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智能学院
1.人工智能(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创新意识和道德修养,系统掌握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学科的前沿和发展方向,拥有较强工程实践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够在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科技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人工智能导论与科研方法、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电子技术、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智能控制理论、数据库原理、机器学习、操作系统、智能优化算法、网络原理、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工程经济学、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具备在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从事一定的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科技管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宜到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机关、邮电、金融、保险、工商税务、公安、交通、学校等涉及人工智能的相关行业从业,从事智能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2.机器人工程(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基于安徽大学“233N”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培养人格健全、责任感强、具备基本科学和工程技术素养、具有数学物理和机器人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掌握信息与自动控制技术和机器人系统与软件设计、分析、开发和应用技能,在机器人工程及系统应用领域具有专业特长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综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机器人工程导论、工程制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机械学基础、离散数学、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工程经济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机器人机械与结构设计、嵌入式系统、机器人运动控制。
就业去向:毕业生具备在机器人核心部件、软件、算法、智能制造与服务相关领域从事一定的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科技管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宜到相关机器人智能信息技术行业从业,到科研部门、大中专院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二、集成电路学院
1.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
培养目标: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建设,面向战略新兴产业培养急需人才,充分发挥地处合肥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的区位优势,兼顾校园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趋势,使之高度融合,互为增值,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
本专业学生要求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掌握从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相关研发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半导体器件的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微处理器及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结构,熟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能适应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个人素质方面,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适应新环境、新群体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语言(中、英文)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操守、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领域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目标2: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领域从事新产品与新技术的研发工作;目标3:具有独立分析解决集成电路与工程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综合考虑社会、环境、法律、经济、道德、政策、文化等因素影响,从事工艺设计、产品生产、检测等工作,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目标4:重视沟通交流,能够很好的融入团队,具有良好的管理和决策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能够作为项目、岗位或部门的负责人从事生产、营销、行政等管理工作;目标5:能够通过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自我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主要课程:电路、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线性系统、半导体器件物理、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与应用、现代微机系统原理、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SOC设计方法学、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基于FPGA与RISC-V的系统设计、半导体器件工艺、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等。
就业去向:可在国家机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专业及交叉方向的研究、教学、开发和管理工作,并可继续攻读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及其它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2.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
培养目标: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掌握从事微电子学专业相关研发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半导体器件的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熟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能适应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个人素质方面,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适应新环境、新群体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语言(中、英文)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操守、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目标2: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新产品与新技术的研发工作;目标3:具有独立分析解决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综合考虑社会、环境、法律、经济、道德、政策、文化等因素影响,从事新型器件与工艺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检测等工作,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目标4:重视沟通交流,能够很好的融入团队,具有良好的管理和决策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能够作为项目、岗位或部门的负责人从事生产、营销、行政等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半导体器件工艺、微电子封装技术、EDA与VLSI设计方法学、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线性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等。
就业去向:国家机关、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器件制造、电子、通信以及与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并可继续攻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及其它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硕士学位。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点: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
三、纽约石溪学院
1.应用物理学(Physics)(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基于安徽大学“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机制和“233N”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安徽省、面向全国,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扎实的物理学知识、良好的数学基础、较强的实验技能和较高的科研素质,同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面向国家大科学工程或装置等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学生从事物理学及相关交叉学科前沿问题的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培养能够从事前沿基础原始创新研究工作和应用开发及管理工作的物理学相关专业基础性人才,同时也培养能将物理学应用于技术和社会各个领域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设定了“大学外语上、大学外语下+初级(Introductory Writing Workshop)和中级(Intermediate Writing Workshop)英语写作强化+外方师资全外语授引进课程”和“双师制”师资保障方案,培养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以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和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全球化理念和实践能力的国际化专业人才。
核心课程:力学与热学,普通物理实验,复变函数,电磁学,光学,电路与电子技术,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数理方程,计算物理,原子物理学,电动力学,近代物理实验,理论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和固体物理。
互认学分与授课形式:第1~3学年,学生在安大纽约石溪学院修读两校互认的课程学分为90-100学分,授课形式为全英文或中英双语授课;第4学年,符合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就读条件的学生,须在石溪分校修读两校互认的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36学分,授课形式为全英文授课。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工矿企业等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等相关工作;可以创办企业,生产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高新技术产品,满足社会需求;可以继续攻读应用物理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更好地从事科研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
2.应用统计学(Applied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本科)
培养目标: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科学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作为新兴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应用统计学专业以统计方法及其应用为研究对象,旨在为数学导向的学生提供定量问题解决方面的通识教育,培养具备良好的数学与概率论基础,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统计数据的能力,具有了解相关应用领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其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设定了“大学外语上、大学外语下+初级(Introductory Writing Workshop)和中级(Intermediate Writing Workshop)英语写作强化+外方师资全外语授引进课程”和“双师制”师资保障方案,培养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以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和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全球化理念和实践能力的国际化专业人才。
核心课程:主要有应用微积分,高等代数,面向对象编程,有限数学结构,统计学原理,概率论,实变函数,统计预测与决策,数据结构,微观经济学,线性回归分析,计量经济学,数理统计,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应用随机过程,统计软件与应用等。
互认学分与授课形式:第1~3学年,学生在安大纽约石溪学院修读两校互认的课程学分为90-100学分,授课形式为全英文或中英双语授课;第4学年,符合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就读条件的学生,须在石溪分校修读两校互认的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36学分,授课形式为全英文授课。
就业方向:应用统计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管理、统计数据分析等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高等教育部门从事统计研究和教学工作。
3.数字媒体技术(Information Systems - Digital Media)(本科)
培养目标:随着4G、5G时代的到来,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对数字技术的应用需求不断扩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构建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按照安徽大学“两个贯穿、三基并重、三段培养、多类型人才”的“233N”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掌握与计算机图形图像、数字视频、电脑动画、影音设计与开发等数字媒体相关的技术理论与方法,又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富于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和国际化视野,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现代化、智能化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本专业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为高品质的生活、智能化的生产、消费、文化、娱乐、通讯和教育提供技术支持。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设定了“大学外语上、大学外语下+初级(Introductory Writing Workshop)和中级(Intermediate Writing Workshop)英语写作强化+外方师资全外语授引进课程”和“双师制”师资保障方案,培养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以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和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全球化理念和实践能力的国际化专业人才。
核心课程:主要有信息技术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编程概论、信息技术系统与社会法律与伦理、数字媒体技术导论与科研方法、汇编语言和计算机组成原理、信息系统管理、操作系统、数据库设计与实践、计算机图形学、网络原理、数字图像处理、人机交互、多媒体系统概论、电子游戏设计与开发等。
互认学分与授课形式:第1~3学年,学生在安大纽约石溪学院修读两校互认的课程学分为90-100学分,授课形式为全英文或中英双语授课;第4学年,符合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就读条件的学生,须在石溪分校修读两校互认的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36学分,授课形式为全英文授课。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继续攻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也适合在党政机关、新闻媒体、通讯、教育、出版、商贸、影视娱乐、广告、艺术、信息咨询及IT其他相关等领域,从事数字媒体设计与开发、数字影视和电脑动画制作、数字媒体信息处理与分析、网络媒体设计与开发、信息服务及数字媒体管理等工作。
四、数学科学学院
1.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按“数学类”招生,一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入选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成为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概率统计、近世代数、微分几何等。
就业去向:国家机关、科研院所、高等学校、邮电通信、金融保险、教育培训等企事业单位。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2.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按“数学类”招生,一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成为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值分析、信息论基础、现代密码学、数据结构与算法等。
就业去向:国家机关、科研院所、金融保险、邮电通信、软件开发、高等学校等企事业单位。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3.统计学(本科,按“数学类”招生,一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入选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构建统计模型,并运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相关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应用和管理工作,以及能成为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实变函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应用随机过程、技术经济学、统计预测与决策等。
