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2020
级人才培养方案
汽车专业部制
2020
年07月
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汽车运用与维修(0825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
职业面向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汽车运用与维修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客货汽车使用、维护、修理、检测、维修接待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序号 |
对应职业(岗位) |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
专业(技能)方向 |
1 |
汽车机械及电控系统维修 |
汽车维修工(四级) |
汽车机修 |
2 |
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 |
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检查保养(初级) |
汽车机修 |
3 |
汽车转向悬挂与制动安全系统技术 |
汽车转向悬挂制动安全系统检查保养技术(初级) |
汽车机修 |
4 |
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 |
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检查保养技术(初级) |
汽车机修 |
说明:根据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主导产业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以及国家1+X证书制度,学生可考取上述证书,不与毕业证相关。
续接专业
高职:汽车运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
本科:汽车服务工程
五、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从事汽车维修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在汽车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汽车常规维护与保养、汽车发动机及底盘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自动变速器维修、汽车性能检测及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结合汽车专业领域1+x证书制度的技能标准化培养多元化技能人才。
本专业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和广大家长的需要开展职教高考教育工作,为高校输送合格毕业生。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知识、技能:
1.
素养
-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 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 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 具备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 具备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初学能力。
-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 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 具有规范意识、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
- 具有劳动意识、国防意识和健体意识。
- 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一定的艺术修养。
- 知识
- 人文素养知识
1)语言素养。掌握日常生活及职业岗位必需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发展语言思维,提示思维品质;提高语言文化鉴别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初步具有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吸收传承和发展能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数学素养。熟悉职业岗位及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能够学会基本的运算法则和运算方法,发展数学运算能力;基本形成直观的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形成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的思维品质;基本掌握逻辑推理的一般方法,基本形成有条理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基本数学概念和命题,发展运用数学抽象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初步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基本形成借助数据分析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会模仿已学过的数学模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积累数学实践经验,增强创新意识;初步具备求真务实、批判质疑、实事求是、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品格。
3)英语素养。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发展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正确理解职场中不同类型的语篇信息,发展职场语言沟通能力;观察、分析、比较,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从不同视角观察、认识和评判世界;学习中外文化,形成对外国文化的正确认识,对中外企业文化的客观了解,以包容的心态理解多元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4)思政、历史素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一定的中国历史素养,能够坚持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2)专业知识
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2)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空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掌握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并能进行简单的钳工作业。
4)掌握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知识,能识读汽车电路图,并能进行简单电器零部件的检测。
5)能够阅读简单的汽车维修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汽车维修技术资料。
6)能进行汽车维护作业。
7)能完成汽车发动机、手动变速器总成大修及部件检修。
8)能完成汽车制动系统、悬架转向系统总成及部件检修。
9)能完成汽车车身电器系统、空调系统总成及部件检修。
10)能完成汽车发动机电器及控制系统总成及部件检修。
11)具有制订和实施简单维修作业方案的能力,能分析、排除车辆常见的简单故障。
12)能对本人完成的维修作业内容进行维修质量检验和评价。
13)能通过语言表达使客户清楚维修作业的目的和为客户提供用车建议;能通过语言或书面表达方式就工作任务与合作人员或部门之间进行沟通。
- 能力
(1)通用技能
1)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
2)掌握必须的劳动生活技能。
(2)职业技能
1)专业(技能)方向--汽车机修
A.具备汽车发动机、底盘机械维修的能力。
B.具备棍据客户描述初步判断常见汽车发动机、底盘故障范围的能力。
C.具备汽车自动变速器检查、维修的能力。
D.具备汽车发动机、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分析、总结和工作文件归档的能力。
2)专业(技能)方向--汽车性能检测
A.具备汽车性能和汽车检测的基本知识。
B.具备正确使用汽车检测设备对汽车性能进行检测并根据标准、规范和规程等对检测结果做出判定的能力。
C.具备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常见简单故障形成原因的能力,并能提供维修建议。
D.具备维护、调整汽车检测设备的能力。
E.具备汽车性能检测工作文件归档、评估和总结工作的能力。
六、
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程和人文素养选修课程。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1.公共基础课课程
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的通知(教职成厅〔2019〕6号)精神,按照《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等课程标准,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开设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的书法课,开设以集中军事训练和分散军事训练的思政课。
1.公共基础必修课
课程名称 |
课程概况 |
思想政治 |
学科核心 素养 |
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课程目标 |
1.正确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拥护党的领导,领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大优势,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3.坚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认同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热爱伟大祖国,自觉弘扬和实践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远大志向,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精彩人生; 6.具有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实践,提高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主要内容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
6 |
36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
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
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6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
6 |
踏上新征程共圆中国梦 |
2 |
学业要求 |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进程; 2.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认清自己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目标中的历史机遇与使命担当,以热爱祖国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健康成长、成才报国。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课程目标 |
1.具有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2.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确立符合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的积极生活目标,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 3.能够适应环境、应对挫折、把握机遇、勇于创新,正确处理在生活、成长、学习和求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增强调控情绪、自主自助和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 4.学会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正确处理人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自觉践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
主要内容 |
时代导航生涯筑梦 |
4 |
36 |
认识自我健康成长 |
8 |
立足专业谋划发展 |
4 |
和谐交往快乐生活 |
8 |
和谐交往快乐生活 |
6 |
规划生涯放飞理想 |
6 |
学业要求 |
学生应能结合活动体验和社会实践,了解心理健康、职业生涯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发展观,探寻符合自身实际和社会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养成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提高应对挫折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掌握制订和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提升职业素养,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
哲学与人生 |
课程目标 |
初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现象,对社会现实和人生问题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
主要内容 |
立足客观实际,树立人生理想 |
8 |
36 |
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 |
10 |
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 |
8 |
坚持唯物史观,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
10 |
学业要求 |
学生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分析和处理个人成长中的人生问题,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课程目标 |
1.正确认识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解正确的职业理想对国家以及人生发展的作用,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懂得职业道德对职业发展和人生成长的意义; 2.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和成才观,强化无论从事什么劳动和职业,都要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意识,增强职业道德意识,确立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信念; 3.了解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理解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 4.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形成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学会从法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社会,养成依法行使权利、履行法定义务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5.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热心公益事业,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6.遵守社会规则和公共道德,有序参与公共事务; 7.乐于为人民服务,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
主要内容 |
感悟道德力量 |
6 |
36 |
践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
6 |
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
4 |
坚持唯物史观,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
4 |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
4 |
维护宪法尊严 |
4 |
遵循法律规范 |
8 |
教学要求 |
学生能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了解我国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践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能够掌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初步具备依法维权和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以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恪守道德规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
语文 |
学科核心 素养 |
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 |
课程目标 |
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几个方面都获得持续发展,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涵养职业精神,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支撑。 |
主要内容 |
基础模块 |
专题1:语感与语言习得 |
188 |
342 |
专题2:中外文学作品选读 |
专题3: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
专题4:古代诗文选读 |
专题5: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 |
专题6: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 |
专题7: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
专题8: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
职业模块 |
专题1: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 |
92 |
专题2: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 |
专题3:微写作 |
专题4:科普作品选读 |
拓展模块 |
专题1: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
62 |
专题2:古代科技著述选读 |
专题3:中外文学作品研读 |
教学要求 |
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养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整体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深刻领会并树立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要加强模块间的衔接与整合,与课程发展同步提高课程开发设计等专业能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组织教学。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强化关键能力培养,加强必要的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积极、愉快地参与或开展积极的言语实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培养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能力,提高口语交际和文字写作的素养。 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加强实践与应用。采用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组织形式,要打破时空与学科界限,有意识地加强课程内容与专业教育、职业生活的联系和配合,自然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创设与行业企业相近的教学情境,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提高信息素养,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创设更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有效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开展基于网络的多种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改善师生的互动方式,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优化语文学习环境,不断思考和探寻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新模式。 |
数学 |
学科核心 素养 |
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数学建模 |
课程目标 |
在完成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继续学习、未来工作和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具备一定的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养成理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深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认识。 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排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初步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
主要内容 |
基础模块 |
基础知识 |
216 |
350 |
函数 |
几何与代数 |
概率与统计 |
拓展模块一 |
基础知识 |
67 |
函数 |
几何与代数 |
概率与统计 |
拓展模块二 |
专题与案例 |
59 |
教学要求 |
1.落实立德树人,聚焦核心素养。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要深刻理解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育人价值,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聚焦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上。 2.突出主体地位,改进教学方式。教师要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科特点、学生认识规律和专业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采取低起点、重衔接、小梯度的教学策略。 3.体现职教特色,注重实践应用。教学中,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专业课程和职业应用的联系,创设或选择关联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数学应用意识;选择或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以解决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方式培养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程度,重视利用软件和工具进行数据计算统计分析,善于利用网络平台获取资源,引导学生在网络中学习,创新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 |
英语 |
学科核心 素养 |
职场语言沟通、思维差异感知、跨文化理解、自主学习 |
课程目标 |
1.职场语言沟通目标:在日常英语的基础上,围绕职场相关主题,能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理解不同类型语篇所传递的意义和情感;能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基本的沟通;能在职场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交流。 2.思维差异感知目标:能理解英语在表达方式上体现出的中西思维差异;能理解英语在逻辑论证上体现出的中西思维差异;在了解中西思维差异的基础上,能客观对待不同观点,做出止确价值判断。 3.跨文化理解目标:能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能了解中外文化及中外企业文化;能进行基本的跨文化交流;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促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播。 4.自主学习目标:能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多渠道获取英语学习资源;能有效规划个人的学习,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能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提高学习效率。 |
主要内容 |
基础模块 |
自我与他人 |
216 |
350 |
学习与生活 |
社会交往 |
社会服务 |
历史与文化 |
科学与技术 |
自然与环境 |
可持续发展 |
职业模块 |
求职应聘 |
72 |
职场礼仪 |
职场服务 |
设备操作 |
技术应用 |
职场安全 |
危机应对 |
职业规划 |
拓展模块 |
自我发展 |
不作统一要求 |
49 |
技术创新 |
环境保护 |
教学要求 |
1.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英语课程育人功能。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形成对外国优秀文化的正确认识和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刻认识,拓展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 2.开展活动导向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深刻领会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目的明确、操作性强、丰富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和任务,开展活动导向教学,引导学生在解决真是问题与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能力。 3.尊重差异,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有效整合课程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 4.突出职业教育特点,重视实践应用。教师应根据英语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有意识加强英语课程与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活的联系,探索融合的教学新模式,重视学生语言实践英语能力培养。 5.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转变。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深度融合,善于利用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开展主动、个性化的学习活动,有效实施信息化教学。 |
信息技术 |
学科核心 素养 |
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与责任 |
课程目标 |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理解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等概念和信息社会特征与规范,掌握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操作、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个和人工智能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境中各种问题;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不断强化认知、合作、创新能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
主要内容 |
基础模块 |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
60 |
90 |
网络应用 |
图文编辑 |
数据处理 |
程序设计入门 |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
信息安全基础 |
人工智能初步 |
拓展模块 |
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维护 |
30 |
小型网络系统搭建 |
实用图册制作 |
三维数字模型绘制 |
数据报表编制 |
数字媒体创意 |
演示文稿制作 |
个人网店开设 |
信息安全保护 |
机器人操作 |
教学要求 |
1.坚持立德树人,聚焦核心素养。要为学生创设感知和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境,引导学生将问题与技术融合关联,找出解决方案,提炼计算思维的形成过程和表现形式,将其作为实施项目教学的线索,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分析思考、实践验证、反馈调整、逐步形成计算思维。 2.立足岗位需求,培养信息能力。结合学生专业,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深度融合,以实践项目为引领,以典型任务为驱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引导学生关联信息技术与职业知识,掌握岗位和任务情境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综合技能。 3.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注重实践技能训练。基础模块打好信息素养基础,分层实施知识性教学,注重运用信息工具强化实践技能训练和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拓展模块强化职业岗位情境中的实践技能训练,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完成相关的职业任务,培养所需的综合与迁移能力。 4.创设数字化学习情境,强化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积极运用信息化教学理念,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化学习情境,有机融合各种教学要素,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加强教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与诊断分析,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实践,促进教与学的立体互动。 |
