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概况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1996年(前身是1980年成立的摩擦磨损研究室),1999年开始招收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近40年来,共计培养本科生近1000名,研究生500余名。本专业将坚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优势为拉动,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突出、内涵深厚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多方向专业体系,打造精品,培育亮点,实现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建设一流的国家特色专业为目标,突出优势,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积极搞好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实验室建设、课程资源建设以及教材建设等;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凝练高水平教学成果。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秉承“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善创新”的理念,培养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精英素养、能源特质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终生学习、自我获取新知识和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或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毕业生经过5年左右实际工作的锻炼,应能胜任中级职称技术或管理岗位的工作。
三、课程体系
本专业主干学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下设金属材料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两个方向。
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多学科交叉的原则,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置了先进的理论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基础必修课、材料专业基础类、材料与化学类、金属材料课程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课程组、特色课程、国际化课程组、前沿专题课程组、扩展训练类课程组和实践类课程等。
核心课程先修逻辑关系图
四、专业特色
21世纪对材料领域大学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培养具有材料综合性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领域的科学与工程方面较宽的基础知识,能在各种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制备、新材料开发及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高级人才。本专业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和市场需求在教师指导下选择金属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专业方向及选修课程。专业教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先进耐磨耐蚀材料、超硬材料与高压新材料、能源存储与转换材料、先进功能材料、材料增材制造技术、材料设计与计算机模拟等。
五、师资力量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拥有教师19人,教授7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5人、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实验师1人。其中专任教师16人,实验教师3人。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拔尖人才1人、青年骨干人才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北京市英才计划1人、学校越崎杰出学者1人、越崎青年学者2人、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1人。
六、就业深造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生物医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相关行业从事科学研究、工艺设计、技术开发及改造、教学、管理等工作。近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近三年保研率约15%,就业率90%以上,多人次先后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继续深造。
原标题:2020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