就业去向:国家机关、科研院所、金融保险、邮电通信、税务工商、高等学校等企事业单位。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4.金融数学(本科)
培养目标:金融数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是将复杂的数学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等引入到金融领域,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金融理论、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和金融风险管理知识,能够开发、设计、操作新型的金融工具,能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数量分析方法解决金融实务问题。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在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部门从事财务、理财、风险管理等金融业务性、技术性、管理性工作,能成为在教育、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应用随机过程、经济计量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金融工程学、保险学、风险管理、数学模型等。
就业去向: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部门、科研院所、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高等学校等企事业单位。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数学一级学科、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数学一级学科、统计学一级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学院拥有国家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团队”,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两个,拥有省级“数学建模教学团队”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个。
学院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数学学院达成“2+2”互认学分的国际合作协议,学生入学后前两年在数学科学学院学习,由本人申请并经对方考核,符合条件者后两年可到曼彻斯特大学数学学院学习,成绩合格者可同时获得安徽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的本科文凭。
五、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5.应用物理学(本科,按“物理学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扎实的物理学知识、良好的数学基础、较强的实验技能和较高的科研素质,同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面向国家大科学工程或装置等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学生从事物理学及相关交叉学科前沿问题的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培养能够从事前沿基础原始创新研究工作和应用开发及管理工作的物理学相关专业基础性人才,同时也培养能将物理学应用于技术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复合型、综合性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普通物理实验、理论力学、复变函数、数理方程、原子物理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实验、热力学·统计物理、计算物理和固体物理。
就业去向: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家机关及相关单位从事科研、教学、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与科技开发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应用物理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博士学位。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6.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按“物理学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宽厚的基础理论、扎实的专门知识与熟练的基本技能,能够综合运用光学科学理论和技术分析解决理论和工程问题,高素质、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光学、工程制图与CAD、光电子技术、光电检测技术、信号与系统、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信息显示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光通信原理、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系统与工程、光纤技术与应用、传感器原理与技术、信息光学等。
就业去向:光电企业、国家机关及相关单位从事科研、教学、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与科技开发工作,可以继续攻读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硕博士学位。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7.材料物理(本科,按特色专业招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思维,扎实的材料物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和实验技能,并能运用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基本能力的学生,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输送优秀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力学和热学、电磁学、光学、普通物理实验、大学化学、大学化学实验、原子物理学、复变函数、数理方程、热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实验、固体物理、材料科学基础、磁性物理、半导体物理、薄膜物理与技术、材料合成制备与加工、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物理研究方法、材料物理实验等。
就业去向: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家机关和企业及相关单位从事与材料特别是功能材料相关的科研、教学、管理与科技开发和生产管理工作,可以继续攻读材料物理及相关专业的硕博士学位。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双一流”建设学科群:材料科学与信息技术
院士工作站:量子材料和器件院士工作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电子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理论物理、光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光学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物理学、材料物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省级重点学科:理论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
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获取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安徽省实验室、信息材料与器件省级重点实验室、光电转换能源材料与器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磁性材料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基础物理实验课教学示范中心。
8.英才班:物质科学英才班
学院在大学二年级初,在全校范围内选拔30名左右优秀本科生组建“物质科学英才班”,实行“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的培养模式,旨在造就一批具有跨学科知识、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宽阔的国际视野、持久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科学与工程领域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六、化学化工学院
1.化学(本科,按“材料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专业特色: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注重基础理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协调发展,为国家培养综合素质优秀、基础宽厚、视野开阔、发展潜力大、创新意识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竞争力的化学学科及相关领域的人才。
培养目标:基于“233N”的人才培养模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和道德修养;掌握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会从事科学研究及管理的基本方法;了解化学学科前沿和发展方向,具有创新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毕业后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工作,为国家和地方输送素质高、基础厚、业务精、创新能力强的化学学科及相关领域的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原理、仪器分析、量子化学、计算化学、化学信息学及相关实验课程等。
就业去向: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分析测试、商品检验工作等。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2.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已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专业特色: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夯实基础、强化实践、突出创新”的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化工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基于安徽大学“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机制和“233N”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安徽省,面向长三角和珠三角,服务区域经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现代化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现代化工的发展方向,具有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获取新知识能力,能在化工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研发、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具备现代化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工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研发、管理等工作;面对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具有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的能力;理解并能执行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安全健康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获取新知识能力,了解现代化工的发展方向;具有沟通、团队合作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在化工及相关领域具有职业发展竞争力。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与CAD、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工艺学、化工设备、化工设计、分离工程、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制图与CAD及相关实验课程等。
就业去向:化工、能源、信息、材料、环保、生物工程、轻工、制药、食品、冶金和军工等部门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3.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按“材料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专业特色:以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及应用为专业发展方向,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基于OBE理念构建了递进式、多层次、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双创人才培养质量,支撑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基于安徽大学“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机制和“233N”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安徽省、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具备在高分子材料领域从事材料制备和加工、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具备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在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材料设计、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厚基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操守、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对高分子材料专业领域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目标2: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在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新产品与新技术的研发工作;目标3:具有独立分析解决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综合考虑社会、环境、法律、经济、道德、政策、文化等因素影响,从事工艺设计、产品生产、检测等工作,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目标4:重视沟通交流,能够融入团队,具有管理和决策能力,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能够在生产、营销、行政等管理工作中有效带动工程实践项目的组织实施。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工程制图与CAD、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现代测试研究方法、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成型加工原理、聚合反应工程、聚合物流变学、高分子材料成型机械与模具等理论及相关实验、实践课程。
就业去向:学校、科研院所、塑料、橡胶、涂料、粘合剂等行业,从事教学、科研、高分子材料研制、技术开发、管理工作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4.材料化学(本科,按“材料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专业特色:以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为发展方向,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基于“233N”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和道德修养;系统地掌握材料化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了解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学科的发展方向,具有创新意识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功能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材料科学与化学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科研、教学、管理工作;为国家和地方输送素质高、基础厚、业务精、能力强的化学材料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无机材料合成化学、无机材料结构与性能、结晶学、仪器分析、固体物理、材料现代测试研究方法、化学信息学、纳米材料科学及相关实验课程等。
就业去向:学校、科研院所、化学材料相关企业,从事教学、科研、材料设计开发、管理工作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5.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按“材料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专业特色:省级特色本科专业,化学、材料、物理多学科融合,重理工基础。以化学电源、光伏为专业发展方向,契合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
培养目标:基于“233N”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和道德修养;初步掌握新能源材料合成、表征与器件设计、制作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了解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前沿和发展方向,具有创新意识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备承担应用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能力,能在新能源企业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科研、教学、管理工作;能满足国家和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新能源材料导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理论电化学、电化学测量、能源转换与存储、固体物理、电池封装工艺、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应用及相关实验课程等。
