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职扩招专业介绍
专业联系人:林老师,张老师
培养目标:面向智慧建筑与绿色建筑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毕业后在智慧建筑、智慧园区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技术改造、编程调试、运维管理、BIM(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建筑制图、建筑构造与识图、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网络与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安防自动化、消防自动化、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智能楼宇管理师、建筑设备自动化、安装工程造价与管理、项目管理、BIM(建筑信息模型) 技术、智慧能源管理等。
专业特色:该专业是首批高职院校专业,始于1999 年,办学历史悠久,也是北京市“特高”建设专业;教师团队与清华大学建筑系合作,师资力量雄厚;与西门子楼宇集团、同方股份有限公司、CCDI 悉地国际(设计院)、中国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外交部、首都新机场、人民大会堂、广联达等单位紧密合作,服务首都机场及北京高端智慧建筑与智慧园区,定向培养人才;北京市开设此专业的唯一高职院校,毕业生供不应求;毕业生有机会赴欧美等国家工作,培养国际人才,待遇丰厚。
教学设施:校内实训基地:电工电子实训中心、BIM 实训中心、BIM 创新中心、楼宇自控实训室、网络布线实训室、安全实训室、消防实训室、给排水实训室、节能控制实训室等;校外实训基地:CCDI 悉地国际、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外交部、中国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
师资队伍:师资力量雄厚,其中教授2 名,副教授6 名;博士2 名,硕士10 名;
全国注册电气工程师1 名,一级注册建筑师1 名,全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1 名;北京市教学名师2 名,北京市优秀教师1 名,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2 名。多名教师曾赴德国、法国等国家开展国际交流学习,师资团队与清华大学建筑系合作,企业实践经验丰富。教师团队2017 年参加全国信息化大赛获全国二等奖,2018 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全国一等奖。
职业证书:1+X(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中级)、低压运行维修电工证书、智能楼宇管理师、CAD 技能等级证书。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起薪(月)平均6000 元以上,入职3 年后的稳定年薪一般在15 万元以上,3-5 年后有机会晋升为项目经理、工程师、经理等职位,从事编程调试、BIM、系统设计、智能化项目管理方向薪酬更高,发展空间巨大。智能建筑工程公司:CCDI 悉地国际(设计院)、同方股份公司、中国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广联达股份公司、北京博锐尚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玛斯特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商业地产公司、西门子总代理商、系统集成商等企业,从事智能建筑系统方案设计,编程调试,项目管理及BIM 设计及管理等工作。高端智慧园区管理:外交部驻各国大使馆、首都新机场、人民大会堂管理处、首开集团、万达集团、第一太平戴维斯等企业,从事智慧园区技术改造,BIM 运维管理等工作,毕业生有机会赴欧美等国家工作,待遇高。
郑昌,2016 年毕业,被外交部录用,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大楼负责建筑智能化管理工作,年薪30 万元以上。
辛睿,2019 年毕业,人民大会堂管理处负责智能楼宇管理,月薪8000 元以上。田俊杰,2013 年毕业,万达酒店管理公司经理,年薪30 万元以上。
专业联系人:黄老师,马老师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首都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毕业后能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和智能产线系统集成、编程调试、运行维护、设计与管理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机械工程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LC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运动控制技术、CAD/CAM 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工业网络系统集成与调试、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国家精品在线课)、智能制造系统、智能产线运行与维护、数字化双胞胎设计与应用等。
专业特色:对接开发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特色,发展空间大;与西门子、博世力士乐和费斯托等知名企业合作,毕业生就业前景好;该专业学生参加北京市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多次获一等奖,出彩机会多;是教育部“双高”建设和北京“特高”建设专业,2018 年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项目验收,将依托本专业建设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
师资队伍:2020 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团队通过北京市专业创新团队建设项目验收。现有专职教师14 人,其中教授1 人、副教授6 人和讲师6 人。拥有北京市专业带头人1 人、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1 名、北京市优秀教师2 人、北京市职业院校技
能大赛(高职组)首席指导教师2 人、北京市高校育人标兵/师德先锋/师德先进个人3 人、学校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 人。全体专职教师都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和北京市先进制造“双师型”教师培训。现有企业兼职教师20 人。近年来,本专业教
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得一等奖11 项、二等奖 1 项。
职业证书:本专业实行“双证书”制,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需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能够考取的证书有:低压运行维修电工、工业机器人装调、机器视觉系统应用、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应用编程、智能产线控制与运维等。
