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简称经管学院),始建于1985年。前身为滁州师专企业管理系,2001年更名为经济管理系,2004年学校升本后升格为滁州学院经济管理系,2011年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院。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实现经、管学科协调发展;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产学研合作,增强服务地方能力,逐步形成性、实践性、应用型的办学特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经管类人才。学院横跨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下设经济系、管理系、财会系、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和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所。现设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审计学和公共事业管理六个本科专业。
我院现有教职工67人,其中专任教师53人、教授5人、副教授18人、博士4人、讲师20人,专职教辅人员8人,客座教授8人,在校生2528人,为我校大的学院。学院有4名教师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省级优秀党员和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6名教师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名教师获得校级教学名师,3名教师获得校级教坛新秀,4名教师获得校级优秀教师,6名教师获得校级优秀党员称号。教师在省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二类以上60多篇;编写专著教材30多部,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厅级科研项目40多项,校级教科研项目100多项,滁州市社科联课题21项,科技到账经费200余万元。学院学生承担校级科研项目40多项,同时还在《求索》等刊物发表10余篇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
学院以综合实验室、ERP综合实训中心、ERP沙盘模拟创业实验室、商务谈判实验室、国贸实验室和物流实验室为平台,加强实践性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切实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毕业生。根据学校应用型办学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动手能力,学院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已建立了30多个实习就业基地。学院还积极打造“双能型”教师队伍,目前学院拥有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有10余人。同时,学院于2010年为滁州市市委和市政府撰写了滁州市“十一五”规划实施效果评估报告,为滁州市琅琊区、滁州市招商局、滁州市科技局编制了三篇“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为滁州市卷烟厂、天长市科技局等企事业单位开展员工培训工作,在全椒县建立财税支农服务基地,为滁州市经信委、滁州市科技局、滁州市农委、滁州市邮政局、南谯区经信委、琅琊区科技局、明光市经信委、苏滁现代产业园编制了八篇“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在学生活动方面,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活动。其中暑期社会实践方面连续五年获得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先进个人200余人次,省级、院级先进调查报告10余篇;科技竞赛活动方面,国家级二等奖6项,三等奖6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22项,省级40多项,校级80多项。包括学生连续四次获“金蝶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安徽赛区一等奖,获国家级银奖1次;连续三次获“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综合应用大赛安徽赛区一等奖,获国家级银奖一次;获首届全国市场调查技能大赛三等奖。同时,学院开展了“工商管理”和“财务管理”专业双学位教育工作,2012年以来开展了专业认知实习暑期小学期制活动,并将“管理课堂”推向了企业和基层,在多家企业开展了实践教学活动,2014年以来积极开展“双师同堂”教学。自升本以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通过对学院毕业生多年来的跟踪调查得知,目前学院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工作满意度较高,毕业生大多从事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等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岗位的工作或自主创业。
二、招生专业简介
1. 工商管理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中小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以“应用”为核心,以工商为“基本”,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取向”,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践教学相互融合,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基本理论、法律和企业管理知识、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职业技能,具备经营决策和沟通能力、企业综合管理素养及人文和科学素养、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
核心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统计学原理与实验、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特色课程:经济学原理与实验、企业策划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工商企业从事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管理、营销管理、企业策划、客户关系管理、物流管理、企业行政管理等工作。
2. 财务管理专业(省级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与专业改造项目,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加强应用能力、强化实务操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系统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较全面的财务管理实践规律,拥有坚实宽广的经济管理知识,注重财务管理信息开发与利用,具备从事会计、财务管理、投融资管理、公司和个人理财、资本运作、风险控制等方面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
核心课程:管理学、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金融学、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特色课程: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生产制造企业、商业企业、银行与金融证券机构、服务业、政府及事业单位、会计服务机构从事会计业务、财务管理、审计、资产管理等相关工作。
3. 市场营销专业(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满足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理论学习、软件模拟实践、实训、实习、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工作岗位需要,掌握市场调查研究、市场营销策划、公共关系实务、销售管理和商务谈判与礼仪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实务技能,具备较强的营销实践能力、较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和较好的外语、计算机基础以及知识应用、实践创新及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
核心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商品学、市场调研与预测、营销策划、销售管理、商务谈判与礼仪。
特色课程:营销策划、商务谈判与礼仪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营销及相关领域的管理工作。
4.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国际经济与商贸人才为目标,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以“三个课堂一体、三个平台联动”为实践育人特色,采取“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需的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贸易与报关实务和相关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和创新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学
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A、国际金融、财政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海关通关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双语)
特色课程:海关通关实务、单证理论与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双语)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涉外贸易企业、外资企业、金融行业与政府部门等从事进出口业务、报关、货代、外贸企业管理、跨国经营、国际结算以及涉外调研、宣传等工作。
5. 审计学专业(本科)
培养目标:掌握审计学专业所需的系统的审计、财会、经济管理和法律等相关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在政府审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从事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及其他与审计会计相关经济管理工作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法学
核心课程:审计学基础、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税法、经济法、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审计案例分析。
特色课程:审计案例分析、税法
就业方向:在政府审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从事政府审计助理、内部审计助理和社会审计助理及其他相关基础审计会计工作。
6. 物流工程专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管理学、工学基础理论,掌握物流工程项目策划、预测、设计和实施、物流装备设计与运用以及物流系统运作与管理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在企业、政府部门从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现代物流装备应用开发、企业物流系统集成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复合人才。
核心课程: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物流自动化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系统仿真、现代物流装备、自动控制原理、运筹学及其应用、交通运输工程。
就业方向:各类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的物流管理部门,各级物流行政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部门,商业、流通业管理部门,物流设备研发、销售企业等。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