就业去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相关企业,从事科研、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开发、利用、管理工作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世界“双一流”建设学科群:材料科学与信息技术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材料工程(工程硕士)、化学工程(工程硕士)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化学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丙烯腈半实物仿真工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功能杂化材料结构与性能调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绿色高分子材料、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化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功能无机材料化学和高性能橡胶材料与制品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中心:水基高分子材料、核苷类药物省级工程中心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省级)、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省级)、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省级)、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省级)、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合肥乐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合肥会通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金太阳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安徽太湖金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大华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等。
七、生命科学学院
1.生物科学(本科)
专业概述: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是21世纪有发展和影响力的前沿科学之一,是与化学、医学紧密联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内容是运用现代化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分子水平上对生命的本质进行探索。本专业依托生态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安徽省高校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生物制造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和生态学博士学位。
培养目标:坚持“厚基础,重创新”的办学理念,培养掌握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生物学基础性人才。
主要课程:动、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基础生物学实验、现代生物学实验、野外实习等。
就业去向:科研院所、医药、卫生、环保、农林、园艺、自然保护区等企事业单位。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2.生物工程(本科,按“生物工程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专业概述:本专业是我校两个“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之一。生物工程是当代高科技的主要领域之一,是一门涉及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多学科的工程技术学科。生物工程是以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现代工程技术,运用生物学技术,以生产大量有经济价值的产物为研究目标的一门新兴技术。本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实践,形成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及实践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形成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育过程。安徽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生,拥有安徽省微生物与生物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安徽省生态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经过十几年发展,已经成为安徽省生物工程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生物工程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能从事生物工程及其相关领域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工程制图、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电工电子学技术、生物技术制药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生物工程与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科研院所、医药、食品、化工、轻工等企事业单位内从事制药、环保、酶制剂、代谢产物等生物制品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设计、生产管理等工作,也可以考研或出国深造。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3.生物制药(本科,按“生物工程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进入生物医药产业从事生物制药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的创新型研究人才,培养能够从事生物药物以及生物医药相关产品的生产、工艺设计、技术创新、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既具有现代生物学、药学和工程学的科学基础又具有人文社科与管理学的知识基础,能够掌握生物制药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专业技能,可以在相关生物制药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医药公司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生产、经营和管理、药物检验、医药工程设计以及外贸、医药代表、营销等工作。
主要课程: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原则,本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由三大知识模块组成:
(1)药学知识模块:由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与药物分析等课程组成;
(2)生命科学知识模块:由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解剖生理学等课程组成;
(3)生物制药专业知识模块:由基因工程制药、蛋白质工程制药、细胞工程制药、生物技术药物、生物药物分析、生物制药工艺学、工业发酵工艺学、生物制药设备、药品质量管理规范与药事管理学等课程组成。
.注:生物技术药物、药事管理学为双语教学课程;生物制药工艺学为研究型课程。
培养模式:“3+1”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在第四学年根据个性发展需要到合作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训练,完成毕业设计,或在校内科研实验室完成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研究。
就业去向:科研院所、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工、轻工等企事业单位。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4.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按“生物工程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专业概述:随着世界人口膨胀带来的粮食危机不断加剧,以及食品领域大工业化的到来,人们对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关注日益加深。食品科学与工程属一级学科,它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农学、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主要研究食品的营养健康、工艺设计与社会生产,食品的加工贮藏与食品卫生安全。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后,食品科学与工程将为人类研制出更加丰富、味道更加鲜美、保质期更科学的食品。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工艺设计、营养与保健、食品安全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功能性食品和液体食品两个方向从事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食品工程原理、食品专业实验、食品营养学、食品工厂设计、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与食品法规、食品感官评定、功能食品等。
培养模式:“3+1”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在第四学年根据个性发展需要到合作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训练,完成毕业设计,或在校内科研实验室完成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研究。
就业去向:科研院所、卫生、食品、保健品、化工、轻工等企事业单位。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八、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环境科学(本科,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按“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招生,一学年后专业分流)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新时期国家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熟练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受到良好科学研究训练,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知识面宽、适应性强,能在企事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胜任环境评价、环境监测、环境治理与修复、环境咨询与管理、科学研究、教学培训等工作以及继续深造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环境学、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和对应的一系列实验、实习与实训课程。
就业去向: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评价、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治理与修复、环境咨询与服务等技术研发工作;可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市政、卫生、食品、检验检疫等政府部门从事环境生态保护与管理、环境规划、环境咨询、检测检验等技术管理工作;可在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环境地球科学等学科方向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2.测绘工程(本科,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按“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招生,一学年后专业分流)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在基础测绘、地球空间信息服务、资源环境监测等领域从事测绘工程相关的项目设计、工程应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等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测绘学概论、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地图制图学基础、数字地形测量学、大地测量学基础、摄影测量学、GNSS原理及其应用、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工程测量学、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库、资源环境遥感监测。
就业去向:可在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土木工程、道路桥梁工程、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国防建设以及勘测设计、以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部门及企事业单位。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3.生态学(本科,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按“地理科学类”招生,一学年后专业分流)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坚实的生态学专业基础,工作作风严谨,学术视野开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在生态学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领域作出创新性成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植物学、普通动物学、简明生物化学、普通微生物学、普通遗传学、普通生态学、分子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生态统计学、行为生态学、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影响评价和对应的一系列实验、实习与实训课程。
就业去向:可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检验检疫等政府部门从事生态保护与管理、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检测检验等技术管理工作;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生态环境评价与监测、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以及相关咨询与服务等技术研发工作;部分学生通过“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计划,进入生态学、生物学等学科方向攻读研究生学位。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4.地理信息科学(本科,按“地理科学类”招生,一学年后专业分流)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遥感技术、测绘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地理信息工程应用等基本技能,具备运用空间信息技术开展区域资源与环境信息管理的科研能力,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的GIS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地球系统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测量学、遥感原理与应用、GNSS原理及其应用、地图学、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库、面向对象程序设计、GIS设计与开发、网络GIS、摄影测量学、遥感图像处理等。
就业去向:在城市、交通、国土、农林、资源、环境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科学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或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开发与维护、科研或教学工作。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九、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按“计算机类”招生,一年后分专业)
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本专业基于安徽大学“233N”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创新意识和道德修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计算机软硬件开发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学科的前沿和发展方向,拥有较强工程实践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够在计算机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科技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本专业主要课程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网络原理、软件工程、编译原理、人工智能、数字图像处理等。
就业去向:超过30%的学生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美国加州大学、英国约克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深造;就业去向主要包括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研究所等机关事业单位,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新华三、科大讯飞、恒生电子等大型IT/互联网企业,中国铁塔、京东方、江淮汽车等国有企业,浦发银行、国金证券、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2.软件工程(本科,按“计算机类”招生,一年后分专业)
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安徽省、面向全国,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从事软件工程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富于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软件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计算机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字逻辑、离散数学、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软件需求分析、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工程经济学、网络原理、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构造、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等专业课程。
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类专业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可以到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研究所等机关事业单位,大型软件开发或服务公司以及金融机构从事计算机系统软件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3.信息安全(本科)