历史 |
学科核心 素养 |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
课程目标 |
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和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释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2.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在认识现实社会或职业问题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3.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能够尝试搜集、整理、运用可信的史料作为历史论述的证据;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现实问题。 4.能够依据史实与史料对史事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对同一史事的不同解释加以评析;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史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解释;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能够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判现实社会与职业发展中的问题。 5.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认识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形成民族认同和正确的民族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了解并认同中华先进文化,引导学生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四个自信”;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形成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养成良好职业精神,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主要内容 |
基础模块 |
中国历史 |
42 |
|
世界历史 |
拓展模块 |
自主开发 |
18 |
教学要求 |
1.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结合不同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不同方面,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既注重对某一核心素养的专门培养,也注重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 2.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做中教、做中学,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注重历史学习与学生职业发展的融合。教师应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设与行业、专业相近的教学情境,设计体验未来职场的教学活动,探索课堂教学与专业实习实训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4.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历史情境,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开展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教师实时、动态监测与评价学习过程与结果,提供及时和针对性的指导,促进深度学习。 |
艺术教育 |
学科核心 素养 |
艺术感知、审美判断、创意表达、文化理解 |
课程目标 |
1.通过课程学习,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掌握必备的艺术知识和表现技能。运用观赏、体验、联系、比较、讨论等方法,感受艺术作品的形象及情感表现,识别不同艺术的表现特征和风格特点,体会不同地域、不同时代艺术的风采。 2.结合艺术情境,依据艺术原理和其他知识对艺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描述、分析、解释和判断,丰富审美经验,增强审美理解,提高审美判断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根据一个主题或一项任务,运用特定媒介、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段或方法进行创意表达,尝试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美化生活,具有创新意识与表现能力。 4.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和理解作品,认识文化与艺术的关系,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热爱中华优秀文化,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
主要内容 |
基础模块 |
音乐鉴赏与实践 |
30 |
60 |
美术鉴赏与实践 |
拓展模块 |
歌唱、演奏、舞蹈、设计、中国书画、中国传统工艺、戏剧、影视、其它 |
30 |
教学要求 |
1.准确理解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正确把握课程性质与任务、目标与内涵,认识到四项学科核心素养既独立又融通,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有机整体。教师要结合学情,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单项核心素养培养,也注重综合培育。 2.深入分析艺术课程结构内容,加强课程衔接整合。基础模块重视知识积累,丰富审美体验,加深艺术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艺术鉴赏与实践能力,服务终身发展。拓展模块满足多元化发展需求,突出差异性和层次性,激发兴趣,提升艺术潜能。 3.遵循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精心设计组织教学。坚持“做中学、学中做”,创设合适教学情境,合理运用教学策略,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拓展时空,丰富手段,优化课题教学,提升教学成效。 4.积极适应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
体育与 健康 |
学科核心 素养 |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精神 |
课程目标 |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体育人,增强学生体质。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喜爱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提升体育运动能力,提高职业体能水平;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知识和与职业相关的健康安全知识,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谁则,发扬体育精神,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增强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团队意识。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使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
主要内容 |
基础模块 |
体能 |
36 |
85 |
216 |
健康教育 |
18 |
拓展模块一 |
限选2项运动技能 |
90 |
35 |
拓展模块二 |
任选(学校自主确定) |
72 |
34 |
教学要求 |
1.坚持立德树人,发挥体育独特的育人功能。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体育精神和体育品格的培养,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体现中华优秀体育文化的精髓和内容,将体育教学过程变为目标、内容和方法有机融合的综合教学过程。 2.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提高学生运动能力。教师应加强运动技能形成的学理研究,具有难度递进的意识,优化设计运动技能模块的教学过程。要研究在技能教学中渗透学习知识或原理的方法,探索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方法。保证运动负荷,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3.把握课程结构,注重教学的整体设计。教师要把体育安全放在首位,通过项目模块选修、分组教学和分层教学等方法,因材施教,力争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掌握并运用各项体育素质的基本原理和练习方法,采用多样方式进行体能教学。要根据所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丰富和拓展健康知识。 4.强化职业教育特色,提高职业体能教学实践的针对性。根据体制健康标准,结合学生现状,采用多种锻炼方法,提升学生体能,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体能锻炼效果和改进计划。讨论研究常见职业性疾病的防治、职业安全等主题。 5.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创设多元化情境,采用多种训练方式,激发学习热情,鼓励学生选择运动项目深入学习,发展运动爱好和专长。重视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学习。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体育与健康教育平台,营造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
心理健康 |
基本理念 |
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健康知识和技能;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
课程目标 |
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有效的交流能力,掌握缓解压力等基本的心理调适技能;进一步了解青春期保健知识,认识婚前性行为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树立健康文明的性观念和性道德。 |
主要内容 |
1.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食品选购基本知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 2.疾病预防:的预防知识和方法;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危害;HIV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的区别;艾滋病的和潜伏期;无偿献血知识;不歧视与患者。 3.心理健康:合理宣泄与倾诉的适宜途径,客观看待事物;人际交往中的原则和方法,做到主动、诚恳、公平、谦虚、宽厚地与人交往;缓解压力的基本方法;认识竞争的积极意义;正确应对失败和挫折;考试等特殊时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 4.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青春期常见的发育异常,发现不正常要及时就医;婚前性行为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避免婚前性行为。 5.安全应急与避险:的危险性。 |
36 |
教学要求 |
通过学科教学和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课时,主要载体课程为《体育与健康》,健康教育教学课时安排可有一定灵活性,如遇在下雨(雪)或高温(严寒)等不适宜户外的天气时可安排健康教育课。对无法在《体育与健康》等相关课程中渗透的健康教育内容,可以利用和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 |
劳动专题 教育 |
基本理念 |
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 |
课程目标 |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光荣、劳动崇高、劳动伟大、劳动美丽的思想观念。 2.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3.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4.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 |
主要内容 |
1.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结合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注重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培养,树立自立自强意识。 2.生产劳动教育:要让学生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直接经历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体验从简单劳动、原始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学会使用工具,掌握相关技术,感受劳动创造价值,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 3.服务性劳动教育:让学生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在服务性岗位上见习实习,树立服务意识,实践服务技能;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 |
16 |
教学要求 |
1.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 2.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做好校园环境秩序维护,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 3.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提升创意物化能力,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体认劳动不分贵贱,任何职业都很光荣,都能出彩。 |
物理 |
学科核心 素养 |
物理观念及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实践与技能、科学态度与责任 |
课程目标 |
1.了解物质结构、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基本的物理观念,能用其描述和解释自然现象,能解决实际问题。 2.具有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并能根据实际问题需要,选用恰当的模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能对常见的物理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进行分析和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能运用科学证据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能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追求技术创新。 3.掌握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能对记录的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数据处理,得出正确结论;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规范操作、主动探索的意识和意愿,具有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及通过动手实践提高知识领悟的意识和能力;了解物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运用,步具有工程思维和技术能力,能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和技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探究设计的意识,初步具有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验证方案、收集证据、结果验证、反思改进的能力。 4.初步具有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品质;具有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恶和能力,能基于正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能耐心倾听他人意见;了解物理与科技进步及现代工程技术的紧密联系,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了解我国传统技术及当今处于世界领先水半的科技成果,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初步行动;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形成节能意识、环保意识,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
主要内容 |
基础模块 |
运动和力 |
12 |
30 |
45 |
功和能 |
6 |
热现象及能量守恒 |
4 |
直流电及其应用 |
5 |
电与磁及其应用 |
12 |
光现象及其应用 |
4 |
核能及其应用 |
2 |
拓展模块一 |
(机械建筑) |
36 |
10 |
拓展模块二 |
近代物理及应用简介 |
2 |
5 |
物理与社会环境 |
2 |
物理与现代科技 |
5 |
教学要求 |
1.确定教学目标,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根据职业教育特点,以服务发展和促进就业为导向,把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把物理观念及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实践与技能、科学态度与责任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内容的学习全面对接,并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 2.重视情境创设,突出物理知识应用。创设体现物理概念的情境,帮助学生实现从经验性常识向物理概念的转变;创设体现物理规律的情境,提升学生对物理规律本质的认识;创设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我国多项超级工程,让学生感悟物理知识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中的突出作用,体验我国科技、国防和基础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3.强化实践教学,提升操作技能。契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认知特点、凸显物理学科特征,形象生动,有助于提升学生实操能力、提高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严谨作风和科学态度。 4.加强信息技术运用,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独特作用,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信息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做好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
说明 |
1.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金融知识、社会责任、人口资源、海洋科学、管理等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方面的教育,学校将通过专题讲座或活动的形式,将有关知识融入到专业教学和社会实践(军训)中,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2.精心组织劳动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志愿服务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并与德育教育和就业教育相结合,纳入学生管理和共青团的工作范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3.健康教育的学科教学纳入体育与健康课程之中,利用下雨(雪)或高温(严寒)等时段进行,每学期保证6课时以上。 |
|
|
|
|
|
|
|
|
|
|
|
2.公共基础选修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诵读)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标准》开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养成良好品德,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 |
教学内容: 国学部分:修身之道、六艺之美、交往之则、家庭之伦、师友之亲、劝学之谏、为学之法、入世之观、立业之章。书法部分:书体的演变历史、汉字基本笔画、汉字偏旁部首、汉字间架结构。 教学要求: 1.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2.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3.关注教学过程; 4.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5.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
36 |
2 |
职业素养创新创业 |
以中职类学生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创业与就业要求为基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 |
教学内容: 1. 职业价值观; 2.职场道德; 3.职场礼仪; 4.职场沟通; 5.职场协作; 6.时间管理; 7.情绪管理。 教学要求: 1.以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为依据; 2.以“能力本位”为基本价值取向; 3.课程贯彻“体验式教学”,构建“体验-理解-对话-反思”的教学模式,遵循“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原则。 |
15 |
3 |
心理健康 |
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有效的交流能力,掌握缓解压力等基本的心理调适技能;进一步了解青春期保健知识,认识婚前性行为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树立健康文明的性观念和性道德。 |
1.心理健康:合理宣泄与倾诉的适宜途径,客观看待事物;人际交往中的原则和方法,做到主动、诚恳、公平、谦虚、宽厚地与人交往;缓解压力的基本方法;认识竞争的积极意义;正确应对失败和挫折;考试等特殊时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 2.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青春期常见的发育异常,发现不正常要及时就医;婚前性行为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避免婚前性行为。 3.安全应急与避险:网络交友的危险性。 |
15 |
(二)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核心课课程设置及要求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汽车文化 |
了解汽车的发展历史,能简述汽车名人事迹、汽车运动等相关知识;了解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和名车车标的相关知识。 |
40 |
2 |
新能源汽车概论 |
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国内外新发展动态和国内相关政策;掌握电动汽车的基本原理与结构;了解电动汽车常用的动力电池的基本原理与结构、工作特性;了解电动汽车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的功能;了解电动汽车常用驱动电机的基本结构原理与驱动特性;掌握电动汽车的行驶性能的基本计算方法;了解电动汽车保养和维护的相关知识。 |
34 |
3 |
汽车定期维护 |
(一)了解汽车的类型、牌号;掌握汽车各系统与总成的名称、作用、基本结构和连接关系,能初步分析汽车基本结构,能完成新车交车前检测(PDI检测),能完成汽车5000公里以内的各级维护,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二)掌握汽车相关零部件的检查和调整。能完成汽车40000km以内的维护工作,能进行车轮换位、汽车尾气排放检测、汽车电气系统工作情况检查等车辆维护作业。 |
34 |
4 |
新能源使用与维护 |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新能源汽车专业方向的一门核心课程。以纯电动汽车常见故障为学习对象,以《汽车电子控制电路分析》、《动力电池技术与电池管理技术》、《动力电机技术及其控制技术》等课程为基础,任务是使学生对纯电动汽车的机械构造和电子控制系统的构造和性能进行了解和掌握,并掌握纯电动汽车和传统汽柴油机车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区别。对纯电动汽车的使用和维修的一般知识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初步学会动手检测、调试、和维修纯电动汽车的常见故障,为今后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设备管理、营销、服务和维修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34 |
5 |
汽车机械基础 |
了解常用传动机构的构造、原理和液压传动相关知识。掌握汽车中常见传动机构工作原理,具备正确识读汽车零件图的能力。 |
60 |
6 |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 |
了解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汽车常用电子元件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性能检测。能够熟练运算简单的直流电路。 |
68 |
7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 |
了解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发动机维护的基础知识,能够拆卸、装配发动机 |
90 |
8 |
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 |
了解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和部件的结构、功能,掌握底盘维护的基础知识,能够拆卸、装配汽车底盘各总成 |
102 |
2.专业(技能)方向课
9 |
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 |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机构、组成和工作原理;能熟练运用汽车检测设备检测发动机机械系统零部件的技术状态,能排除发动机机械系统简易故障 |
85 |
10 |
汽车传动系统维修 |
掌握汽车传动系统的类型和主要零部件的作用,确正确使用、维护和就车检测自动变速器;能拆卸、装配和检验离合器、变速器、差速器等总成,能排除普通传动系统简易故障。 |
34 |
11 |
汽车悬挂、转向与制动系统维修 |
掌握汽车悬挂、转向与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拆卸、装配和检验汽车悬挂、转向与制动系统各总成部件,掌握ABS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排除悬挂、转向与制动系统简易故障 |
34 |
12 |
汽车发动机电器与控制系统检修 |
掌握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等发动机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电控发动机供油、点火、进排气、控制等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运用汽车检测设备检测发动机电器与控制系统的零部件,能排除发动机电器与控制系统简易故障 |
136 |
13 |
汽车车身电气设备检修 |
掌握汽车照明、仪表、中控门锁、天窗、喇叭、雨刮、安全气囊等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正确运用汽车电路图、维修手册,能正确使用汽车电气设备维修基本工具、设备拆卸、检查、装配车身电气设备总成部件,能排除汽车车身电气设备常见故障 |
68 |
14 |
汽车空调系统检修 |
掌握汽车空调(含自动空调)结构和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汽车空调系统检修工具、设备进行制冷剂的回收、净化和加注作业;能拆卸、装配和检验汽车空调系统各总成部件及控制系统,能排除汽车空调系统简易故障。 |
68 |
(1)汽车机修技能方向课程设置及要求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
在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现代汽车电控发动机和底盘的构造以及维修与检测设备、维修资料使用方法等,能初步分析汽车发动机和底盘比较综合的故障,能够诊断与排除电控发动机和底盘的一般故障。 |
102 |
2 |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检修 |
本课以目前电动汽车核心技术之一,亦即动力电池及电源管理为教学内容的主题,内容涵盖电动汽车各类动力电池结构、原理、特点、检测及电源管理,采用情境模式编写,每个情境划分若干项目,每一个项目结合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某一种应用,针对性地详解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内容深入浅出,迅速了解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相关新技术及应用情况,不仅满足高职院校教学需要,而且也适合对电动汽车感兴趣的人们阅读和学习。结合企业新的科学技术前沿,并且真实地再现了企业岗位需求,课程内容新颖,选材得当,贴近电动汽车应用的前沿 |
68 |
(2)汽车装配与性能检测技能方向加工课程设置及要求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
掌握汽车性能基本原理;掌握汽车检测流程、检测规范、常见的检测技术方法和标准,了解汽车检测站的管理知识;能对汽车的动力性能、制动性能、前照灯、尾气、侧滑性能等进行正确的检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并依据检测结果给出维修意见。 |
102 |
2 |
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
熟练掌握常用汽车专项性能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知道各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能对各种汽车检测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简单的调试。 |
68 |
3.专业选修课
(1)汽车装调工;
(2)汽车修理工;
(3)汽车维修业务接待;
(4)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检修
(5)其他。
4.