就业方向:根据《2019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96位毕业生总就业率100%,其中国内升学率(专升本)20.83%,平均落实年薪9.27 万元,来我校招收该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多。近几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北京铁路局等大中型企业及科研院所。就业岗位有智能装备生产操作员、机电设备运行维护技术人员、机器人应用工程技术人员、产线联调与维护工程师、机电系统集成工程技术人员、机电产品生产工艺管理人员、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产品设计工程师)。升迁岗位有设备工程师、工业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自动化产线工艺设计工程师、机电产品设计开发工程师、机电产品销售工程师等。部分毕业生专升本后顺利考上研究生。本专业毕业生起薪(月)平均6000 元以上,3 年后的年薪在15 万元以上,5 年以上资深工程师薪资发展空间大。
陈莹,2004 届毕业生,中国航发北京航科发动机控制系统科技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2020 年享受北京市政府特殊津贴技师。
马向朴,2013 届毕业生,北京航天斯达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主要从事PLC 编程、机器人编程和机器视觉应用等工作。
刘向前,2019 届毕业生。博世力士乐(北京)液压有限公司工程师,主要工作是使用三坐标检测仪、马尔轮廓仪、天准投影仪等设备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在上学期间曾作为博世力士乐优秀学徒公派德国进修6 周。
专业联系人:贾老师,孙老师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中国航天、电子科技、汽车制造、国家电网、轨道交通等领域,培养掌握扎实的机械传动、电气控制、信息应用技术理论知识,具备运载火箭与卫星制造、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数控工艺规划及编程、产品精度检测核心技能及创新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专业复合型、创新实践型高素质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机械工程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CAD/CAM 技术应用、PLC 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工装选择与设计、智能产线运行与维护、智能装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机电产品创新设计与制造、复杂部件多轴数控加工、产品精度检测与分析等。
专业特色:是学校早开展国际化证书项目的专业,具有鲜明的“厚德精技、就业质优”职业教育特色。先后试点中德合作IHK 项目、ZAL 证书项目,70%以上就业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五、九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近年来多次承担接待新加坡、芬兰、德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访及授课任务。我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北京市高职院校中唯一参加北京市、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专业,多次获得北京市一等奖、全国二等奖。
师资队伍:本专业共计16 名专任教师,责任心强、经验丰富,多人具备赴德、美、英等国培训或访问学者经历,其中博士学位教师3 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 人,全国技术能手2 人,全国高职高专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 人。2017年团队教师教学改革创新项目获评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职业证书:本专业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 证书)制度,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可以取得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中/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还可积极选择考取低压电工、SolidWorks 认证工程师证书,助力学生成长为工程师。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根据个人意愿进入中国航天、电子科技、汽车制造、国家电网、医疗器械所属科研院所或直属企业,从事运载火箭(及导弹)与卫星总装或配套检查、生产计划调度、生产线维修助理、真空室实验助理、电力数据统计、医疗器械研发与质量控制等工作。主要就业单位包括:中国航天科研院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11 厂、703 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卫星制造厂,中国航天科工二院699 厂、23 所、25 所,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04 所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第十一研究所(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等。地方重点企业: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蒙太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毕业后还可通过参加校园招聘,从事北京地铁司机、副司机、站务员,高校实验指导教师工作。
杜思威,2018 年毕业,就职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211 厂弹头制造事业部,担任配套检查工职务。因表现优异公派进修本科,即将获得天津大学本科毕业证及学士学位,月薪15000 元。
杨天昊,2018 年毕业,就职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11 厂总装部,从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装配工作。多次被派往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参与运载火箭现场装配、调试工作,月薪15000 元。
赵斌,1996 年毕业,就职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工厂,2013 年获评北京市首席技师,2015 年获评中国汽车行业“美汽车人”,2016 年享受北京市政府特殊津贴,2017 年当选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2018 年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赵斌技能大师工作室”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培养目标:该专业为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依托北京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与重要地位,面向轨道交通运营及装备制造企业,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跨文化沟通及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掌握机电自动化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机电设备维修、车辆检修、列车驾驶、运营管理岗位操作能力,能胜任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修、技术改造以及车辆服务管理等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LC 控制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电梯系统维护、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地铁列车模拟驾驶、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用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售检票系统、地铁屏蔽门系统与维护、地铁环境控制系统、地铁消防与安防等课程。