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本专业基于安徽大学“233N”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创新意识和道德修养,系统地掌握信息安全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信息安全系统开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学科的前沿和发展方向,拥有较强工程实践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够在信息安全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科技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网络原理、信息安全导论、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现代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工程、漏洞分析、逆向工程、信息隐藏、软件安全、数据库安全等。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以继续攻读信息安全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前往党政机关、国家安全部门、高等院校、研究所等机关事业单位,互联网企业,以及金融机构从事信息安全系统研究、设计开发、管理维护以及教学方面的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十、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战略和地方电子信息领域行业需求,培养具有道德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团队合作与国际视野,在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具备独立发现、研究与解决复杂工程项目问题,胜任器件、系统和设备的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电子信息工程师。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具有扎实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具备独立发现、研究与设计解决实际项目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目标2:具有从事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能够胜任工程师职责或教学科研工作;目标3:具备良好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在团队工作中能够担任骨干或领导角色,发挥有效作用;目标4: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与国际视野,在工作中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安全与环保意识,能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目标5:能够通过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自我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主要课程:电路、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高级程序语言设计、信号与线性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电子线路、信息理论基础等核心课程、FPGA数字系统设计、微机原理与单片机应用、微波技术以及各类课程设计与综合实训、工程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就业去向:工作方面,面向电子信息工程相关领域企业,从事电子及相关领域系统、设备和器件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维护、管理、教学等工作。升学方面,可以研修学科包括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路与系统等相关学科。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2.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按“电子信息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重视器件与系统的交叉与融合,遵循宽口径、厚基础、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的基本原则,围绕光电子技术、射频电路与系统方面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较强英语语言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能跟踪相关领域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光电子技术、射频电路与系统等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研发、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能够达到下列目标:
目标1:专业基础理论:系统地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及专业技能知识,具备解决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所必备的专业能力,熟悉电子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目标2:专业应用能力:能运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知识解决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从事光电子技术、射频电路与系统研发和实施,带领团队完成工程项目的技术方案设计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为项目的运行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目标3:职业道德素养:具备社会科学知识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能够遵守工程规范与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能从法律、伦理、社会、安全、环保、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视角管理和运作工程项目;目标4:人文交流素养:具有身心健康、人文科学素养、国际视野、外语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目标5:终身自主学习:具备通过持续的自主学习或其它终身学习的途径拓展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主要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路、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数字信号处理、信息光学、光电子技术、射频电路、天线原理与设计等。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光信息、微波电路与系统、电子器件与系统集成、电路系统设计与应用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以及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在电子科学、信息、通信等相关科学升学深造。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3.通信工程(本科,按“电子信息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基于安徽大学“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具备良好科研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通信工程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和实践能力,具备从事通信电子设备及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熟悉通信学科的前沿和发展方向,具备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获取新知识能力,能在通信工程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研发、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能够运用通信工程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具备独立发现、研究与解决现实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目标2:具有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能够胜任项目经理职责或教学科研工作;目标3:具备良好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在跨职能团队工作中担任骨干或领导角色,发挥有效作用;目标4: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与国际视野,在工作中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安全与环保意识,能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目标5:能够通过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自我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主要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信号与线性系统、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网基础、交换技术与通信网、程控交换原理、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原理、数字通信等。
就业去向: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通信、电子信息以及与通信技术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或在电子科学、信息、通信等相关科学升学深造。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点: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国家级一流课程: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国家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省级品牌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农业生态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
十一、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1.自动化(本科,按“自动化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的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应能够达到下列目标:利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和自动化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自动化系统设计、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等工程实践中出现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使用现代工具在自动化产品设计、开发和运行维护方面开展工作;具备社会科学知识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能够遵守工程规范与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能从法律、伦理、社会、安全、环保、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视角管理和运作工程项目;具备科学人文素养、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备通过持续的自主学习或其它终身学习的途径拓展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检测技术、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
就业去向:可在科研院所、高校、航空航天、国防、交通、通信、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自动化设备维护、自动化产品设计、软件开发、数字信号检测与处理、数字图像处理、过程控制系统设计与维护等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建设:自动化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按“自动化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工作中能够运用电气工程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具备发现、研究或解决现实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电气工程的设计、开发、应用或集成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能够胜任项目经理、技术服务等工作,或继续深造学习;具备良好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在跨职能团队工作中能担任骨干或领导角色,发挥有效作用;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与国际视野,在工作中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安全与环保意识,能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能够通过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自我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工程电磁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等。
就业去向:电力系统、电气设备制造、新能源利用等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相关企事业的业务部门从事电气工程、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气智能化系统等的设计、施工、技术管理、科研开发等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建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3.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按“自动化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仪器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科学与技术交叉融合而形成的综合性学科,以机、光、电、仪器、计算机技术一体化为特色,是对自动化系统里的信号进行采集、处理、显示或控制的学科。培养的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应能够达到下列目标:本专业以传感器技术、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自动化精密机械以及智能仪器仪表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知识面广、外语综合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素质较高,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光学工程、精密仪器、光电仪器、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的信息技术及测试计量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计算机辅助测试、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较高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利用数学、自然科学、机光电工程基础知识和测控仪器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的信息测控系统设计、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仪器与测控系统运行、维护等工程实践中出现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使用现代工具在测控系统产品设计、开发和运行维护方面开展工作;具备社会科学知识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能够遵守工程规范与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能从法律、伦理、社会、安全、环保、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视角管理和运作工程项目;具备科学人文素养、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备通过持续的自主学习或其它终身学习的途径拓展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信号与测试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精密仪器设计、工程光学、精度理论、虚拟仪器技术等。
就业去向:可在科研院所、高校、航空航天、国防、交通、通信、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信号检测与处理、图像信息处理、电子产品的软硬件研发、仪表自动控制、产品质量检测、在线检测等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建设: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按“机械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的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目标:能够适应现代机械工程技术发展,融会贯通工程数理基本知识和机械工程专业知识,能对复杂工程项目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能够跟踪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工程创新能力,能运用现代工具从事本领域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具备社会责任感,理解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影响,热爱工程职业和服务社会;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拥有团队精神、有效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具备不断自主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主要课程:现代工程图学、C语言程序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设计等。
就业去向:可在科研院所、高校、高新技术企业及政府机关等从事机械电子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机电系统设计、产品开发、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专业就业面宽,毕业生需求量大,深造通道多。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5.智能制造工程(本科,按“机械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的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目标:能够适应现代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发展,融会贯通工程数理基本知识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知识,能对复杂工程项目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能够跟踪智能制造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工程创新能力,能运用现代工具从事本领域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具备社会责任感,理解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影响,热爱工程职业和服务社会;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拥有团队精神、有效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拥有不断自主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主要课程:现代工程图学、C语言程序设计、工程力学、高级程序设计及数据库应用、机械设计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制造技术基础、网络与通讯系统、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智能制造信息系统、智能制造系统规划与设计、工业软件集成技术、制造运营管理系统、智能制造装备等。