顶岗实习(450学时)
顶岗实习是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交替、多学期、分阶段安排学生实习。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 52 周,其中教学时间40 周(含复习考试、社会实践),累计假期12 周,周学时一般为34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30 小时(1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3 年总学时数为4056,满足三年总学时数在3000~3300之间。
公共基础课学时为1811,约占总学时的44.65%,能确保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教学时为1366,约占总学时的33.68%,能确保学生实习的总量。
课程设置中应设选修课,其教学时数为412,约占总学时的10.16%,其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大于10%。
各类课程比例说明
|
|
|
|
|
|
|
课程类别 |
公共基础课课时 |
专业(技能)课时 |
顶岗实习社会实践课时 |
校会、班会(安全与素养教育)课时 |
合计课时 |
必修 |
选修 |
必修 |
选修 |
学时 |
1586 |
130 |
1084 |
282 |
450 |
524 |
4056 |
占比 |
39.10% |
3.21% |
26.73% |
6.95% |
11.09% |
12.92% |
100.00% |
(二)教学安排建议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学时分配(学时) |
考试安排 |
占学比例(%)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5周 |
15周 |
1 |
2 |
3 |
4 |
5 |
6 |
6 |
学时 |
理论 |
实践 |
公共基础课 |
公共基础必修课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 |
2 |
|
|
|
|
|
顶岗实习 |
36 |
36 |
0 |
考查 |
44.65% |
2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2 |
|
2 |
|
|
|
|
36 |
36 |
0 |
考查 |
3 |
哲学与人生 |
2 |
|
|
2 |
|
|
|
36 |
36 |
0 |
考查 |
4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2 |
|
|
|
2 |
|
|
36 |
36 |
0 |
考查 |
5 |
语文 |
19 |
4 |
4 |
4 |
4 |
4 |
6 |
342 |
36 |
0 |
考试 |
6 |
数学 |
19 |
4 |
4 |
4 |
4 |
4 |
6 |
342 |
36 |
0 |
考试 |
7 |
外语 |
19 |
4 |
4 |
4 |
4 |
4 |
5 |
337 |
36 |
0 |
考试 |
8 |
信息技术 |
5 |
3 |
3 |
|
|
|
|
90 |
50 |
40 |
考试 |
9 |
体育与健康 |
9 |
2 |
2 |
2 |
2 |
2 |
2 |
166 |
86 |
80 |
考查 |
10 |
物理 |
3 |
|
|
|
3 |
|
|
45 |
35 |
10 |
考查 |
11 |
校会 |
5 |
1 |
1 |
1 |
1 |
1 |
1 |
95 |
70 |
25 |
考查 |
12 |
历史 |
3 |
|
|
2 |
2 |
|
|
60 |
50 |
10 |
考查 |
13 |
艺术教育 |
3 |
1 |
1 |
1 |
1 |
|
|
60 |
35 |
25 |
考查 |
公共选修课 |
14 |
就业指导 |
1 |
|
|
|
|
1 |
|
18 |
10 |
8 |
考查 |
15 |
创新创业 |
1 |
0.5 |
0.5 |
|
|
|
|
15 |
10 |
5 |
考查 |
16 |
心理健康 |
1 |
0.5 |
0.5 |
|
|
|
|
15 |
10 |
5 |
考查 |
17 |
书法 |
5 |
1 |
1 |
1 |
1 |
1 |
1 |
82 |
25 |
57 |
考查 |
小计 |
101 |
23 |
23 |
21 |
24 |
17 |
21 |
1811 |
|
|
|
专业技能课 |
专业核心课 |
18 |
汽车文化 |
2 |
2 |
|
|
|
|
2 |
40 |
21 |
19 |
考试 |
23.74% |
19 |
新能源汽车概论 |
2 |
2 |
|
|
|
|
|
30 |
15 |
15 |
考查 |
20 |
汽车定期维护 |
2 |
|
2 |
|
|
|
|
30 |
23 |
17 |
考试 |
21 |
新能源使用与维护(电动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 |
2 |
|
2 |
|
|
|
|
30 |
23 |
17 |
考试 |
22 |
汽车机械基础 |
5 |
3 |
|
|
|
2 |
2 |
91 |
65 |
26 |
考试 |
23 |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 |
5 |
|
3 |
|
|
2 |
3 |
96 |
55 |
41 |
考试 |
24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 |
5 |
3 |
|
|
|
2 |
3 |
96 |
55 |
41 |
考试 |
25 |
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 |
5 |
|
3 |
|
|
2 |
2 |
91 |
55 |
36 |
考试 |
专业技能(方向)课 |
26 |
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 |
2 |
|
|
2 |
|
|
|
30 |
20 |
10 |
考试 |
27 |
汽车传动系统维修 |
2 |
|
|
2 |
|
|
|
30 |
20 |
10 |
考试 |
28 |
汽车悬挂、转向与制动系统维修 |
2 |
|
|
2 |
|
|
|
30 |
20 |
10 |
考试 |
29 |
汽车发动机电器与控制系统检修 |
2 |
|
|
|
2 |
|
|
30 |
20 |
10 |
考试 |
30 |
汽车车身电气设备检修 |
2 |
|
|
|
2 |
|
|
30 |
20 |
10 |
考试 |
31 |
汽车修理工汽车空调系统检修 |
3 |
|
|
|
3 |
|
|
45 |
25 |
20 |
考试 |
32 |
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向) |
3 |
|
|
3 |
|
|
|
45 |
25 |
20 |
考试 |
33 |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检修(方向) |
2 |
|
|
|
2 |
|
|
30 |
18 |
12 |
考试 |
34 |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方向) |
3 |
|
|
3 |
|
|
|
45 |
25 |
20 |
考试 |
35 |
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方向) |
2 |
|
|
|
2 |
|
|
30 |
18 |
12 |
考试 |
36 |
汽车修理工 |
3 |
|
|
|
|
3 |
|
54 |
30 |
24 |
考查 |
37 |
汽车维修业务接待 |
2 |
|
|
|
|
2 |
|
36 |
23 |
13 |
考查 |
38 |
汽车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检修 |
3 |
|
|
|
|
3 |
|
54 |
30 |
24 |
考查 |
40 |
汽车装调工 |
3 |
|
|
3 |
|
|
|
45 |
25 |
20 |
考查 |
专业课小计 |
54 |
10 |
10 |
12 |
9 |
16 |
12 |
963 |
|
|
|
专项训练(含1+X强化训练) |
41 |
项目1:汽车维护与认知 |
2 |
1 |
|
|
|
|
|
31 |
|
|
考试 |
9.94% |
42 |
项目2:基本技能 |
2 |
1 |
|
|
|
|
|
31 |
|
|
考试 |
43 |
项目3:发动机拆装 |
2 |
1 |
|
|
|
|
|
31 |
|
|
考试 |
44 |
项目4:底盘拆装 |
2 |
|
1 |
|
|
|
|
31 |
|
|
考试 |
45 |
项目5:钳工 |
2 |
|
1 |
|
|
|
|
31 |
|
|
考试 |
46 |
项目6:汽车空调 |
2 |
|
|
1 |
|
|
|
31 |
|
|
考试 |
47 |
项目7:汽车电器 |
2 |
|
|
|
|
|
31 |
|
|
考试 |
48 |
项目8:手动变速器拆装 |
2 |
|
1 |
|
|
|
|
31 |
|
|
考试 |
49 |
项目9:涂装(选修) |
2 |
|
|
1 |
|
|
|
31 |
|
|
考试 |
50 |
项目10:车轮动平衡与四轮定位 |
2 |
|
|
1 |
|
|
|
31 |
|
|
考试 |
51 |
项目11:汽车保养与维护(40000公里) |
2 |
|
|
|
1 |
|
|
31 |
|
|
考试 |
52 |
项目12:汽车装配线(发动机、变速器)(选修) |
2 |
|
|
|
1 |
|
|
31 |
|
|
考试 |
53 |
项目13:汽车装配线(整车)(选修) |
2 |
|
|
|
1 |
|
|
31 |
|
|
考试 |
专业强化训练小计(周) |
22 |
|
|
|
|
|
|
403 |
|
|
|
社会实践 |
每期2周 |
17 |
60 |
60 |
60 |
60 |
60 |
|
|
300 |
|
|
|
7.40% |
班会 |
|
5 |
1 |
1 |
1 |
1 |
1 |
1 |
|
95 |
|
|
|
2.34% |
军训 |
1周 |
2 |
34 |
|
|
|
|
|
|
34 |
|
|
|
0.84% |
顶岗实习 |
|
25 |
|
|
|
|
|
|
450 |
450 |
|
|
|
11.09% |
合 计 |
225 |
34 |
34 |
34 |
34 |
34 |
|
0 |
4056 |
|
|
|
100.00% |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根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任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应不低于30%;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专任教师应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关的专业资格证书,有良好的师德,对本专业课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熟悉教学规律;了解和关注汽车制造与维修行业动态与车辆技术发展方向,有汽车维修企业一般维修岗位工作经验或参加汽车维修生产实践的经历,适应产业行业发展需求,熟悉企业情况,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实施的能力。
聘请本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兼职教师,所聘人员应具有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管理经验。
序号 |
教师姓名 |
学历 |
专业技术职务 |
专业技能证书 |
现任教学科 |
1 |
林忠跃 |
本科 |
中学一级 |
钳工 |
高级 |
焊工 |
高级 |
汽车空调 |
2 |
周殿友 |
本科 |
中学高级 |
|
|
|
|
发动机维修 |
3 |
杨瑞昌 |
本科 |
中学二级 |
汽车维修工 |
技师 |
汽车装调工 |
高级 |
综合故障诊断、汽车底盘维修、发动机维修 |
4 |
任延 |
本科 |
中学二级 |
汽车维修工 |
高级技师 |
汽车装调工 |
高级 |
底盘构造、汽车文化 |
5 |
王世超 |
本科 |
中学一级 |
汽车维修工 |
技师 |
汽车装调工 |
高级 |
汽车底盘构造、汽车底盘维修、发动机维修 |
6 |
曹建华 |
本科 |
中学高级 |
汽车维修工 |
高级 |
|
|
汽车电器 |
7 |
税洪波 |
本科 |
中学二级 |
汽车维修工 |
高级技师 |
|
|
底盘维修、汽车保养维护、电控技术 |
8 |
张凤 |
本科 |
中学二级 |
汽车维修工 |
高级 |
计算机操作员 |
高级 |
计算机应用 |
9 |
胡侨利 |
本科 |
中学一级 |
汽车维修工 |
技师 |
无线电调试工 |
技师 |
汽车电器 |
10 |
龚雅慧 |
本科 |
无 |
汽车维修工 |
中级 |
|
|
汽车构造 |
11 |
刘红映 |
本科 |
无 |
汽车修理工 |
中级 |
|
|
汽车制造工艺 |
12 |
王艳玲 |
本科 |
中学二级 |
汽车维修工 |
高级技师 |
汽车装调工 |
高级 |
汽车底盘构造 |
13 |
刘肖卫 |
本科 |
中学二级 |
无线电调试工 |
技师 |
汽车维修工 |
高级 |
修理工、电工电子 |
14 |
王亚男 |
本科 |
中学二级 |
汽车维修工 |
高级技师 |
汽车装调工 |
高级 |
汽车维修基础 |
15 |
薛冰洁 |
本科 |
中学二级 |
汽车维修工 |
技师 |
|
|
汽车构造 |
16 |
李顺华 |
本科 |
中学一级 |
汽车修理工 |
技师 |
汽车装调工 |
高级 |
汽车养护与保养、汽车基础电器、汽车传动系统拆装与检查 |
17 |
宗丽娜 |
本科 |
中学一级 |
汽车维修工 |
高级技师 |
汽车营销师 |
高级 |
汽车发动机修 |
18 |
贺德友 |
本科 |
中学一级 |
汽车修理工 |
高级 |
|
|
汽车文化 |
19 |
游贤林 |
本科 |
中学高级 |
无线电调试员 |
技师 |
|
|
汽车电工电基础 |
20 |
向阳 |
本科 |
中学高级 |
|
|
|
|
汽车保养 |
21 |
兰国龙 |
本科 |
中学高级 |
汽车维修 |
高级 |
家电维修 |
高级 |
汽车构造、新能源汽车概论 |
22 |
秦政义 |
本科 |
中学高级 |
汽车维修工 |
技师 |
|
|
汽车技能实训 |
23 |
周运超 |
硕士研究生 |
中学二级 |
汽车维修工 |
技师 |
汽车装调工 |
高级 |
|
24 |
廖林 |
本科 |
无 |
汽车维修工 |
技师 |
二手车评估师 |
高级 |
汽车电器实训 |
25 |
苏迎春 |
专科 |
无 |
汽车维修工 |
高级技师 |
|
|
汽车实训 |
26 |
张攀 |
本科 |
无 |
汽车维修工 |
技师 |
汽车装调工 |
高级 |
汽车实训 |
27 |
易金成 |
本科 |
无 |
汽车维修 |
高级技师 |
|
|
汽车实训 |
28 |
杜茂金 |
本科 |
无 |
汽车维修工 |
高级技师 |
|
|
整车装配实训 |
29 |
龚晓雷 |
专科 |
无 |
汽车修理工 |
技师 |
|
|
汽车维修基础、汽车构造、汽车配件管理 |
30 |
李磊 |
专科 |
无 |
营销师 |
中级 |
|
|
汽车实训 |
31 |
陈科羽 |
专科 |
无 |
汽车维修工 |
高级技师 |
|
|
汽车实训 |
32 |
王皓然 |
本科 |
汽车研发工程师 |
|
|
|
|
汽车实训 |
33 |
林峰 |
专科 |
无 |
汽车维修工 |
高级技师 |
低压电工 |
|
汽车电器、汽车底盘、发动机机械 |
34 |
李晓莉 |
本科 |
无 |
汽车维修工 |
中级 |
|
|
汽车维修基础 |
35 |
谭霞 |
硕士研究生 |
无 |
汽车维修工 |
高级 |
|
|
汽车装配工、汽车材料 |
36 |
张杰 |
本科 |
中学二级 |
汽车维修工 |
技师 |
Cad |
技师 |
汽车保养、汽车电器 |
(二)教学设施
本专业具备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实训实习环境具有真实性或仿真性,企业的真实工作情境相一致,具备实训、教研及展示等多功能及理实一体化教学功能。校内实训室应满足岗位技能实训和综合技能实训的要求,建设有专业必备实训室和专业(技能)方向必备实训室,校外实训基能够满足专业教学要求。实训实习设备配备高于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基本要求。
1.校内实训实习室
校内实训实习必须具备汽车电工电子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发动机电器与控制系统检修实训室、汽车车身电气设备检修实训室、汽车空调系统检修实训室、汽车维修中级工考证实训实训室、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实训室、汽车整车实训场、汽车综合实训室等实训室,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及数量见下表。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
名称 |
数量(生均台套) |
1 |
汽车电工电子实训室 |
电工电子基础实验盒(可进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电流实验;电压实验;电阻实验;欧姆定律;短路和断路检查;二极管、三极管、继电器、LED检测;整流电路;放大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等实验) |
5 |
汽车基础电路实验盒(可进行汽车起动系统、充电系统、点火系统、灯光系统、信号系统、刮水器系统、电动车窗系统、电动后视镜系统,手动空调系统等实验) |
5 |
电磁学基础实验盒(可进行电磁铁和电磁感应,对置式互感、内置式互感,法拉利左手定则,旋转式法拉利左手定则,直流电动机模型,交流发电机带整流二极管等实验) |
5 |
万用表 |
5 |
2 |
钳工实训室 |
工作台 |
10 |
台虎钳 |
10 |
钳工工具 |
10 |
通用量具 |
10 |
台式钻床 |
4 |
砂轮机 |
4 |
平板、方箱 |
10 |
3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 |
汽车起动充电机 |
5 |
汽车发动机解剖台架 |
5 |
发动机各系统示教板 |
5 |
发动机起动试验台架 |
5 |
汽车总成及拆装翻转台架 |
5 |
发动机拆装工具 |
5 |
发动机维修常用量具 |
5 |
弹簧测力计 |
4 |
磁力探伤设备 |
2 |
4 |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室 |
汽车前置前驱传动系解剖实物台架 |
4 |
汽车前置后驱传动系解剖实物台架 |
4 |
各总成实物解剖教具 |
4 |
汽车前置前驱传动系实训台架 |
2 |
汽车前置后驱传动系实训台架 |
2 |
自动变速器实训台架 |
4 |
自动变速器总成 |
10 |
自动变速器实物解剖教具 |
4 |
机械转向系及前桥实训台架 |
4 |
动力转向系及前桥实训台架 |
4 |
电控动力转向示教实训台架 |
4 |
电控悬架示教实训台架 |
4 |
汽车制动系(盘式制动器)实训台架 |
2 |
汽车制动系(鼓式制动器)实训台架 |
2 |
汽车ABS示教实训台架 |
2 |
汽车变速器举升机 |
5 |
轮胎扒胎机 |
2 |
轮胎动平衡机 |
2 |
汽车四轮定位仪 |
4 |
汽车底盘常用拆装工具 |
10 |
汽车底盘维修常用量具 |
10 |
汽车底盘拆装专用工具 |
10 |
5 |
汽车发动机电器与控制系统检修实训室 |
充电系统示教实训台架 |
2 |
起动系统示教实训台架 |
2 |
汽车起动机 |
5 |
汽车发电机 |
5 |
汽车起动机、发电机试验台 |
5 |
发动机电控教学示教板 |
5 |
电控发动机实训台架 |
5 |
电控发动机传感器、执行器 |
5 |
气缸压力表 |
5 |
燃油压力表 |
5 |
汽车故障电脑诊断仪 |
5 |
汽车专用示波器 |
15 |
万用表 |
5 |
汽车五气体废气分析仪 |
4 |
真空度检测仪 |
4 |
点火正时灯 |
5 |
异响听诊器 |
2 |
喷射油嘴清洗机 |
2 |
红外测温仪 |
2 |
常用工具 |
5 |
汽车起动充电机 |
2 |
6 |
汽车车身电气设备检修实训室 |
车身电器实训台架 |
4 |
汽车中控、防盗、电动后视镜、电动车窗示教台 |
2 |
汽车灯光信号仪表示教板 |
5 |
音响示教实训台架(板) |
2 |
安全气囊示教实训台架(板) |
4 |
倒车雷达示教实训台架(板) |
2 |
汽车巡航示教实训台架(板) |
2 |
汽车电器维修常用工具 |
5 |
万用表 |
5 |
汽车用试灯 |
5 |
汽车起动充电机 |
2 |
7 |
汽车空调系统检修实训室 |
汽车空调管路模拟连接实训台架 |
2 |
汽车手动空调电路连接实训台架 |
5 |
汽车手动空调实训台架 |
2 |
汽车自动空调实训台架 |
5 |
荧光/电子测漏仪 |
5 |
电子温湿度计 |
5 |
制冷剂回收加注机 |
5 |
汽车空调歧管压力表组 |
5 |
汽车空调维修用真空泵 |
5 |
汽车空调常用维修工具 |
5 |
万用表 |
5 |
8 |
汽车维修中级工考证实训室 |
汽车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实训台架 |
5 |
汽车故障电脑诊断仪 |
5 |
汽车专用万用表 |
10 |
汽油机汽缸压力表 |
5 |
汽车发动机总成及拆装翻转台架 |
10 |
实训平台 |
10 |
离合器手动变速器实训台架 |
10 |
主减速器拆装检测实训台架 |
10 |
转向系及前桥实训台架 |
5 |
制动系实训台架 |
5 |
汽车五气体废气分析仪 |
3 |
汽车维修常用工具 |
10 |
9 |
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实训室 |
实训轿车(可共用) |
5 |
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工位 |
5 |
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管理系统 |
20 |
计算机 |
20 |
10 |
汽车整车实训场 |
实训轿车(可共用) |
5 |
汽车维修举升机 |
5 |
压缩空气站及管路系统 |
5 |
尾气排气设施 |
5 |
汽车定期维护常用工量具 |
5 |
11 |
汽车综合实训室 |
实训轿车(可共用) |
10 |
汽车四轮定位用举升机 |
5 |
四轮定位仪 |
5 |
制动试验台 |
5 |
轴重仪 |
5 |
侧滑试验台 |
5 |
车速表试验台 |
5 |
灯光检测仪 |
5 |
噪声检测仪 |
5 |
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仪 |
5 |
汽车故障诊断仪 |
5 |
汽车网络系统示教实训台架 |
5 |
汽车维修常用工具及工具车 |
5 |
注:开设汽车维修业务接待专业(技能)方向的学校应配备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实训室,开设汽车性能检测专业(技能)方向的学校应配备汽车综合实训室,或者借助校企合作,满足学生进行汽车性能检测实训的需要。
2.
