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宣布,未来5年将通过多种渠道培养100万高技能人才、500万技能劳动者,以应对经济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新一轮更大需求。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方阵中的重要一员。自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的近7年时间里,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重视政府引导,提速高技能人才培养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在中国苏州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博览会上指出,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问题,在当前经济复苏过程中,通过长三角、珠三角招工难的现象,体现得更加突出;在下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更会形成重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类似挑战,早在2006年,中办、国办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出台了实施意见和重大政策措施。经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同意,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财政、科技、国资、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参加,还共同成立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司(局)际协调小组,负责对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政策协调和组织推动。司(局)际协调小组已于2009年12月29日召开了首次会议。
在政府各相关部门的积极引导下,近年来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9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突破1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2630万人(高级工2122万人,技师423万人,高级技师85万人),比2006年增加770万人,增长了约40%。
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大部分企业逐步开始建立健全职工培训制度,制定职工培训规划,加强对职工的上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与此同时,鼓励和引导技工院校加强与企业合作,创新培养模式,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的“零距离”衔接。
目前,依托高级技校、技师学院和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全国已有287个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各类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达到96%以上。
“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型。”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人才学研究所所长胡跃福研究员认为。
科学考核评价,畅通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2008年10月,江西省正式启动实施“江西省技能人才培养计划”,计划从2009年开始,每年投入2300万元左右用于资助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按照这一计划,将对青年高技能人才、紧缺工种技能人才培养给予每人2000元的政府补贴,对评选出的“首席技师”给予每人8000元的政府奖励。
“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制度,是畅通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的关键。”胡跃福对记者表示。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高技能人才的考核评价制度正逐渐得到完善:
——多数省市已经突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限制,对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掌握高超技能、业绩突出的高技能人才,允许破格或越级参加技师或高级技师考评。
——技师考评更加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一批管理规范、技能人才密集且培养成效显著、鉴定工作基础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已开展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开始探索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技能人才评价模式。
——院校职业资格认证得到大力推进。预备技师考核实施办法逐步完善,预备技师考核试点工作已经稳步推进。
——农民工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逐步推广,在加工制造、建筑环卫、饮食服务等农民工就业较为集中的行业领域,已选择了50多个职业(工种)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试点工作。
完善使用和激励机制,促使高技能人才人尽其才
人才以用为本。而完善高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则是用好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纷纷打破体制障碍和政策壁垒,完善高技能人才的使用和激励机制,疏通高技能人才的流动渠道,确保了高技能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而高技能人才政府津贴制度、“首席技师”、“首席员工”等制度的逐步推广使用,使高技能人才的创造活力进一步迸发。
——2008年,国家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范围,首批400名高技能人才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贴。
——北京等十多个省市在企业关键岗位(工种)中积极推行“首席技师”、“首席员工”制度,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带徒传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挂钩的机制。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加技能津贴的收入分配制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还给予重奖,并运用股权分配办法,进行长效激励。
——上海、重庆等省市在调整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时,对高级技师每人每月增加80-230元不等的养老金。此外,山西、河南、广东等地在高技能人才落户、住房、医疗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与此同时,为了促使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相关部门还进一步完善了高技能人才竞赛选拔和表彰奖励制度,几年来,全国共表彰了4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600名全国技术能手,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发现和选拔了一大批掌握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激发了广大技能劳动者勤练技术、争当能手的热情,进一步增强了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荣誉感。
原标题:人才,中国制造的推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