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交叉学科,专业开办至今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和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凤凰卫视“印象?香港”暑期交流活动和香港《文汇报》实习奖学金项目,是专业常设的交流项目,为学生在香港多元的媒介生态环境中增长本领,开拓眼界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专业非常重视办学,不仅带领学生在国内外专业赛事中斩获佳绩,还定期邀请知名媒体人为学生开展丰富的专题讲座增进行业交流。同时,优质的校外实践基地和广告工作室、学生《城苑》报、摄影工作室、UTV电视台等丰富的校内实践平台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保障。专业注重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出国留学、考研深造、就业等不同需求。本专业下设两个方向,入学第一个学期后,学生可根据个人的专业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欢迎广大考生报考:
广告与新媒体方向:
”第20届时报金犊奖“巡讲会后我校学生与广告大师薛振添合影 | 同学们在广告工作室讨论设计方案 | 我校荣获”第9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优秀组织奖 |
一、专业方向概况
我校的广告类专业开办于1999年,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良好的师资条件,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广告与新媒体培养方向营运而生。《传媒蓝皮书——2011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5808亿元,比2009年增长17.7%。新媒体产业的产值规模已经占据整个传媒产业的半壁江山。
媒体是广告宣传的载体,新媒体的出现为广告提供了新的承载形式——新媒体广告。依托于新媒体的广告成为当下中国大陆广告的新业态形式。由于媒介终端的改变,传统商业的社会化商业转向,受众新媒体依赖粘稠度的上升,越来越多的广告主缩减传统媒体的广告预算额,转而投向新媒体广告。新媒体广告市场发展蓬勃,新媒体广告市场人才需求紧缺,新媒体广告营销专业教育尚在空白中。
本专业方向致力于培养适合新媒体广告营销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以满足新媒体广告市场对于从业人员的新要求。其课程涵盖广告类、新媒体类、营销策划类、文案写作类和视觉表达类等五个方面。广告与新媒体方向在充分利用院系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无缝对接广告市场的发展动态和人才需求状况,将专业定位为新媒体广告传播:以市场、广告、公关、媒介系统专业知识体系为培养基础,新媒体广告策划营销、文案编辑和图像传达为培养核心,打造适合新媒体行业需求的传媒广告专业人才。
广告与新媒体方向拥有一支具有深厚广告理论修养,同时兼备新媒体专业技能的师资队伍。17名专职教师,其中,校级名师3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6名,分别来自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同时,我专业还聘请业内广告与新媒体实战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讲授核心专业课程。这些业内兼职教师行业背景资深,项目服务经验丰富,是实现学校教育与行业、公司人才需求平稳对接的一股重要力量。
通过统计,2012年以来我专业方向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北京市教学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北京市财政课题、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校级重大课题等的立项达数十项,校级一般课题立项几十项。参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211工程科研及各类社会服务项目十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6本。在中文核心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及教改论文数十篇。
二、专业方向特色及优势
本专业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系统而专业的广告素养,尤其侧重移动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创意策划、营销推广、文案编辑和图片制作等实践能力的培养。
专业方向优势主要表现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1)课程设置与大赛相结合
为了保证组织学生参加大赛切实可行,专业采取了课程设置与大赛相结合的办法,使学生在完成课内作业的同时也完成参赛任务,不仅使课内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学生的课内学习更有目标、更具针对性,同时学生的成果还能够获得外界较为权威的评价,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广告工作室建设成为校内实训平台
本专业方向为了把校内学习与行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出适合行业需要的创新人才,经过几年的酝酿,于2011年初正式成立了广告工作室,逐步探索既像专业课的教学形式,又突破传统教学的方式;既像广告公司的工作状态,又保留学校教学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真正系统的学习专业方向的知识的教学模式。
广告工作室是选拔优秀学生进行专门培养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学生都是经过报名、初试、复试等环节层层选拔上来的优秀学生,现有学生40名左右。广告工作室在服务学生、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宗旨下,设有设计部、影像部、文案部、创业部四个部门,每个部有一位相对固定的“导师”。导师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了解广告行业、进行广告学习和参与广告实践项目的运作,提高学生的广告实践能力和就业的能力。
“广告工作室”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实践项目,掌握正确的广告流程和方法,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的真实的实践项目有北京新能源客车分公司客车内饰色彩、外饰涂装图案设计、北京市朝阳区华洋紫竹幼儿园视觉识别手册设计、蓓幻堡儿童专业摄影会所LOGO设计、廉政招贴设计、「印象80」节目logo等。
三、培养目标
广告与新媒体方向以文案组织编辑能力和图像处理能力为培养基础,以创意策划和活动策划为培养核心,培养具有创新创意能力和广告专业思维、掌握新媒体专业技能的应用性高端新媒体广告专业人才。
四、核心课程
传播学理论、广告学概论、广告媒介、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策划、新媒体营销、新媒体策划与创作、客户关系管理(CRM大数据);公共关系实务、渠道营销管理、创造性思维、广告创意与表现等。
五、教育教学成果
张锦华老师的作品“无锡华清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标志”等5件设计作品入选《中国设计年鉴》第八卷。“华洋紫竹幼儿园视觉识别手册设计”设计作品荣获“2013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奖暨国家包装设计奖?优秀设计奖”。
