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滁州学院报考专业介紹
-
2020年07月26日15:49 滁州学院 内容被挡住,点击这里看完整内容
-
1.地理科学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地理科学为基础,以国家土地整治战略和社会行业需求为导向,以测绘、地理信息、遏感、土地整理工程应用能力训练为主要路径,采取“专业一行业一职业”三位- -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国家对土地整治人才的迫切需求。通过系统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训练,培养具备地理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3S技术和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手段的交叉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地理科学、农业工程、测绘工程
核心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土壤学、现代测量学、地籍测量与管理、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土地复垦、土地工程设计、土地利用规划。
特色课程: GIS基础应用技能、RS基础应用技能、地理数据分析与建模、空间数据库。
择业方向:可在国土、城建、环保、农业、水利等领域和相关部门从事土地资源调查、测绘、规划、设计、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等相关工作。
2.地理信息科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首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省级地理信息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发展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建库、计算机地图编绘、GIS软件开发能力为主要路径,采取校企合作“3+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地理信息行业需要,熟练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地图、测量、过感、计算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GIS应用开发能力与GIS项目实施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导论、现代测量学、现代地图学、过感概论、数据库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计算机地图制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特色课程: GIS基础应用技能、计算机地图制图、空间数据库工程应用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国土、测绘、IT、 资源管理、灾害监测、环境保护、城乡规划与管理、交通运输等领域和相关部门,从事GIS系统开发、项目实施以及相关研究与生产管理工作。
3.测绘工程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卓越工程师计划项目,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测绘行业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测绘基础理论培养和测绘专业技能训练为主要路径,采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测绘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专业技能训练,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组织管理和工程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卓越工程师。
主干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球物理学、地理学
核心课程:现代测量学、现代地图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工程测量学、控制测量学、摄影测量学、测绘基础应用技能、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遥感概论、卫星导航定位
特色课程:测绘基础应用技能、GIS基 础应用技能、摄影测量学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基础测绘、城乡建设、土地房产、城市规划等国民经济建设部门从事空间数据采集、空间数据处理、空间数据库建库、空间信息服务、工程施工放样等方面的工程施工、工程组织、生产研究等工作。
4.导航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导航产业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导航基础理论培养和导航专业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培养具有扎实的导航工程理论知识,掌握现代导航工程的技术和方法,接受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具备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测绘、导航、航空、航天、交通、军事、电子、信息、物流等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导航工程设计、研发、系统集成及导航数据处理分析等领域的管理和工程技术工作的导航工程技术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导航学、组合导航、卫星导航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现代地图学、现代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过感概论
特色课程: GIS基础应用技能、 组合导航、导航电子地图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测绘、导航、航空、航天、交通、军事、电子、信息、通讯、物流等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导航工程设计、研发、系统集成及导航数据处理分析等领域的管理和工程技术等工作.
5.旅游管理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安徽省旅游局定点培训单位,滁州市旅游培训中心)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现代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校企互动、工学交替、理实结合”为主要路径,采用“行业-职业一岗位-能力”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掌握扎实的现代旅游管理知识、基础理论和较强的服务技能,具备旅行社、旅游景区景点和酒店等旅游企业的综合服务与管理能力,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策划能力,具备多元文化沟通能力和较高的英语与信息化水平,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社会适应面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经济学、管理学
核心课程:旅游学概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景区管理、现代饭店管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地理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特色课程:旅游形象与妆容、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智慧旅游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旅游服务、咨询、策划、经营和管理工作,也可以在各类旅游教育机构从事教学和培训工作。
6.酒店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现代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校企互动、工学交替、理实结合”为主要路径,采用“行业、职业、岗位、能力”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酒店管理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较高的基本技能,具备各类型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服务与经营管理能力、会展策划与管理能力、酒店连锁集团运营能力等:具备多元文化沟通能力,具有较高的英语口语与信息化水平: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8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索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旅游管理
核心课程:酒店管理概论、管理学原理、服务质量管理、餐饮设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市场营销、旅游企业人力资源、酒店管理信息系统
特色课程:酒店管理信息系统、酒店电子商务、投资学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高星级酒店前厅、餐饮、房务、会议、康乐、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部门从事服务、经营、管理、策划、咨询、培训等工作,也胜任于度假村、会展、邮轮、乘务、餐饮企业、行业协会、行政部门等从事接待服务及经营管理工作。
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基础-专业-多样化发展”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研究方法,具备对计算机系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将基础知识与科学方法应用于系统开发的能力,具备求实创新的意识,兼有对计算机领域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的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数字逻辑、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
特色课程: Java E应用开发、嵌入式应用开发、移动应用开发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专业IT公司、企事业单位或者政府部门从事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开发、信息系统规划和管理、信息系统运维等方面的工作。
8.软件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主要路径,采取“筑牢基础-强化专业-多样发展”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Web应用开发和移动应用开发以及应用软件工程思想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学。
核心课程: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项目管理。
特色课程:移动应用开发、Java EE应用开发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IT行业,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或者行政机关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工程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采取“筑牢基础一强化专业一多样发展”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先进技术,具备较好的网络系统集成与网络安全管理能力,以及基于新兴网络计算模式的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核心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局域网技术