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应满足专业教学要求,具备实训场地,设备配置满足实践一体化课程的现场教学和实训项目的开展,使学生有机会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
序号 |
实训基地名称 |
实训基地实训项目名称 |
备注 |
1 |
成都万邦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
汽车维修、保养 |
|
2 |
成都市新晨投资有限公司 |
汽车维修、检测 |
|
3 |
成都鼎盛汽车维修有限责任公司 |
汽车维修、检测 |
|
4 |
长征宝马成都维修服务公司 |
汽车维修与检测、保养 |
|
5 |
成都华宝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
汽车制维修、检测与保养 |
|
6 |
广汉市金利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
汽车制维修、检测与保养、汽车钣金 |
|
7 |
锦泰汽车(集团)公司 |
汽车制维修、检测与保养、汽车钣金 |
|
8 |
四川特加特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
汽车制维修 |
|
9 |
正大汽车 |
汽车制维修、检测与保养 |
|
10 |
吉利成都高原汽车 |
汽车装配与检测 |
|
11 |
沃尔沃成都工厂 |
汽车制造、装配与调试 |
|
(三)教学资源
1.
教材资源
序号 |
课程名称 |
教材名称 |
出版单位 |
作者 |
备注 |
1 |
语文 |
语文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倪文锦、于黔勋 |
配套练习册 |
2 |
英语 |
英语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编写组 |
配套练习册 |
3 |
数学 |
数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李广全、全尚志 |
配套练习册 |
4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7+Office2016)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张帅\胡文中 |
|
5 |
经济政治与社会 |
经济政治与社会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张伟 |
配套练习册 |
6 |
哲学与人生 |
哲学与人生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王霁 |
配套练习册 |
7 |
职业生涯规划 |
职业生涯规划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蒋乃平 |
配套练习册 |
8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朱力宇、张伟 |
配套练习册 |
9 |
体育与健康 |
体育与健康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郑厚成 |
|
10 |
汽车制造工艺 |
汽车制造工艺基础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谢永东 |
|
2.数字化教学资源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共开发有9门学科的校本资源,包括: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传动系统检修、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行驶、转向与制动系统检修、汽车车身电气设备检修、汽车空调系统检修、汽车维护。资源中包含课件、三维动画图、实践操作视频等。
3.
其他资源
名称 |
数量 |
功能 |
智慧教室 |
3间 |
配备多样信息化教学设备,提供录课、直播、理实一体化教学 |
微课制作室 |
1间 |
配备多样录制设备,提供录制微课使用 |
理实一体化教室 |
22间 |
配备鸿合大屏及操作设备,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
教学软件 |
云立方、希沃授课助手等 |
辅助教师授课、学生学习 |
(四)教学方法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教学适应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按照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教学设计上应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能够关注重点、难点的解决,能针对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深入有效,教学氛围生动活泼。
2.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的课程内容要全面按照教育部发布的专业教学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顶岗实习标准等,还要按照1+x考核标准,全面做好课程融通。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信息素养、职业能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教学设计中关注技术技能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能够针对学习和实践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突出学生为中心,强调知行合一,关注教与学全过程数据采集。合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仿真等信息数字资源,改造传统教学与实践方式、提高课程成效。
3.三段式人才培养
第一阶段为基础训练阶段,主要学习基础文化、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第二阶段为综合学习阶段,主要学习职业模块文化知识和“X”模块职业技能;第三阶段为生产性实训阶段,主要训练岗位职业能力和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做准备。
(五)学习评价
(一)学期评定
1. 考试科目学期总评原则上按平时成绩占 30%,期中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40%的比例评定。
2. 考查科目学期总评原则上按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的比例评定。
3. 体育课学期总评原则上按课内成绩占 70%课,课外锻炼活动成绩占 30%。课外锻炼活动包括广播操、眼保健操、体育锻炼课及其他体育活动。
部门老师可按学科成绩评价办法,自行设定比例。
(二)补考成绩的评定
1. 因缓考而补考的学科,按补考的实际成绩记分。
2. 因不及格而补考的学科(含补考不及格再补考者),补考成绩在六十分以上的都记为“60”,并注明“补考”字样;补考成绩不满六十分的,按实际成绩记分。
(三)毕业成绩
毕业总评:各学科毕业总评成绩取每学期平均值。第一次期末综合成绩不及格时,取该成绩与对应补考成绩分数较高的分数。
(四)实习成绩
由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以企业考核为主导,实习企业对学生在每一个部门或岗位的表现情况进行考核,在学校制定的《学生实习手册》的相应栏目中填写考核评语及等级,考核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企业在学生考核等级上加盖单位公章。
(六)质量管理
教学管理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合理调配教师、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 教师教学质量管理
- 教学过程管理,即按照教学过程的规律来决定教学工作的顺序,建立相应的方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等措施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
- 教学业务评价,即对学校教学业务部门组织进行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部门评价,并将过程评价与终极评价相结合。
- 教学质量管理,即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组织进行调考、抽考、统考和组织参加联盟统考,全面考核教学质量。
- 加强教学监控管理,即通过教学监控分为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过程监控找出反映教学质量的资料和数据,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纠正存在问题的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保证素质教育方针的落实。
- 学生学习质量管理
- 组织学生参加调考、抽考、统考和组织参加联盟统考,注重结果评价。
- 对学习过程中作业态度、课堂表现、参加活动等进行过程考核。
- 在实训教学中任务驱动对学生进行过程考核。
- 严格实习管理,对实习情况进行考核。
九、毕业要求
- 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或“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思想政治考核合格,操行评定80分以上
- 体质检测的达到国家标准。
- 学生必须通过规定年限学习。三年制中职学习年限应控制在2-6年;一年制中职学习年限应控制在1-2年。
- 学生必须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时、学分。
- 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社会实践及顶岗实习。
- 学生毕业时应达到规定的素养、知识和能力。
十、附录
教学计划修订记录
修订内容及原因记录表
年 月 日
修订备案表
序号 |
审核机构 |
审核意见 |
1 |
专业部论证结论 |
(教务科主任执笔) |
2 |
专业部部长审核意见 |
|
3 |
教务处审核意见 |
|
4 |
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 |
(教学副校长执笔) |
5 |
校长审核意见 |
|
6 |
学校党组织审核意见 |
(党总支签章) |
2020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公共基础选修课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心理健康》。中等职业学校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心理健康》课,此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的一门德育课。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发展性
心理健康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不是治疗和矫正,而是预防和发展因此心理健康课程是面向全体正常学生而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和治疗。发展性--是对心理健康课程根本的定位所在。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各种 问题如学校适应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学习策略问题、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异性交往问题、生涯发展与规划问题等。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
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的辅导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 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在课程目标设计上以整体目标为核心设计菜单式的心理健康课程各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用和改编,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性。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分享
本课程倡导活动型的教学模式 让 学 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促进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在课程中活动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并能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四)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注重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等能力的发展。评价要 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辅导技巧和水平。心理健康课程不以任何测验或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手段。
三、课程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会调适寻求发展。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建 立在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学校适应、学习策略、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和生涯规划的基础上。围绕这几个分目标,具体要达成的目标如下:
(一)
学校适应
1、了解学校各建筑和部门 知道学校心理辅导室的位置和功能。
2、认识心理健康课程,了解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要求。
3、觉察自己目前的生涯状态,宣泄自己进入学校后的困惑,分享和了解别人的困惑。
(二)
自我意识
1、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人格特质类型,学会悦纳自己。
2、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价值。
3 协助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活型态 作为未来职业选择的参考。
(三)
学习策略
1、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学习价值观,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
2、协助学生分享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3、协助学生学会调节考试焦虑的方法学习考试应答技巧。
(四)
情绪调节
1、学习如何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2、学习如何宣泄情绪和调节情绪。
(五)
人际交往
1、了解人际交往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协助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中沟通的重要性,并学会“ 我讯息”的沟通表达方式。
3、了解处理人际沟通的技巧,并学习使用两个基本的技巧倾听和共情。
4、正确认识青春期异性交往问题,学习处理异性交往中出现的典型问题。
(六)
生涯规划
1、了解什么是正当的休闲活动,发展适合自己的休闲活动。
2、协助学生探索职业世界和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学习阅读求职广告。
3、学生能了解什么是生涯发展,对自己生涯负责的态度
4、学生能认识到生涯抉择时可以获取帮助的资源和途径,并学习使用生涯决策平衡点。
5、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涯期待,订立自己三年内学习等各方面的暂定目标。
四、各章节课程标准如下:
第二单元第五课--天生我材必有用
教学目标:
- 正确认识自我
- 树立潜能意识,增强自信心
实施建议:
1、通过小组讨论法,提出问题:自信、自卑、自大三种心理状态的区别及表现?并分别请同学上来表演(表情、动作),以达到正确认识自我这一教学目标。
2、通过实验教学法(一分钟能鼓掌多少下、装满水的杯子能放多少根别针),提出问题:实验后为何会有产生如此结果?引出“潜能”概念,树立同学们的潜力意识;通过相关视频案例,是学生们对比视频人物,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
活动建议:
回形针实验、拍掌小实验、情景表演
第四单元第十三课--愿友谊天长地久
教学目标:
- 掌握与同学或同伴交往的方法与技巧
-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实施建议:
1、通过情景教学法,请同学们表演课本67页的三种情景,让同学们在表演中培养其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2、通过相关视频案例,提出问题:怎么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呢?引出“倾听、赞美、沟通、互助”的技巧,从而到达这一教学目标
活动建议:
观看视频、情景表演
第四单元第十四课--花季莫种相思树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的爱慕情感
2、掌握异性交往的技巧(自信、坦诚、倾听)
实施建议:
1、通过播放FLASH动画歌曲《女人是老虎》,提出问题引发探究:为什幺小和尚觉得吃人的老虎可爱,而且还闯进他的心里?让同学们明白异性交往是成长过程中合理的心理需求。从而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爱慕情感。
2、设立情景--《借书》,请同学们结合实际表演借书的情景,研究表演的同学在借书的过程他们与异性交往中有没有不妥之处?后请各小组制作《异性交往秘籍》。从而使同学们在表演思考并探究出与异性交往的技巧,达到这教学目标。
活动建议:
情景表演
第四单元第十五课--架设师生爱心桥
教学目标:
1、认识老师的工作特点,认识教师工作的辛苦,尊重老师。
2、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学会如何与老师沟通
实施建议:
1、视频《全程高考》片段,探究问题,范老师为何会如此生气?谈谈范老师的工作特点?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出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及工作特点,再通过美教师“章莉莉”的案例,使同学们从心灵上尊重老师。
2、通过第74页心灵故事提出问题,如果老师没有了解事实,张文同应该怎么办?分组讨论,然后讨论出这种做法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回答,引出处理师生关系的方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活动建议:
观看视频
第五单元家庭、社会中的我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热爱生命,遵纪守法,意志坚定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2、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感受父母的爱,探索和父母相处之道,在生活中能理解父母,热爱父母。
3、启发学生认识到应该对父母、老师、同学等怀有一颗感激之心,唤起学生对父母、老师、他人、社会的感恩之情。
实施建议:
1、通过观看《青少年犯罪》记录片,探究问题,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的原因有哪些?总结引导学生抵制社会中的不良诱惑,热爱生命,遵纪守法,意志坚定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2、学生自己收集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和趣事,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探索和父母相处之道,在生活照理解父母、热爱父母。
3、阅读课本P94心灵故事,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对父母、老师、同学等怀有一颗感激之心。
作业布置:
写下与父母相处印象深刻的经历,P96-明辨是非。
第六单元 学会学习
本单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单元。旨在弄清楚学生厌学的原因,帮助还有学习兴
趣的同学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基本理念:
本单元应采用探究式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明白学习的必要性。同时帮助他们树立目标,产生学习的动力。
课程目标:
1、弄清楚大部分学生厌学的原因。
2、将学习上的信心和个人的自信联系起来,树立学习的信心。
3、找到学习的动力。
4、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实施建议:
1、了解学生差或不喜欢的科目是什么?不喜欢的原因又是什么?分析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
2、了解学生擅长的科目是什么?通过鼓励,引发学生的自信,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3、选取案例,通过一些在专业上有所专长的人士的故事,说明只要定准目标,措施得法,都是可以成功的(如本校12级的秦驰同学)。让同学门找到学习的动力。
4、这是本章节的难点。可以用一些心理小游戏,帮助同学们发现自己的弱项在哪里,平时有什么不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改正。让学习较差的同学认识到优秀的同学之所以优秀是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而不是真的比其他人聪明。帮助较差的同学制定学习计划。
作业建议:
通过书后的自我剖析,分析自己在学习上的弱点,并制定一份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计划。
第七单元 有效学习
本单元是学习篇的第二部分内容,在上一部分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后,要让他们明白在职校的学习和在中小学的学习不同,完全可以从头学起,打消他们的畏难情绪,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本理念:
本单元的目的,是让同学们认识到学习能力并不光是应试能力,而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能力。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能力,才能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课程目标:
1、了解学习能力的概念
2、了解自己擅长的能力
3、结合专业,了解自己的专业要求具备何种职业能力
4、应对学习和家庭带给自己的压力。
实施建议:
1、由教师在课前搜集视频,主要搜集一些有学习能力的人的成功案例,说明虽然起步时经历了困难,但任何人经过努力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而取得成功。
2、通过一些心理和职业能力测试,引导同学们找到自己擅长的能力。(参考书上P118-P119的思考题)
3、通过列举专业上的一些成功人士,分析他们的成功源于具备何种能力。
4、到了这一步,有些同学已经开始意识到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但因为以前基础较差,现在开始学习会感受到学不会而带来的压力,通过书上P123到P126的心理测试,教会学生缓解压力的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贵在坚持。
作业或活动建议:
书上P126的拓展训练或类似的训练,并在做完后写出心得体会。
第八单元:职业心理
本单元是打造学生职业理想的一个关键章节。本单元的学习,关系到学生今后的职业人生。大多数学生在此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同时也没有做好准备在不久的将来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所以本章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职业心态,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
基本理念:
本章主要通过对专业的了解,让学生明白在本专业中从事工作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心态,本专业对就业者要求什么样的素质。中职生大多眼高手低,教师要通过一些案例,让他们能够对自己有更清楚地了解,进而认清现实,端正择业观念,明确职业角色,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
课程目标:
1、有明确的职业理想。
2、培养职业兴趣,有健康的职业心理。
3、定位自己的职业角色。
实施建议:
1、课堂作业:你是怎样选择了现在这个专业的。了解学生选择专业的原因,端正择业观,树立职业理想。
2、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其实还不了解,通过书上“心灵故事”上刘敏硕的故事,让学生明白职业的成果是要通过积累实现的,要结合自身实际来确立职业理想。
并通过心理小游戏来充分了解自己是否具有相应的职业心理素质。
3、了解一下有多少同学对现在自己所学的专业毫无兴趣,这些同学当初又是怎样进入这个专业的?通过心理问答的形势,了解他们的兴趣在哪里,帮助他们在兴趣和专业中寻找平衡点,实现职业价值。
作业或活动建议:
课堂活动“十年后的我”,设想十年后你在路上遇到了你的老同学,那时的你会是什么样子?模拟一番对话。
第九单元 适应职业
临近期末,学生们在完成本学期的学习后,就离踏上职场又近了一步。是否能适应职业的要求,是很多同学担心的问题。本单元是下半学期的重点,在于帮助大家检视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排解职业压力,夯实职业能力基础,度过职业适应期,为自己的将来开拓一个良好的职业基础。
基本理念:
本单元的主题是适应职业,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班,带领同学们逐步熟悉自己即将面对的职业,主要的工作会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压力,看看和同学们心中想象的是否一样,带领他们认识到社会的竞争现实,让他们对职场有一个清楚准确的认识。
课程目标:
1、排解职业压力的方法
2、夯实职业能力
3、升学与就业的选择
实施建议:
1.通过本单元中李林的故事,了解压力是如何产生的。了解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压力,有压力时的表现是怎样的?再通过了解应对压力的几种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缓解压力的方法。
2.观看有关长城的视频,宏伟的建筑都是从基础开始修建的,追求理想也要从基础起步。了解职业能力的具体划分标准,认识到其中都包含有哪些能力,而自己较欠缺的是哪种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设置一些场景,来考察学生的职业能力。
3.经过能力的考察,学生就可以知道自己的专长在理论还是在动手能力上,就可以依据他们自己的理想来选择就业还是升学了。
作业或活动建议:
1.情景模拟,设置一些专业中常见的问题,通过解决的方法,考察学生的职业能力。
2.模拟面试,考察学生对于自身职业能力的了解程度。
第十单元:创业与创新
每个人对人生的追求都有所不同,有的人想要有一个辉煌的职业生涯,但也有的人不满足于为别人工作,想要创立自己的事业。年轻人有很多创业成功的例子。在本单元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述一个道理:成功的道路是有千万条的,只要你做好了准备,找到你自己合适的道路,你就有成功的希望。本单元就是为同学们做后的心理准备的。
基本理念:
本单元只有3课,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面对挫折上。现在的中职生面对困难更多地是想到放弃而不是克服。在本章中教师要向学生传达一个理念:逃避是无法躲过困难的,只有面对它才有战胜它的可能。在课程中要创设各种情景,来锻炼学生面对挫折的健康心态。
课程目标:
- 如何正确面对挫折
- 创业者应当具备的素质
实施建议:
- 分组讨论书上孙洁的故事,提出问题:当你遇到觉得丢脸的事时你会怎么办?再由全班同学讨论方法是否正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 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提出一个以前遇到的挫折,并说明当时是怎样应对的,由全班同学讨论这个同学的应对方法是否正确。
- 通过心理小测试,教授面对挫折的正确方法。
- 通过案例,讲述创业应对具备的基本素质,引导学生检视自身是否具备这些素质。
作业或活动建议:
- 将课堂上讨论的如何面对挫折的方法形成书面作业,讲讲自己以后将如何面对挫折。
- 从创业的案例中得到什么启示?