专业特色:本专业采用合作培养、定向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和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等轨道交通大型企业有长期合作关系,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的人才培养特色。
教学设施:校内建有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拥有地铁电动客车实训系统、轨道交通信号控制实训系统、地铁列车模拟驾驶实训系统、地铁电动客车自动门实训系统、地铁屏蔽门实训系统、地铁车站供配电实训系统、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轨道车辆仿真实训系统等,设备完善,功能齐全。
师资队伍:本专业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专业师资队伍,包括专任教师10 人,其中教授1 人,副教授2 人,
博士3 人,硕士以上学历9 人,“双师”型教师占比100%,以及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外聘兼职教师十余名。
职业证书:本专业实行“双证书”制,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可以考取一个以上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本专业可以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有:低压运行维修电工、电梯电气安装维修工以及相关的轨道车辆控制1+X 证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输领域大型国有企业,可在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北京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航天二院和北京地铁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轨道交通运输企业,面向机电设备综合维修、轨道交通信号设备维修、供电设备运行检修、列车驾驶、车辆设备运行检修、车站行车调度管理等岗位群就业。
孙鑫,我院2016 年毕业生,现就职于北京地铁运营三分公司,担任地铁13 号线望京西站综控员,东直门站区团支部委员,在工作期间多次获得优秀共青团员,优秀青年岗位能手,在工作中爱岗敬业,勤奋努力,艰辛付出,艰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终在任职的第二年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地铁综控员证,地铁初级消防证,成功迈入综控员的大门,为以后的晋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张精伟,我院2016 年毕业生,现就职于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电客列车司机岗位,工作以来,加强自身业务和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遇列车故障和突发事件时,能安全、准确、快速、果断处置、有效降低对列车运行产生的影响。
刘果,我院2015 年毕业生,现就职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北京车辆段,负责铁路客运列车段修工作。工作以来,熟练掌握中国铁路客车十余种型号转向架构造及组装技能,每年维修客车车厢一千余辆。所在班组多次被评为北京局以及全路青年文明号班组。
专业联系人:吕老师
培养目标:本专业与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合作,面向北京地区奔驰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和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的汽车营销、服务顾问、检测诊断、企业管理、研发试验与质量检验等岗位,采用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运用德国教学方法,突出素质培养,以奔驰新汽车技术为教学载体,重点培养具有优秀品德的,扎实掌握高端智能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理论和实践的,能够跟随高端汽车技术发展前沿的,具有较高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懂服务、精诊断、会管理的实践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奔驰汽车维护与保养、汽车动力系统故障诊断与检测、汽车底盘系统故障诊断与检测、汽车电器系统故障诊断与检测、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诊断与检测、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检测、汽车静态性能检测与调整、汽车动态性能检测与调整、汽车动力标定与匹配、汽车下线性能检测、汽车产品质量检验分析、奔驰汽车营销二手车鉴定等课程。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教育部全国“双高”专业群重点建设专业,全国机械行业特色骨干专业,全国首批1+X 试点专业,首批现代学徒制专业,也是全国首批奔驰校企合作专业(06 年开始合作)。专业采用德国先进职教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素质培养和能力建设,搭建了赛车俱乐部,组织车队学生自己动手制造赛车参加全国和国际比赛,并连续多年获得优异成绩,部分学生升入本科、考取了研究生,有些学生创建了自己的企业。
教学设施:专业建设有全球唯一一家戴姆勒中国汽车学院,场地和设备国内一流,完全按照企业实际标准修建,拥有奔驰整车10 多辆、其他品牌轿车50 多辆,实训室30 多间,设备资产1 个多亿,全部采用企业真实设备和工具,能够做到零距离、全流程、全要素对接就业岗位标准,合作企业定期捐赠新奔驰车型供教学使用,便于学生快速掌握奔驰汽车新技术。
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全部具有国外培训经历和企业培训资质,并拥有技师和工程师职业资格,“双师”型教师占比100%,其中教授1 人,副教授5 人,讲师13 人。常年聘请多位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专家来校任教和讲座,校企共同培养学生。
职业证书:机动车驾驶证、低压电工、戴姆勒全球POCC MT(保养技师)证书和1+X 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型证书。
就业方向: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奔驰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和汽车研发企业的汽车营销、服务顾问、检测与诊断、企业管理、研发与质量检验等岗位,可升学可创业。
许营超,利星行(北京)汽车有限公司技术部技术专家,2009 届毕业生,2016、2017 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实力匠星”称号,工资收入20000 元/月。
赵振远,北京之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诊断组诊断技师,2009 届毕业生,2016 年获全国“实力匠星”称号,2017 年评为北京之星金牌诊断技师,工资收入20000 元/月。