特色课程:移动应用开发、网络安全与管理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专业IT公司或者政府部门从事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与集成,以及运行与维护、互联网应用的设计与开发、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等工作。
10.物联网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皖台高校合作建设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社会需求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及改善民生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索质工程应用型物联网技术人才。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人文、科学及职业素养,掌握物联网的基本原理与共性关键技术,具有运用物联网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一定的交流沟通与协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对物联网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适应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字逻辑、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与应用、RFID与 识别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物联网信息安全
特色课程:无线传感器网络、健康照护、智慧居家创新应用
择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到专业的物联网企业、IT企业以及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或者行政机关从事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物联网系统构建、管理与维护,物联网数据管理,以及其他与物联网相关的工作,或进一- 步学习深造。
11.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战略新兴专业,安徽省高校第一家开设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社会需求和学校定位为导向,以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基础、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空间信息采集、存储、处理以及分析展示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各类空间信息解译与处理技术、“3S” 集成与共享应用技术、空间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在数字城市、精准农业、智慧交通、环境保护等领域从事空间信息类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系统运维、决策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地理信息科学
核心课程: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空间数据库原理及应用、GIS原理与方法、计算机地图制图、现代测量学、遥感技术及应用
特色课程:大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空间数据处理、数字工程的原理与方法
择业方向:能够在数字城市、精准农业、智慧交通、环境保护等领城从事空间信息类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系统运维、决策服务等工作。
12.智能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质和创新创业精神,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和智能系统开发的基本技能,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毕业生能在企业、事业、科研部门和行政部门等单位从事开发设计、工程应用、管理等工作,成为掌握智能信息技术、智能人机交互、智能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算法设计与分析、机器学习。
特色课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基础、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理论与应用、计算机视觉、智能系统实训。
择业方向:毕业生能在企业、事业、科研部门和行政部门等单位从事开发设计、工程应用、管理等工作。
1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国家、行业和区域经济需要,具备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机械自动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受到先进加工等工程技能基本训练,具备一定创新精神 、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应用研究初步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力学
核心课程: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形技术、数控原理与数控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机床
特色课程:模具制造工艺、家电成套模具设计及装备制造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机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生产运行管理、设备维护等工作。
14.机械电子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采取“理论-技术-职业”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国家、行业和区域经济需要,掌握机械工程、控制理论、电子科学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受到现代工程师相关工程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应用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课程: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液压传动系统、机械传动与控制。
特色课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液压传动系统、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机器人技术基础、数控原理与系统。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测控技术、自动化仪表、智能设备等领域的生产-线,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
15.车辆工程
培养目标: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汽车设计、汽车制造、汽车试验与检测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从事本专业技术应用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课程: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理论、汽车构造、汽车设计、材料力学等。
特色课程: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检测与仪表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汽车产品设计、制造、运用和检修等相关技术及管理工作。
16.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多维度立体化的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立足地方经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电力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系统设计能力、电力电子设备开发和维护能力、交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与维护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直流传动与控制。
特色课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分析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国家电力部门、继电保护装置设计与制造行业、电力系统高低压设备制造行业、变压器生产制造行业、微机控制及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开关电源与逆变控制电路设计研发部门、新能源发电领域、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领域等从事相关的系统分析、系统运行、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工程设计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17.电子信息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职业岗位驱动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国家、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信息类产品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创业精神和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核心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技术、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单片机应用技术。
特色课程:制冷技术及设备、光电显示技术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通信服务、家电制造、电器设备与电子元器件生产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与信息系统开发、维护和工艺管控与质量检验等方面的工作。
18.电子科学与技术(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理论-实践-职业”模式,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具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具备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电路及系统的设计、制造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 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半导体器件物理、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技术、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或微电子制造工艺)、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或半导体器件封装与测试技术)
特色课程: EDA技术、 S0C设计基础、嵌入式系统、FPGA原理及应用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从事电路与元器件设计、制造、调试、以及电子产品的技术开发、工艺指导、生产管理及技术服务等工作。
