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办学历史及专业特色优势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倚靠的机械工程学科由始建于1958年的矿山机械、冶金机械和后来新建的机电一体化、汽车工程、设备工程与管理五个本科专业在1996年合并而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是一块人才培养的沃土,办学50多年来,培养了7000多名学生。随着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在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智能制造产业悄然兴起,为满足国家及地方对制造系统集级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打造人才培养高地,江西理工大学立足“新工科”培养理念,2018年申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并获批,2019年9月首次正式招生。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以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材料学、控制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等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强调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工业以太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的集成,涉及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以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和智能化制造为主线,适应制造业新应用、新业态和新模式,驱动新兴制造业蓬勃发展、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的新工科专业。
二、培养目标
通过系统的“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模式,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信息化基础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具有较好的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生产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视野开阔、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五年后应成为生产型企业的技术骨干或生产管理骨干,应能达到如下目标:
(1)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及交流能力,能独立从事本专业相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2)掌握智能机器人、机器视觉、智能数控装备、设备在线监测与智能故障诊断等智能制造新技术,能设计、制造、维护新一代智能装备;
(3)掌握产品设计、生产、服务全生命周期中所涉及的理论、方法、技术,能基于云制造、大数据、工业以太网等前沿信息化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信息化改造,适应制造业新应用、新业态和新模式的蓬勃发展。
三、培养理念
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先进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成效,建设质量文化,持续提升工程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工程教育理念,优化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培养学生对产品和系统的创新设计、建造、运行和服务能力。着力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加大课程整合力度,推广实施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等研究性教学方法,注重综合性项目训练。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意识与职业道德,融入教学环节,注重文化熏陶,培养以造福人类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现代工程师。
四、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电传动控制、智能传感与检测、机器学习、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人工智能导论、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智能机器人技术、设备在线监测与智能故障诊断、机械动力学与有限元分析基础、云制造原理与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机器视觉及应用、智慧工厂集成系统、智能装备综合设计、数控技术及应用等。课程涉及机械基础理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电气控制技术、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数控和机器人技术等内容,涵盖了机械、自动化、信息等多学科的知识。
五、专业培养条件
本专业拥有一支梯队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共有教师10多名,其中大部分具有博士学位或者副教授以上职称。专业依托多个省级和校级高水平科研教学平台,例如,江西省矿冶机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先进铜产业研究院、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西理工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西理工大学智能制造工程研究院等。拥有技术测量、CAD/CAM、反求工程、机器人实验室、机电一体化系统实验室、机电传动实验室、PLC实验室、SOPC实验室、传感器测试实验室、液压伺服与智能控制实验室、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数控运动控制实验室、数控电气控制实验室、焊接机器人、物流自动化综合实验室等。
六、应用领域和就业前景
从事智能产品设计与开发,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智能装备设计、制造、调试、维护和维修,智能化工厂产线规划、系统集成、应用部署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原标题:2021年江西理工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