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广东 其它

青岛市技师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携手培养高技能人才

  2010年01月24日11:56  技校网友 内容被挡住,点击这里看完整内容

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技工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围绕青岛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实施对技能人才的要求,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结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能力培养与岗位要求相结合、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一、校企合作的做法

(一)建立二个基地。一是校内实训基地。为夯实校企合作的基础,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我院首先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先后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了以机械加工、数控技术、电工电子与工业自动化、计算机网络信息、现代服务业五大类实训基地。二是加强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通过产教结合、订单培养等形式,我们与海信集团、海尔集团、青岛港集团、中集集团、富士康公司、庞巴迪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覆盖全院各专业,为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职业能力和素养提供了保障。

(二)坚持“三个突出”。

一是突出高起点:首先是合作培养人才层次高。从校企合作开始,我们就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要,将高级工、技师培养作为合作的切入点,如我们开办的“大学生技师班”。其次是合作对象层次高。坚持把合作对象重点放在大、中型企业上。如目前与我们开展合作的海尔集团、海信集团、富士康集团等均是国内外著名企业。

二是突出深层次:首先,我们在做好“订单培养”、“企业冠名班”等基本形式基础上,逐步将合作的形式和内容向延伸形式和拓展形式推进。目前,我们校企合作形式已经从单纯的实习、就业向专业建设、师资培训、产品生产、基地互建等方向扩展。其次,合作机制深。为保证校企合作的持久深入,我们聘请政府、行业、企业和大专院校的学者、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校企合作理事会,牵头制定了青岛市《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委员会成员在担任学院兼课教师,举办讲座、培训师资的基础上,还参与学院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及技能比赛、考核评价等,实现了校企互动,校企共融的要求。

三是突出多样化。在校企合作中,我们坚持从双方的实际出发,探索适合双方需要的合作形式,这其中既有以定向招生、就业为主的,如企业“冠名班”,也有以专业建设、产教一体为主的,如“海信模式”、“地恩地模式”等,全方位促进校企合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三)实现“四个对接”。

1、职业能力与企业标准的对接。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按照企业需求设定培养目标。我们认真研究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和新形势下社会和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培养的新要求,提出并实施了以培养具有核心职业能力和核心职业素养的“双核型”技能人才培养新理念,并将其贯穿于校企合作过程中。在核心能力培养上,我们通过产教结合、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途径,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在实战中不断得到提升;在核心素养上,广泛开展职业素养提升活动。学院专门出台了《技能人才素质教育方案》,引入“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并通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职业素质训练、技能竞赛、专题讲座等形式,较好地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在一起,有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缩短了毕业生能力与企业岗位的距离,推动毕业生就业向高素质、高质量就业发展。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2、教学内容与企业标准的对接。针对企业岗位标准和要求,我们开展了“一体化”教学改革。一是以课题教学为基础,将各专业教学分解为若干个模块、课题,在实施中根据教学目标、企业岗位标准进行组合;二是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教材。三是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以“产教结合”为切入点,重点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性和职业性,强化实习、实训结合等教学环节,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企业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3、师资队伍与企业标准的对接。为保证校企合作的持久开展,学院着力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教师技能比武、国内外重点专业技术培训、名师、骨干教师评选、企业实践,建立兼职专家队伍等措施,不断提升教师的能力素质和整体教学水平,为校企合作奠定了队伍基础。

4、教学模式与企业标准的对接。在校企合作中,我们以项目教学、产品教学为平台,把企业的产品,工序引进教学现场,并从企业中找能手、找专家、带工件、带课题、设讲座、组建新型课堂,体现了实训教学中“场地实战化”、“项目产品化”、“技能工序化”的职业化、企业化要求,使学生在动手制作产品,提高技能水平的同时,也亲身体验企业的文化精神和理念,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二、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

(一)企业“冠名班”——共同招生,定向就业。 把企业的用人计划列入学院的招生计划,学院根据企业的要求,组成冠名订单班,“量体裁衣”为企业实施培养,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目前我院已与海信集团、前哨集团、创新科技、宏大纺机等10余家知名企业开展了订单培养、定向就业的合作。

(二)海信模式——专业共建,互利共赢。学院提供教学设施和场地,企业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的设备、原料和产品,并全程参与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考核标准的制定,教学按企业生产管理模式进行,形成技能和产品双主导型教学模式。典型的如我院在建设《模具设计与制造》、和《酒店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中与海信模具、良友集团开展的合作。

(三)地恩地模式——引企入校,产教一体。企业提供产品,原料,派遣技术管理人员,学校提供设备,以产代训,产品生产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真正做到学校即工厂、课堂即车间,学生即员工,为学生技能的提高提供了平台,如我们与地恩地集团、银菲特集团开展的合作。

(四)诺思模式——校企互动,以赛促学。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实验室建设,每年由校企双方共同举办一次由公司冠名的技能竞赛,由企业提供奖金与奖品。大赛的举行既调动了学生苦练技能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校和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同时在竞赛中突显出来的优秀学生优该由企业负责推荐实习与就业。如我院与诺思公司、西门子公司形成的合作形式。

(五)高新区模式——基地互建,校企共融。校企双方互相在对方设立实习培训基地,企业定期安排员工到学院进行深化培训,学校也定期派出学生到企业实践,既适应了企业员工再培训的要求,也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在实战中得到了锤炼,真正实现了校企融合。目前,我院已与青岛市高新区、青岛软件园等单位开展了合作。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校企合作是一条利企利校利生的多赢办学之路,他不仅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缩短了与企业岗位的距离,也带动学院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加速了“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形成,同时也为企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但要达到和企业全面合作,实现“无缝”对接,实现互利共赢的终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冷热不均。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我们感到学校的积极性很高,但有些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也使得校企合作覆盖的面不广,无形中降低了校企合作影响和效果。

二是缺乏政策的有力支持。校企合作能否顺利开展,既取决与校企双方的积极作为,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虽然目前各级政府都制定出台看一系列鼓励校企合作的文件和措施,但从宏观层面看,仍然缺乏一个国家性的政策法规,这就导致在合作过程中对合作双方缺乏约束、规范和过程控制,造成半途而废的结果。

三是专业建设、实训设备落后于企业需求和生产应用。由于受机制、人才、资金等因素的限制,专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对接度不高,转型较慢;设备更新换代也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使一些好的项目和产品无法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校企合作进一步的深入开展。

(二)下一步打算

一是进一步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根据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规律特点,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高度和广度。

二是加强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的融合。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作用,进一步密切与企业、市场联系,根据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向,加强专业的整合和开发,促进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融合。

三是提高教师参与企业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重点抓好教师企业实践的基础上,逐步使教师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开发、技术攻关及课题研究中去,不断提高教师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标题:青岛市技师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携手培养高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 高职
手机版:青岛市技师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携手培养高技能人才
-新文章
相关学校
技校专业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