19.自动化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中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以及智能交通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等宽口径、高素质、应用型的高级自动化工程应用型人才。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电路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及电力拖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
特色课程:智能仪器与接口技术,机器人技术
择业方向: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中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以及智能交通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等
20.机器人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多维度立体化的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各种现代机器人智能化、自动化系统技术及相关控制系统的研发、编程、集成应用、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创新型、复合型高级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电路分析、 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及电力拖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
特色课程:机器人技术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机器人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与维护、工程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21.应用化学(安徽省重点学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理论厚实、能力本位、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校企政协同、产教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应用化学领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工程实践、研发设计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核心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精细化学品化学、精细化工设备与机械
特色课程:应化专业技能综合训练、精细化学品化学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化学、化工、轻工等领域从事应用技术研发、生产、质量管理及工艺工程师等工作。
22.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负有社会.责任感,具备较强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
核心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新型无机非金届材料、粉体工程、热工基础、材料现代测试技术
特色课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技能综合训练、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案例分析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硅基材料(功能陶瓷、特种玻璃)和高性能水泥及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型材料领域从事产品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等工作。
23.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负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
核心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聚合反应工程、聚合物加工工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工程
特色课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技能综合训练、聚合物加工工程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塑料、 橡胶、化纤、涂料、胶黏剂和复合材料等高分子材料领域从事应用技术研发、生产、质量管理及工艺工程师等工作。
化学工程与工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计划立项建设专业)
24.化学工程与工艺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及相关设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负有社会责任感,具备较强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化工人才。
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核心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波谱解析、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学工艺学、精细化学品化学、化工设计与技术经济分析
特色课程:典型化工过程案例分析、专业技能综合训练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化工、石油、原料制造、特用化学品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等工作。
25.制药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制药工程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药物研制、生产、工程设计及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高索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学科:化学、药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核心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合成反应、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化学制药工艺学、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
特色课程:化学制药工艺学、药物化学、制药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实验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医药、生物化工、食品等领域从事生产、技术开发、分析检测、经营管理、药品销售等工作。
26.生物科学
( 生物工程方向,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应急管理学院支撑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生物科学专业基础知识、生物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具备生物安全领域仪器操作、分析检测能力的生物科学人才。
主干学科:生物学
核心课程: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
特色课程:生物分离工程、微生物发酵工程、发酵工艺学。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生物、医药、环保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生态环境监测、基因测序、分子检测等工作:可从事中学生物教学工作:也可考取硕士研究生,考研录取率高。
27.食品科学与工程
(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专业、校首批工程教育认证试点改革专业)
培养目标:专业以适应新工科发展需要,培养掌握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解决食品工业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食品工程师人才。
主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
核心课程: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安全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工艺学。特色课程:畜产品加工工艺学、果蔬加工工艺学、食品成套装备技术、食品工厂设计。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食品企业或科研机构从事产品开发、技术管理、生产加工和工程设计等工作,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位于学校前列。
28.食品质量与安全
(国家应急管理学院支撑专业、省级一-流建设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专业)
培养目标:坚持走“产品导向、测控一体、信息管理、校企融合”特色育人之路,培养“懂法律法规、擅检验检测,熟工艺流程、会质量控制,知信息技术、能创新创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人才。
主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管理学。
核心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法律法规、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标准化。
特色课程:食品检验检测综合专业实验、食品加工与品质控制综合专业实验。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各级食品卫生监督、市场监管部门、食品企业、检验认证、科研等单位从事食品生产管理、检测分析、产品研发、质量控制、标准制定、公共营养、安全评价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2019届考研录取率达毕业生数32%。
29.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全国第二家面向食品机械领域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食品加工原理、机械设计、过程装备设计、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食品机械与设备设计开发等能力的食品装备工程师人才。
主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课程:过程流体机械、电路及电子技术、食品工程原理、低温与制冷、食品化学、机械设计、过程装备设计、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
特色课程:低温与制冷、食品成套装备与技术。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食品装备企业或设计院从事装备开发、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30.土木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工程力学、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预算、项目管理基本理论和法律、法规、经济、材料学、测绘等基本知识,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符合建筑行业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力学。
核心课程:结构力学、土力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工程地质、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混凝土结构设计、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地下建筑结构设计。.
