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学制、招生对象
基本学制:3年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医疗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各养生保健单位从事养生保健、养生养老、推拿按摩、药膳食疗、健康咨询以及用药指导等工作的中医养生保健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基本要求
(一)知识要求
1.掌握本专业高技能专门人才所需的数理分析统计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中医学、临床医学、营养学、中医养生保健等基础知识。
3.掌握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基本操作的技术技能知识。
4.掌握常用中医养生保健仪器的性能、原理、基本构造、操作技术及日常维护保养的基本知识。
5.熟悉国家卫计工作及临床实验室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知识法规。
6.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7.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公共英语知识和专业英语知识。
8.掌握文献检索、相关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
(二)能力要求
1.具备编制简单的工作报告、技术文件等文字运用能力。
2.具有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相关信息的基本能力,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
3.具有临床疾病分析和诊断的能力,具有对服务对象做出健康评估的能力。
4.具有经络腧穴辨认、中医针灸、中医推拿、中医特色疗法等技术操作能力。
5.具有常见疾病的中医防治能力。
6.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
7.具有一定专业英语阅读能力,能阅读本专业一般英文资料,并达到相应水平。
8.具有学习专业领域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三)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有民主和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遵纪守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善于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
2.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高技能人才必备的人文素养和人际公关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有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遵章守纪、按章办事的习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科学;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知识自我更新能力和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3.专业素质: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求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对岗位工作任务具有较强领悟性,能迅速分析、解决本专业实际技术问题。
4.身体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同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乐观积极的态度。
(四)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本专业学习内容的选取参照中医养生保健考试大纲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毕业生除获得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大专学历毕业证外,还必须通过康复保健师、保健按摩师、健康管理师考试取得资格证书。
四、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一)课程模块及所占比例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设置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支持必修课程、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和限定选修课程。其中,专业支持必修课程和专业核心必修课程是本专业主干课程、核心课程。
(二) 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治疗学
(三)主要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
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医学伦理学、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和体育等。原则上应按照国家和各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要求进行设置。建议①总课时控制在500学时以内,将更多的学时用于专业课程学习;②将医学伦理学融入本模块,以增强学生职业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2.专业支持必修课程
包括:《中医基础理论》、《医古文》、《古典医著选编》、《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系统解剖与组织学》、《生理学》、《医学心理学》、《疾病学基础》《经络腧穴学》、《健康管理》。
专业基础课程理论知识体系与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康复实践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因此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医学知识。
3.专业核心必修课程
包括:《针灸学》、《中医推拿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治未病概论》、《药膳食疗》、《临床方剂应用》、《临床医学基础》、《营养与保健》。
4.专业限定选修课程
建议开设《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健康评估》、《老年心理与康复咨询》、《临床营养学》《气功学》、《中医古籍训诂》、《中医各家选读》、《人际沟通》、《医用物理学》、《康复护理》、《康复心理学》、《中医英语》、《医学英语》等课程。
(四)主要课程简介
以下课程为本专业必修课程。
1.《中医基础理论》:建议开设96学时,6学分。
通过系统讲授阴阳五行学说、脏象、经络、精、气、神、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疾病的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内容,使学生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思维方法,为学习其它中医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2.《医古文》:建议开设64学时,4学分。
通过古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古代文选、医学古文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古汉语基础知识和800个常用词语,借助工具书能阅读古典医籍。
3.《古典医著选编》:建议开设64学时,4学分。
通过讲授和课间教学实习,培养并提高学生阅读古典医籍的能力、掌握有关杂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的规律。
4.《中医诊断学》:建议开设64学时,4学分。
通过讲授和教学见习,使学生掌握中医诊法和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的基本理论,了解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基本理论知识,初步训练诊法、辨证和病历书写的基本技能,为学习中医临床各科奠定基础,安排学时的教学见习。
5. 《中药学》:建议开设32学时,2学分。