课时安排
序号 |
周次 |
课程安排 |
学时 |
1 |
1 |
身心健康促成长;心理健康哆来咪 |
1课时 |
2 |
2 |
心理发展你我他;心理调适方法ABC |
1课时 |
3 |
3 |
天生我才必有用;放飞生命的梦想 |
1课时 |
4 |
4 |
阳光总在风雨后;给真我一面旗帜 |
1课时 |
5 |
5 |
青春的秘密花园;敏感的性心理话题 |
1课时 |
6 |
6 |
做情绪的主人;向快乐与幸福出发 |
1课时 |
7 |
7 |
愿友谊地久天长;花季莫种相思树 |
0.5课时 |
8 |
8 |
架设师生爱心桥;冲突,让青春失色 |
0.5课时 |
9 |
9 |
筑起心灵的防火墙 |
1课时 |
10 |
10 |
期中考试 |
1课时 |
11 |
11 |
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滴水藏海,心怀感恩 |
1课时 |
12 |
12 |
学会学习,学习能力大盘点;积极应对学习压力 |
1课时 |
13 |
13 |
我的职业理想;职业心理素质与我 |
0.5课时 |
14 |
14 |
我的角色我喜欢 |
0.5课时 |
15 |
15 |
排解职业压力有妙法;为职业能力夯实基础 |
1课时 |
16 |
16 |
升学与就业适应;职业倦怠与应对 |
1课时 |
17 |
17 |
期末考试 |
1课时 |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标准(讨论稿)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
总学时:15 其中理论10学时,实践5学时
适合专业:本校所有专业
一、课程设计思路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育原则转化为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的中介,也是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清晰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技法,并且在学习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去创新;通过对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有比较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创新创业案例分析与讨论,切实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并树立正确的创业成败观。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引导、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本课程的设计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关注知识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突出教育思想转变。
由于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因此我们采用真实案例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探究式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创业实训软件作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模拟真实创业环境,弥补教学环境的限制。另外为丰富教学素材,重点提供中职生创新创业案例、创新创业微视频、创业信息资源等。
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参与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创业园参观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能力目标
1、逐步形成创新创业者的科学思维;
2、懂得创业过程中的财务计算与分配方式;
3、能掌握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团队组建、人脉关系积累、资金筹措的方法;
4、通过加强社交能力,从而提升信息获取与利用,提高合作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
1、熟悉掌握创新思维提升的基本方法;
2、明确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明确创业的产生与演变过程;
4、掌握商业模式的设计;
5、能对互联网经济趋势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主动适应互联网经济大趋势。
(三)素养目标
1、具备主动创新意识,创业潜质分析能力;
2、能够进行创业机会甄别和分析;
3、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观;
4、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序号 |
工作 任务 |
学习内容及要求 |
能力训练项目 |
学时 |
1 |
模块一:创新思维的认识 |
任务一:我们为什么要创新 任务二:我们为什么不能创新 |
能理解什么是创新及创新思维; 能了解对于个人及社会的重要性; 能理解创新思维形成的阻碍; 能掌握创新的7大来源。 |
1 |
2 |
模块二: 创新技法 |
任务一:创新技法之观察分析。 任务二:创新技法之创意激发。 任务三:创新技法之跨界组合 任务四:创新技法之组织执行 |
能理解同理心地图、情境故事法的原理并加以运用; 理解头脑风暴法和奥斯本6M法则对于创新思维形成的重要作用; 能运用创新技法进行生活中的创新 |
1 |
3 |
模块三:认识创业 |
任务一:创业的概念与过程 任务二:创业与个人及社会发展 任务三:创业面面观 |
理解创业的概念、本质以及创业的重要性; 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 |
1 |
4 |
模块四:创业素养的提升 |
任务一:创业精神 任务二:创业心理 任务三:创业伦理道德 |
掌握创业精神的作用及培育创业精神的方法; 加强对自身的道德与礼仪的创业素养。 |
1 |
5 |
模块五:创业机会的识别 |
任务一:如何评估创业风险 任务二:创业风险的防范 |
知道创业机会具备的特征、类型,掌握创业机会的来源渠道; 明白如何考察创业机会的实际价值。 |
1 |
6 |
模块六:全面认识“互联网+” |
任务一:认识互联网及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任务二:“互联网+”时代新业态 任务三:互联网+营销传播 任务四:互联网+未来趋势 |
知道什么是“互联网+”,对互联网思维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理解“互联网+”时代下新业态的特征; 理解互联网+营销传播的优势; 掌握“互联网+”的未来趋势。 |
1 |
7 |
模块七:如何设计商业模式及整合资源 |
任务一:商业模式及设计 任务二:团队组建 任务三:启动资金筹措 任务四:人脉资源积累 |
知道商业模式的重要性; 了解商业模式的类型; 掌握商业模式创新的方法; 组建创业团队的方法;知道如何组建创业团队; 清楚了解创业资金的筹集方法; 明白建立人脉资源的方法。 |
1 |
8 |
模块八:设立你的企业 |
任务一:创业政策 任务二:如何进行企业选址 任务三:如何进行工商登记注册 任务四:如何控制设立成本 |
能了解明确选址的几个步骤,明确具体选址时应考虑的问题; 能通过了解几种常见的筹资方式,并进行对比,确定自己创业筹资渠道; 知道有效利用创业政策; 了解注册资本,学会企业设立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之法。 |
1 |
9 |
模块九:创业经验谈 |
任务一:学习前辈的宝贵创业经验 |
通过了解创业企业家的经验之谈,理解创业的艰辛,在创业前做好心理准备,遇到困难或问题,能够坚持下来,终形成自己的创业观。 |
1 |
10 |
选修模块一:某电子设备制造或汽车制造企业现状调研(注:偏制造业创业) |
任务一:感受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设备在现代制造企业的优势; 任务二:能整理出产品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 任务三:能找出生产过程中不足之处,并提出整改方案 |
熟悉电子产品或机械产品制造的基本工艺流程; 明确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性 |
1 |
11 |
选修模块二:某连锁贸易公司运营情况剖析(注:偏贸易类创业) |
任务一:连锁经营的运作模式 任务二:企业贸易流程 任务三:分析及合理设计销售流程 |
知悉连锁经营的运作模式及管理方式; 明晰贸易类企业的盈利模式; 了解如何提升贸易类企业的效益 |
1 |
12 |
选修模块三:参观某电商物流园(注:偏电商创业) |
任务一:电商企业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任务二:网店开办的详细流程 任务三:电商仓库业务流程 |
熟悉掌握电商企业的运行模式; 熟悉电商企业开办的详细流程; 了解电商仓库的业务流程 |
1 |
13 |
选修模块四:某互联网公司(如滴滴打车)盈利模式调研(注:偏互联网+) |
任务一: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模式分析 |
明确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了解线上下单、线下服务的经营模式; 对生活中哪些领域可以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有自己大胆的思考 |
2 |
14 |
选修模块五:现代服务业(如旅行社、餐饮、交通)企业调研(注:偏服务行业创业) |
任务一:现代服务行业对人员素质的要求 任务二:如何提升服务质量 |
通过对某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调研,让学生明确服务行业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同时明确如何提升服务质量 |
1 |
学时合计:课内10学时,其中理论10学时,实践5学时 |
四、教材编写与选用建议
1.李家华:《创业基础》,北京师范中职出版社2013年
2.陈工孟:《创新思维训练及创造力开发》,经济出版社2016年
3.李钢:《中职生创业指导》,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4.张耀辉:《创业学导论:原理、训练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5.钟晓红:《中职生创业教育》,北京理工中职出版社出版2010年
6.葛海燕:《中职生创业教育与指导》 清华中职出版社,2013年版
教材按本课程标准进行编写,不做统一征订,教材选用符合本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五、教学资源与其它
序号 |
教学资源类别 |
教学资料基本信息 |
1 |
文字教学资源 |
- 教材;
- PPT课件;
- 配套的创业相关杂志及图书资料
|
2 |
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 |
- 多媒体教室;
- 创业实战软件、创新思维测评软件、创业潜能测评软件、创业知识学习软件、创业信息平台软件。
|
3 |
教学保障 |
- 多媒体教学设备正常运行;
- 案例、教学材料做好准备,同时需要做好课堂上学生的组织互动工作
|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案例分析讨论
在进行新的知识导入时,为吸引学生兴趣,引入与本节课题相关的现实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进行案例讨论时,一般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讨论,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主要针对案例的创业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用所学知识,放开思路,大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教师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形成创新思维,如何寻找创业机会,如何解决创业中困难的,如何组建创业团队,如果设计自己的商业模式等。
创业实训软件作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模拟真实创业环境,弥补教学环境的限制。通过实训软件可以使学生快速掌握企业创业流程,提升学生经营决策能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撰写创业计划书是创业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创业计划书写作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根据所发现的创业机会,对创业的全过程进行设计。学生自我选择伙伴组成创业团队(一般6人左右),商讨创业点子,讨论写作风格及分工。后,教师要求同学们将各自的设计方案进行交流、互评,展示。每组在展示自己的创业计划书的时候,其他组的同学均可以发表意见。撰写创业计划书,模拟创业设计,不但激发可以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举办创业交流座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实践教学,实际也是一种情境教学,可还原创业情境。可邀请着名企业家和知名校友来校讲学,阐述创业理论,介绍创业成就,并与学生交流创业经验,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正面接到学生对于创业的一些困惑,激发创业积极性。
(五)企业调研实践
开展企业调研实践,可以使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亲历创业情境,增强创业体验,还可以为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积累相当的真实可信的有特色的案例素材。企业调研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可以使学生更加现实的眼光思考创业。
(六)举办校内创新创业大赛
联合企业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热情的有效实践,考查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于优秀的创业方案,可协调投资公司融资将其转化为现实的创业。
七、考核与评价
考核方式1
1.考核评价=过程评价20% + 课后作业30%+团队创业计划书撰写50%;
2.过程评价:采用学生出勤,学生作业,课程综合考核相结合;
3.课后作业:根据上交作业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合理给分;
4.团队创业计划书撰写:撰写创业计划书是创业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创业计划书写作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根据所发现的创业机会,对创业的全过程进行设计。学生自我选择伙伴组成创业团队(一般6人左右),商讨创业点子,讨论写作风格及分工。后,教师要求同学们将各自的设计方案进行交流、互评,展示。每组在展示自己的创业计划书的时候,其他组的同学均可以发表意见。撰写创业计划书,模拟创业设计,不但激发可以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评定项目 评价方式 |
分 数 比 重 分 配 |
分数分配 |
平时考核 |
学生出勤10%、课堂讨论10% |
20% |
课后作业 |
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讲授什么是创业、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全面认识“互联网+”内容后教师留下案例讨论题,学生提交对案例的认识与分析作为课后作业。三次课后作业每次权重10% |
30% |
团队创业计划书撰写 |
学生自我选择伙伴组成创业团队(一般6人左右),商讨创业点子,讨论写作风格及分工。后,教师要求同学们将各自的设计方案进行交流、互评,展示。 |
50% |
合 计 |
|
100% |
考核方式2(针对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的团队)
1、考核评价=过程评价20% + 课后作业30%+创新创业大赛获奖50%;
2、过程评价和课后作业部分参考考核方式1;
3、创新创业大赛: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并且有提交完成参赛作品,有赛事评委进行点评。并将获奖作品进行展示,并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
八、课程训练项目设计参考方案
编 号 |
能力训练 项目名称 |
能力训练 任务名称 |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
相关支撑知识 |
训练方式与建议 |
1 |
创新思维的认识 |
任务一:我们为什么要创新 任务二:我们为什么不能创新 |
能理解什么是创新及创新思维; 能了解对于个人及社会的重要性; 能理解创新思维形成的阻碍; 能掌握创新的7大来源。 |
- 创新的本质
-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 创新的来源
|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教师引导 |
2 |
创新技法 |
任务一:创新技法之观察分析。 任务二:创新技法之创意激发。 任务三:创新技法之跨界组合 任务四:创新技法之组织执行 |
能理解同理心地图、情境故事法的原理并加以运用; 理解头脑风暴法和奥斯本6M法则对于创新思维形成的重要作用; 能运用创新技法进行生活中的创新 |
- 同理心地图、情景故事法的概念以及运用方法;
- 头脑风暴法的形式及运用情景;
- 跨界整合的运用方法
|
学生分组(6人/组),教师引导出某一社会现象,由学生根据特定的技法展开讨论,给出解决方案,后教师点评。 重点是运用头脑风暴法 |
3 |
认识创业 |
任务一:创业的概念与过程 任务二:创业与个人及社会发展 任务三:创业面面观 |
理解创业的概念、本质以及创业的重要性; 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 |
- 创业的概念和创业对个人、社会的意义;
- 创业的价值观
|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教师引导 |
4 |
创业素养 的提升 |
任务一:创业精神 任务二:创业心理 任务三:创业伦理道德 |
掌握创业精神的作用及培育创业精神的方法; 加强对自身的道德与礼仪的创业素养。 |
- 明晰什么是创业精神;
- 创业者所具备的心理素质;
- 创业者所必备的伦理道德
|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教师引导 |
5 |
创业机会 的识别 |
任务一:如何评估创业风险 任务二:创业风险的防范 |
知道创业机会具备的特征、类型,掌握创业机会的来源渠道; 明白如何考察创业机会的实际价值。 |
- 什么是创业机会,创业机会的类型、特征;
- 如何考察创业机会;
- 创业价值的评估方式
|
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分析市场机会、检验市场机会、撰写市场机会分析报告 |
6 |
全面认识 “互联网+” |
任务一:认识互联网及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任务二:“互联网+”时代新业态 任务三:互联网+营销传播 任务四:互联网+未来趋势 |
知道什么是“互联网+”,对互联网思维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理解“互联网+”时代下新业态的特征; 理解互联网+营销传播的优势; 掌握“互联网+”的未来趋势。 |
- “互联网+”的概念;
- “互联网+”的前景;
- “互联网+”看待创业机会
|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教师引导 |
7 |
如何设计商业模式及整合资源 |
任务一:商业模式及设计 任务二:团队组建 任务三:启动资金筹措 任务四:人脉资源积累 |
知道商业模式的重要性; 了解商业模式的类型; 掌握商业模式创新的方法; 组建创业团队的方法;知道如何组建创业团队; 清楚了解创业资金的筹集方法; 明白建立人脉资源的方法。 |
1.商业模式的概念及设计方式; 2.团队组建之初应考虑的细节问题; 3.几种常见的筹资启动资金方式 4、几种人脉资源的积累方式 |
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商业模式的讨论并创业商业模式设计方案; 小组内模拟团队组建、资金筹措 |
8 |
设立你 的企业 |
任务一:创业政策 任务二:如何进行企业选址 任务三:如何进行工商登记注册 任务四:如何控制设立成本 |
能了解明确选址的几个步骤,明确具体选址时应考虑的问题; 能通过了解几种常见的筹资方式,并进行对比,确定自己创业筹资渠道; 知道有效利用创业政策; 了解注册资本,学会企业设立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之法。 |
- 了解国家的创业政策;
- 选址的几个步骤,具体选址时应考虑的问题;
- 创办企业应进行的法律步骤,完成本企业的工商登记;
- 创办企业之初的成本控制之法
|
利用创业模拟软件,模拟企业开办、企业选址、企业登记 |
九、编制说明
本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于全校所有专业《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施的实际情况需要,在保证达到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对课程内容以及学时分配作适当地、灵活地调整。
《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修课
学 分:1
计划学时:17学时(理论课学时数:12学时;实践课学时数:5学时)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一、前言
(一)课程定位
就业指导课是我院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门职业能力必修课。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就业政策、求职技巧、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各专业学生了解我国、当地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根据自身的条件、特点、职业目标、职业方向、社会需求等情况,选择适当的职业;对学生进行职业适应、就业权益、劳动法规、创业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促使学生顺利就业、创业。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职业生涯规划》,在第一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
(二)设计思路
1.
