线职工技能培训的费用。
原标题:上海高技能人才,中青年比重近四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