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其前身为“电气与信息工程分院”。现设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和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2个高职专业。现有在校生近3000人。
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坚持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职业需求与专业设置相结合,注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现建有工程与项目模拟实验室、模拟飞行及装配调试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移动互联网实训室、移动通信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江西省大学生仿真电路设计大赛、江西省电子电脑大赛、信息安全大赛、网页设计大赛、蓝桥杯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等竞赛,共有400余人次获奖。
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自2009年采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以来,开设软件开发班和大唐移动通信工程班,实施课程、学分置换等改革措施,教学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各类专业就业形势良好,就业质量、就业率均列学校前茅,毕业生深受社会及广大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欢迎。
1.通信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事业中从事开发和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现代通信原理、计算机通信网、电磁场与电磁波、现代交换原理、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为我校的特色专业,多年来一直与企业紧密合作,学生第三年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就业前景好。毕业生可在各类通信运营与管理公司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工作;可在通信设备制造公司从事通信软件程序的编制、调试,硬件系统的调测等工作;可在电信行业从事通信网络的设计、维护、运营管理等相关工作;可在铁路局(公司)从事信号相关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实践能力强、创新务实”的高级电子信息工程科技人才。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毕业后可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开发应用、技术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DSP原理及应用、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子测量技术、电子系统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自动控制、网络、通信、嵌入式等领域从事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开发、测试、技术支持等工作,就业主要面向铁路、国防、外交、安全、公安、广电、交通、民航、高等院校等,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程师基本素质,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和多种技能,较强的工程一线和工程经济意识,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导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及软件开发实训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为我校重点发展专业,多年来一直与企业紧密合作,学生第四年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Java、安卓、.net等不同的发展方向,就业前景好。毕业生可到政府、银行、保险、民航、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开发、系统维护、性能调优、事务处理等工作,从事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相关软件的市场推广、售前售后服务。在各类学校从事相应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从业的岗位有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技术支持/维护工程师和产品工程师等。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网络工程师基本素质,拥有良好的网络技术与工程素养,能系统地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及跨学科应用系统的知识更新能力,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系统规划、设计、实施、开发、服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导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综合布线系统、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网络安防技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及网络系统集成实训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为我校重点发展专业,多年来一直与企业紧密合作,学生第四年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不同的发展方向,就业前景好。毕业生可到IT行业及相关企业、政府机关、教育部门、科研院所从事系统开发、系统管理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设计、施工、维护、计算机软硬件开发方面的工作,从业的岗位有网络工程师、信息安全工程师、技术支持及维护工程师等。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5.软件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软件工程师基本素质、掌握软件开发、软件测试与运用等实用技能,具备适应行业专业信息化技术,熟悉软件行业领域业务流程的高层次综合型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C语言、Java语言、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基础、网络技术、计算机文化基础、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理论、网页制作技术、J2EE开发、大型数据库、软件测试、操作系统、软件项目管理、大数据、云计算、PHP程序设计、B/S高级开发、移动开发、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工具、软件体系结构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面向各党政机关、企业、IT公司、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领域从事软件的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工作以及软件工程的管理,从业岗位有移动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软件应用工程师、软件项目工程师、技术支持及维护工程师等。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6.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在智能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工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同时具有计算机、自动化、电子信息等交叉学科基础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FPGA设计基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电路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数据结构、数字电子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与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移动应用开发、Python语言。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工业、信息、医疗、教育、电力、金融等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领域从事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决策、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产品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7.物联网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联网工程及相关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生接受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教学、管理及应用等方面所需要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物联网及互联网的协议标准与系统、通信架构、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方面研究、开发、应用及管理的综合能力。
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信息安全技术、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与处理、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物联网导论、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开发与应用、物联网组网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计算机网络、物联网应用综合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企业、事业、科研部门、教育单位和行政部门等单位从事物联网及互联网的协议标准与系统、通信架构、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综合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开发设计、工程应用、决策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8.计算机网络技术(高职)
培养目标:主要面向拥有内部网络的中小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网络工程(通信)公司或网络设备及相关产品代理商,培养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网络组建项目实施与技术服务、网络安全及管理项目实施与技术服务、软硬件及网络应用系统维护与技术服务等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网络、Linux操作系统管理、Window Server 局域网组建与维护、综合布线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路由交换技术、网络安全与管、SDN技术等。
就业方向:围绕网络工程师岗位,以企业信息化技术设施的建设、管理与维护为核心,针对网络系统集成、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应用开发岗位采用“三线并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对应的三个岗位群分别为网络组建项目实施与技术服务岗位(建网)、网络安全及管理项目实施与技术服务岗位(管网)、软硬件及网络应用系统维护与技术服务岗位(用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可以为本地区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与维护培养网络人才。
9.应用电子技术(高职)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电子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可从事现代电子产品开发、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电子工艺与质量管理、技术支持、工程施工、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单片机技术应用、嵌入式技术应用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主要面向现代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及组织管理。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和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从事科研工作等。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