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0年7月,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6人,实验教师3人,教辅人员7人,专任教师中5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授17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9人,其中中组部万人计划计划专家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省海内外十百千高端人才百人层次人才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千层次8人,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6人,兴辽英才青年拨类人才3人,沈阳市领军人才1人,沈阳市十大科技英才及提名奖各1人。多位教授在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中国焊接学会、辽宁省高校材料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出任理事和委员职务,担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省部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担任军委科技委、国家基金委、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形成了一定的行业影响力,教师师资水平处于学校前列。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于2006年获得“材料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三个二级学科。
学院拥有辽宁省材料分析测试本科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及辽宁省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先进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航空轻合金及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光纤传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面积3380m2,仪器设备总额3000余万元。拥有复合材料制备、焊接技术、合金冶炼及加工、测试与表征等重要仪器和设备百余台套。
学院秉承“面向航空、服务辽宁,产学研协调同步”的建设理念,紧密围绕新材料领域发展趋势,在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智能制造、炭纳米复合材料功能设计一体化、晶体取向与变形机制、焊接冶金与焊接、合金凝固与调控、高性能轻合金塑性成形、高温合金设计和开发、材料强韧化与表面处理等研究方向具有鲜明的航空航天特色。近5年承担军委科技委国防创新特区了国防基础科研、总装预先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沈阳双百工程重大成果等纵向课题100余项,沈飞公司、中国南车等企业合作项目8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4500余万元。发表期刊论文386篇,其中在NatureCommunication、Carbon等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62篇,EI论文51篇。学院教师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它省部级奖励10项,鉴定成果3项,授权发明专利55项,研究成果在新能源电动飞机、型号飞机、高铁等军民重要领域得到应用推广,杜兴蒿教授研发的超强中熵合金和卢少微教授研发的微纳米传感器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学院一直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牢固树立“质量至上”观念,秉承“面向航空、服务辽宁,产学研协调同步”的建设理念,在人才培养上形成了比较鲜明的航空特色。面向航空领域和地方经济建设,在新材料研发,加工技术及性能检测与表征等方面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以及创新意识的高级研究应用型人才,研究生的平均就业率96.78%,其中,中航工业企业占比34.58%,高校及事业单位占比16.05%,其它行业占比30.86%,毕业研究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为我国航空工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接收条件
1.申请推免生应获得本科所在学校的推荐免试生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手续完备,材料齐全,并在教育部推免系统报名成功者。
2.2021年9月1日前获得本科毕业证书。
3.拥护党的领导,愿为国家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以及其他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4.本科前三学年总评成绩一般应在本专业年级前20%,英语成绩在425分及以上。
5.申请人的健康状况需符合教育部规定的研究生招考体检标准。
二、接收工作
接收时间为10月12日至10月25日,具体要求参见《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21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章程》。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柏老师
联系电话:024-89724198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网站:https://yjs.***.cn/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0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