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广东 其它

高中、职校、技校,咋选才高明?

  2009年08月28日11:46  技校网友 内容被挡住,点击这里看完整内容

曾经削尖了脑袋要让孩子读高中的家长,越来越多地将目光转向了就业形势大好的职高。

●职校不该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在中职院校招生咨询会上,我们看到现场的“人潮汹涌”,不过要我说,还不够,因为就像很多人心知肚明的那样,如今上中职院校大多还属被逼无奈,大凡有点盼头的,家长还是会不依不饶选上高中,以图将来孩子能考上大学。

    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我们的教育已经从精英阶段迈入了大众化阶段,提高高等教育的普及率是个好事,但是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才,基础型的、学术型的还是应用型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考问了我们的培养模式。

    当高等教育从少数人的福祉变为多数人的福祉时,我们似乎太在乎量的扩张,结果,不仅精英教育没坚守住,大众教育也因一个“众”字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过于中庸:说基础不够基础,说学术不够学术,说应用又不够应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群体性生存困境,有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此。

    我们需要增加受教育的机会,但是就目前来说,就全国而言,市场化、现代化、信息化和工业化都没有完成,如今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社会需要的不是人人都能搞科研,不是人人都会搞学术。一位专家曾经说过,就全国来看,仍应该保持15%甚至更少的比例接受精英教育,其他大部分还应该是应用型人才。

    什么才是应用型人才,怎样才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很显然,相比较于正规大学教育中“几不像”的尴尬,由学校向社会,由教室向生产现场延伸的职业教育似乎更能够生产出合乎社会需求的产品,从这个角度上看,职业教育意义重大,它不应该只是许多家长与学生因为成绩不好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提到对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重视,就会想起二战中的日本,十四五岁的娃娃兵和文科大学生、甚至文科教授都被迫加入作战,而数万的工科大学生却未上战场。究竟上高中还是上职校?个人可以看得浅一点,不过国家应该看得深一点,如何改变民众选择的陈旧观念,如何改变职校退而求其次的地位,还有不少功课要做。 
    ●不妨多给孩子点自主权

    招生咨询会还是没有一改往日的火热,而家长的热情也一如既往高过孩子。去现场看看,忙碌辗转于各院校咨询台之间的是家长,而不是跟在他们屁股后面转的学生;而许多院校发出的招生宣传资料,考虑的也是拿出怎样的亮点能吸引家长的眼球。这到底是家长上学还是孩子上学,不妨多给孩子一点自主权才好。 兴趣是基础。虽然空有兴趣未必学有所成,但违背意愿的被迫学习见效的可能性只会更小。 
    ●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到中招志愿填报的后一天,仍有不少家长拿不定主意。现在找好工作注重高学历,于是家长一般都倾向于让孩子读高中,有利于今后继续上大学深造。然而,那种以为好的学校就是孩子就读的好地方的观点有失偏颇。有的家长一味按照学校排名盲目择校,这对孩子今后的成长非常不利。

    不可否认,名校的教学师资强,学生上进学习氛围好,这种环境熏陶,有利于孩子的进步。但以往经验也证明,不问孩子的基础、能力,一股脑往重点名校挤的做法,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名校课程进度快,自学能力差的跟不上;名校课程深,基础差的听不懂;名校学生强手如林,无形之中造成压力,影响孩子自信心。而数万元的择校费,也给家庭增添了不小的经济压力。

    其实,选择适合的学校,远比学校排名更重要。无论是普通高中也好,还是五年制高职或中专、职中、技校也好,适合的才是好的。如果硬要把不同特点的同一类别学校加以比较,也是不现实的。家长应根据自己孩子的综合素质、经济条件等情况选择学校,而不是只按照所谓的排名来选择。在仔细想清楚自己的需求后就会明白,排名在择校的过程中并没有那么重要。

    美国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是小草就让它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它成为栋梁之材”。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没有文化是可怕的,但大学毕业生不一定有文化,读高职、中专、技校也不一定没文化,文化是一种升华的东西,而更重要的是把文化知识升华为智慧,只有智慧才能切实改变人的命运。


原标题:高中、职校、技校,咋选才高明?


中技 面向三校生 中技
手机版:高中、职校、技校,咋选才高明?
-新文章
相关学校
技校专业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