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简介
长春理工大学原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光学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光电特色和国防特色的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是吉林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长春市共建院校,享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
因光而生,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两弹一星”元勋、两院院士王大珩为学校创始人、第一任院长。中国第一埚光学玻璃研制者龚祖同、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研制者王之江、中国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研制者薛鸣球等16位院士曾在校任教或学习,为学校积淀了严谨求实的治学风气。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委、五机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被划转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并与国防科工委共建。2002年,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被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9年,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光学科技馆一一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被批准建设,由学校代建代管。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项目院校。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2017年,入选首批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20年,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项目A类。
追光而行,在强化特色中推进内涵发展。学校形成了以光电技术为特色,光、机、电、算、材相结合为优势,工、理、文、经、管、法、艺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构建了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完备的大光电学科体系,光、机、电、算、材主干学科均已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16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11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0个本科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考试权和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荐权。学校占地面积7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2.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3.8亿元;现有各类学生总数3194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13人、硕士研究生4493人、本科生16503人、留学生221人。学校现有教职工209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6人;拥有国家级高端引智平台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14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8个。
砥砺奋进,在深化改革中提升办学质量。学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目标,形成了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设有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王大珩未来技术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精英班。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学校。建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4门国家级精品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0部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及一大批省级优质教学资源,荣获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建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国家级(联合)大学生文化索质教育基地,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43名。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招生,所有普通本科专业全部在一批次招生,生源质量稳步提高。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6万余名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本科生和研究生一次就业率始终名列吉林省省属高校前茅,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航天人才突出贡献奖”“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等荣誉。在201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专家组评价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地位和声誉、学科发展与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在全国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
勇于创新,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担当作为。学校始终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构建了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国防科技创新组成的创新体系,在激光技术、光电仪器、光通信技术、光电功能材料、现代光学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纳米技术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和优势,科研成果在北斗工程、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目前建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含科技创新中心)、2个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省部级高等学校高端科技创新平台、5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级公共技术研发中心、10个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近三年,承担科研项目1500余项,包括“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批高水平项目。学校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建有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充分发挥学科基础好、科研能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着力推进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研制开发的半导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光电检测设备、生物医疗仪器、特效电影等高科技产品,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海纳百川,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中走向世界。学校坚持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广泛而紧密的国际合作网络,同美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挪威、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纳米技术”方向中方牵头院校、中俄工科大学联盟项目院校。设有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经教育部批准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大学合作举办“光学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与美国特拉