就业去向:可在科研院所、高校、高新技术企业及政府机关等从事智能制造及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产品开发、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三个二级学科方向)学术学位硕士授予点,以及“电子信息”“能源动力”和“机械”等三个专业学位硕士授予点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电能质量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高效节能电机及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电能质量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工业节电与电能质量控制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工业节电与用电安全省级实验室、电气与自动化基础教学实验省级示范中心、省级工程实训示范中心等多个省部级实验室工程中心。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机器人与运动控制创新实验室、智能机电系统创新实验室
十二、文学院
1.汉语言文学(本科,按“中国语言文学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语言文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及相应能力,具有一定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和科研能力,有较强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根据学生自愿报名的原则,本专业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为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提供优质生源,为杰出汉语言文学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比较文学、文献学、基础写作、应用写作等。
就业去向:在党政机关、教育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单位、企业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文秘、教学科研、新闻采访、文字编辑等工作,或考入高校研究生院继续深造。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专业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按“中国语言文学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国语言文学系统知识,具有较高的外语应用水平,熟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实施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卓越对外汉语专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培养“汉语国际推广”“语言文字应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的国际型、创新型、复合型汉语人才。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外语、汉语国际教育通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中国文化通论、跨文化交际等。
就业去向:在国内外各类学校、有关部门、新闻出版和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中外文化交流及其他相关工作,或考入高校研究生院继续深造。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专业建设: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汉语国际教育
国家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校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安徽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教育部第一批“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成员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分中心: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安徽大学分中心;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部(省委宣传部)、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大自然文学协同创新中心。
十三、新闻传播学院
1.新闻学(本科,按“新闻传播学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系统地掌握扎实的新闻与传播学理论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具有从事各级各类新闻宣传工作的合理知识结构,熟练掌握全媒体技能,具有较强的采、写、编、评等实际动手能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基础课程:媒介素养、中外新闻史、新闻采写、传播理论、网络传播、概论、影视语言、广告学概论等。
专业拓展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社会学、深度报道、网络新闻、新闻法学、媒介经营管理、新闻摄影、分类新闻写作、融合新闻学、数据新闻等。
就业去向:报刊社、台、出版部门、融媒体部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2.编辑出版学(本科,按“新闻传播学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素养,较高的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的理论和方法,能从事图书、期刊、报纸、音像、网络的编辑出版发行与管理工作,也能从事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和相关研究部门工作的应用与研究型专门人才。
基础课程:媒介素养、中外新闻史、新闻采写、网络传播、出版发行概论、传播理论、概论、影视语言、广告学概论。
专业拓展课程:书籍编辑学、报刊编辑学、中国编辑出版史、图书发行学、信息资源检索、数字出版概论、新媒体概论、外国出版概况、中外图书版权贸易、新闻学概论。
就业去向:出版社、新闻媒体、图书发行部门、音像传媒、融媒体部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大专院校及科研部门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3.学(本科,按“新闻传播学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政治思想和综合文化素质,系统掌握学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节目采写编排、策划、制作、纪录片创作等方面的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基础课程:媒介素养、中外新闻史、新闻采写、网络传播、出版发行概论、传播理论、概论、影视语言、新媒体概论、广告学概论。
专业拓展课程:新闻学概论、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电视节目构成、电视采访与编辑、电视摄像、电视纪录片、电视节目制作、媒介经营管理、电视文化传播。
就业去向:台、融媒体部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制作公司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4.网络与新媒体(本科,按“新闻传播学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政治思想和综合文化素质,系统培养学生网络传播理论和素养,掌握新媒体的“媒体”属性和传播规律,具备运用新媒体进行新闻传播和策略传播的能力,能够开展网络新闻、网络专题策划、网络公关和营销等各种传播活动的资源整合型人才。
基础课程:媒介素养、中外新闻史、新闻采写、网络传播、传播理论、影视语言、新媒体概论、全媒体新闻采编制作、新媒体与社会、广告学概论。
专业拓展课程:网络新闻采编、网络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设计、社会化媒体营销、新媒体数据分析和应用、新媒体内容集成、社会调查方法、全媒体营销、网络社会学、网络产业研究、互联网与新媒体趋势前沿。
就业去向:台、融媒体部门、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制作公司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博士学位授权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出版专业硕士。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新闻学、学;国家级一流课程:新闻采访;国家级特色专业:新闻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中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思政教学示范中心
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舆情与区域形象研究中心。
十四、哲学学院
1.哲学(本科,按“哲学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坚实的哲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一流哲学人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形成较强的口语和文字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行政管理能力。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知识面宽,掌握一门外语,富有创新精神,通过继续学习和实践锻炼,能够成为适应和胜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科技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宗教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导读、中国哲学原著导读、西方哲学原著导读、中国现代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心理学、科技史与当代科技概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西方美学史、中国美学史等。
就业去向: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公检法、大中专院校、各级党校、科研院所等。
授予学位:哲学学士
2.应用心理学(本科,按“哲学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拥有初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够在科研部门、学校、政府部门、企业、事业机构,以及一大批特殊应用部门(例如公安、司法、军事、体育、文化艺术、航空航天)等广阔领域从事与心理学有直接和间接相关的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特别是各类应用实践工作的人才。
主要课程:高级神经系统解剖及生理、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实验心理学、心理学基础实验、心理学应用实验、心理学史、生理心理学、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心理咨询学等。
就业去向:科研部门、学校、政府部门、企业、事业机构以及一大批特殊应用部门(如公安、司法、军事、体育、文化艺术、航空航天)。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哲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哲学一级学科,应用心理学专业学位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哲学;国家级一流课程:《现代西方哲学》省级重点学科:外国哲学、中国哲学
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哲学与安徽思想家研究中心
十五、历史学院
1.历史学(本科按“历史学”大类招生,一年后根据学校与历史学院政策分流。)
培养目标:历史学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采取“重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系统传授历史学专业基本理论、中外历史文化知识,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创新实践能力,既能从事历史学及相关专业研究,又能从事文教、宣传和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综合性人才。
课程设置:由通识课程、大类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能力训练四大模块组成。通识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人文与科技素质选修课;大类课程模块包括基础文科平台课、公共选修课和专题系列讲座;学科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能力训练模块包括毕业论文、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创新创业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等。
毕业去向:培养从事与文史哲等基础文科及相关学科科学研究的拔尖人才后备力量。学生毕业后能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继续深造,也可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业部门等单位从事科研、教学、管理或新技术研发工作。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2.考古学专业(本科按“历史学”大类招生,一年后根据学校与历史学院政策分流。)
培养目标:考古学专业是国家特色本科专业,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的目标是“立足田野考古,突出科技融合,着眼一线需求,培养一流人才”。以考古学主流为方向,强调田野考古实践;以新文科为导向,重视科技与考古融合;面向一线文物工作需求,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研究能力和遗产保护、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
课程设置:由通识课程、大类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能力训练四大模块组成。通识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人文与科技素质选修课;大类课程模块包括基础文科平台课、公共选修课和专题系列讲座;学科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能力训练模块包括毕业论文、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创新创业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等。
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能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继续深造,也可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业部门等单位从事科研、教学、管理或新技术研发工作。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十六、艺术学院
1.绘画(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在绘画创作、美术理论等专业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美术系绘画专业现有中国画、油画两个本科方向。采取整体绘画制作技术、技巧及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和方法,系统研究相关美术理论、绘画制作技法知识、绘画创作规律,从而使学生精通相关技法和理论、具备较高的实践创作能力。
主要课程:国画方向:山水临摹、山水写生、山水创作、篆刻、书法、白描人物、工笔人物、写意人物、工笔花鸟、写意花鸟、花鸟创作、毕业创作;油画方向:油画静物、油画临摹、油画头像、油画半身像、油画全身像、油画人体、油画风景、毕业创作。
就业去向:各类大中专院校、中等学校、文化团体、企事业单位;部分学生继续更高学历的深造。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2.环境设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研究人居环境设计领域,涉及室内空间、景观与社区、展示陈列、装饰陈设、传统艺术文化创新等相关内容。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标准,基于安徽大学“文理交融”的人才培养机制和“233N”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系统设计思维、创新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适应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和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环境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建筑与环境设计史、建筑初步、设计表现、人体工学、材料与工艺、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陈设计、古典园林、家具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社会创新设计服务等。
就业去向:在设计单位从事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陈列设计、家具与软装等相关设计工作;在地产企业和相关规划建设部门担任设计管理、策划工作;部分学生继续更高学历的深造。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3.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基于安徽大学“文理交融”的人才培养机制和“233N”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文化视野、符合文化创意产业要求,具有宽厚人文素养、前端设计理念、原创设计思维和综合表现能力,且将新媒体技术、新材料与新工艺融入创意表现,能从事品牌建设研究、视觉表现研究、媒体策略、广告设计、商品包装、书籍装帧、企业形象设计和展示设计等视觉传达方面的设计、管理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设计美学、图形设计、字体设计、版面设计、纸品设计、书籍设计、海报设计、广告创意、包装设计、品牌设计、动画设计、新媒体界面设计、展陈设计等。
就业去向:广告公司、文化传媒、出版、企业形象设计、策划、管理等工作;部分学生继续更高学历的深造。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4.产品设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基于安徽大学“文理交融”的人才培养机制和“233N”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以振兴地方产业为己任的具有国际文化视野、主动的创新精神、扎实的专业素质、良好的道德修养、强烈的社会服务意识,掌握创意思维、设计方法、实践应用等综合能力,能够胜任跨文化整合产品创新能力的“创新型研究人才” “跨领域整合实践人才”、“创业型人才”等高级产品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设计表达、设计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设计程序与方法、材料成型与工艺、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服务设计、产品开发设计、用户研究与体验、产品语意设计、产品系统设计等。
