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学院2020年招生简章
一、学院办学历史、办学理念
机电工程学院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历史悠久、办学厚重同时又是具创新性的院系,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是国家示范性建设专业,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专业方向又是全国早开办的专业方向,48年来,机电工程学院秉承“教育教学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办学功能四位一体,立足区域与放眼国际相统一。”的办学理念,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区域服务有机结合,以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智能制造技术为发展主线,布局装备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两大专业群,优化专业发展内涵;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成了校与校、校与企、校与行业的多种合作平台;同时是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单位、理事长单位、湖北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二、学院规模、专业设置及专业优势
机电工程学院拥有一支106人高素质教学团队,其中教授 15 人,副教授及副高职称49人,75%的教师拥有国外工作或学习经历,“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90%;有全国优秀教师2名,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名,教育部机械“行指委”委员1名;有省级教学名师2名,建有各类省级名师工作室5个。近五年来,学院教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学院有机械行业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省专家组成员10余人。
现有在校生3200余人,其中在国家及省级技能竞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工匠杯等大赛中屡获大奖;学生就业以服务湖北地方经济、武汉城市圈、辐射全国为目标,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常年稳定在97%以上。
学院拥有国家级3D打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模具制作实训中心、现代制造技术中心、软件实训中心、汽车实训中心,同时拥有精密测量实训室、数控原理实训室、电加工实训室、罗克韦尔自动化实训室、可编程控制应用实训室、智能传感器实训室、机电控制实训室、液压与气动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家用空调实训室、中央空调实训室,形成了综合实训中心与技能培养实训室相结合的立体实际教学体系。
学院现有8个专业及2个专业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汽车营销与服务、制冷与空调技术以及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增材制造技术专业方向、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方向。
1.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增材制造技术专业方向
创办于2013年。“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拥有国家级的3D打印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拥有SLS、SLA、FDM、3DP等3D打印成型技术的设备、海克斯康三坐标测量仪、全自动蓝光扫描仪等测量设备,既有满足学生实训的教学设备,也有能够服务社会的高端设备。从技术种类上,成型技术种类齐全;从设备精度上,形、中、低档的精度层次,是目前华中地区较为全面的3D打印技术中心。同时,与湖北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建3D打印创新平台,与相关企业形成互利共赢、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训的机会。学生可从事3D建模、3D测量、3D打印制造、结构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产品质量检测、售后服务、经营管理等岗位工作。
2.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创办于1973年,国家机械行业骨干专业、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人10人,讲师4人。拥有机械陈列室、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材料实训室、PLC实训室、3D综合实训室等具有专业特色的实习实训场所。学生可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产品质量检测、数控加工、机床维护与保养、机械产品销售、生产管理及3D打印等岗位工作。
3.数控技术专业
创办于1999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是国家级培训基地数控培训点。拥有省级高校教学名师2名,武汉市首席技师1名,教授2名,获省级教学成果2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1门、省级精品3门。该专业与数控岗位群需求对接,对接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培养掌握多轴加工技术、精密检测技术的高级数控人才;对接中小型企业,培养工艺主导,操作、编程、维护、生产管理、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综合能力强的高级数控人才。
4.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创办于1978年。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国家机械行业技能培养特色专业、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示范专业,是国家级师资培训基地。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师2名,教授2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门。该专业以工学结合为办学的主导方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融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为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培养“一懂两会”(懂冲塑模具设计、会进行冲塑模具制造、会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
5.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
开办于2011年,2013年正式招生,2017年被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项目承担单位。该专业成功举办了2017年湖北省 “TCL空调杯”制冷与空调专业技能大赛,吸引了湖北省10余所中高职、本科院校的五十余名学子参加;2020年拟举办46届世界技能大赛“制冷与空调”项目湖北选拔赛,目前该专业拥有先进的冰箱空调一体化实训设备、户式中央空调考核系统、小型冷库综合实训系统等专业实训设备,拥有从家用空调、冰箱、到中央空调、冷库等齐全的制冷专业实训室。
6.机电一体化专业
创办于1999年。2006年起被学校批准开展校级重点专业建设,2007年起作为国家级示范性建设专业--数控技术的专业群开展建设,2010年与数控技术专业一起通过的国家级示范性建设的验收,2016年开展省级骨干专业建设。本专业近五年来,创新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开设普通机电专科班,中高职衔接3+2班,武汉地铁集团订单班;开办缅甸国际班,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国内外的品牌影响力;开办英才班,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杰出技术技能人才。该专业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教学内容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立足“1+8”武汉城市圈,培养面向装备制造业的“一懂四会”,即懂原理、会维修、会管理、会营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7.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创办于2002年。专业拥有师资团队19人,教授1人,副教授以上13人,博士1人,博士在读1人。80%的老师都有过海外学习或教学经历,文化背景深厚、阅历丰富,两位教师获得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实现了学校在该赛项上零的突破。拥有先进的美国罗克韦尔Rockwell自动化实训室、西门子Siemens可编程控制应用实训室、智能传感实训中心。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的供电系统、发电厂、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用户单位、服务部门、销售部门从事供配电工程、自动化仪表、电气控制系统的项目施工、设备维护和调试、技术改造和销售等工作。
8.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
创办于2015年。拥有教育部立项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实训场所有全球市场占用量高的FANUC机器人,全球教育行业应用广的ABB机器人,国产品牌华数机器人,库柏特机器人等,学生可从事工业机器人操作编程、工业机器人现场管理、工业机器人维修应用、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自动化设备维护管理和工业机器人销售服务等岗位工作。
