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概况
人工智能是当今全球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已纳入我国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例如:人脸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基于用户兴趣的智能算法推荐技术。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协调发展,掌握机器学习、统计、通信、数字信息、计算机、互联网、控制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在矿业、网络、文化、医疗卫生等其他领域进行交叉融合,可以在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找到具有高发展空间的复合型人才。
三、课程体系
基础课程主要有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课程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和外语等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主要有机器学习、深度神经网络、优化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程序设计、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等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有电子工艺实习、金工实习、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机器学习系统课程设计、深度神经网络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创新创业教学环节主要有科研导论、创业基础课、科研选题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
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图
四、专业特色
本专业全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科研创新训练项目全覆盖,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通过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全方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创新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在矿业、网络、文化、医疗、信息处理、物联网、大数据、能源互联网等相关领域从业的基本素质及能力。在宽口径培养的同时注重突出专业特色,并新增智能采矿培养方向,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本专业实行校企合作,具有大唐电信等多家校外实习基地,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密歇根大学、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比利时蒙斯大学等多所国际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涉及的交流项目涵盖了短期交流、2+2、3+1、3+2、4+2 等多种形式。
五、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9人(硕士生导师 9人),讲师6人,另有外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人。
六、就业深造
本专业毕业生能在人工智能领域、语言识别、机器视觉、机器翻译、智能制造、自动驾驶、工程设计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行业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开发、组织管理、教育等工作。本专业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相关的5个硕士学科点,约20%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
原标题:2020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人工智能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