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起源于1958 年成立的动力系,当时仅设有发电和无线电两个专业;1971 年设立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并成立自动控制系,1990 年开设电气技术专业,1996 年建成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系,1998 年电气技术专业更名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0 年扩建为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2002 年设立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 年设立了机器人工程专业。六十多年来已经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14000多名,为我国经济建设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现有教职工129名,其中教授25名,副教授及高工48名,讲师及工程师40 多名,博士生导师21名,硕士生导师45名。教师队伍中有双聘院士2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1名,“飞天学者”讲座教授3名,“飞天青年学者”2名,甘肃6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甘肃省“教学名师”3人,享受政府专家1名。
学院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具有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博士学位授予权;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为国防特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学院是公安部技侦装备列装综合类合作单位,具有“甘肃省工业过程先进控制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冶金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和“甘肃省新能源电力变换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均为省级特色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为新工科专业。学院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和省级教学团队各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各1个。一个门类比较齐全、产学研结合、强弱电并举、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电气、控制、电子信息学科群已初步形成。
学院科学研究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势,围绕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电工电器、新能源发电和装备制造、国防科技、武器装备研制等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冶金过程先进控制、复杂系统理论与应用、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机器人与嵌入式系统、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分布式发电与智能电网、新能源发电与电能质量控制、电工电能新技术、复杂系统分析与综合(国防特色学科方向)、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国防特色学科方向) 等方向的研究工作。未来将力争建设成为西部地区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电工电器、新能源发电和装备制造、国防科技、武器装备研制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基地、科技创新基地、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能够胜任自动化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和发现、研究、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5年将具有以下能力:(1)能够熟练应用自动化领域工程技术,具备设计研发、运营管理复杂系统的能力,具有创新能力;(2)具备有效协调并科学处理自动化工程实践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与主管部门、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开展交流合作的能力;(4)跟进全球自动化前沿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职业学习的能力。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有关过程控制、运动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与设备、智能监控系统、信息处理、机器人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研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科学研究与教学等工作,可就业于机械、石油、化工、电力、冶金、通信、交通、电子等行业领域。
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甘肃省特色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入选国家和甘肃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全日制四年学制,本科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所在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国防特色学科、甘肃省重点学科。本专业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在控制工程领域还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电气与控制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ABB、罗克韦尔以及施耐德公司等世界知名自动化企业均有联合共建实验室,服务于科研与教学。
主要课程:电路、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语言、软、硬件基础、微处理器、网络通信等)、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转换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现代控制理论、供电技术、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在上述主要课程的基础上,高年级学生可增选人工智能或机器人知识模块。其中,人工智能的课程主要包括:模式识别与智能计算、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智能控制;机器人的课程主要包括:机器人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技术开发、EDA技术、液压与气动基础、特种电机及其应用。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能够胜任自动化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和发现、研究、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卓越工程师和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5年将具有以下能力:(1)能够熟练应用自动化领域工程技术,具备坚实的研发设计、运营管理复杂系统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具备有效协调并科学处理自动化工程实践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工程意识和职业素养,能够在多学科合作团队、跨文化环境下有效沟通和交流,发挥骨干作用;(4)跟进全球自动化前沿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职业学习的能力。
本专业红柳卓越班主要强化学习自动化领域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掌握分析和解决自动化领域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毕业生可在企业、科研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自动化设备和工程的设计研发、运行管理、经营销售、教学与科研方面工作。
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甘肃省特色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入选国家和甘肃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全日制四年学制,本科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所在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国防特色学科、甘肃省重点学科。本专业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在控制工程领域还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电气与控制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ABB、罗克韦尔以及施耐德公司等世界知名自动化企业均有联合共建实验室,服务于科研与教学。
主要课程:电路、电子技术与实践、自动控制原理、微处理器原理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及拖动技术、检测及转换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工厂供电技术与实践、运动控制系统与实践、过程控制系统与实践、计算机控制技术与实践、企业实践等。在上述主要课程的基础上,高年级学生可增选人工智能或机器人知识模块。其中,人工智能的课程主要包括:模式识别与智能计算、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智能控制;机器人的课程主要包括:机器人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技术开发、EDA技术、液压与气动基础、特种电机及其应用。
