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品质和健康体魄,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具备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具有丰富创造力、较好的服装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使用CAD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样板结构设计能力、工艺设计制作能力,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生产第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模式
1、创新培养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而产业、企业迫切需要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资源。我们已经认识到:职业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技能课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以实训实习为主,实行“校内工学交替与校外工学交替相结合”,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改革方向。
2、开展工学结合
开展互动性的工学合作。学校、企业共同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这种互动合作,是将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创新工学合作思路。校、企双方认真梳理产学合作要素,创造性地提出工学合作办学的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学校通过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提供宣传窗口、提供订单教育等服务项目中,使企业通过主体专业的合作项目来实施其“品牌战略” 。另外,企业反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校外实习基地、为设置在校内的实训基地提供仪器设备并提供教师挂职锻炼岗位、受聘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及其它合作项目;在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的过程中,企业还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许多方便条件。工学合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充分扩大毕业生就业率。
3、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
双证培养在我校早有实践,并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并按计划分层次开展培养活动,取得了很大成效,毕业生接受双证书培养的比例达到100%,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试、考查合格,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和设计,颁发毕业证书。同时应取得教学计划要求的英语、计算机等级和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