特色课程: BIM技术、 房屋建筑学。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投资、开发及监理等部门,从事土木工程设计、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与技术、建设项目开发与投资分析、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方面的相关技术或管理工作。
31.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校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建筑给水排水、给水排水管网、水处理、项目管理、施工技术和组织、运营管理、工程经济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获得给排水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独立从事给水排水工程有关的工程设计、建设、运营等工作的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
核心课程:水分析化学、水力学、水处理生物学、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泵与泵站、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质工程学I、水质工程学II、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特色课程:水工程施工、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设计院、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运营单位、建设单位、工矿企业等企事业单位或城建、市政、规划、环保、水利等政府部门从事给排水工程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32.风景园林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工程思维、三师联动、平台互促”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区域生态环境和城乡人居环境建设需要,掌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工程实践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风景园林学
核心课程:中外风景园林史、风景园林设计原理、风景园林设计I、风景园林设计II、风景建筑设计、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生态学、园林植物学、风景园林工程、风景园林工程管理
特色课程:植物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参数化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专题)、风景园林工程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政企管理部门、规划设计机构、工程建设企业从事城乡绿地、城乡观、风景建筑、生态修复、风景资源、旅游游憩等专业领域的规划、设计、保护、施工与管理等工作。
33.经济统计学(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理论平台+软件实现+实践训练+竞赛强化+基地实习”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掌握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分析数据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
主干学科:理论经济学、统计学、应用经济学
核心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统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市场调查与分析
特色课程: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市场调查与分析、数据挖掘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政府统计部门、经济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保险等)、企业事业单位和市场研究咨询机构( 如统计调查公司、统计师事务所、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等)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电子商务、数量分析、市场研究、质量控制、数据挖掘以及企业运营分析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34.金融工程(省级综合改革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理论平台+实操训练+竞赛活动+顶岗实习”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基础,现代金融工程和数理分析的理论、方法和一定的计 算机技术,具备金融产品投资分析和金融建模能力,能够初步设计金融衍生产品和量化投资策略或进行投融资风险控制与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应用经济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国际金融、投资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工程学、金融计算与建模、金融数据挖掘、金融风险计量与管理
特色课程:投资学、金融计算与建模、金融风险计量与管理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私募等金融机构从事技术、实务以及管理工作:或在企业从事理财、风险控制、财务管理等工作:或在金融服务类公司从事系统研发和教育培训工作。
35.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数据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大数据采集、清洗、存储、处理与分析、可视化与应用等技术,具备面向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能力,能胜任数据分析与挖掘算法研究和大数据系统集成的高水平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 Java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Python程序设计、 大数据技术原理、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技术、分布式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统计学、数据挖掘及应用、Spark技术应用开发、大数据可视化技术。
特色课程:机器学习及应用、金融大数据分析、营销数据科学。
择业方向:毕业生能在政府机构、企业、公司等从事大数据管理、研究、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可以报考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统计学等专业的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36.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采取“校地合作,突出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师德师风高尚、教育情怀深厚、热爱中学数学教育事业,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数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具有- -定的数学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知识更新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能在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索质应用型师范人才。
主干学科:数学、教育学。
核心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数学建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
特色课程:数学建模、C语言程序设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择业方向:毕业生能够在中小学、教育管理部门、教育机构等从事数学教学、管理等工作:或报考公务员、攻读数学和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37.国际经济与贸易(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国际经济与商贸人才为目标,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以“三个课堂一-体、 三个平台联动”为实践育人特色,采取“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需的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贸易与报关实务和相关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和创新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学
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A、国际金融、财政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海关通关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双语)
特色课程:海关通关实务、单证理论与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双语)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涉外贸易企业、外资企业、金融行业与政府部门等从事进出口业务、报关、货代、外贸企业管理、跨国经营、国际结算以及涉外调研、宜传等工作。
38.工商管理(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中小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以“应用”为核心,以工商为“基本”,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取向”,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践教学相互融合,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基本理论、法律和企业管理知识、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职业技能,具备经营决策和沟通能力、企业综合管理素养及人文和科学素养、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
