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一、专业简介
云南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始于1958年创建的电子离子专门化及后来的电子物理专业,1998年根据教育部新的学科目录更名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通过本专业多年的发展积累以及对国内外一流专业经验的借鉴,本专业逐渐形成了以下特色:
1)跨学科:本专业与物理、计算机、材料、生物医学等学科紧密结合,形成了鲜明的跨学科特色,并在教学过程和毕业设计环节中深化该思想。
2)理工并重:既注重电子信息类的工程实践能力,也强调基础科学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3)项目教学:教学过程中,突出以项目为教学支撑点的理念,围绕项目将相关的理论学习、工具使用和综合素质培养融为一体。
4)科学实验:本专业鼓励本科生从低年级进入科学实验室开展科研创新训练,跟踪科学前沿,领略科学魅力,培养科学思维。
专业定位:新型交叉型
学制与学位:基本学制为4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依据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相关理念,面向国家和云南省的产业需求,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以及较高科学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具备电路与系统、电子器件和物理电子学领域内宽厚理论基础、工程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现代电子技术、医疗电子信息、微电子、显示与照明、清洁能源等电子科技相关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元器件、真空仪器仪表以及电子电路系统的设计、制造、运维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电子科技领域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
毕业生通过5年左右实际工作的锻炼,期望达到以下能力:
(1)能鉴别工作中的法律、伦理、道德及环保问题,能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能综合考虑工程对地区、国家与世界的影响,并做出正确的职业判 断;
⑵ 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技能,独立发现、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复杂工程问题和基础科学问题;
⑶ 能与他人有效沟通和交流,能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发展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和迁移的能力;
⑷ 具备终身学习、自我更新知识和提升业务水平的能力,能进一步加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
三、培养要求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较强的数学计算、分析和建模能力,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掌握扎实的物理基础理论和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掌握电路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磁场理论、半导体技术、真空技术等基本理论和相关工程基础知识,具备应用基本理论分析和建模求解问题的能力;具备运用电子学领域的科学方法和工具进行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及应用系统的设计、计算与分析的能力;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具备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数学、物理学、材料学和工程基础知识,解决或比较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
(一)专业核心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半导体器件物理、现代电子材料与器件、EDA技术、微机原理、微机原理实验。
(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课程有电子工艺实习、电路与电工实验、CAD制图课程设计、模拟电路课程设计、工程实践(含检测与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数字电路课程设计、信号处理课程设计、EDA课程设计)、微机原理实验、智能仪器课程设计、微弱信号检测课程设计、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接口技术实验、真空技术实验、现代电子材料与器件实验、科研训练、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创新设计和研究、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35.15%,其中工程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20.61%。
五、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能在现代电子技术、医疗电子信息、微电子、显示与照明、电子显微等电子科技相关领域从事各种电子元器件、真空系统以及电子电路系统的设计、制造、运维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工作。
原标题:2021年云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