9.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
创建于2009年,是现代营销与汽车技术完美融合的专业。拥有教授1名,副教授4名,博士1名,获省级教学成果1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该专业面向“汽车后市场”,服务汽车“新四化”,培养汽车整车销售与策划、汽车配件销售与管理、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鉴定与评估、维修企业现场管理、售后服务接待、新能源汽车维护、智能网联汽车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下设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方向,创建于2019年,是现代汽车技术与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完美融合的专业。拥有教授1名,副教授4名,博士1名,获省级教学成果1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该专业面向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服务汽车“新四化”,培养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装配检测与质量检验、生产现场管理、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件试验、新能源汽车维修与服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支持及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学院2020年招生专业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类别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560102 |
理科 |
数控技术 |
560103 |
理科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560113 |
理科 |
制冷与空调技术 |
560205 |
理科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560301 |
理科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560302 |
理科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560309 |
理科 |
汽车营销与服务 |
630702 |
文理 |
四、学院师资力量及教师所获荣誉
学院师资力量强,师资结构合理,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47人,博硕士62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90%。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60%以上,50多位教师有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的海外学习经历,80%教师拥有企业工作经历且多人在企业兼职,其中全国优秀教师2名,湖北省党代表2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职教名师1名。建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院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11本,国家各类专利20余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五、学院实训条件
机电工程学院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拥有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和实训教学设备。建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6个综合实训中心,11个技术突出的技能实训室,实训设备3300多台套,各类工程设计应用软件十多种,总资产达5000万元,实训场地面积19000平方米。
学院常年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地铁集团、顺丰航空有限公司、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卡尔蔡司光学(中国)有限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优秀外资、民营企业保持长期合作,为各专业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机会。
六、学生技能大赛获奖情况
近年装备制造专业群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一等奖9项、湖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湖北选拔赛数控铣第二名,三名。其中1名学生获得长江学子称号,3名学生获省技术能手,12人获得技师职业资格证。
自动化类专业参加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近五年共获国赛三等奖1项,湖北省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生在2018年全国交通行指委高职院校学生汽车营销技能大赛三等奖3项
七、学院“产学研”情况、学生就业情况及优秀毕业生典型
学院现有国家级的3D打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是机器人技术专业“1+X”证书试点建设单位,与武汉金石兴机器人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共建了“武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大师工作室”和“机器人工程应用创新技术平台”、建有独立法人机构的“武汉华泰机械电子技术研究所”等产学研机构,为教师在项目研发、教学资源开发和企业实践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理论和实践之外的创新学习空间,为社会人员和企业职工提供各类培训。
3D打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针对协同创新目标,围绕3D打印产业链中3D设计、3D制造、3D测量、3D打印装备及3D打印工艺等领域关键性技术进行协同科技创新,并形成突破性的科技成果,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的专兼结合,学术、技能兼顾的创新团队,提升3D打印技术专业和相关专业群的专业建设水平,提高3D打印技术专业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建成覆盖科技、教育和产业各方的协同创新综合平台,实现科技、专业、人才三位一体共同发展,提升协同创新中心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为社会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我院工业机器人专业与武汉金石兴机器人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共建“武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大师工作室”和“机器人工程应用创新技术平台”,派驻企业高级工程师参与机器人专业的“英才计划”,带领师生参与典型生产性工程项目创新研究、开发、设计、调试、技术支持等,延伸在校师生课堂理论和实践之外的创新学习空间,并进行教学实训案例和创新项目转化,做到产、学、研有机结合。
同时校企共同开发职业教育“工业机器人技术教学资源平台”。联合进行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教材升级,实训任务研究、在线教学录播、精品课程开发、在线课程制作、线上教学实训平台搭建、相关专业课题申报等。校企双方意向共建“华中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面向社会人员和企业职工开展培训活动。
武汉华泰机械电子技术研究所多年来一直从事机电一体化项目的研发与生产,为省内外企业如爱普科斯(孝感)公司,广东百圳君耀电子有限公司,国网神农架供电公司,武汉皓鸣达科技有限公司等开发了多台机电一体化产品,也为学院开发了数台用于实训教学的自动化设备,该设备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训设备,涉及机械、电子、控制、编程、传感等技术,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符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安装、调试、操作、编程、维护维修”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该设备,研究所与机电学院教师合作编著了系列工学结合的教材。这样,使研制的设备可作为项目教学、综合实训等教学内容的平台,是典型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新的特色与亮点。
我院拥有多种培养途径,尊重学生个人发展,学生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代表。
九、学院招生联系方式(含电话号码、QQ群、微信公众号)
专业名称 |
招生咨询老师 |
电话 (微信同号)
|
招生咨询 QQ群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谢丹 |
||
数控技术
|
朱卫峰
|
|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王红春
|
|
|
制冷与空调技术
|
吴建华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陈亭志
|
|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黄京
|
|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朱晓玲
|
|
|
汽车营销与服务
|
熊其兴
|
|
|
招生咨询负责 联络人 |
朱红 |
||
学院招生咨询电话 |
027-87766615 |
||
学院招生咨询QQ总群 |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