核心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B、统计学原理与实验、企业战略管理、生产 与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信总系统
特色课程:经济学原理与实验、企业策划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工商企业从事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管理、营销管理、企业策划、客户关系管理、物流管理、企业行政管理等工作。
39.市场营销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满足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理论学习软件模拟实践、实训、实习、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工作岗位需要,掌握市场调查研究、市场营销策划、公共关系实务、销售管理和商务谈判与礼仪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实务技能,具备较强的营销实践能力、较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和较好的外语、计算机基础以及知识应用、实践创新及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
核心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商品学、市场调研与预测、营销策划、销售管理、商务谈判与礼仪。
特色课程:营销策划、商务谈判与礼仪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营销及相关领域的管理工作。
40.财务管理
(省级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与专业改造项目、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加强应用能力、强化实务操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系统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较全面的财务管理实践规律,拥有坚实宽广的经济管理知识,注重财务管理信息开发与利用,具备从事会计、财务管理、投融资管理、公司和个人理财、资本运作、风险控制等方面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
核心课程:管理学、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金融学、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特色课程: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生产制造企业、商业企业、银行与金融证券机构、服务业、政府及事业单位、会计服务机构从事会计业务、财务管理、审计、资产管理等相关工作。
41.审计学
培养目标:掌握审计学专业所需的系统的审计、财会、经济管理和法律等相关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在政府审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从事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及其他与审计会i计相关经济管理工作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法学
核心课程:审计学基础、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税法、经济法、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审计案例分析。
特色课程:审计案例分析、税法
择业方向:在政府审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从事政府审计助理、内部审计助理和社会审计助理及其他相关基础审计会计工作。
42.物流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管理学、工学基础理论,掌握物流工程项目策划、预测、设计和实施、物流装备设计与运用以及物流系统运作与管理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在企业、政府部门从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现代物流装备应用开发、企业物流系统集成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复合人才。
主干学科:管理学、工程与技术科学。
核心课程: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物流自动化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系统仿真、现代物流装备、自动控制原理、运筹学及其应用、交通运输工程。
特色课程:供应链物流学、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规划、物流采购与仓储管理、物流系统工程。
择业方向:各类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的物流管理部门,各级物流行政管理部门, 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部门,商业、流通业管理部门,物流设备研发、销售企业等。
43.汉语言文学
(师范,省级卓越文科人才培养计划建设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社会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以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融合为主要路径,采取“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富有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现代教育观念与技能,具备较强汉语阅读能力、汉语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
核心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文学概论、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
特色课程:古诗词创作鉴赏、欧阳修与醉翁文化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中小学校、职业培训机构、文化传播机构、新闻宣传出版部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行业领域从事中小学教师、文秘管理、文化宣传、新闻报道、文案策划等工作。
44.新闻学
(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卓越文科人才培养计划建设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社会需求、岗位适应”为导向,以培养学生采写编辑能力和网络传播能力等实用技能为路径,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突破口,采取“3+1”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筑牢专业基础,强化专业技能实训,促进学生多样发展,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新媒介社会到来后各行业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终使学生成为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熟悉新媒介时代的网络技术,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新闻采编与网络传播能力并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
特色课程:媒介文化批评、媒体应用能力实训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在新闻媒体、网站、出版社、广告公司、宜传部门等政府或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记者、网管、宜传助理、公关文秘等工作。
***与新媒体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宽口径、融合性、应用型”为导向,以“一专多通、以通结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校企合作3+1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富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当代社会各行业数字信息化、移动互联融媒化和产业化发展需要,掌握新闻传播基础理论和网络与新媒体基本应用技能,通晓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政策和法规,具备全媒体融合信息化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能够从事新媒体信息采编、策划与传播、新媒体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网络传播学、新闻学概论、网络新闻实务、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数字出版概论、新闻采编、网站运营与管理。
特色课程:地方网站运营模式、新媒体应用能力实训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新闻及新数字媒体、广告策划公司、门户网站、通信公司、网络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网络相关的编辑、记者、网管、产品经理、广告策划、宜传助理、文产创意等工作。
46.英语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语言技能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对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需要,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人文和管理知识,具备翻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及涉外文秘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及素养,并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视听说、涉外秘书英语、英语阅读、英语语法、基础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秘书工作实务
特色课程:口译、涉外秘书英语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和外事机构从事英语翻译、涉外文秘等语言服务工作。