穆祥森,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总装二工厂内饰线生产工段长,2009 届毕业生,工资收入18000 元/月。多次前往德国参加奔驰技术培训,多次获得开发区“青年岗位能手”、北汽集团“十佳明星”、“降本增效之星”、北京奔驰“青年文明号”班组和“优秀班组”等荣誉。
专业联系人:苟维杰老师
培养目标:本专业基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需求,订单培养高端汽车技术技能人才。教学采用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基础,注重学生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与国际视野的培养。在学校开展理论学习、基础实训,在北京奔驰实训中心进行专业培训,学生掌握汽车整车生产工艺和汽车生产线控制与维修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成为一专多能型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后从事汽车整车制造与调试、自动生产线调试与维护、机器人操作与维护、生产技术管理与创新等相关岗位工作。
主要课程:汽车构造、生产线控制技术基础、机械加工与装配技术、汽车制造工艺、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发动机装配与调试、生产线电器检测与维修、整车装配与调试、工业机器人系统装调与在线诊断、智能制造单元设计与搭建、焊接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生产线运行与监控、白车身检测与修复、汽车车身智能装配、汽车质量管理体系实践、汽车下线检测与调试。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教育部、财政部批复的“双高计划”建设计划中A 类院校专业群的核心专业;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校企合作订单式招生,自2006 年该专业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十五年来已形成深入的产教融合机制和稳固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双元制”准员工式培养,本专业学生采用校企双方共同培养模式,学生不仅能到北京奔驰汽车制造厂实习,同时毕业后直接到北京奔驰就业,也有机会赴德国访学培训。
教学设施:校内依托北京奔驰汽车制造工程师学院建设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实训基地,拥有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室、整车装配与调试实训室、汽车制造工艺VR 实训室、汽车生产线装配与调试实训室、汽车智能制造控制实训室、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维护实训室、MPS 精益生产培训基地、北京奔驰赵郁大师工作室。校外实训基地有北京奔驰培训中心、北京奔驰汽车制造厂、北京奔驰新能源电池制造厂等实践基地。
师资队伍: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包括教授2 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以上4 人,博士5 人,硕士以上学历8 人,技师5 人。多年的校企合作教学中取得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绝大多数教师具有德国、英国、新加坡、芬兰培训进修经历,多名教师来自企业一线,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
职业证书: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实行“双证书”制,学生在校学业合格,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可以考取一个以上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本专业可以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有:汽车装调工(中、高级)、低压运行维修电工、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证书。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为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订单培养,就业方向明确,入学时享受北京奔驰奖学金,毕业后直接和北京奔驰签约,分配到北京奔驰旗下的汽车制造厂、发动机制造厂、新能源电池制造厂。
巩森,2016 年被评为北汽集团首席技师,成为北京奔驰有史以来年轻的首席技师。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MRA1 总装车间调试工段一班班长。2010 年获得北京奔驰经济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北京奔驰青年岗位能手;2013 年-2014 年先后被评为北京奔驰“先进职工”、“优秀员工”,并连续两年被评为北汽集团“先进职工”;2015 年获得北汽集团三级奖章。2014 年他参加了“第十六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技能竞赛”,进入总决赛,取得第一名,被评为“高级技师”。
梁康,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MRA 总装车间高级技师,先后被授予“首都劳动奖章”、“北汽集团一级劳动奖章”、北汽集团“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2014 年在中国大的汽车互联网企业易车公司与中国商报社联合主办的“2014 美汽车人”评选中荣获“2014 美汽车人”称号。
专业联系人:宋老师
培养目标:本专业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深度校企合作,并在北京市教委的领导下,成立中德创新学习学院,采用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以北汽新能源汽车技术为主要载体,依托校内的北汽新能源培训中心和设置在北汽新能源内的现代学徒制教育中心,面向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试验中心、试制中心以及售后服务企业岗位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优秀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掌握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与技能,精通新能源汽车技术,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制、试验、检测、营销以及服务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主修课程:新能源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保养、电动汽车电力电子技术、驱动电机装配与测试技术、动力电池装配与测试技术、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装配、新能源汽车智能技术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为全国“双高”A 类院校项目重点建设专业,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人才培养、教师培训、科学研究、技术技能培训与鉴定等多方面深度校企合作合作,为北京市教委和德国巴符州教育部牵头的中德职业教育创新学习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并成立中德创新学习学院,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近年派遣多名优秀学生赴德国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学习。