系统讲授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畏恶、禁忌等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用、配伍和主治,以及炮制、用量、用法等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临床各科用药奠定基础。
6.《系统解剖与组织学》:建议开设80学时,5学分。
是的一种。内容主要包括人体、、循环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人体概论等。
7.《生理学》:建议开设48学时3学分。
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强调让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术。
8.《医学心理学》:建议开设32学时,2学分。
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心理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作用方式、途径与机制,更全面地阐明人类躯体疾病与心理疾病的本质,协助医学揭示人类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规律,寻找与丰富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与预防的更全面、更有效的方法,提高医疗水平,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9.《疾病学基础》:建议开设32学时,2学分。
主要涉及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和病理学,内容包括绪论、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生长繁殖和变异、细菌的分布、消毒与灭菌、细菌的感染、免疫学概论、抗原、天然免疫、适应性免疫、、免疫学应用、疾病概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炎症、肿瘤。
10.《经络腧穴学》:建议开设48学时,3学分。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今后学习刺灸学、推拿学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11.《健康管理》:建议开设32学时,2学分。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健康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健康管理在中国的需求以及应用前景。
12.《针灸学》:建议开设64学时,4学分。
通过讲授和教学见习,使学生掌握经络、腧穴、刺灸、治疗的理论,运用针灸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
13.《中医推拿学》:建议开设64学时,4学分。
以中医的脏腑、为理论基础讲授具备初、高级推拿职业专门人才所必须的推拿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掌握临床各科疾病推拿的基本手法、取穴,初步形成解决临床(诊查、预防、治疗、养生)推拿实际问题的能力。
14.《中医康复学》:建议开设64学时,4学分。
讲授中医养生康复的理论基础、养生康复的自然疗法和中医技术、代表疾病的中医康复治疗。
15.《中医养生保健学》:建议开设64学时,4学分。
讲授中医全科医学理论及相关知识的培训,注重体现中医特色,重点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
16.《中医内科学》:建议开设64学时,4学分。
本课程运用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明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侯、诊断、辩证论治规律以及预防、康复、调摄等问题,是主干课程和各科的基础。
17.《中医治未病概论》:建议开设64学时,4学分。
主要包括中医治未病的源流、理论基础、方法与技术、应用,以及常见、易发疾病的治未病和中医治未病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等。
18.《中医外妇科学》:建议开设48学时,3学分。
通过讲授和教学见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外科常见病(包括疮疡、皮肤病、肛肠病等)辨证论治、内外治法的基本知识和手术操作一般技能,具备一定的处理外科疾病的能力。。
19.《药膳食疗》:建议开设64学时,4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讲授,要求学生掌握中医药膳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及了解常用于药膳的食物及药物、一些药膳方的配方、制法、功效主治、方解等
20.《临床方剂应用》:建议开64学时,4学分。
通过方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50首左右常用方剂的组成、用法、主治、配伍意义及其加减运用,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具有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并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21.《临床医学基础》:建议开设48学时,3学分。
介绍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知识,使学生获得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对常见疾病做出确切初步的预防措施。
22.《营养与保健》:建议开设64学时,4学分。
将现代食品营养知识与中国传统饮食保健特点相结合,在概述食物营养素的基础上,以平衡膳食与合理营养、健康美容、常见疾病等的关系为主线,讲述了不同人群营养膳食的指南,常见果蔬和畜禽蛋乳水产品类食品及食疗保健的知识。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临床技能实训、中期临床教学实习(12周)、基础护理见习与实训、推拿手法见习与实训、中药房见习与实训、针灸骨伤康复见习与实训、中内见习与实训毕业实习时间为40周。
五、综合实训课程
(一)教学综合实训
1.校内实训室
为了保证学习领域课程的顺利实施,必须以完善的功能全面的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实训室的建设主要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去建立。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充分满足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核心课程-学习领域课程教学的需要,便于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校外实训基地
我校与崇左市人民医院、崇左市第二人民医院、崇左市中医院、扶绥县人民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空港院区、扶绥县疾病防预控制中心、中国乐养城、扶绥县社会福利院等机构建设深度合作关系,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为落实学生顶岗实习,实施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为了使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真正落在实处,取得良好效果,学校需要建立与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建立与校外实习基地的互惠双赢机制,加强对实训、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和质量监控,顶岗实习实行导师制,成绩由校企合作机构指导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评定。
3.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运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情境模拟、专业技能比赛、课外实践等多种有效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4.学生测试
根据不同的课程,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基础课程主要采取理论知识考试为主,闭卷、开卷、笔试、口试结合;专业课程采取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相结合;专业技能课程采用技能任务完成的结果为主,学习和技能任务实施过程为辅。通过测试方法改革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