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
一、培养目标
以具有丰富学科知识体系和掌握文物修复技艺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科学精神、眼界开阔、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够胜任文物修复项目设计规划工作,并能够直接从事文物的保护修复具体实施的文物保护修复师。
二、教学条件
本专业建立以来前后相继投入100余万元,配备陶瓷修复专业教室、纸质修复专业教室、陶艺工作室、多媒体教室、苹果机房、书法教室等,其中两大修复教室均参照博物馆实验室规格建立。
三、核心课程
文物修复造型基础(线描、雕塑)、中国美术史、陶瓷工艺与装饰、传统书画技法、文物保护基础、文物检测、陶瓷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纸质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陶瓷修复、书画装裱与修复、中国陶瓷史、无机质文物修复实用化学、古籍档案修复、有机质文物修复实用化学
四、教学团队
现有专职教师7人,其中教授2人、讲师5人。外聘专业师资20余人,均来自全国各大博物馆及文物保护研究院。
周萍,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研究员、保护及修复部负责人,陕西省省劳模,主持4项国家级科研课题:行业标准《石质文物保护修复档案记录规范》、国家标准《馆藏砖石质文物保护修复档案记录规范》、《太赫兹成像技术对壁画结构探查应用研究》和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云冈石窟保护防风化材料研究》子课题;主持中法合作项目《户县公输堂保护修复项目》和国保级项目《唐开成石经保护修复项目》;2011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修复昭陵二骏;完成馆藏文物保护项修复方案和设计项目40余项,包括:山东青州临朐龙兴寺彩绘石刻修复、四川新津观音寺壁画保护修复项目、清西陵6座陵寝古建油饰彩绘才华保护修复方案编制工作等。
王少博,硕士研究生,教研室负责人,首批中国国家文物局青年骨干教师,中国文物修复委员会成员,山东省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委员会成员,青岛市陶瓷艺术协会副秘书长,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优秀青年人才。参与修复项目:山西晋城青莲寺保护修复项目、扬州彰墅庙明代壁画《十殿阎王图》抢救性保护修复项目、南海I号出水瓷器保护修复项目、周至博物馆馆藏彩绘陶器保护修复项目、韩城博物馆彩绘陶器保护修复项目。
五、专业特色
视觉艺术系在2018年成功向国家教育部申请增设《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代码(130409T),表明教育部对我校专业教育的认可和肯定。同时,目前全国仅有三家本科院校拥有该专业代码。
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目前已经与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和青岛市博物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同时,主要专业课程均依托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等国内一线文博单位的专家定期来校授课。人才培养体系科学合理,实验室等专业教学条件配备齐全,已输送多名毕业生进入各大博物馆及文物保护研究院等。
六、实践教学
在课程体系规划上,以实践为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教学过程实际动手修复,以专家学者手把手辅导教学为主,力争每一名同学都能掌握文物修复基本技能。积极与各大博物馆进行课题项目合作,联合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和重大项目,教学相长,通过相关课题项目强化学生的理论理解、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从而更好的培养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人才。
七、就业前景
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毕业后可进入文物局、各大博物馆,相关文物保护研究院、各级考古研究院(所)、拍卖行、私人修复公司,或自己建立工作坊,以及考研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