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
辽宁大学于1997年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1998年与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在全国获得了首批“社会保障”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多年来以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带动专业发展,在辽宁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评估中位于全省第二名。本专业原隶属于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7月成立公共管理学院,划归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公共管理学院成立后,师资整合,力量加强,为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类别属于管理学类,专业所属学科为公共管理学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是研究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性质、发展规律及管理工作一般规律的专业学科。学科内容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现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讲师9人。其中,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才,2人为辽宁省特聘教授并进入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一支职称与年龄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能力强、学术成果突出的创新团队。
经过多年发展,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在“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获得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在全国社会保障专业中居于前列。目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师团队已经形成了四大稳定的研究方向:社会保障水平理论与应用、养老保障制度理论与实践、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专业特色:(1)通过四个“平台”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标准”的培养要求,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提出“创新、复合、、质量”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培养方案上 “按二级学科招生,按一级学科培养”,在课程体系结构设置上,通过四个“平台”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2)突出社会保障专业知识的培养。本专业设置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等课程,着重突出了对社会保障专业知识的培养,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建立了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3)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建立了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多位专任教师有出国进修或进行学术访问的经历,为本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4)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专业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拥有养老院、福利院、社区等若干社会组织实习平台,定期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原标题:2020年辽宁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