*本专业学生入校后采取滚动淘汰管理机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立足西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数学和物理基础以及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试验分析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备应用自动化技术解决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可细化为:(1)具有设计与开发、分析与研究、管理与运营复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能力,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2)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能够有效协调并科学处理电气工程实践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勇于承担责任;(3)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效的协作沟通能力,具备融入或引领多学科背景团队的能力;(4)能够跟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前沿技术,具备终身求知精神和持续自我完善的能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供不应求,深受国家电网、各类发电厂、电工电器装备公司、中国铁路工程集团公司和中国建设集团公司等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本专业入选首批“双万计划”国家级和甘肃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甘肃省特色专业,学校红柳特色优势专业。全日制四年学制,本科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所在的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为甘肃省重点学科、学校红柳一流学科,拥有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在电气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国家级电气与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磁场理论、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等)、自动控制原理、电力工程基础、电力系统分析、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检测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运动控制系统等。另设具有特色的专业选修课程、创新课程和多模块、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立足西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数学和物理基础以及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试验分析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备应用自动化技术解决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为了向社会和“985”及“211”院校输送优秀人才,学校将集中优势教育资源,为基地班学生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并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为学生授课,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历年来,基地班的保研率和考研率都高于同专业普通班。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机械、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交通、冶金、国防、航空航天、市政与建筑、新能源等领域。
本专业入选首批“双万计划”国家级和甘肃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甘肃省特色专业,学校红柳特色优势专业。全日制四年学制,本科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所在的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为甘肃省重点学科、学校红柳一流学科,拥有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在电气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国家级电气与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磁场理论、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等)、自动控制原理、电力工程基础、电力系统分析、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检测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运动控制系统等。另设具有特色的专业选修课程、创新课程和多模块、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学生入校后采取滚动淘汰机制管理。
本专业旨在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够引领电子信息领域未来技术与产业发展,同时具备团结协作、有效沟通、人文情怀、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能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通讯系统、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开发、生产、运营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学生毕业5年将具有以下能力:(1)能够运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具备独立发现 、研究与解决现实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具有从事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处理和应用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能够胜任工程师或项目经理工作。 (3)具备良好的社会科学知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工作中具有社会责任感、 事业心、安全与环保意识,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 (4)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能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口径宽,就业市场面广,主要从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检测与自动化仪表、智能系统、电气自动化、管理与决策等领域的系统分析、设计研发、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可就业于电子、通信、制造业、机械、石油、化工、电力、冶金、交通等行业领域。
本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甘肃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甘肃省特色专业、校“红柳一流重点建设”专业。全日制四年学制,本科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专业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在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甘肃省工业过程先进控制重点实验室”和“机械工业冶金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机器人科研创新平台(甘肃省首家)。专业所在的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线性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基础、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器视觉技术、电子测量与智能仪器、随机信号分析与估计、EDA技术与VHDL语言、DSP原理及应用系统、ARM原理及应用、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等。另设具有特色的专业选修课程、创新课程和多模块、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能够胜任以机器人为主要对象和工具的系统、软件和算法的设计、开发、应用等工作,具备基本科学和工程技术素养、机器人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扎实的数字控制和信息技术知识、系统的计算机硬软件及算法设计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全面的机器人系统设计、分析、构建(开发)和编程(应用)技能,以及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国际视野,懂经济、会管理的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以下能力:(1)能够熟练应用机器人领域工程技术,具备设计研发、运营管理复杂系统的能力,具有创新能力;(2)具备有效协调并科学处理机器人工程实践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与主管部门、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开展交流合作的能力;(4)跟进全球机器人前沿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职业学习的能力。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机器人工作站设计、装调与改造,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应用及运行管理等技术或管理工作。可就业于机器人的设计研究单位、生产制造企业,以及集成应用公司,涉及机械、石油、化工、电力、冶金、通信、交通、电子等行业领域。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机器人工程专业导论、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概率与数理统计、电路、理论力学、机械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基础、C++(或Python)程序设计、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检测与转换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原理与技术开发、现代控制理论、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机器人操作系统、控制电机、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计算机控制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计算(或机器学习)、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智能控制(或人工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液压传动等。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