教学设施: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先后投入3000 余万元用于采购教学、科研和学生创新创业的新能源汽车相关设备,在校内与北汽新能源校企合作建设了国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装配与检测、动力电池装配与检测、动力电机标定与测试、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代用燃料应用等实训室;在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试验中心、试制中心建有现代学徒制教育中心,接受学生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和就业。2020 年成功获批北京市科委高精尖培训项目一项和北京市教委“双师型”教师培训项目一项。
师资队伍: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拥有势力雄厚师资团队,拥有专业教师10 人,其中教授1 人,副教授5 人,6 人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博士),全部教师均有国外培训与学习经历,均持有低压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近年完成各类科研项目20 余项,其中国家级与省部级2 项;公开发表论文60 余篇,其中SCI/EI 检索论文10 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20 篇;指导学生公开发表论文10 篇,申请专利多项。2020 年完成了为期20 天的新能源汽车装调与检测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训项目一期,为来自全国北汽新能源ARCFOX 经销商的近30 名技术人员进行为期一周的专业技术培训。
职业证书:低压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汽车装调工、汽车检验工等职业资格证书,以及新能源汽车相关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试验中心、试制中心以及北京奔驰研发部和北京奔驰新能源的试验研究、性能测试、检测与装调等岗位,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及检测企业的营销、服务顾问、检测、诊断等岗位。
李晨旭,戴姆勒(奔驰母公司)中国研发中心电驱动测试工程师,2009 届毕业生,月工资收入30000 元以上,多次前往德国参加技术培训,2012 年获得高压电驱动专家职业资格证书,2018 年2 月获德国汽车高压系统操作资格认证、专家课程培训师资格认证。
李国丰,北京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售后服务工程师,2009 届毕业生,月工资收入20000 元以上,带领团队先后解决TESLA 多项技术难题。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双高”)学校A 档(全国前十)、第一批北京市特高专业群“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服务”重点建设专业,“北京市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试点专业”、“北京市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点专业”、是“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专业。本专业与电信行业企业深度合作,达成合作人才培养,毕业优先推荐就业。“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服务于国家长远发展和“两个强国”建设战略需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5G 作为“新基建”重点领域,承载着“新基建”各领域泛在网络互联的使命。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新基建、5G+智慧数据中心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的基石。
本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基础,通过学习5G 通信、物联网技术应用、IDC 智能数据中心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5G 通信、物联网、IDC 运维、区块链等技术的行业应用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胜任5G、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开发、5G/物联网工程规划与管理、IDC 智能数据中心运维、区块链行业应用等工作,着力为首都5G+智慧城市蓝图,培养适应首都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产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书证融通、德技并修、专业复合、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网络基础、程序设计基础、通信原理、5G 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与维护(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光传输网络配置与维护、物联感知与技术应用、传感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与实践、IDC 智能数据中心运维等。
专业特色:北京市“特高”专业群-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服务重点建设专业;实施1+X“5G 移动网络运维”、“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已拥有培训专家2 人,考评员1 人,培训师7 名;北京市教委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试验项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 年-2018 年)》项目认定骨干专业;北京市通信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北京市通信管理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校企合作基地。
教学设施:本专业拥有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5G+物联网创新实训基地、RFID应用实训室、无线传感网络实训室、物联网嵌入式创新实训室、3G/4G/5G 移动通信实训室、ICT 综合实训基地、物联网创新实训基地等多个专业实训室,以及包括IDC 智能数据中心等20 多家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和训练环境。
师资队伍:本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教师全部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其中具有行业企业丰富经验教师5 人、副教授以上4 人。本专业教学团队还积极参与国内、国际高校合作,多名教师曾赴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交流进修,教师团队具备通信与网络方向国际化课程教学能力,合作培养的学生已经全部进入国内外本科深造。