设计总体思路
紧密结合现阶段社会发展形势和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结合高职生就业、创业、成才的真实案例,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个性化就业创业指导为辅,理论和实践课程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在每篇的理论课堂教学之中,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讨论、头脑风暴、演讲、辩论、自测、设计编写等,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每篇的社会实践课,开展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教师密切关注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进行指导帮助的个性化实践教学,切实增强学生就业创业的竞争力。
2.
课程设置依据
教育部办公厅在于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按照《教学要求》,各高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校学生的培养目标设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规定低课时要求。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和我院的实际情况,为服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在第四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总学时2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6学时,课外实践教学学时8学时。
3.
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课程内容的确定主要是根据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及河北省教育厅《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大纲》两个文件的要求,并结合我院学生实际需求而确定。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个性化就业创业指导为辅,理论和实践课程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大学生顺利就业、适应社会及树立创业意识提供必要的指导。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和职业道德观念,锻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求职的技巧和礼仪及树立创业意识。
(二)职业能力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理论实践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趣味横生的案例分析、教师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职业观;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2.
能力或方法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能力,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能力。树立信心,掌握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 求职技能等。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等。
3.
知识、社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大学生了解国家的就业形势和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把握职业选择的原则和方向;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根据人力资源市场对人才的的具体要求,选择确定课程内容,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具体课程教学内容见下表:
序号 |
学习项目 |
教学内容 |
学习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就业形势 与就业政策 |
1.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国家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法规 |
了解:从本校和本专业的就业情况来分析当年的就业形势 理解: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客观因素 掌握: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法规 |
1 |
2 |
求职信息 和求职材料准备 |
1.搜集就业信息 2.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程序 3.准备相关的证书与资料。 |
了解:目标职业的需求情况,相关要求以及自身的差距 理解:招聘单位的用人标准 掌握:用人单位的招聘流程,针对性做信息收集准备 |
1 |
3 |
求职心理 |
1.大学生求职挫折案例分析 2.求职过程中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3.如何掌握求职过程中心理问题的调试方法 |
了解:求职过程中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理解:求职过程中常见心理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法 掌握:求职过程中心理问题的调试方法 |
2 |
4 |
求职途径 和求职礼仪 |
1.求职途径 2.求职礼仪 |
了解:到哪里找工作 理解:求职面试中礼仪方面重点关注什么 掌握:求职面试中礼仪方面注意哪些事项 |
2 |
5 |
笔试与面试 |
- 笔试
- 面试
|
了解:笔试的种类和笔试的常见内容 理解:笔试和面试的目的 掌握:面试前如何做好充分准备 |
2 |
6 |
就业手续的办理 |
- 签订就业协议
2.毕业生离校、报到的规定与流程 |
掌握:熟悉签订就业协议的基本要求 掌握:了解毕业生离校、报到的规定与流程 |
2 |
7 |
大学生 职业角色转换 |
- 转换角色
- 适应新环境
3.新的工作岗位中应注意的事项 |
理解:区别学生角色与社会职业人角色 了解:新人职场会遇到的困难 掌握:走向职业成功的方法 |
2 |
8 |
就业权益 保护 |
1.毕业生就业权益; 2.求职过程中常见的侵权、违法行为; 3.劳动合同的法律效用与签订原则; |
了解:就业过程中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的侵权行为,掌握: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
1 |
9 |
就业面试 指导 |
要求学生收集相关就业信息,根据具体的求职意向准备一份面试现场的自我介绍及可能遇到的面试题目问答。 |
课外实践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模拟求职面试过程了解求职面试流程,树立正确就业意识。 |
4 |
(二)实践教学安排
1、根据本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院实际,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演讲会、竞聘会、模拟面试会,听成功人士讲座,观看励志录像、电影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和职业观。
2、组织学生进行学生街实地调查研究,参加招聘会等活动,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切实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1.
教材选用
本课程吕燕萍主编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7月第一版,ISBN978-7-5100-1677-6 。这本教材是中国出版集团“十二五”规划教材,被列为21世纪大中专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丛书。本教材资料详实,里面有丰富的实际操作题可供选择。这是选用这本教材的主要原因。
2.
教材编写原则与要求
以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指导思想,贯彻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材与实际的结合,教学过程和实际工作过程的结合。
3.
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使用建议
教材使用需注意结合学生理解情况,同时参考资料有张威编著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参考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1月。
(二)教学建议
1、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管理作用。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除了通过课堂传授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外,还应结合心理学知识,测评工具等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行动。
3、组织学生通过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一般3-5人),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讨论课题,给小组分配任务,经过1-2周准备,由小组成员上讲台,把学习体会与同学分享。教师根据每个同学的表现打分评级,并做后点评。
4、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编制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使学生更清晰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增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集中教学形式包括形势报告会、专题讲座、影视教育等形式;分散教学形式包括辩论赛、职业规划大赛、创业计划竞赛等。
(三)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本课程的考核分成以下三个部分:(1)平时成绩占 40%,主要以考勤和课堂活动参与度和表现为依据。(2)教学实践活动(提交作业)占 60%,主要以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以及提交的作业质量为考核依据。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自行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提高课堂信息量,多种视频材料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清晰直观的理解教学内容,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名人传记和影视资料:介绍名人的励志故事,激励学生勇于拼搏,增强学生自信心。拓展学生的视野。
3、网上课程资源库:建立了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平台,提供帮助学生课外自我测评、案例库、和答疑系统等网上资源,学生可以随时登陆进行讨论。
4、加强实体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发动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有效资源,如招聘会、交流会、实训基地、勤工俭学岗位等,通过多种多样的观察与学习、交流与实践,把所学的理论与现实社会更好的结合,从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书法训练》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公共课基础选修课
学 分:5
计划学时:95
适用专业:中职各专业
一、课时安排
序号 |
学习章节 |
课程内容 |
学习要求 |
活动设计 |
参考学时 |
1 |
课程说课 |
课程说课 |
使学生对本课程有整体的认识。 |
1.以谈话的形式导入; 2.简要介绍本课程的相关情况及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
10 |
第一章 |
绪论 |
1.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2.能掌握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法; 3. 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崇敬之情。 |
1.举例说明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中华传统文化的类型; 3.举例说明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法; 4.学生分组讨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 |
2 |
第二章 |
语言文字 |
1.熟知中国语言文字发展知识; 2.能对古今语言的差别、姓名称谓等具体知识进行分析; 3. 开阔视野,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
1.举例说明汉字六书的含义; 2.学生分组讨论汉字如何引发想象和联想; 3.举例说明姓氏、名字、别号、谥号; 4.学生自创对联。 |
10 |
3 |
第三章 |
书法绘画 |
1.熟知中国传统书法绘画知识; 2.能欣赏传统书画作品; 3.开阔视野,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
1.以毛笔的结构引入课程; 2.结合实例和师生互动讲授书法的产生与发展; 3.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书法的特点; 4.学生分组讨论中国画的造型法则。 |
75 |
13 |
合计 |
95 |
二、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建议
1.
教材的选择
本课程拟选用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周臻·黎莉·华雪春编著)作为教材。该教材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需求,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中具代表性,与现实社会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对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有一定帮助的中国传统思想、社会生活、文化艺术、节日风俗等内容进行了阐述。通过阐述,深入分析和揭示其所蕴涵的人文内涵,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和魅力。教材内容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较强。
2.
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使用建议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选用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修订本)作为教参,该书基础知识介绍详细,与所选教材互为补充。
教材选取教学内容与学生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所需要的、所使用的相适应,与学生实际传统文化水平相衔接。多选用学生感兴趣、易于理解接受的教学内容。为了使授课内容更有针对性和适应性,将教材做了一些处理,删掉中华武术、建筑园林、衣冠服饰等内容,这些内容将在《实用美学》课上讲授。
(二)教学建议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与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可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采取以下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1)思想引领。从文化史、哲学史、思想史的高度,引导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领略中国祖先、古圣先贤聪明智慧,感悟古人对宇宙规律的认识,感悟古人对人类心灵与道德的体悟,领略古人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欣赏古人在文化、艺术上的高妙神韵,感悟古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感悟中国祖先创造的伟大文明,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生活链接,激发中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情怀。
(2)专题讲解。专题讲解是本课程采用的主要形式。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可能一一涉猎,主要采取专题讲座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哲学与宗教信仰、传统文学艺术、传统生活习俗养生礼仪等文化,针对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比较详细的讲解,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总体梗概,便于今后对感兴趣的某一方面做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3)案例教学。通过一些具体案例和历史典故,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文化巨匠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与认识,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4)答疑讨论。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5)体验教学。组织学生观看相关教学资料片,让学生领会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6)经典导读。有计划的对儒释道经典著作进行解读,引导学生养成读诵经典的习惯,从中感悟古圣先贤的真实智慧。
(三)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本课程为考查课。为了检测教与学的效果,给学生以督促和激励,教学考核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方式。具体表现为:课堂表现 + 课后作业 + 出勤。
过程性评价: 课堂表现、作业、出勤构成过程性评价(共100%)
课堂表现:平时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及课上项目完成情况,给学生打分 (30%)
作 业: 作业完成情况 (50%)
出 勤: 有无旷课现象 (20%)
通过教学考核,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感悟精神内涵,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增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领学生形成有传统文化底蕴的人格素养。
(四)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本课程的课程资源包括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实用美学综合应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包括
(1)图书(包括教材)、报刊、图片等文本资源。
(2)录像、录音、影视节目、网络等音像资源。
(3)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名胜古迹等文化设施和人文景观资源。
(4)各地传统文化研究专家、学者、民间艺人等人力资源。
(5)各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传统文化节日等生活资源等等.
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鼓励学生制作传统文化网站,进行交流学习和资源共享。
(五)教学队伍建设建议
本课程需要任课教师具备扎实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需要教师多参加社会实践,具备较高的文化底蕴。
学校安全教育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一、前言
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灾难的频发,进一步强化了人类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使人们更加关注对青少年的生命安全教育。其实,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对后代生命的爱护与安全能力的培养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初,这样的传授或基于动物性的本能,或基于人类逐渐发展的自觉意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安全保护条件的不断改善,人类总体的生命延长了,而自我保护、维持安全的能力却在减弱。特别是在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之后,家长们对于子女的过度保护导致了这一问题更趋严重,致使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小就认为,生命安全的问题应是和社会需要关心的事,而自己却缺少积极的安全与生命成长意识和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
由此可见,我们现在强调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切不可当做应付工作的一时之举,而应该真正意识到,这是在向未来、向国民传递的人类重要、本质的观念,在唤起人们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同时,焕发出每个生命的光彩,让世界的发展充满活力。基于这样的认识与理念,人类所有的教育就有了内在对应的需求,使多样化知识和能力的传承有了重要的聚焦。所以,在我们中小学的各类教育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珍重、责任、奉献的生命意识,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势在必行。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立足于本校的现状,以培养中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中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为总目标的综合课程。
三、
基本理念
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是培养中学生树立国民意识、提高国民素质和公民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中学生安全教育,既强调安全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要激发中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确立正确的安全观,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掌握安全防范知识和主动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四、设计思路
(
一)科学性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
(
二)实用性原则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学生健康成长。
(
三)综合性原则
坚持专门课程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自救自护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相结合。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学生健康成长。
二、分目标
(一) 情感与态度
通过安全教育,中学生应当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安全观,把安全问题与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为构筑平安人生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二)知识与技能
通过安全教育,中学生应当了解安全基本知识,掌握与安全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安全问题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安全问题的社会、校园环境
(三)过程与方法
在实践中让学生自己收集生活中的安全教育故事,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法律要闻,然后用讲故事、说新闻的形式来学习安全知识。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活动指导建议
1、根据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特点,要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来引导学生,并让学生自己参与。在实践中让学生自己收集生活中的法律故事,收集媒体中的相关安全方面要闻,然后用讲故事、说新闻的形式来学习安全知识。教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把内容与教材中的安全知识结合起来学习,使学生们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2、教学过程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师还引导学生观看新闻节目,并把其中与中学生有密切联系的案例拿到课堂上来分析,用以案说法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进一步懂得学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3、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通过幻灯、录像、VCD、多媒体等直观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国家的安全法规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了解。
(二)教学活动
1、课堂讲授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用广泛,且其他各种方法在运用中常常要与讲授法结合。信息量大能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说明、分析、论证、描述、设疑、解疑等教学语言,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科学知识。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三项职能,同时要通过说明目的、激发兴趣、教会方法、启发自觉学习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法教学作为发展性课堂评价的重要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办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更能够体现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的新理念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法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 。
3、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法是向学生提供一段
资料,然后提出问题,在问题中要求学生阅读分析给定的
,依据一定的
,或做出
,或作出
,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意见等。此法大大缩短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差距。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会把课本知识转化为现实生活的案例,交给学生去讨论。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就能设身处地地从实际的场景出发,设想可能遇到的种种障碍,自己有可能产生的种种见解,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方案。一旦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就可以把这些真才实学应用于其中。
4、实际演练
利用校园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如安全过马路,消防演习等,培养学生的在突发危险中的应对能力。
5、相互监督
引导学生互相监督帮助,同学有危害到人身安全的行为时,其他学生及时指出,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安全才有保障,同时也可以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交流,增进同学间的关系。
