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国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全民创业”的号召,紧紧围绕“人才强市”战略,以“率先全面实现小康,奋力构建和谐宁国”为目标,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不断加大培养、管理、选拔和使用力度,着力建设好民营企业人才、党政人才、乡土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四支队伍,为宁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一、大力培养勇于创业的民营企业人才,强力推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一是注重培育民营企业家人才队伍。该市坚持把培养造就优秀企业家作为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加大了对民营企业家的扶持力度,不仅在资金、项目、土地使用、产权转让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安排,还通过完善市领导结对帮扶制度、安排机关干部到企业挂职协调等形式,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经营和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为企业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造就了夏鼎湖、陈宗明、周夏耘、毛传平等一大批民营企业经营人才,构建了宁国“老、中、青”三代的企业家群体,涌现出了中鼎集团、凤形耐磨总厂、司尔特化肥有限公司、亚夏集团、双津集团、莱恩电泵、五星集团等一批年产值超亿元的省内外知名企业。全市先后有百余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分别当选为安徽省、宣城市和宁国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民营企业新秀—飞达集团总经理杨志诚还被评为新徽商的代表。
二是注重培育企业技能人才。制定了民营企业技能人才培训规划,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形式,加强技能培训,为民营企业培养经济管理、科技、营销等方面人才。通过“干部素质论坛”载体,举办经营管理、循环经济等专题讲座,培训企业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多次组织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海尔集团、温州党校培训学习;中鼎集团、凤形等民营企业从清华、合工大等高等院校聘请省内外专家教授来宁培训各类人才;中鼎集团、亚新科等企业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还选派人才到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学习。
三是注重企业人才积聚的载体建设。组织实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大会战,大力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为招商引资以及吸纳人才奠定基础。在引进企业的同时,也引进了企业需要的各类人才。目前,经济园区已经成为吸纳各类人才的主要载体。
二、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党政人才队伍,切实提高了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是不断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在乡镇,采取“一推两考三量化”的方法产生领导班子成员,扩大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民主,一大批有能力、有水平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在市直机关,开展公开选调和公开选拔工作,近年来已选调了70多名优秀人才担任领导职务,75名乡镇年轻干部到市直单位工作。
二是突出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每年举办党政正职培训班等主体班次,积极选调干部参加了上级组织的培训,有计划的安排年轻干部到江浙等发达地区挂职学习。围绕旅游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招商引资及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不同主题,举办特色培训班。结合第二届元竹节举办了“浙商论坛”,邀请中央党校、浙江省委党校以及全国著名企业家等来宁讲课,积极拓宽培训渠道,借助高校资源优势,与安徽大学联合举办经济管理研究生学历班,同时,积极尝试举办公务员境外培训班,选派了干部前往境外(新加坡)进行了培训。
三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开展干部监督进社区工作,坚持领导干部任用前征求纪检监察部门意见制度,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全程实录等制度,健全党政领导干部的职务任期、交流、任职回避、诫勉谈话和函询、述职述廉、引咎辞职等系列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干部能上能下的工作机制。
三、着力培育农村实用的乡土人才,扎实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搞好协调服务。加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人才工作服务站建设,一方面积极为乡土人才做好产品生产、市场销售、项目引进、信息咨询等各方面的协调服务工作;另一方面,通过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疑难问题会诊会、经验交流会、参观考察学习,对有一定培养前途的农村致富能人进行重点扶持,促其茁壮成长。
二是积极组建协会。探索建立了部门管理和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工作管理模式,积极组建协会。目前已组建农产品、耐磨生产等行业协会120余个,在提高乡土人才的规范化和组织化程度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强化科技培训。建立完善了以市农广校、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骨干,农业、科技、卫生、教育等多部门相互配合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并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聘请省内外知名的农、林、养殖等方面的专家来讲学,举办短期培训班,对乡土人才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和科技。(安徽省宁国市人社局 崔光宝)
原标题:安徽宁国造就人才队伍 推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