华州立大学合作举办“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项目。近年来,派出300多名教师赴国外攻读学位、进修学习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每年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和校际交流项目派出近百名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或者攻读学位。学校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资格,70多个国家的千余名留学生来校学习深造。在俄罗斯布里亚特建有1所孔子学院。
立德树人,在党旗引领中践行初心使命。学校设有22个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通过深入实施“加强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工程”“党旗引领工程”,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先争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为国防现代化事业服务中,学校积淀形成了厚重的军工文化底蕴,构建完善了军工文化教育体系,“老兵工”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成为学校师生共同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入选吉林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学校连续两届被评为吉林省文明单位,荣获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吉林省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省级先进党委等荣誉称号。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起点勇担新使命。全校师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明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和“志存高远、坚毅自强、知行合一、追求卓越”的理工精神引领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学院 | 迎新接待区 |
理学院 | 东校区学生公寓10舍 |
光电工程学院 | 东校区学生公寓11舍 |
机电工程学院 | 东校区学生公寓8舍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东校区学生公寓8舍 |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 南校区学生公寓2舍 |
人工智能学院 | 南校区学生公寓1舍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西校区学生公寓8舍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南校区学生公寓1舍 |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南校区学生公寓1舍 |
经济管理学院 | 西校区学生公寓7舍 |
外国语学院 | 西校区学生公寓7舍 |
文学院 | 西校区学生公寓5舍 |
六、新生住宿
请新生自带行李(学校不提供行李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建议被褥规格为棉被(2米x1.5米)、褥(1.9米x09米),被罩为白色,床单为蓝白格相间色。
六、新生军训
学校军事技能训练、金工实习和生产实习等要求统一身着军训服,参加各类集体活动、体育课等要求统一身着运动服。为防止不合格或价高质次产品流入校园,学校为同学们提供经过竞价中标的正规服装厂生产的统一服装,新生可自愿选购。包括:07款夏季陆军军训服(迷彩服、迷彩T恤、迷彩帽、迷彩鞋、帽微、肩章、腰带),售价为110元/套;印有校标运动服(上衣颜色为米白色为主,裤子颜色为黑色为主,针织面料,有安全标识),售价为108元/套。学生如自带军训服和运动服,须符合上述规格要求。
七、乘车路线
(一)从长春站出发
1.东校区
①地铁:乘坐轨道交通1号线(红嘴子方向),抵达卫星广场站,站内转乘轨道交通3号线(长春站方向),抵达卫光街站,向北步行348米即可到达。
2公交:乘坐306路公交车(市政府方向),抵达理工大学站,向北步行275米即可到达。
2.西校区
①地铁:乘坐轨道交通1号线(红嘴子方向),抵达卫星广场站,站内转乘轨道交通3号线(长春站方向),抵达卫明街站,向北步行328米即可到达。
2公交:乘坐306路公交车(市政府方向),抵达理工大学站,沿卫星路西行1.1公里即可到达;或在卫星路继续换乘315路公交车至卫明街站下车。
3.南校区
①地铁:乘坐轨道交通1号线(红嘴子方向),抵达卫星广场站,站内转乘轨道交通3号线(长春站方向),抵达卫光街站,向南步行336米即可到达。
②公交:乘坐306路公交车(市政府方向),抵达幸福综合市场公交站,下车即是。
(二)从长春西站出发
1.东校区
地铁:乘坐轨道交通2号线(东方广场方向),抵达解放大路站,站内换乘轨道交通1号线,抵达卫星广场站,站内转乘轨道交通3号线(长春站方向),抵达卫光街站,向北步行348米即可到达。
2.西校区
地铁:乘坐轨道交通2号线(东方广场方向),抵达解放大路站,站内换乘轨道交通1号线,抵达卫星广场站,站内转乘轨道交通3号线(长春站方向),抵达卫明街站,向北步行328米即可到达。
3.南校区
在东校区南侧,路线同东校区。
(三)从长春龙嘉机场出发
1.秉坐城际铁路(龙嘉机场-长春站),出站后参照长春站出发乘车路线,选择相应乘车路线。
2.乘长春机场巴士1号线到人民广场站下车,乘坐轨道交通1号线,抵达卫星广场站,转乘轨道交通3号线,抵达卫光街轻轨站,或换乘306路公交车(市政府方向),抵达理工大学站。
注:2021年8月28-29日,学校在长春火车站北出站口和长春西站出站口设有新生接待站(工作时间5:00一22:00),在长春龙嘉机场抵达厅出口设新生接待站(工作时间8:00-22:00).
八、其他事项
(一)新生入学时可凭录取通知书与火车站联系购买半价车票
(二)请新生按规定时间报到,提前抵达者食宿请自行解决。
如有任何疑问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电话:0431-85582999 85386281(传真)
网站:http://zsb.***.cn
微信公众号:custzsb
长春理工大学2021年7月
九、2021级新生入学缴费须知
为方便我校学子大学期间的在校学习和生活,新生报到后将由银行统一为新生办理中国银行长春理工大学学生银行卡(以下简称新生银行卡)。新生在校学习期间,学校通过新生银行卡收取学费、住宿费及发放奖学金、困难补助等。
(一) 具体收费项目及标准
1.学费,按新生被录取专业的收费标准足额存入新生银行卡中,具体标准请参照《2021年各专业(类)学费表》。
2.住宿费:我校学生宿舍现有收费标准500一1200元/年,要求暂按1200元存入新生银行卡中,在各学院分配宿舍后按实际宿舍标准收取。
3.杂费:55元。其中:新生体检费为55元每人(吉省价综[2013]217号)。
(二) 交费方法
1.为了方便学生,保证学生财产安全,新生报到后将由银行统一为新生办理新生银行卡,报到期间由中国银行到校在指定地点统一为新生银行卡办理激活业务(为了方便日后校园卡的正常结算、使用),将学费、住宿费、杂费足额存入新生银行卡中,我校将委托中国银行从新生银行卡中代扣。
2.学生如有生源地贷款,只需要把杂费存入新生银行卡中即可,生源地贷款到校后多退少补。新生银行卡内余额属于个人储蓄,学生可以随时支取。
(三) 注意事项
1.如在校期间新生银行卡丢失,请及时到中国银行长春市威尼斯花园支行(长春理工大学东校区繁荣路与卫光街交汇处)挂失并补办,请勿另外重新办理新卡。
2.学生在校期间,每学年开学前应将本专业学费、住宿费足额存入新生银行卡中,学校委托中国银行统一扣缴。学生的各种奖学金、补助也通过新生银行卡发放。新生银行卡中金额应多于应缴金额。
3.新生银行卡是中国银行免费为学生办理的银行借记卡,在校期间不收取年费,新生银行卡具有存取现金、汇款、转账、消费等功能。
4.新生银行卡入学后需要在学生系统登记注册,以便学生入学后奖助学金、各项补助的发放。
长春理工大学计划财务处
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指南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为信用贷款,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吉林省籍新生,需在其家庭所在地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其他
省市新生,只要生源所在地已经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则需在其家庭所在地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生源所在地未开展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可在高校申请办理国家开发银行高校助学贷款。目前,全国除天津、西藏、新疆外,其他省市均开展了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业务。需要办理助学贷款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应在入学前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申请并办理相关手续,新生报到时持《借款合同》及《受理证明》即可冲抵相应费用,办理入学手续。
未开展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地区的学生,可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金融机构咨询是否有其他形式的助学贷款。
2021年7月
更多详情下载地址:2021年新生入学须知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