就业去向:面向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产品、医疗器械、信息技术及文化创意等相关行业的研究院(所)、大中型企业,从事设计、研发、管理等工作;部分学生继续更高学历的深造。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5.音乐表演(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专业知识技能和文学艺术修养双优型,可以胜任在各级文艺团体、音乐机构、中高等院校等相关单位从事音乐表演、教学、管理以及理论研究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专业方向:音乐表演专业现有声乐、钢琴、萨克斯、手风琴四个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本专业主要课程有专业主课、曲式与作品分析、和声学、基本乐理、视唱练耳、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安徽地方音乐概述、民族民间音乐概论、地方戏曲唱段、艺术概论、现代音乐概述、德语和意大利语语音、钢琴基础、合唱指挥、声乐伴奏、即兴伴奏、经典音乐作品赏析、形体与舞蹈等。
就业去向:各级专业文艺团体、部队演出队、中高等院校、文化职能单位、音乐机构等与音乐表演相关的部门;部分学生继续更高学历的深造。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6.戏剧影视导演(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根据时代发展中的人才需求变化和综合性大学学科齐全的优势,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根据“宽口径、深基础、求个性”的原则,培养具备戏剧影视基础知识和导演基本理论,掌握戏剧影视导演艺术的创作规律与技能,具有较高文学艺术修养,能从事戏剧影视导演、教学、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艺术概论、戏剧影视启蒙、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剧本写作、媒体写作、台词、形体、表演理论与技巧、导演理论与技巧、影视编导、摄像基础、场景设计、化妆造型、观摩与评论、视听语言等。
就业方向:各级专业文艺团体、中高等艺术院校、部队、文化传媒制作及管理单位,戏剧影视制作和研究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十七、法学院
1.法学(本科,按“法学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崇高的法律职业道德,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国际化视野、适应法律职业多样化需求、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卓越法律职业人才。结合我校多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重点培养经济(民商)法律实务、刑事(政务)法律实务、政府法律实务、律师法律实务及涉外法律实务卓越法治人才。
主要课程: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职业伦理、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商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证据法、财税法等。
就业去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人大、行政机关、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仲裁委员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其他与法律事务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单位。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2.知识产权(本科,按“法学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适应国家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大量需求的时代背景,培养具备一定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背景的社会责任感较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知识产权法律人才和管理人才。毕业生应当具有系统的法律理论,较强的知识产权法律实务能力,能够为技术创新、技术咨询、技术贸易等提供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胜任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科技创新型企业、研究机构、律师事务所及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等专门工作。
主要课程: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法理学、宪法学、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产权总论、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竞争法、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文献检索与应用等。
就业去向: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科技创新型企业、研究机构、律师事务所及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等单位。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法学一级学科(诉讼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等法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学一级学科(含法律史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国际法学、刑法学、法理学、环境法等法学二级学科);法律硕士授权专业: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法学;省级重点学科:经济法学
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法律硕士;教育部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级校外大学生法学实践教育基地;知识产权专业2020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遴选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专业建设:法学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知识产权专业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十六、社会与政治学院
1.社会学(本科,按“社会学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立体观察社会现象与多维考察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提升学生解释与解决社会问题的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社会调查研究与社会统计技能。本专业坚持“争一流、重服务、创特色”的发展理念,在教学中施行“寓教于研、寓教于用、教学研用一体化”培养模式,重视与理工、人文以及其他社科专业的深度融合。近年来学科建设紧扣国家、长三角和安徽社会发展需要,在理论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农村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空间与网络社会学、人口社会学以及社会治理等主要领域,围绕社会调查与评估、农村社会发展、妇女与性别平等、人口统计与规划、基层社会治理、网络社会治理等专题业已形成特色优势和品牌效应。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国外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工作概论、中国社会思想史、西方社会思想史、文化人类学理论、社会统计学、社区概论、农村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经济社会学、发展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网络社会学等。
就业去向:政府部门、科研及各类调查机构、大专院校、新闻媒体、企业、专业服务组织、攻读研究生与出国留学等。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专业建设:社会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社会工作(本科,按“社会学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口径宽、适应面广,具有系统、扎实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强,能熟练掌握并运用社会工作的技术与方法,从事各类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政策研究、社会服务与项目评估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社会工作实务、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制度、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等。
就业去向: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委等群团组织、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福利与慈善机构、专业服务组织、新闻媒体等。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专业建设:社会工作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3.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具有政治与行政事务方面的应用技能,能够胜任公共治理、政策分析、宣传教育、教学科研和公共传播等方面工作的优秀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公共行政学、中西政治思想史、中外政治制度、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概论、外交学导论、政府经济学、公共政策分析、领导科学、行政秘书学等。
就业去向: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新闻传媒、社会组织等。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专业建设: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学科建设: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含理论社会学、人口学、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政治社会学等方向),“文化、生态与社会协调发展”交叉学科博士点,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含理论社会学、人口学、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人类学等方向),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含政治学理论、中国政府与政治、党的建设与中共党史、国际关系等方向),全国首批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MSW)授权点
十八、外语学院
1.英语(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在传授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基本理论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和文学赏析、跨文化交流、批判性思维、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并注重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学生毕业时应初步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具有健康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扎实学科基础及应用能力、良好道德品质、强烈社会责任感、人文情怀、科学精神,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一)基础阶段:基础英语、英语听说、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翻译基础、英美文学入门、英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览、计算机辅助翻译等;(二)三、四年级高级阶段分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三个发展方向,各方向通修高级英语、批判性思维与英语写作、英语口译基础等课程,并专修相当数量的方向性课程。
就业去向:外交、外事、外贸、银行、海关、新闻、旅游、部队、公安、科研院所、学校以及涉外企业等单位。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英语(本科)-英语与信息技术方向
培养目标:本方向为文科与工科融合的新文科专业方向,要求学生具有理科学习背景。综合传授英语语言文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管理与营销等方面基本理论,着重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与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一定的编程、信息技术综合应用、项目管理与市场营销能力。将学生培养为具有扎实的跨学科基础、较强的英语语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第二外语能力,同时具有健康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道德品质、强烈社会责任感、人文情怀、科学精神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与学术人才。
主要课程:(一)英语类:基础英语、英语听说、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翻译基础、英美文学入门、英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览、计算机辅助翻译等;(二)信息技术类: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C与Python)、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机器学习模型与算法、计算语言学概论等。
就业去向:涉外高新技术企业与服务公司、政府涉外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2.俄语(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在安徽大学“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机制和“233N”(两个贯穿、三基并重、三段培养、多种类型)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全力培养具有多方位综合素养与能力的高水平俄语专业人才,具体包括:价值理念、人格品质、人文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等方面的素养;语言运用、文学赏析、跨文化交流、批判性思维、信息技术应用、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以及研究与创新等方面的意识。
主要课程:基础俄语、高级俄语、俄语语法、俄语视听说、俄语阅读、俄语写作、俄罗斯文学、俄语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俄罗斯语言文化国情、经贸俄语等。
就业去向:外交、外事、外贸、银行、海关、新闻、旅游、部队、公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三资企业等单位。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3.日语(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日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具体包括:价值理念、人格品质、人文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等方面的素养;语言运用、文学赏析、跨文化交流、信息技术应用、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研究意识和基础的研究能力。
主要课程: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会话、日语视听说、日语演讲与辩论、日语阅读、日语基础写作、笔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理论与实践、日语语言学概论、日本文学概论、日本概况、跨文化交流、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等。
就业去向:外事、外贸、旅游、海关、银行、三资企业等涉外机构以及大中专院校等单位。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4.西班牙语(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西班牙语语言基础,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了解西班牙语语言文学、西语国家文化国情知识和翻译理论知识,并掌握一门第二外语的西班牙语专门人才。学生毕业时应具有扎实的西班牙语语言基础,了解西语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情况,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成为能在各类涉外部门、内外资企业、金融机构、教育机构及政府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与西班牙语语言文学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西班牙语、高级西班牙语、西班牙语听说、西班牙语语音、西班牙语写作、西班牙语阅读、西班牙语批判性阅读、西班牙语语法、西班牙语翻译实践、西班牙语时事新闻、西班牙语口译、西班牙拉美文学入门、西班牙拉美文学选读、西班牙语国家国情、西班牙语跨文化交际、外贸西班牙语等。
就业去向:外事、外贸、金融、新闻、教育、海关、旅游及三资企业等单位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5.法语(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法语专业人才,使其能够具有扎实的法语语言功底和熟练的法语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掌握法语语言文学、文化背景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以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为导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具备人文与科学素养、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社会责任感,能够符合我国对外交流的需求并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主要课程:法语语音、基础法语、高级法语、法语视听说、法语口语、法语听力、法语阅读、法语写作、法语笔译理论与实践、法语口译理论与实践、法国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法国与法语国家和地区概况、经贸法语、旅游法语、中国文化赏谈、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等。
