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简介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保险实务为导向,体现农科院校学科与专业特色,以农村养老保险为重点,培养具备劳动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政府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团体、农村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社会保障相关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学科建设
(1)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
(2)专业主干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社会学原理、公共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电子商务与政务、应用统计学、公共经济学、劳动经济学、风险管理、社会保障原理、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社会保险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农村自然灾害救助;
(3)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由学校统一确定,现划分为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术体育等各类提升科学、人文和体质素养的课程,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8学分。
(4)推荐书目选读课:由学生在课外自修,每学期学生选读1部并向学院提交读书心得或报告,由学院负责计0.5学分,但学生毕业时需修够4学分。
3、深造途径
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拥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社会保障3个二级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拥有工商管理(MBA)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招收农业管理领域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4、培养特色/方案
本专业培养特色主要体现在紧紧围绕“三农”问题,在课程体系设置中体现复合型特色。除按照教指委规定设置核心课程之外,在专业选修课设置中,紧扣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以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农村自然灾害救助、农民救助与福利)为主要特色,分别设置两个模块供学生选择,根据学生选择进行分类培养。第一个模块以农村公共部门管理岗位就业为导向,重视管理知识、方法等综合技能的培养;第二个模块以农村企业事业单位就业为导向,加强农村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等专业实践环节实训,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通过分类培养,以形成专业特色,增强专业竞争力。
5、就业渠道、方向
近几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中,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人数占10%;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的人数比例为50%;在国有企业单位就业人数比例为15%;在民营企业就业人数比例为25%。本专业学生就业一半以上集中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稳定,就业质量高,就业方向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6、实践教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专业实践采取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实施导师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创新。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和社区的协作,充分发挥这些组织或单位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发现现实问题,并能够就相关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与建议,通过专业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教学成果与特色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学院现有办学条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特色项目有:
(1)城市与农村社区社会保障实务操作培训项目。依托现有的专业实践基地,专门开展为期3—5年的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社会保障实务操作培训项目。通过培训项目的实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社区社会保障主要工作与基本流程,具备相关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
(2)社会保障专业教学软件模拟与操作项目。依托挂靠在学院的校级文科实训中心,以及学院购置的“社会保障软件”,以课程实验的方式,由相关教师指导学生熟悉和掌握我国目前医疗、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等5大险种基本保险标准、资金筹集及给付、管理运行机制等内容。
原标题:甘肃农业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