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 (武汉晨报)吴冲是2008年的高中毕业生。2008年高考,他从仙桃考入武汉一所很不错的二本学校环境工程专业。上完大一之后,他做出了一个让家人感到意外的决定:退学到武汉市第一技术学校读高级数控班。日前,记者从武汉市第一技术学校了解到,去年共有22名大学毕业生或在读生,报读该校相关专业,其中不少学生的起点都是二本院校。
张轲在练习花式足球技法。通讯员胡全志摄
对于自己的选择,吴冲说:“读了一年大学,感觉没学到什么东西,加上我很喜欢机械,经过比较就到这个学校来了。进校一年,我感觉学到很多东西,人很充实。”
武汉市第一技术学校王京胜校长说,回炉学技术的大学毕业生,多半是在社会上找了一两年工作没有结果,想学个一技之长进入职场;在校退学改读技校的大学生,多半都是和吴冲一样,觉得就业不能光靠文凭,还要有过硬的技术,在他们看来,“一纸文凭不如一身本领”。
从出口看入口:技校生不愁找工作
为什么技校比大学更吸引人?王校长讲了几个学生就业的小故事。今年3月,一家铁路系统企业委托其下属公司在该校招了七八个高级电工班的毕业生,前期在下属单位实习。当该企业正式找下属单位要人时,下属单位却不愿意放人了,他们觉得这些学生技术过硬,又吃苦耐劳,很想把他们留在本单位。同一系统内的两家企业为了该校学生闹起纠纷,后,没有招到人的上级企业只好来武汉市第一技校重招。“我们哪里还有学生给他呢?应届的都分完了。”王校长说,学校后只好将明年毕业的学生“预定”给了这家企业。
据了解,为了让学生和家长放心,技校招生一般都承诺包分配;但近两年来,很多学生临近毕业时,不要学校安排,每年毕业生的工作自找率达到15~20%。
“往往在校企之间的联谊活动上,企业自己就和学生联系上了,提前从学校挖学生。”负责就业工作的吴莹老师说,去年6月,学校组织06级模具技师班的部分同学,与武汉航空航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搞了一场校企间的篮球赛。暑假过后九月开学,这个班就有3个学生不见了。学校联系后才知道,篮球赛上,该公司看中了这3个同学,暑假就请他们过去试用了。
就业法宝:靠动手能力制胜
东方电气是武汉的一家核设备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先从武汉市第一技校招了5个技师班的学生,试用后感觉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工作十分认真,又从学校已经预分配到其他企业的学生中挖了两个过来。
王校长介绍,学校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该校通过世界银行贷款350万美元,引进了全套的实习实验设备,让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有大量的动手机会。每年学生毕业前,学校会将学生预分配到企业去实习,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都是企业生产中的实际产品,而不是理论内容。
据介绍,该校就业火的三个专业是模具、数控和高级电工。王校长说,技校与大学不同之处,就在于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灵活,与时俱进。随着企业技术发展、设备更新,老师们也在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学习的内容能跟得上时代,进入单位后能学以致用。
家长误区:大学文凭是心结
前有较大转变,开始认识到就业仅靠文凭是不行的;但整个社会的风气和观念仍未完全改观。”王校长说,该校生源中70%左右是农村家庭孩子,或在汉务工人员子女。大部分城市家庭仍抱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想法,觉得不上个大学,没有个本科文凭,对不起自己的孩子。学生也认为,上不了大学,脸上无光。有的学生非要等到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时,才想起还应该再学门技术。曾有美术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找了一两年工作无果后,来到该校学汽车修理。
特长学生:找工作更容易
6月21日,武汉市第一技校07级数控技师(1)班的张轲,作为国际足联颁奖嘉宾,如愿亲手为葡萄牙队的C罗送上单场佳球员奖杯。消息传回,全校师生为之欢欣。
今年春季,在“哈尔滨冰纯花式足球全国挑战赛”中,张轲从五万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在决赛中排名第九,被评为“佳球员”,幸运地作为中国球迷代表被邀请飞往南非约堡,为葡萄牙对朝鲜队的这场比赛颁发佳球员奖杯。这是历史上首次由普通球迷为世界杯全场佳球员颁奖,也是中国球迷首次以颁奖方式在世界杯上与顶级球星近距离接触。
王校长说,学校在教学生技能的同时,组织了丰富的活动。学生中出现不少像张轲这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技能在身,在兴趣爱好方面又有一定特长,这样的学生找工作时就会更受欢迎。
原标题:22名大学生回炉技校,技在身更易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