程丽丽老师主持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老北京传统文化影像资源库建设——基于首都大学生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和《广告文案写作》网络课程建设。
此外,“广告设计类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荣获第二届北京城市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的传播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荣获第二届北京城市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
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时报金犊奖等20余个学科竞赛,共获得200余人次的奖项,金奖、铜奖、二等奖、三等奖均有斩获,优秀奖和入围奖收获极丰。
鼓励学生申报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2年以来,有6名学生成功主持申报“城市新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如:《想“焕”就换量贩式数码租赁商店商业策划》(2013年)、《乐由心声主题音乐度假村》(2013年)、《国学园》(2013年)、《Pinker拼车》(2012年)、《“手活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2年)。目前,这些项目均已结题。
六、实习实践
广告工作室、摄影工作室、《城苑》报社、UTV电视台等丰富的校内实践平台和传播实践教学中心一系列实验室,为学生们提供大量的实训机会。学生可以根据隔热职业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平台。
选择特定专业课程,实行课程教学与行业大赛相结合,授课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行业大赛,尽可能让学生身在学校课堂,思维与行业市场同步。
鼓励学生走进行业,了解行业,定位自己。为此,我专业大一暑期组织学生行业调研,大四整学期在岗实习,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实习实践机会。
组织学生前往网易类网络媒体公司、世纪瑞博类传统广告公司、博圣云峰类新媒体广告公司参观实习。实习单位涵盖广告公司、媒介公司和新媒体营销公司等多种类型,实习岗位主要以文案、策划为主。
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考取广告从业人员上岗证、平面设计等职业证书,为毕业后进入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对外合作与交流
与北京两方同盟品牌设计等公司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直接到企业实习,提高实践能力。
八、职业前景
社会需求大,就业面广。毕业生可在互动新媒体广告公司、传媒策划公司、公关活动公司从事广告创意、策划、管理等工作,或在文化传播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广告部从事广告创意策划、营销推广、公关活动、文案策划等工作。毕业生亦可考取硕士研究生或出国留学深造。
新闻方向:
学生报社《城苑》报纸 | 赴《新京报》报社参观交流 | 学生皮晓琴与香港《文汇报》指导老师合影留念 |
一、专业方向概况
新闻传播业对于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闻媒介不仅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交流平台,还是经济、科技、文化的加速器与推进力量。中国新闻传媒业依然被人们认为是大有可为的“朝阳产业”,其事业规模还会继续扩大,其社会影响力还会进一步提高,为高素质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提供广阔舞台。
随着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新闻报道越来越体现出“媒介融合”的特点。传统媒体吐故纳新,努力保持自身在新闻报道与传播领域的主流地位,同时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各种新型的新闻报道平台、手段不断涌现,正在彻底改变着新闻报道与传播的方式,媒体行业亟需大量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新闻传播类人才。
本专业方向坚持“全媒体”背景下应用型新闻传播类人才的专业培养理念,秉承我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创意思维活跃、传媒实践技术熟练”的专业教育特色,充分利用院系的优势资源,为教育教学引入新视角。目前在校生140人。毕业生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活跃于各大媒体机构,如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新疆电视台、华视传媒(移动电视)、中国新闻社、五洲传播中心(隶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中国建设报》、《钱江晚报》、《中国新闻周刊》、《成功营销》、人民网、北青网、新浪网、搜狐网等从事新闻传播相关的各类工作。还有部分毕业生在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铁路公安局、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新疆中石油、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等单位从事宣传、企划、文职等相关工作。
本专业方向坚定“服务于城市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思路,课程设置在传统新闻专业的新闻理论、新闻实务等课程的基础上,兼顾平面、电视、网络等各大媒体传播领域的学习。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设置专业基础平台课,建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扎实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拍摄、编辑与制作等专业基本功;重视学生策划能力、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本专业方向师资力量雄厚。专职教师分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其中,校级骨干教师6名,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6名。同时,还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媒体行业实践经历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他们将新闻传播领域前沿的传播理论、媒介动态、业务发展引入课堂教学,开阔新闻专业学生视野和思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专业方向各类社会服务项目、研究项目、交流学习活动丰富,成果显著,其中包括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北京市民促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校级重大课题、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校级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等几十项。另外,参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211工程科研及各类社会服务等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6本,在中文核心期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二、专业方向特色及优势