47.英语(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夯实语言基础、培养跨文化意识、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校校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英语语言技能学习与师范技能锻炼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英语师范人才的需求,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掌握英语教学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较高的教师职业素质,具有开阔的学科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英语阅读、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语法、基础英语写作、英汉汉英笔译、西方文明史、英语演讲与辩论、语言学导论、英语文学导论。
特色课程:基础英语、英语教学研究与技能训练。
择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中小学及其他教育部门从事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等工作。
48.商务英语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语言技能学习与商务实践锻炼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广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外国语言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操作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富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
核心课程: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泛读、商务英语函电与写作、商务翻译(英汉/汉英)、经济学基础、管理学(英)、国际贸易实务(英)、跨文化商务交际(英)、英美概况。
特色课程: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英)、跨文化商务交际(英)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国际经贸、工商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经贸业务操作与管理工作。
49.小学教育
( 安徽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建设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社会需求和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实践教学、校地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高校、地方政府、学校”一体协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掌握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科学的儿童观等现代教育理念、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良好的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丰富的小学教育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育教学技能,能够较好地从事小学阶段教学工作,从事相应的教育管理及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基础心理学、基础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班队工作原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小学学科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含综合实践课)、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小学学科课程标准解析与教材研究
特色课程:小学跨学科教育专题、新课程教学方式研究、留守儿童教育研究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各地方小学、教育管理部门、教辅机构等从事小学阶段教学、管理、教研、培训等工作。
50.学前教育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服务地方学前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培养卓越学前教育师资为导向,采取采取“高校、地方政府、幼儿园”一体协作的教师教育共同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科学的儿童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素养较强,教育教学技能较全面,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及一定的艺术修养, 综合素质好,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教育学、艺术学
核心课程: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学前课程论、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中外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特色课程:师幼互动理论与实践、幼儿园混龄教育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各地方幼儿园、教育管理部门、教辅机构等从事学期教育阶段教学、教育管理、教研、培训等工作。
51.音乐学
(校级特色专业、校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对艺术人才培养的需求,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演奏、演唱技能,能够组织和开展各类音乐活动,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一定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音乐学。
核心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合唱指挥、形体舞蹈训练。
特色课程:黄梅戏、凤阳花鼓、安徽花鼓灯。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企事业单位宣传和策划、音乐培训机构专业培训及管理、中小学音乐教学以及与文化艺术产业相关联的职业。
52.美术学(校级重点建设专业、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课堂教学、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美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性专业能力的高索质应用型美术人才。
主干学科:艺术学、美术学。
核心课程:素描人物、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素描人体、油画风景、油画人体、油画人勿、中国画山水、中国画花鸟、中国画人物。
特色课程:漆画表现技法、瓷艺产品设计与制作、综合材料绘画。
择业方向:毕业生主要从事职业美术工作,也可在文化行业、艺术领域、艺术研究机构、文化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新闻出版单位从事艺术宣传与设计等工作。
53.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实践创新、行业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采取课堂与实践、项目与专题等教学模式,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现代视觉传达专业理念与技术表现能力,具备视觉传达专业设计理论和艺术素养,拥有较强的适应社会岗位的动手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印刷工艺、插画设计、信息图标设计、动态图形设计、UI图标设计。
核心课程:插画设计、印刷工艺、包装结构设计、信息图表设计、企业形象策划设计、UI图标设计、动态图形设计、图形创意。
特色课程:书籍装帧设计、包装结构设计、信息图表设计。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商品生产与流通部门、广告企业、包装企业、移动互联网企业、艺术设计机构,从事品牌设计与推广、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媒体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视觉策划及设计方面的工作。
54.环境设计(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要路径,采取课堂教学、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等相结合模式,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现代环境设计专业理论与技术表现能力,具备较强的动手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建筑及环境设计方法学、人机工程学、材料学。
核心课程:手绘表现技法、人体工程学、制图基础、居住空间室内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公共空间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建筑设计初步、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特色课程:居住空间室内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公共空间室内设计、家具设计。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室内设计装饰公司、景观设计公司、规划设计院、展示设计、园林等部门从事研究、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55.产品设计(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以“产、学、研、创”为主要路径,采取工作室教学模式,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了解产品发展趋势需要,掌握设计基础知识、设计理念、创新的设计思准,具备良好的艺术感悟力、熟练的制作技能,能从事日用产品、家具产品、艺术产品、小家电等产品的造型设计、外观设计、开发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产品设计方法学、人机工程学、材料与工艺学。
核心课程:产品设计、机械制图、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表现技法、数字化辅助产品设计(三维)、人机工程学、材料与模型工艺、专题设计、设计心理学.