(三)评价建议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1.对学生数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2.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3.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二、教材编写原则
(
一)科学性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
(
二)实用性原则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学生健康成长。
(
三)综合性原则
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坚持专门课程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相结合;自救自护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相结合。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
2020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汽车文化 |
了解汽车的发展历史,能简述汽车名人事迹、汽车运动等相关知识;了解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和名车车标的相关知识。 |
30 |
2 |
新能源汽车概论 |
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国内外新发展动态和国内相关政策;掌握电动汽车的基本原理与结构;了解电动汽车常用的动力电池的基本原理与结构、工作特性;了解电动汽车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的功能;了解电动汽车常用驱动电机的基本结构原理与驱动特性;掌握电动汽车的行驶性能的基本计算方法;了解电动汽车保养和维护的相关知识。 |
34 |
3 |
汽车定期维护 |
(一)了解汽车的类型、牌号;掌握汽车各系统与总成的名称、作用、基本结构和连接关系,能初步分析汽车基本结构,能完成新车交车前检测(PDI检测),能完成汽车5000公里以内的各级维护,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二)掌握汽车相关零部件的检查和调整。能完成汽车40000km以内的维护工作,能进行车轮换位、汽车尾气排放检测、汽车电气系统工作情况检查等车辆维护作业。 |
34 |
4 |
新能源使用与维护 |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新能源汽车专业方向的一门核心课程。以纯电动汽车常见故障为学习对象,以《汽车电子控制电路分析》、《动力电池技术与电池管理技术》、《动力电机技术及其控制技术》等课程为基础,任务是使学生对纯电动汽车的机械构造和电子控制系统的构造和性能进行了解和掌握,并掌握纯电动汽车和传统汽柴油机车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区别。对纯电动汽车的使用和维修的一般知识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初步学会动手检测、调试、和维修纯电动汽车的常见故障,为今后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设备管理、营销、服务和维修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34 |
5 |
汽车机械基础 |
了解常用传动机构的构造、原理和液压传动相关知识。掌握汽车中常见传动机构工作原理,具备正确识读汽车零件图的能力。 |
60 |
6 |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 |
了解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汽车常用电子元件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性能检测。能够熟练运算简单的直流电路。 |
68 |
7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 |
了解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发动机维护的基础知识,能够拆卸、装配发动机 |
90 |
8 |
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 |
了解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和部件的结构、功能,掌握底盘维护的基础知识,能够拆卸、装配汽车底盘各总成 |
102 |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一、本课程安排
《汽车文化》作为学生学习汽车知识、技术的一门入门课程,在高一年级上期教学。本课程总学时为30学时,每周2学时。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讲述了汽车概述,汽车基本知识,汽车发展简史,著名汽车公司及品牌文化,汽车设计开发,汽车时尚与娱乐等,充分体现了汽车文化的历史性,动态性,知识性,技术性,趣味性。
能帮助学生了解汽车过去,现在和未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全面的了解汽车专业热爱汽车提高在汽车维修上的技能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以及汽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汽车概述,汽车基本知识,汽车发展简史,著名汽车公司及品牌文化,汽车设计开发,汽车时尚与娱乐等内容的了解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热爱汽车专业,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汽车专业学习中。使学生了解汽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公路运输和综合运输体系。
2、本课程内容全面而生动,通俗而易懂,针对刚刚开始学习汽车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全面地了解汽车专业,热爱汽车专业。能够了解并讲述汽车的相关知识和发展史。
3、通过学习,提高和培养自觉性、意志力、价值观、精益求精、审美观等,学会感恩、做人、沟通及合作的能力等。
四、教学
进度和课时安排
教学项目 |
教学目标 |
学时 |
模块1 汽车基本知识 |
1.熟悉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2.熟悉汽车的基本组成 3.能熟练的说出汽车编码所代表的含义 |
2 |
模块2 汽车发展简史 |
1.了解汽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3.能熟练的说车乘用汽车的发展历程 |
2 |
模块3 著名汽车公司及品牌文化 |
1.熟知各著名汽车公司的发展简史 2.熟知各著名汽车公司旗下著名品牌 3.能运用网络查找各著名汽车公司资料,形成对该公司及其品牌的整体认知 |
4 |
模块4 汽车设计开发 |
1.熟悉影响汽车外形的主要因素及各汽车外形的种类 2.熟悉确定汽车色彩的主要因素及汽车色彩与汽车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 3.熟悉汽车设计的内容和过程 4.熟悉现代汽车生产的过程及内容 5.能将汽车设计、生产与汽车外形、色彩有机的联系起来 6.能熟练对现代汽车外形进行一个概括和分类 |
4 |
模块5 汽车娱乐时尚 |
1.了解汽车运动类型 2.了解汽车运动基本规则 3.了解著名汽车电影及汽车摄影常识 4.能向别人介绍汽车音乐并欣赏汽车光影 5.能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汽车时尚娱乐知识及活动概况 |
4 |
模块6 汽车后市场 |
1.熟悉汽车后市场的定义与分类 2熟悉汽车后市场各项服务内容 3.能通过查阅资料向别人介绍汽车后市场工作内容及相关要求 |
4 |
模块7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 |
- 熟悉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应用
- 熟悉汽车被动安全技术应用
- 学生能说出汽车上主动安全技术的应用,并指出哪些是主动安全
- 学生能说出汽车上被动安全技术的应用,并指出哪些是被动安全
|
4 |
模块8 汽车与社会 |
- 了解汽车带来的主要污染及对环境的危害
- 理解汽车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 会用环境保护的观解释我国重视发展新能源汽
车的原因 |
4 |
复习考试 |
-
|
2 |
总课时 |
30 |
五、教法建议
1. 教学原则
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1)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教学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加强个别指导。要用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看待学生,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激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2. 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着力于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为学生加强交流、互相启发创造条件;在规划落实过程中,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创造条件。
(3)教学方法评价要以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汽车文化”的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制订既实事求是、又富有激励功能的发展规划,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信心和成功者心态,有助于学生主动按照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六、教材使用建议
由张兴华主编的《汽车文化》,教材通俗易懂。
七、评价和考核
1. 评价目的
学习评价是为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认识提高、能力提升、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依据。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汽车文化的发展历程。
2. 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必须遵循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要调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3. 评价方式
考试形式以平时考核和学期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平时考勤及上课表现等,学期考试则采用试卷考试,让学生结合中国实际,就汽车技术、汽车发展史、汽车造型、车标、赛车、名车名人、民族品牌、产业政策等方面写一篇汽车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的文章。
4. 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运用评价主要指汽车文化发展史各环节和整体产出的质量,以及汽车文化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激励作用。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一、本课程安排
《新能源汽车概论》安排在高一年级下期,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总学时34学时,每周2学时。
二、 课程性质与任务
《新能源汽车概论》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构建于《汽车机械基础》和《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其作用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以及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为后期新能源的维修保养打下基础。并加强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的锻炼,从而加强职业素养的形成,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三、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1.能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趋势、技术发展路线、国家扶持政策
2.能正确的识别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检测仪器、工具和设备
3.能认知纯电动汽车的组成结构及汽车高压系统部件及线束
4.能找出纯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区别
5.能认知混合动力汽车的组成结构及汽车高压系统部件及线束
6.能找出混合动力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区别
7.能认知燃料电池汽车的组成结构及汽车高压系统部件及线束
8.能找出燃料电池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区别
四、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
教学项目(理实一体) |
教学目标 |
学时 |
1.新能源汽车使用安全 |
1.能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趋势、技术发展路线、国家扶持政策 2.能识别新能源汽车常用的电力电子器件 3.能识别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部件及线束 4.能了解新能源汽车高低压标准及高压危害 5.能正确识别和使用新能源汽车个人、车间防护用品 6. 能正确的识别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检测仪器、工具和设备 7.能正确的规范的对纯电动汽车进行下电操作 8.能正确的对新能源汽车触电、火灾等事故进行救助处理 |
7 |
2.纯电动汽车认知 |
1.能叙述纯电动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2.能认知纯电动汽车组成结构 3.能识别纯电动汽车高压系统部件及线束 4.能找出纯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区别 5.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安全规范的进行纯电动汽车驾乘体验 |
9 |
3.混合动力汽车认知 |
1.能叙述混合动力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2.能认知混合动力汽车组成结构 3.能识别混合动力汽车高压系统部件及线束 4.能找出混合动力汽车与传统汽车区别 5.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安全规范的进行混合动力汽车驾乘体验 |
9 |
4.燃料电池汽车认知 |
1.能叙述燃料电池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2.能认知燃料电池汽车组成结构 3.能识别燃料电池汽车高压系统部件及线束 4.能找出燃料电池汽车与传统汽车区别 5.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安全规范的进行燃料电池汽车驾乘体验 |
9 |
总课时 |
34 |
五、教法建议
采用行动导向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引导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张贴板法、头脑风暴法等。
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充分利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实例,理论结合实践,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条件等综合分析进行,积极贯彻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动手、动脑”全面发展,形成“做学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
六、教材使用建议
推荐使用何泽刚主编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新能源汽车认知与使用安全》一书。
七.评价和考核
本课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评,4个项目分别进行考评。每个项目结束后设置训练和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各占一定的考核比例。该课结束时,综合各个项目的考核结果对学生的业绩和各项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总成绩的构成:每个项目分别打分,包括:平时成绩、工单成绩、实操成绩及口试成绩,合计占60%。期末成绩占40%。即总成绩=项目考评成绩×60%+平时成绩×40%。
《汽车定期维护》课程标准
一、本课程安排
《汽车定期维护》安排在高二年级上期,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总学时34学时,每周2学时。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制造与装配、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基本技能,并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和关键能力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真实任务驱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汽车维护保养的技能,并能分析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以及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能根据工单给定任务完成车辆相应行驶里程的维护,使车辆达到安全、舒适性使用要求和经济性生产要求。
三、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1、能与客服就车辆技术状况进行有效沟通,初步评定客户车辆的技术状况;
2、能遵循车辆维护工作安全规范来制定维护计划;
3、能独立完成工作计划要求的维护作业项目;
4、能正确使用工量具、专业工具、检测设备;
5、能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完成车辆维护后的质量检验;
6、能向客户移交车辆并解释已经完成的维护作业内容;
7、能按照环保要求处理废旧零件、辅料及废弃的油料。
四、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四、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
教学项目(理实一体) |
教学目标 |
学时 |
1.汽车维护与保养概述 |
1.熟悉汽车4S店车间5S管理的要求 2.熟悉汽车维护使用的各类量具和测量仪器的使用 3.熟悉各类工量具、测量仪器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4.熟悉汽车保养中各类举升设备 5.能按汽车维护与保养操作规范要求完成指定操作 6.掌握各类工量具、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
6 |
2.汽车发动机的维护与保养 |
1.了解发动机的组成部分 2.能描述汽车发动机维护的内容与意义 3.能描述汽车发动机维护作业的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4.能独立进行发动机各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
7 |
3.汽车底盘的维护与保养 |
1.知道离合器的组成和各部件的作用 2.掌握离合器自由间隙测量及调整方法 3.能叙述离合器工作过程并进行常规检查 4.能正确进行离合器踏板高度的测量和调整 |
7 |
4.汽车电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
1.知道汽车常用电气设备保养知识 2.能正确判断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 3.能对电气设备进行维护作业 4.能通过仪器判断汽车电气工作情况 |
7 |
5.汽车车身的维护与保养 |
1.掌握车身表面状况检查的操作项目 2.能对车身表面状况进行维护检查 3.掌握车内座椅性能检查的操作步骤 4.能对驾乘人员安全带约束装置进行检查 |
7 |
总课时 |
34 |
五、教法建议
1.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引导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
2.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3.着力于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为学生加强交流、互相启发创造条件;在规划落实过程中,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创造条件。
六、
教材使用建议
根据教育部、省、市有关教学文件的规定,选用正规出版教材,对于部分没有正式教材的实训课程,可依据行业标准和学校培养目标,组织开发校本培训讲义。
建议使用哈尔滨工业出版社出版,向阳主编的《汽车定期维护》一书。
七、评价和考核
1、加强过程评价,对学生的个人素质,行为规范,行业行规做一定的要求。
2、对学生理实一体课堂表现表现作相应的评价,如:考勤、守纪,动手能力、技能能力、合作协作等。
3、专业课程评价建议
(1)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业基本素质占20%
(2)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占30%
(3)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占50%
(4)学期末对学生的实操学习和老师的实操教学进一次技能才考核。
《新能源使用与维护(
电动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
)》课程标准
一、本课程安排
《新能源使用与维护(电动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安排在高二年级下期,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总学时34学时,每周2学时。
二、 课程性质与任务
《新能源使用与维护(电动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针对于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构建与《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基础》、《新能源汽车认知与使用安全》、电池及管理系统拆装与检测》等课程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进行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功能测试、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故障分析的专业能力。
三、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1.具备接待客户能力,能够向客户介绍和展示电动汽车的控制能力
2.具备与客户的交流与协商能力,能够向客户咨询车况,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
3.能独立制定维修计划,并能选择正确检测设备和仪器对整车控制系统进行检测和维修
4.能熟练使用故障诊断仪、故障诊断软件及相关其他设备
5.能利用故障诊断仪进行整车控制器数据流读取和测试
6.能对发生故障的整车控制器进行更换
7.能说明电动汽车显示仪表上的各种指示灯功能
8.能对车辆静态上电异常故障进行诊断与修复
9.能对整车控制器输入的传感器信号和开关信号进行测试
10.能对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信号、制动踏板开关信号、真空压力传感器等的故障进行诊断与修复
11. 能对风扇继电器、空调继电器、倒车灯继电器、真空泵继电器等的故障进行诊断与修复
四、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
教学项目(理实一体) |
教学目标 |
学时 |
1.整车控制系统认知 |
1.能通过查阅相关维修技术资料等方式获取车辆信息 2.能识别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并介绍各部件的特点 3.能正确识读北汽新能源车型整车控制电路图 4.能找到车辆上故障诊断接口 5.能正确、熟练的使用故障诊断仪和故障诊断软件 6. 能利用故障诊断仪进行整车控制器数据流读取和测试 7.能对发生故障的整车控制器进行更换 |
8 |
2.整车控制系统工作模式测试 |
1.能说明电动汽车显示仪上的各种指示灯功能 2.能对电动汽车显示仪表、中控信息娱乐系统等静止状态进行测试 3.能对车辆行驶功能、转向功能等运行状态进行测试 4.能了解整车控制系统的保护功能并对保护功能进行测试 5.能对车辆静止上电异常故障进行诊断与修复 |
14 |
3.整车控制系统检测与修复 |
1.能对整车控制器输入的传感器信号和开关信号进行测试 2.能对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信号、制动踏板开关信号、真空压力传感器等的故障进行诊断与修复 3.能对风扇继电器、空调继电器、倒车灯继电器、真空泵继电器等的故障进行诊断与修复 |
12 |
总课时 |
34 |
五、教法建议
采用行动导向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引导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张贴板法、头脑风暴法等。
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充分利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实例,理论结合实践,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条件等综合分析进行,积极贯彻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动手、动脑”全面发展,形成“做学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
六、
教材使用建议
推荐使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职业教育研究所组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检测与修复》一书。
七、评价和考核
本课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评,3个项目分别进行考评。每个项目结束后设置训练和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各占一定的考核比例。该课结束时,综合各个项目的考核结果对学生的业绩和各项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总成绩的构成:每个项目分别打分,包括:平时成绩、工单成绩、实操成绩及口试成绩,合计占60%。期末成绩占40%。即总成绩=项目考评成绩×60%+平时成绩×40%。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一、本课程安排
《汽车机械基础》安排在高一年级上期,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总学时60学时,每周4学时。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熟悉液压与液力传动的基本知识和常用典型液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应用特点;了解一定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三、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1.了解静力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如力、刚体、平衡、约束、约束反作用力等)以及基本性质。
2.掌握物体受力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3.了解构件在载荷作用下变形和破坏的规律,为构件选材、确定形状及尺寸提供有关的基本知识和简单计算方法。
4.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和应用。
5.掌握机械传动常见形式的工作原理、应用特点,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6.掌握轴系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应用。
7.掌握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以及有关知识,了解液力传动的基本知识。
8.掌握典型液压元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图形符号及应用特点。
9.掌握液压典型回路的构成及简单液压系统的分析方法。
10.掌握液力变矩器的基本构造和性能特点。
11.了解液压传动技术在汽车和维修机具中的应用。
四、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
教学项目(理实一体) |
教学目标 |
学时 |
1.工程力学 |
1掌握力的图示 2.了解常见约束类型及特性 3.掌握确定约束反力作用点和方向的方法 4.掌握静力学公理的运用 5.熟悉分离体受力图的画法 6.掌握用几问法求解平面汇交力系未知力的方法 7.掌握用平面汇交力系、力矩与力偶、平衡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未知力的方法 8.掌握杆件的受力和变形形式 9.掌握拉、压杆的内力应力的汁算方法 10.知道剪切、挤压强度的计算方法 11.知道圆轴扭转时应力的计算方法及扭转时强度和刚度的计算方法 12.知道集中载荷下各种梁的内力及弯曲正应力的强度计算方法 |