就业去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国家各部委、外事、外贸、新闻、旅游、海关及三资企业等单位。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6.德语(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德语语言基本功,熟练的德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较强的德语综合运用技能,宽广的知识面,了解德语国家文学和语言学发展过程,熟知德语国家文化与国情背景,并能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性思维,通晓中德文化,并能掌握和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德语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德语、高级德语、德语口语、德语听力、德语批判性阅读、德语语法、德语写作、德语翻译实践、德语口译实践、德语文学、德语语言学、德语视听说、德语国家文化和概况、学术论文写作等。
就业去向:科研院所、外事、外贸、新闻、旅游、海关、大专院校及三资企业等单位。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硕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点(含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
国家级一流专业、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英语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首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英语
省级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
十九、经济学院
1.经济学(本科,按“经济学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胜任面宽,具备向相关学科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产业预测、区域经济规划等工作的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经济管理和研究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制度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
就业去向: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与相关企业等单位,以及国内外高校及科研单位继续深造。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2.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按“经济学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规则、惯例以及中国对外经济与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情况。学生毕业时应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和开拓精神,成为胜任各类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内外资企业、金融机构及政府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国际商务业务、管理、研究和宣传策划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外向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学原理、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国际营销、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结算、外贸函电、国际经济合作、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电子商务等。
就业去向:对外经贸相关业务部门、各类内外贸和外资企业、政府外经贸管理服务部门、涉外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以及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3.金融学(本科,按“经济学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系统掌握金融知识和金融理论,具备金融实务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胜任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工作,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精湛专业技能、良好综合素质和优秀人格品质的创新型金融人才。
主要课程:金融学、保险学、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金融会计、国际金融管理、金融风险管理、金融监管理论与实务、金融信托与租赁、金融工程、保险精算、个人理财、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
就业去向: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基金等金融机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工商企业及相关单位。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4.财政学(本科,按“经济学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财经理论功底,能系统熟练掌握现代财经、管理、税务、公司理财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兼备金融、会计、法律等专业知识,具有横向拓展潜力和独立处理财税、公共事业和公司财务等业务能力的高级复合型财经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政府预算管理、税法、国际税收、比较财税制度、公共管理学、财税信息系统管理、财务会计学、资产评估、社会保障学、政府采购实务等。
就业去向:财政、税务系统或其他政府经济管理机构、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新闻媒体、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会计师及税务师事务所或资产评估机构等。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5.经济统计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功底,熟练掌握现代经济理论与统计理论、方法、计算手段和相关学科知识,能从事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数据分析、计量建模、经济核算、市场调查、质量管理与监测、经济预测与决策以及相关经济分析和科学管理等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国际贸易、会计学、计量经济学、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统计学、运筹学、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应用随机过程、非参数统计、国民经济核算、抽样技术、统计应用软件、预测与决策、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证券投资分析、金融风险管理、质量管理统计等。
就业去向: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府统计部门、经济和社会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数据分析机构、市场调查机构等,以及国内外高校及科研单位继续深造。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理论经济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统计学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统计学一级学科,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税务硕士
省级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金融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
省级教改示范专业(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经济学;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财政学,金融学
二十、管理学院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培养拥有系统化管理思想和优秀管理素质,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一定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知识、信息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具备信息管理综合运用能力、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践和研究能力,能够在国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组织从事信息系统建设与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运筹学、应用统计学、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存储与检索、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数据结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网络应用系统程序设计、信息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IT项目管理等。
就业去向:党政机关及其所属部门、工商企业、社会团体、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金融保险业、邮政电信业、咨询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部门工作。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2.行政管理(本科,按“公共管理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熟练掌握行政管理、公共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公共政策分析等领域的专业知识,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行政管理、政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研究和文秘档案工作,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技能过硬、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具备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宪法与行政法、公共经济学、社会学、公共政策学、政治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
就业去向:党政机关、公共事业机构、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现代服务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部门工作。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3.图书馆学(本科,按“公共管理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系统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必备的相关学科知识,拥有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能在图书情报机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数据产品开发机构、出版发行机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信息管理概论、文献学、目录学、图书馆学基础、信息资源编目、信息组织、信息服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图书馆管理、信息检索、信息政策与法律、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导论、信息素养。
就业去向:各类型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与规划部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信息中心、大型企业信息部门、电子信息资源的生产与营销机构。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4.档案学(本科,按“公共管理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具备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信息技术和档案管理专业技能,适合在各级档案局、各级各类档案馆,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信息部门、文秘部门从事文件管理、档案管理、信息管理、秘书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电子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档案文献编纂学、文书学、外国档案工作、中国档案事业史、数字档案馆理论与实践等。
就业去向: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各种单位。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硕士学位授权点: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图书情报硕士(MLIS)专业学位和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
二十一、商学院
1.会计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构建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富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拥有深厚会计理论功底、精湛会计专业技能、良好综合素质、优秀人格品质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创新型会计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法、税法、统计学、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报告分析、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学、财务管理等。
就业去向: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以及证券投资等实际工作。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市场营销(本科,按“工商管理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商业素养、诚信品质、社会责任感,掌握管理、经济、法律以及现代市场营销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工商企业及非盈利组织从事市场营销管理实践与研究的创业型、应用型、复合型市场营销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调研、商品学、品牌管理、营销渠道管理、数字传媒营销、客户关系管理、服务营销、商务沟通等。
就业去向: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从事市场营销及其相关工作。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2.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按“工商管理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工商企业、公共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及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管理研究方法、财务管理学、公司治理、战略管理、人理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工作分析、人员招聘与配置、人员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人员素质测评、领导学、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等。
就业去向:在工商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咨询与策划等相关工作;以及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读研深造。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3.物流管理(本科,按“工商管理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道德文化修养,坚实的数学基础,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扎实的管理和经济理论知识,系统掌握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知识、方法与技能,具有社会责任感、诚信品质、团队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国际视野和较强物流实践能力的物流管理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物流学导论、采购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运输与包装、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系统工程、物流设施设备、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管理、大数据物流、智能物流等。
就业去向:在工业和商贸业、交通运输业、物流业以及政府部门、科研所、大专院校、规划设计院等从事物流和供应链的规划、设计、运营和管理等相关工作。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4.电子商务(本科,按“工商管理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全球化、网络化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扎实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能够从事电子商务规划、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相关工作,具有较高的互联网创新创业素质,富于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电子商务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网络金融与电子支付、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网站建设与管理、电子商务创新创业阶梯课程等课程。
就业去向: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跨国公司、管理咨询机构等从事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相关工作,或学习深造、自主创业。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5.工商管理(本科,按“工商管理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国际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诚信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宽厚的经济管理基础理论、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优秀的基本素质、国际化视野、强烈的创新与创业意识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以职业经理人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努力成为优秀的经济管理者和创业、创新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运筹学、统计学、组织行为学、运营管理、管理沟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项目管理、投资学、创业管理、企业伦理、企业竞争决策模拟等。