职业证书:本专业实行“1+X”证书制度。学生在校学业合格,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至少获得一个以上的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包括:“传感网应用开发”1+X证书、“5G 移动网络运维”职业技能等级1+X 证书、物联网应用工程师、华为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1+X 证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5G+IDC 智能数据中心方向”人才培养,毕业优先推荐IDC 智能数据中心就业。学生也可以自愿选择通信、航天、电子信息、医疗健康等行业企业就业。IDC 智能数据中心运维工程师、4G/5G 通信网络运维工程师、4G/5G 通信网络优化工程师、无线网络测试工程师、区块链工程师、5G/物联网技术支持工程师、5G/物联网售后工程师等工作。
韩小二,2012 年考入我校通信技术专业,在校期间多次参加大赛取得优异成绩。2015 年升入北京联合大学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专业本科就读,目前任职于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通信网络工程师,年薪25 万元。
宋向伟,2011 年毕业于我校通信技术专业,先后任职于联想、爱立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从事终端测试、RPV(radio performance verification)基站射频性能验证等职位,现任职于北京星河亮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测试工程师,目前年薪30 万元。
专业联系人:郑老师,邢老师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规划和设计环境治理工艺能力,会运行和管理环境监测设备,拥有娴熟的水、大气等环境样品监测技能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态学、水污染处理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自动在线监测设备与运营、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与治理生产实训等。
实训条件:环境专业实验室设备精良,拥有400 平方米专业实验室,与美国哈希公司(世界五百强)共建“HACH 技术服务中心”,“袁騉水处理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 2020 年获批为北京市第二批特色高水平实训基地。设备总值1200 余万元,拥有空气监测、水质监测和生态监测所需的各类专业设备,拥有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实训平台,拥有世界技能大赛水处理赛项德国费斯托设备,能够满足教学、科研、社会培训、技能大赛与技能考核鉴定等需求。
职业证书:教育部“1+X”污水处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化学检验员,工业废水处理工、水生产处理工。
师资队伍:校内专任教师10 人,高级职称占比40%,博士研究生占比60%,来自清华大学、中科院、哈工大等知名高校院所。教师团队主持完成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 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 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 项;主持
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2 项;参与北京市教委科研项目4 项;参与国务院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生态补偿项目1 项;主持北京朝阳区科委协同创新项目1 项;主持完成北京市教委科研基地建设项目1 项;申报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5 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 项。2017 年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6 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高职组二等奖;2017 年北京市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高职组二等奖。企业兼职教师35 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 人,高级工程师16 人,工程师18 人。参加赛项:北京市高职院校水/大气赛项;全国高职院校水/大气赛项;全国“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挑战杯-彩虹人生”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世界技能大赛北京赛区选拔赛。获得国家级竞赛一等奖3 项,二等奖7 项,三等奖1 项,北京市竞赛一等
奖7 项,二等奖 4 项,三等奖 10 项。
奖助学金:学生在校期间除享受国家政策规定的各种奖励、补贴以外,可申请由世界五百强企业美国哈希公司与本校共同合作设立的“哈希奖学金”,包括“学习优异奖”、“技能竞赛奖”、“科技成果奖”等多个奖项。
就业方向:面向政府机关(通州区环保局,平谷区水务局等),知名研究院所(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知名国企和上市公司(北控水务,北京首创,中国水环境,北京排水集团,北京自来水集团,北京环卫集团,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亦庄水务,中持环保,美国哈希公司等),从事环境监测的采样、实验室分析、质控,水及污水处理的工艺设计和操作,环保设备的研发、销售和技术支持等岗位。
韩建军,2012 届毕业生,共产党员,现任北京市通州区环境保护局监察队队长。曾获得为北京市副中心巡礼“APEC 蓝”之英雄战士称号,多次被评为通州区环保局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
孙洋,2014 届毕业生,共产党员,现任通州区生态环境局水和土壤环境管理科,主要负责通州区主要河流水质改善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员工及优秀党员干部,工作业绩突出。
张云,2015 届毕业生,共产党员,现任中持依迪亚(北京)环境检测分析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助理,主要负责项目对接、业务拓展、内部管理等工作,经验丰富,业绩显著。
专业联系人:唐老师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广阔的国际视野、突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深厚的文化修养、并且熟练掌握涉外商务规范,从事行政、高级酒店管理、高端国际旅游项目策划与营销、国际商务、国际会展、跨境电商、新媒体运营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语言类课程(英法综合、视听说、翻译写作、岗位外语等)、商务类课程(产品策划与营销、商务谈判、涉外旅游管理、国际函电、新媒体运营等)、文化类课程(中西方文化、跨文化沟通等)。
专业特色: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一流的教学软硬件环境,核心教师团队中有副教授两人,博士后一人,博士四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两人,还有多位来自合作企业的高管、部门经理、专业培训师等。教师不仅有深厚的外语造诣、丰富的海外留学、培训、工作经验,更具备国际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与育人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果。通过与北京外企服务总公司、众信旅游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的深入合作,开展了多种形式人才培养工作,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让他们在校期间就能深度参与企业项目;我们还依托合作企业旗下的多家公司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多维度的就业保障。本专业人文与艺术气息浓厚,开展了多项特色鲜明的文体活动,组织了多个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商英专业学生自主打造的“外语文化节”