特色课程:产品设计、专题设计、陶瓷产品设计、公共设施设计。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产品制造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造型设计、外观优化、产品开发设计等工作。
56.工业设计(校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以“产、学、研、创”为主要路径,采取工作室教学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了解产品发展趋势,掌握设计基础知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设计思维,具备敏锐的艺术感悟力、严谨的逻辑分析能力,熟练的设计 与制作技能,知识面宽、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能从事日用产品、家具产品、旅游纪念品、小家电等产品的设计、开发、研究工作的高索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设计学、机械工程。
核心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设计思维、材料与工艺、人机工程学、产品结构设计、产品设计、专题设计、交互设计基础。
特色课程:交互设计基础、产品结构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创新设计、交互设计、产品开发设计等相关工作。
57.数字媒体艺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创作方法,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领域、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领域、以及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领域、专业设计机构、企业、传播机构、院校、研究单位从事数字媒体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主干学科:计算机学、传播学、艺术设计学、多媒体技术学。
核心课程:网页设计与制作、新媒体广告设计、数字产品原型设计(Axure) 、数字短片创作、摄影基础、多媒体制作技术(三维动画)、传播学概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概论、声音设计与音效制作。
特色课程:多媒体制作技术(三维动画)、数字产品原型设计(Axure) 、虚拟现实应用设计、影视特效与栏目包.装
择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网络媒体公司、传媒业、影视广告业、娱乐游戏业、动画设计公司、数字电影制作公司、互动娱乐公司、广告公司、电视频道及栏目包装部门、电视剧制作部门及其它各影视制作机构等单位工作。
58.体育教育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教育学和体育学为基础,以学校体育教学和社会体育健身行业需求为导向,以体育教学、体育.科研、运动训练、体有健身指导应用能力训练为主要路径,采取“专业一行业-职业” 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健康中国对体育人才的迫切需求。通过系统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训练,培养具备体育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学校体育教学能力和社会体育健身指导技能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教育学、体育学。
核心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田径、球类、体操、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等。
特色课程:健美操、体育舞蹈。
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体育教育教学、健身会所从事游泳、健身指导、特警、消防考编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职工文体活动的组织与训练等工作。
转专业政策
学校的转专业政策很宽松,进校后如果对录取专业不满意,学生有3次申请转专业的机会。第一次申请时间为第一学期末,第二次申请时间为第二学期末,第三次申请时间为第四学期末。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
国家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学生,在入伍时对其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实行一次性补偿或获得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行代偿;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前正在学校就读的学生( 含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服役期间按国家有关规定保留学籍或入学资格、退役后自愿复学或入学的,国家实行学费减免。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及学费减免标准,本科生每人每年高不超过8000元。对退役一年以上、考入学校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给予学费资助,每生每年不高于8000元。退役士兵新生报到后凭当地县民政局出具安置证明和退役证复印件可分学年申请当学年学费减免。
原标题:2020年滁州学院报考专业介紹
- 招生专业 报名
- 手机版:2020年滁州学院报考专业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