专业方向特色
本专业方向坚持本科培养的高质量应用型标准,从“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三个方面入手,架构和完善教学体系。
设置纵向、横向课程体系交融模式。在课程体系安排上,以传统的《新闻学概论》-《中外新闻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新闻策划学》-《新闻心理学》-《新闻道德与法规》等课程为纵向课程体系;以电视新闻传播、报刊编辑学、网络新闻传播等不同媒体新闻学课程为横向课程体系,实现对新闻学教学内容的全面覆盖,培养媒介融合背景下复合型的新闻传媒人才。
专业方向优势
建立阶梯性、系列化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紧扣培养学生“口头、笔头、镜头”能力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拍摄制作能力和创新策划能力,为加强上述基本功的训练,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课程实习、阶段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内容,四年学习期间分板块、延展性进行层层深入的系列化学习和训练。
搭建“三位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拥有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台等完善的校内媒体实训平台;拥有优质的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人民网、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媒体交流、实习;拥有良好的竞赛机制,通过本校组织或推荐学生参与全国经济新闻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实践项目、大学生新闻节、大学生电视节等各类竞赛,指导学生考取编辑记者资格证书等,锻炼学生的专业应用实践能力。“三位一体”全方位锻炼、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践能力。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遵循“全媒体”教学思路,培养政治素质过硬、人文底蕴扎实、创新意识强烈、业务技能娴熟,系统掌握新闻传播知识,熟练应用现代传播技术,“口头、笔头、镜头”基本功过硬,能够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以及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胜任新闻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核心课程
传播学理论、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电视节目策划、电视画面编辑、出镜报道与节目主持、新闻策划学、传播学研究方法。
五、教育教学成果
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传播学理论》、《新闻学概论》、《新闻理论与实务》、《出镜报道与节目主持》、《新闻心理学》、《传播学研究方法》、《创作性思维》、《基础写作》、《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排版制作—Indesign》、《电视画面编辑》等十余门课程均获得校级网络课程立项。本专业方向的专业平台课《创造性思维》、《公文写作》、《语言表达艺术》三门课程入选首批校级公共教育课程体系开发项目。
本专业方向学生获奖数量多、范围广、级别高,举例如下:
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2010级陈韵娇等3位同学负责的《侗族大歌的传播研究》项目,2012年);
获得国家级励志奖学金(王安妮、曹欢、王珊珊等10位同学先后获得);
获得全国大学生外语竞赛三等奖(2010级刘硕,2011年);
连续三届在全国大学生经济新闻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一名(2009级武驿昕,2011年)、二等奖一名(2006级张雪,2009年)、三等奖一名(2010级陈韵娇,2013年);
获得全国大学生“理想深处”励志演讲赛北京赛区总决赛二等奖(2010级田阳,2012年);
获得北京市“我的梦﹒中国梦”演讲比赛二等奖(2012级冉蕾,2013年)
首届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中获得三等奖(2007级王骏,2009年);
六、实习实践
具备丰富、专业的校内媒体实践平台为学生们提供充分的专业实训机会,主要有《北京城市学院报》、UTV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台、《城苑》报社等和现代传播实践教学中心一系列实验室。
定期举行“传媒前沿”专题系列讲座,邀请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大公报》、《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等传媒行业资深人士来校举办系列讲座,扩宽学生学习的路径、开阔学生视野。
组织学生前往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新浪网、《北京青年报》等媒体参观学习;举办暑期“印象?香港”系列活动,带领学生与凤凰卫视著名媒体人面对面交流学习;选拔优秀生暑期赴香港《文汇报》、《大公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顶岗实习。推荐优良生到《北京青年报(社区报)》进行兼职实习或毕业实习。
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专业大赛、行业调研、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项目。
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编辑记者资格证书考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七、对外合作与交流
“印象?香港”系列活动。利用暑假,带领优秀学生赴香港参观凤凰卫视、与凤凰卫视著名媒体人、与香港浸会大学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学习;
香港《文汇报》、《大公报》实习。选拔优秀生在暑假赴香港《文汇报》、《大公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从事新闻采访报道、编辑工作,创作并发表新闻作品数篇。
八、职业前景
新闻方向毕业生能够胜任各级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络等新闻媒介从事新闻采编、拍摄制作、报道主持、策划评论等新闻传播工作;能够胜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公共关系、管理等方面工作。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