已成为我校传统的年度重大艺术活动之一。这些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我专业同学们拓展知识领域、锻炼组织沟通能力、提升自我潜能的沃土。
就业方向:依托合作企业的丰富资源,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可充分满足个性需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岗位。学生主要就业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行政助理、新媒体运营、高端旅游产品策划与营销、研学与国际营地管理、海外置业、医疗、移民业务顾问等。
马志鹏,2008 届毕业生,毕业后自主创业,现任北京酷车源国际汽车用品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
殷倩,2010 届毕业生,职业环球旅行博主、百度旅游达人、55bbs 旅游达人、特美旅行旅美人、TripAdvisor 旅评家、今日头条头条号作者、穷游网年度旅行者Top50,足迹遍布30 个国家,100 多个城市,
刘爽,2015 届毕业生,2015 年专升本进入北京联合大学教育学院,2017 年考取北京联合大学教育学研究生。
培养目标:面向时尚创意产业需求,依托首都服装行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发展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较强的服装设计能力和工艺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时装设计师、影视服装设计师、服装板师、服饰品设计、服装工艺师、服饰陈列师、人物造型设计师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专业特色: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是学校特色重点专业之一,建设有先进的现代化实训基地,拥有时装设计工作室、传统工艺工作室、印染设计工作室、影视服装设计工作室、人物形象设计工作室等专业实训场所。与开发区多家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形成了“产学一体、实境再现、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工作室机制下“双轨交互并行”项目教学模式。服装设计艺术系教师李宙是国内著名影视造型设计师, 20 年来参与造型设计的影视剧设计多达30 多部,著名的作品有《八佰》、《金刚川》、
《九层妖塔》、《大闹天竺》、《诛仙》、《钱学森》、《女人不坏》、《恋恋不忘》、《山楂树之恋》、《你是我兄弟》等,李宙老师影视造型教学经验丰富,为影视行业培养、推送出很多影视服装行业的优秀人才。本专业以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以技能竞赛为热点和推手,将工匠精神与创新意识全程渗透人才培养过程,近10 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服装技能大赛金奖7 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技能大赛奖140 余项;连续6 年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并举办专场作品发布。近三年毕业生学生就业率、就业满意度始保持全校前列。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跻身国内具影响力的时尚类专业之一。
主要课程:专业通用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艺术设计概论、当代艺术赏析、传统装饰艺术、图形图像软件基础、创意思维。专业技术课程:中西方服装史、影视造型分析、服装平面制版、影视服装效果图、立体裁剪、材料创新设计等。时装设计方向:服装CAD 技术、传统服装制版与工艺、现代服装设计、时尚陈列、高级定制服装工艺、非遗传承与创新、时尚摄影、数码服装设计等。影视服装设计方向:戏剧舞台服装设计,影视人物造型设计、影视化妆、影视服装制版、传统服装设计(古装)、材料创新设计等。
职业证书:服装制版师、色彩搭配师、服装CAD 应用设计师、人物形象设计师。
就业方向:时装设计方向:时尚设计机构、品牌服装公司从事相关时装设计、服装制板、服装效果图、面料与图案设计、品牌设计策划、时装陈列设计、服饰品设计、时尚传媒等工作岗位。影视服装设计方向:影视剧院、剧组、影视造型设计工作室、影视文化公司、时尚设计机构从事相关影视服装设计、影视服装制板、影视效果图绘制、服装面料再造、立体裁剪、传统手工制作、人物形象设计、影视服装助理等工作岗位。
仇硕:2011 年服装与服饰设计毕业,毕业后参加电视剧《山楂树之恋》的拍摄,从此正式进入影视剧服装造型师行列,先后为《分手大师》、《我的战争》、《男人帮》、
《绝世高手》、《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等优秀影视剧作品,成为国内知名影视服装设计师。年薪50 万。
张小苗:2015 年服装与服饰专业毕业。在校期间获得全国技能大赛银奖、北京市技能大赛一等奖;毕业后任职于国家大剧院,担任艺术服装监制,服装制版师,主要负责舞美服装的监制与表演服装设计制作,参与剧目《西蒙》、《乔康达》、《卡门》等多部制作的制作,成为国家大剧院舞美技术部骨干。年薪30 万。
吴姗:2018 年服装与服饰专业毕业,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在校获国家奖学金。连续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世界技能大赛北京赛区前四名,北京市技能大赛一等奖。毕业后进入影视服装公司工作,参与了《诛仙l》、《锦心记-少主且慢行》、
《阴阳师》、《绝世千金》等影视剧服装及配饰制作,成为影视服装设计技术新星。年薪30 万。
专业联系人: 徐老师 林老师
培养目标:我们致力于从零基础起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设计软件并准确表达设计意图,熟知室内软装饰的设计方法,进行家居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设计,还包括居室产品、文创产品设计等综合专题设计项目;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设计能力和专业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学生在毕业后的职业岗位有室内设计师、项目主管、室内陈设设计师、产品设计师、客户经理、工程经理、建筑三维动画师、会展设计师、陈列陈设设计师、产品研发经理、艺术设计总监、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师等职位。
专业特色:环境艺术设计作为学院的特色专业,建设有北京市级景泰蓝大师工作室和国家级装饰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占地1200 多平米,包括室内空间设计、家具陈设产品研发制作中心、数字三维加工成型工作室、木作工坊、模型制作、陶艺、丝网印等多个现代化专业设计制作工作室和工坊。拥有一支中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和高级职称的教师教学团队。现依托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中国室内装饰设计协会、博洛尼、金螳螂等行业、企业、协会的资源优势,构建基于职业技术和技能的能力目标课程体系。与国内外高校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如匈牙利佩奇大学、台湾建国大学、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大学、英国伦敦艺术大学、韩国朝鲜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等,为学生专升本或本硕对接搭建了上升的通道和平台。