就业去向:在国内外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大专院校等从事工商管理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工作,以及攻读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生等。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6.旅游管理(本科,按“工商管理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科研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旅游学概论、旅游接待业、旅游法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景区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智慧旅游、节事活动与策划、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等。
就业去向: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各类旅游企业集团(公司)、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会展中心等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经营、管理、规划、策划、服务等工作,也可到旅游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旅游教学、研究工作。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硕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含企业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会计专业硕士(MPAcc)
国家级教学试验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电子商务
省级重点学科:企业管理;省级特色专业: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物流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专业:物流管理;校级重点专业:会计学、物流管理;校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
二十二、马克思主义学院
1.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培养目标: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使学生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扎实的基础理论、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核心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管理学、中国共产党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
就业去向:能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政工教育、理论研究、思想宣传、思政教学等工作;可承担党政群团、企事业单位、各类学校等多种岗位业务;也可以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二十三、文典学院
1.人文科学试验班(本科,校内选拔,按文、史、哲学科群培养,第二学年后在该学科群内自由选择专业方向学习)
培养目标:以杰出人才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为宗旨,实施哲学思想、人文素养和科学思维训练等方面本科拔尖教育计划,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能够适应各学科之间日益渗透的发展趋势和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在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拔尖人才后备力量。
主干学科:支撑人文科学试验班的主干学科有文学、史学、哲学等。
课程设置:由通识课程、大类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能力训练四大模块组成。通识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人文与科技素质选修课;大类课程模块包括基础文科平台课、公共选修课和文典专题讲座;学科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能力训练模块包括毕业论文、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创新创业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等。
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能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继续深造,也可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业部门等单位从事科研、教学、管理或新技术研发工作。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历史学学士或哲学学士
2.理科试验班(本科,校内选拔,按数、理、化、生学科群培养,第二学年后在该学科群内自由选择专业方向学习)
培养目标:以杰出人才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为宗旨,实施哲学思想和人文素养教育、科学思维和数理能力训练等方面本科拔尖教育计划,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能够适应各学科之间日益渗透的发展趋势和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在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拔尖人才后备力量。
主干学科:支撑理科试验班的主干学科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与统计学等。
课程设置:由通识课程、大类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能力训练四大模块组成。通识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人文与科技素质选修课;大类课程模块包括基础理科平台课、公共选修课和文典专题讲座;学科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能力训练模块包括毕业论文、创新创业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等。
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能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继续深造,也可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业部门等单位从事科研、教学、管理或新技术研发工作。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3.集成电路材料英才班(本科,校内选拔,按应用学科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服务国家及地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实施全程导师制和动态培养机制,采取小班研究性教学、产学研用协同、科学研究训练、第二校园计划与国际协作等培养手段,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突出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宽广国际视野、持久研究性学习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未来在集成电路材料领域从事学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的高素质创新型研究人才。毕业生主要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在集成电路材料及其相关领域内继续深造。
主干学科:支撑“集成电路材料英才班”人才培养的主要学科有: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
课程设置:由通识课程、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学科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育四大模块组成。通识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人文社会科学素质选修课;学科基础教育模块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和工程基础类课程;学科专业教育课程模块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实践教育模块包括思想成长、社会实践、外语语言训练、课程设计、学科前沿系列讲座、科研训练、科技文化竞赛、工程训练、毕业设计等。
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能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继续深造,也可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业部门等单位从事科研、教学、管理或新技术研发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4.集成电路器件英才班(本科,校内选拔,按应用学科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服务国家及地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实施全程导师制和动态培养机制,采取小班研究性教学、产学研用协同、科学研究训练、第二校园计划与国际协作等培养手段,培养一批具有跨学科知识、突出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宽广国际视野、持久研究性学习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未来在集成电路器件领域从事学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的高素质创新型研究人才。毕业生主要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在集成电路器件及其相关领域内继续深造。
主干学科:支撑“集成电路器件英才班”人才培养的主要学科有: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
课程设置:由通识课程、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学科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育四大模块组成。通识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人文社会科学素质选修课;学科基础教育模块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和工程基础类课程;学科专业教育课程模块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实践教育模块包括思想成长、社会实践、外语语言训练、课程设计、学科前沿系列讲座、科研训练、科技文化竞赛、工程训练、毕业设计等。
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能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继续深造,也可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业部门等单位从事科研、教学、管理或新技术研发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文典学院与多所世界一流大学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学校设有专项经费全部资助或部分资助学生访学研修计划。学生访学研修的主要形式有“2+2”互认学分、国际交换生以及插班生计划等,访学研修时间分为三个月、一学期、一年或两年,期限不等。
试验班类人才培养主要依托我校基础学科群,该学科群内的基础学科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英才班人才培养主要依托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该学科为安徽大学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二十四、互联网学院
1.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按“计算机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以及智能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高素质应用型新工科专门技术人才。专业建设紧贴新工科培养核心思路,注重校企合作和前沿学科交叉,专业培养着眼于国家战略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与互联网络、信息处理、智能科学的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智能系统与工程、数字信息处理、机器学习、机器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计算科学与智能科学思维,能够熟练运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核心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字信息处理、嵌入式系统与设计、模式识别、智能控制、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能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从事智能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2.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按“计算机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高素质应用型新工科专门技术人才。本专业致力于培养符合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数据建模、数据分析与处理、统计与推断、数据融合等大数据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能够从事大数据研究和开发,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核心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分析中的数学导论、数据采集、大数据语言、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能在政府机构、企业、公司等从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3.网络空间安全(本科,按“计算机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注重校企合作,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致力于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与方法,熟悉网络空间安全产业的相关方针、政策及法规,具有网络通信安全系统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具有互联网思维,能够熟练运用网络通信、网络安全等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新工科专门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现代密码学、数据库原理及安全、信息安全工程、网络安全协议、嵌入式系统及安全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能在政府机构、企业、公司等从事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4.网络工程(本科,按“计算机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网络工程为基础,强化与新技术的交叉融合,致力于培养符合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网络工程、数据科学相关知识,具有应用网络工程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将领域知识与网络工程、大数据技术融合创新的能力,能够从事网络系统、大数据研究和开发应用的高素质应用型新工科专门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数据库原理、数据通信、网络工程设计、软件工程、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能在政府机构、企业、公司等从事网络工程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5.物联网工程(本科,按“计算机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物联网工程为基础,强化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渗透,注重校企合作,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致力于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及物联网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具备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以及互联网领域相关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物联网工程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物联网应用系统、智能感知、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互联网与智能科学思维,能够熟练运用智能传感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新工科专门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传感器原理、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中间件设计、嵌入式系统与设计、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能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从事物联网工程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6.互联网金融(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强化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渗透,注重金融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形成“互联网+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致力于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环境市场经济需要,具备现代信息技术技能,掌握互联网金融的理论、方法和相关学科知识,熟悉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业务流程和实践,及与业务相关的创新知识和技巧,能从事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分析与设计、风险控制、运作与管理等相关工作,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互联网+金融”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核心课程: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数据采集、金融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互联网金融、金融工程等。
就业去向: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物联网工程专业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网络工程专业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