主要课程: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基础、传统装饰艺术、色彩分析、图形图像处理、设计基础、手绘表现。室内设计专业方向技术技能课程:建筑写生、人体工程学、专业制图、三维建模、三维渲染、后期制作、快题设计、3D 模型制作、材料与工艺、家居设计、公共空间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模块一:陈设设计模块(陈设设计和家具产品设计)、模块二:空间设计模块(公共空间设计和餐饮空间设计)、模块三:家居产品设计模块(金工工艺和木工工艺)、模块四:项目模块(设计项目综合实训)。
职业证书:1+X(室内设计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产品设计师。
就业方向:毕业后学生一部分能够在各大、中型建筑、室内公司、软装公司、家居产品设计公司从事设计及管理等相关工作,能够在短期内成为行业里的骨干,另一部分可以专升本对接联合大学环艺设计专业和中央美院学院建筑环艺设计专业。
蒋子豪,2013 年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方向毕业,现就职于北京多伦多克空间设计有限公司,担任软装部设计师,负责高端别墅设计项目。年薪35 万。
李鑫,2015 年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方向毕业,现就职于中赫时尚(北京)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设计总监。年薪32 万。
柳月,2017 年环境艺术设计家居产品设计方向毕业,现就职于北京艺味传承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负责多个项目:京东、天猫、腾讯等多家企业大型年度商展。年薪28万。
培养目标:面向文化创意产业及传媒类各企事业单位,广播电影电视行业,网络视频网站、各级电视台及传媒机构影视制作需求,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网络视频传媒行业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和关键共性技术技能,能够从事影视策划、拍摄、后期制作、调色、包装特效、动画制作等岗位,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书证融通型(S 型)、专业复合型(C 型)和创新实践型技术技能人才(I 型)。
专业特色: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是全国首批通过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构建了先进的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模式,形成了“产学一体、实境再现、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有技术先进的摄影工作室、影视制作工作室、视音频编辑与特效制作工作室、录音棚等多个先进的实训室,拥有大中小型影视摇臂、轨道车、斯坦尼康稳定器、同期音采音设备等,下设苹果公司认证培训中心(AATCE)及认证培训师,可开展苹果专业剪辑师培训。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大学、台湾建国大学、英国伦敦艺术大学、韩国朝鲜大学有密切合作关系,为学生海外升学、游学搭建了通道、平台。
主要课程:方向课程:影视前期策划、摄影摄像技术、影视画面编辑、三维特效技术、非线性编辑、影视调色、影视包装特效、影视视觉设计、视觉特效、影视制作综合实践、虚拟现实设计与表现、电子竞技宣发。
职业证书:数字影像处理1+X 证书、游戏美术设计1+X 证书、苹果FCPX 认证剪辑师、电视摄像师、Adobe 影视后期设计师。
就业方向:电视台、文化传媒类企业、剧组、大型影视公司、企事业单位影视部门、中小型传媒公司、网络公司、公关公司等创意文化产业部门,从事各类影片的拍摄、剪辑、调色、音频编辑、包装、特效、合成等制作工作。
将飞:2012 年影视制作方向毕业,现就职于北京海纳三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资深剪辑师。负责公司影视项目剪辑、影视包装制作及后期合成,曾完成多部电影电视剧制作项目剪辑、后期制作工作。年薪:40 万
李立国:2013 年影视制作方向毕业,现就职于北京光彩捷新科贸有限公司,摄像师,至今已从事专业摄像工作五年,曾参与项目:中石油、中海油、拉萨政法委宣传片等,负责前期拍摄工作,并完成素材整理。年薪:30 万
王梦凡:2018 年影视制作方向毕业,在校期间即开始寒暑假兼职从事业内工作,担任2017、2018 年世界体育舞蹈节招商组组长,参与《倾城音乐》栏目监制,后任该栏目组执行导演,担任央视金丝带颁奖典礼活动执行,2018 年5 月份与隆娱文化合作担任隆娱文化代理执行负责人,目前担任艺人经纪人并负责企业宣传,参加商业演出活动五十多场并参与录制电视台节目十余档。年薪:30 万。
专业联系人:肖老师,陈老师
培养目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掌握电气自动化基本理论和系统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自动化设备运行、维护能力,能够在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各航天院所从事空港设备运维及航天火箭、卫星生产、维护、管理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单片机技术应用、PLC 控制技术、电气制图与CAD、电机与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供配电技术、总线控制技术、人机界面与变频器技术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自动控制系统。
专业特色:本专业毕业生未来就业单位为首都机场、大兴机场及航天院所等大型国企,工作稳定,待遇好,职业发展前景好。本校航空专业群2020 年获批北京市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群。本专业学生近5 年来获得全国技能竞赛一等奖10 项,“ROBOTIC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3 项,北京市技能竞赛一等奖15 项;获国家奖学金7人,校长奖章6 人,6 个班级获得北京市优秀基层组织奖,2 个班级荣获示范班,7个班级获得北京市“优秀团支部”称号。
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4 人,其中教授2 人、副教授8 人、讲师4 人,其中博士5 人。本专业拥有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1 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4 人,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8 人。所有专职教师都具有双师素质。近年来,本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得一等奖10 项、全国机器人大赛“ROBOTIC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3 项、北京市技能竞赛一等奖15 项。
职业证书:低压电工运行维修证书、维修电工(中级)证书、低压电器及元件装配工(高级)。
就业方向:北京博维航空设施管理有限公司、首都机场动力能源有限公司、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北京航天光华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航天一院、航天二院、航天五院等。
李林屿,2018 届电气自动化技术毕业生,考入北京联合大学。
陈宇捷,2020 届电气自动化技术毕业生,就职于北京航发科技有限公司。曾绍峰,2020 届电气自动化技术毕业生,就职于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