18 |
2.液压传动 |
1.知道液压传动的组成部分 2.可以说出液压传动元件的工作原理、图形符号及特点 3.了解常见的液压基本回路,并能对其进行分折 4.熟悉液压传动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 |
10 |
3.汽车材料 |
1.可以说出金属的性能 2.汽车常用金属材料性能、应用 3.知道汽油、轻柴油的性能、性能指标、牌号及选择与使用 4.知道发动机润滑油、齿轮油、润滑脂的特点、应用及性能 5.知道汽车制动液、液压油、减震器油、防冻油的性能、分类、牌号及选择使用 |
12 |
4.机械零件 |
1.知道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2.知道链轮与链条的结构、类型和特点 3.掌握带传动的类型,传动特点和应用场合 4.熟悉带传动的有关计算、安装维护和使用方法 5.掌握凸轮饥钩的组成,类型及工作手持点 6.发解常见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动动现律 7.熟悉常用轴的种类和应用特点 8.熟悉滑动轴承的结构类型,应用恃点及其选用和装配方法 9.了解滚动铀承的结构类型、应用特点及其选用和装配方法 10.熟悉联轴器、离合器万向节和制动器的类型结构原理和应用特点 |
20 |
总课时 |
60 |
五、教法建议
1. 教学原则
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教学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2. 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六、
教材使用建议
推荐使用崔振民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汽车机械基础》一书。
七.评价和考核
1. 评价目的
学习评价是为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认识提高、能力提升、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依据。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汽车机械基础的重要性。
2. 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必须遵循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要调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3. 评价方式
考试形式以平时考核和学期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平时考勤及上课表现等,学期考试则采用试卷考试,让学生结合中国实际,就汽车材料、汽车零配件等方面进行考核。
4. 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运用评价主要指汽车机械基础各环节和整体产出的质量,以及汽车机械基础对学生自身技能的升华起到重要作用。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标准
一、本课程安排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安排在高一年级下期,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总学时68学时,每周4学时。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电工技术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分析电路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汽车电控技术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1. 学习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2. 职业能力目标
(1)全面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对电工电子技术有全面了解和认识;
(2)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知识;
(3)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通过大量不同类型的例题指导学生,使学生掌握已学的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在深入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牢固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定理,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之后,能够对实践中的电路问题能够解决。
3. 职业素养目标
通过分组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通过完整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和工作评价能力。
四、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
教学项目(理实一体) |
教学目标 |
学时 |
1.汽车电工基础 |
1.了解安全用电和触电类型,掌握触电现场的急救方法 2.掌握欧姆定律与焦耳定律,根据定律完成相应计算 3.知道霍尔元件在汽车上的应用 4.掌握交流电的三要素概念及关系 5.知道三相交流电源的定义,掌握星形连接及三角形连接中电压关系 |
14 |
2.汽车电子基础 |
1.掌握电阻和电容基础知识,能对电阻和电容串联、并联方式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计算 2.掌握电烙铁的使用方法与维护注意事项 3.掌握焊接技术的类型和方法 4.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知识,正确检测二极管性能 5.知道整流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检查方法 6.可以说出汽车电子点火系统电路的功能、工作原理 7.能正确识读色环电阻,利用数字式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电阻值 |
25 |
3.常用电子设备 |
1.知道汽车常用电子设备的分类及表示方法 2.掌握常用电子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能完成电子设备的电路连接 4.能运用仪表对电子设备进行检测 |
10 |
4.汽车电路识图 |
1.知道汽车电路组成、特点及类型 2.能正确识别常见电器符号 3.会运用仪表对简单电路进行检测与维修 4.能结合电路符号找到实物 |
12 |
5.汽车电子信用应用基础 |
1.知道汽车电子电路中信号的分类及主要参数 2.能简单描述汽车主要传感器的信号范围 3.掌握汽车电子信号检测与模拟的工作原理 4.能利用示波器、万用表对汽车电子信号进行检测 |
7 |
总课时 |
68 |
四、教法建议
1. 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着力于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为学生加强交流、互相启发创造条件;在规划落实过程中,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创造条件。
五、评价和考核
1. 评价目的
学习评价是为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认识提高、能力提升、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依据。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汽车定期维护的重要性。
2. 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必须遵循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要调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3. 评价方式
考试形式以平时考核和学期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平时考勤及上课表现等,学期考试则采用试卷考试,让学生结合中国实际,就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等方面进行考核。
4. 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运用评价主要指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质量,以及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对学生自身技能的升华起到重要作用。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课程标准
一、本课程安排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安排在高一年级上期,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总学时90学时,每周6学时。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类相关专业的一门技术核心课程。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三、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1.可以说出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2.可以说出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及组成
3.知道活塞连杆组结构特点及气环密封原理
4.可以规范完成气缸盖拆装
5.可以规范完成气缸磨损的测量
6.可以说出液压挺柱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7.可以规范完成凸轮轴的拆装与检查
8.可以规范完成空气滤清器的更换与检查
9.可以规范完成机油压力检测
10.可以写出水冷系的循环路线分析
11.可以规范完成冷却夜的更换
12.可以完成润滑系油路的分析
13.可以规范完成机油的检查与更换
14.知道单向离合器的类型与工作原理
15.掌握起动机的组成和结构,电磁控制装置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16.可以说出起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四、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
教学项目(理实一体) |
教学目标 |
学时 |
1.绪论 |
1.了解汽车发展及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2.知道汽车的整体构造及定义 3.可以说出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4.会汽车的分类方法 |
6 |
2.曲柄连杆机构 |
1.可以说出曲轴飞轮组的飞轮、扭转减震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2.可以说出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及组成 3.知道活塞连杆组结构特点及气环密封原理 4.可以规范完成气缸盖拆装 5.可以规范完成气缸磨损的测量 |
16 |
3.配气机构 |
1.知道配气机构的作用及组成 2.知道配气机构的三种传动方式及特点 3.可以说出液压挺柱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4.可以规范完成凸轮轴的拆装与检查 5.可以规范完成气门拆装 |
14 |
4.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
1.了解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2.可以说出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熟悉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主要元件结构及工作原理 4.可以规范完成空气滤清器的更换与检查 5.可以规范完成机油压力检测 |
12 |
5.发动机冷却系统 |
1.知道冷却系的分类 2.可以说出水冷系的工作原理 3.可以说出水冷系的作用、组成及机构原理 4.可以写出水冷系的循环路线分析 5.可以规范的完成离心式水泵的检修 6.可以规范完成冷却夜的更换 |
14 |
6.发动机润滑系统 |
1.了解润滑方式、润滑剂编号及曲轴箱通风的作用 2.知道润滑系的作用 3.可以说出润滑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原理 4.可以完成润滑系油路的分析 5.可以规范完成机油的检查与更换 6.可以规范的完成机油滤清器的拆装 |
12 |
7.汽油机点火系统 |
1.了解点火系的类型 2.知道电子点火系的组成部件及作用 3.可以说出电子点火系的工作原理 4.可以规范完成点火线圈的检查 5.可以规范完成火花塞的检查、清洁与更换 |
10 |
8.发动机的启动系统 |
1.知道起动机的启动性能、工作原理和特性 2.知道单向离合器的类型与工作原理 3.掌握起动机的组成和结构,电磁控制装置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4.可以说出起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5.可以规范的完成起动机的拆装与检测 |
6 |
总课时 |
90 |
五、教法建议
采用行动导向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引导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张贴板法、头脑风暴法等。
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充分利用实际生活中汽车故障的实例,理论结合实践,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条件等综合分析进行,积极贯彻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动手、动脑”全面发展,形成“做学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
六、
教材使用建议
根据教育部、省、市有关教学文件的规定,选用正规出版教材,对于部分没有正式教材的实训课程,可依据行业标准和学校培养目标,组织开发校本培训讲义。
建议使用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宗丽娜、周运超主编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书。
2、综合实践
七.评价和考核
综合实践在专用周中进行,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发动机各组成的安装位置、名称、结构、作用。掌握各组成部分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现象、原因及排除办法。综合实践课题可结合专业进行,也可对局部进行拆、装、调试和分析。综合实践应写出实践报告,进行单独考核,评定成绩。
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个人素质与专业素质相结合。
《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全面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同时遵循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将本课程内容分为4个模块,每个模块分配多项任务。其旨在培养汽车维修工的基本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底盘总成、部件的拆装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课程中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底盘组成。
(2)掌握汽车底盘四大系统组成及其作用。
(3)掌握汽车底盘四大系统中主要部件的功用、组成及工作原理。
2. 技能目标:
(1)了解汽车底盘拆装工具及使用方法。
(2)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部件的拆装技能。
3. 职业素养目标:
(1)培养严肃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习惯,严格的质量要求。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模块1汽车传动系
任务1.1汽车传动系概述
1.1.1汽车传动系的功用与组成
1.1.2汽车传动系的布置形式任务
任务1.2离合器
1.2.1 膜片弹簧式离合器的结构和原理
1.2.2离合 器的操纵机构任务
任务1.3手动变速器
1.3.1手动变速器概述
1.3.2手动变速器的传动机构
1.3.3 同步器
1.3.4手动变速器的操纵机构任务
任务1.4自动变速器
1.4.1自动变速器概述
1.4.2液力变矩器
1.4.3齿轮变速
1.4.4 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1.4.5 其他类型自动变速器
任务 1.5 万向传动装
1.5.1概述
1.5.2万向节
1.5.3传动轴
任务1.6驱动桥
1.6.1概述
1.6.2主减速器
1.6.3差速器
1.6.4半轴与桥壳
模块2汽车转向
任务2.1转向系概述
2.1.1转向系功用
2.1.2 转向系类型及组成
任务2.2机械转向系统
2.2.1 转向操作机构
2.2.2转向器
2.2.3转向传动机构
任务2.3液压转向系统
2.3.1 动力转向装置类型
2.3.2整体式动力转向装置
任务2.4电子控制动力转向装置
2.4.1电 子控制动力转向装置概述
模块3汽车行驶系
任务3.1行驶系概述
3.1.1行驶系
任务3.2车架与车桥
3.2.1车架
3.2.2 车桥
任务3.3车轮与轮胎
3.3.1 车轮
3.3.2轮胎任务
任务3.4悬架
3.4.1 概述
3.4.2减振器
3.4.3弹性元件
3.4.4 非独立悬架
3.4.5独立悬架
3.4.6 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模块
项目4汽车制动系
任务4.1概述
4.1.1 制动系功用
4.1.2 制动系类型
4.1.3 制动系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组成
4.1.4 对制动系的要求
任务4.2车轮 制动器
4.2.1鼓式制动器
4.2.2 盘式制动器任务
任务4.3液压制动系 统
4.3.1 液压式人力制动系任务
任务4.4 ABS、 ASR、ESP
4.4.1防抱死制动系 (ABS)
4.4.2驱动防滑控制系 (ASR)
4.4.3 车身电子稳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 教学原则
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教学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2. 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3. 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102学时,每周6学时。教学时间98学时,考核2学时,机动2学时。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一) |
模块一 汽车传动系 |
48 |
(二) |
模块二 汽车转向系 |
16 |
(三) |
模块三 汽车行驶系 |
16 |
(四) |
模块四 汽车制动系 |
18 |
考核 |
2 |
机动 |
2 |
合计 |
102 |
4. 活动建议
(1)以拓展为原则,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知识层次结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2)加强直观性教学,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
5. 教学资源
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发。
五、评价和考核
1. 评价目的
学习评价是为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认识提高、能力提升、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依据。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的重要性。
2. 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必须遵循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要调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3. 评价方式
考试形式以平时考核和学期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平时考勤及上课表现等,学期考试则采用试卷考试,让学生结合中国实际,就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汽车底盘零配件、汽车各使用工具等方面进行考核。
4. 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运用评价主要指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的各环节操作,以及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对学生自身技能的升华起到重要作用。
2020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专业技能(方向)课课程标准
1 |
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 |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机构、组成和工作原理;能熟练运用汽车检测设备检测发动机机械系统零部件的技术状态,能排除发动机机械系统简易故障 |
85 |
2 |
汽车传动系统维修 |
掌握汽车传动系统的类型和主要零部件的作用,确正确使用、维护和就车检测自动变速器;能拆卸、装配和检验离合器、变速器、差速器等总成,能排除普通传动系统简易故障。 |
34 |
3 |
汽车悬挂、转向与制动系统维修 |
掌握汽车悬挂、转向与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拆卸、装配和检验汽车悬挂、转向与制动系统各总成部件,掌握ABS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排除悬挂、转向与制动系统简易故障 |
34 |
4 |
汽车发动机电器与控制系统检修 |
掌握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等发动机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电控发动机供油、点火、进排气、控制等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运用汽车检测设备检测发动机电器与控制系统的零部件,能排除发动机电器与控制系统简易故障 |
136 |
5 |
汽车车身电气设备检修 |
掌握汽车照明、仪表、中控门锁、天窗、喇叭、雨刮、安全气囊等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正确运用汽车电路图、维修手册,能正确使用汽车电气设备维修基本工具、设备拆卸、检查、装配车身电气设备总成部件,能排除汽车车身电气设备常见故障 |
68 |
6 |
汽车空调系统检修 |
掌握汽车空调(含自动空调)结构和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汽车空调系统检修工具、设备进行制冷剂的回收、净化和加注作业;能拆卸、装配和检验汽车空调系统各总成部件及控制系统,能排除汽车空调系统简易故障。 |
68 |
1.
汽车机修技能方向课程设置及要求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
在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现代汽车电控发动机和底盘的构造以及维修与检测设备、维修资料使用方法等,能初步分析汽车发动机和底盘比较综合的故障,能够诊断与排除电控发动机和底盘的一般故障。 |
34 |
2 |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检修(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电源管理) |
本课以目前电动汽车核心技术之一,亦即动力电池及电源管理为教学内容的主题,内容涵盖电动汽车各类动力电池结构、原理、特点、检测及电源管理,采用情境模式编写,每个情境划分若干项目,每一个项目结合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某一种应用,针对性地详解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内容深入浅出,迅速了解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相关新技术及应用情况,不仅满足高职院校教学需要,而且也适合对电动汽车感兴趣的人们阅读和学习。结合企业新的科学技术前沿,并且真实地再现了企业岗位需求,课程内容新颖,选材得当,贴近电动汽车应用的前沿。 |
34 |
2.
汽车装配与性能检测技能方向加工课程设置及要求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
掌握汽车性能基本原理;掌握汽车检测流程、检测规范、常见的检测技术方法和标准,了解汽车检测站的管理知识;能对汽车的动力性能、制动性能、前照灯、尾气、侧滑性能等进行正确的检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并依据检测结果给出维修意见。 |
34 |
2 |
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
熟练掌握常用汽车专项性能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知道各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能对各种汽车检测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简单的调试。 |
34 |
《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课程标准
一、本课程安排
《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安排在高二年级上期,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总学时85学时,每周5学时。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面向汽车维修企业汽车机电维修岗位,培养学生检修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能力,是汽车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是以职业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运行以工作任务为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主动和全面的学习完成课程目标要求。
通过《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三方面能力目标。该课程的学习需《机械制图》、《汽车维护》等前续课程的支持,同时支撑《汽车综合故障诊断》等后续课程的学习。
三、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1、知道发动机(汽油机)的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及其作用
2、会识别发动机零部件及其作用
3、会描述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4、能正确使用各工量具
5、能根据发动机的技术要求拆装发动机
6、能检查发动机
7、能诊断发动机的机械故障并排除
8.了解发动机装配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发动机修理竣工技术条件
9.了解发动机装配的一般原则和流程,发动机竣工验收的内容
10.掌握发动机装配的技术工艺,发动机调试的技术规范;
11.掌握按照工艺流程装配发动机,按照技术标准测量、检测发动机各零部件
四、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
教学项目(理实一体) |
教学目标 |
学时 |
1.发动机传动带的检查与更换 |
1.知道汽车的整体构成 2.知道发动机的作用和基本组成 3.知道发动机的类型和工作原理 4.知道传动带的作用和刑事 5.可以规范的更换传动带 6.能规范的进行传动带张力的调整 |
10 |
2.发动机配气正时机构的检查与更换 |
1.知道配气正时机构的功用与组成 2.知道发动机装配正时的重要性 3.了解配气正时及可变配气技术 4.能正确检查配气正时机构 5.能独立按照维修手册要求,对配气正时机构进行规范的拆装作业 |
12 |
3.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检测与维修 |
1.知道气门组构造及工作过程 2.知道凸轮轴构造及结构特点 3.可以说出气门间隙的概念及液压挺柱的工作原理 4.能正确完成气门组的拆装与测量 5.能规范的完成凸轮轴的拆装与测量 6.能规范检查与调整气门间隙 |
12 |
4.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检测与维修 |
1.知道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与组成 2.知道四冲程发动机的基本术语 3.能按照标准工艺完成气缸盖的拆装与检测 4.能按照标准工艺完成气缸的检测 5.能按照标准工艺完成活塞连杆组的拆装与检测 6.能按照标准工艺完成曲轴的拆装与检测 |
18 |
5.冷却系统的检测与维修 |
1.掌握冷却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知道大小循环路线 3.知道冷却液的类型与使用 4.知道冷却系统主要部件的安装位置 5.知道冷却系各类故障现象及原因 6.能规范的利用仪器完成冷却液冰点检测 7.能规范的完成冷却液的更换 |
10 |
6.润滑系统的检测与维修 |
1.知道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知道机油的流动路线及机油的分类、选用 3.能规范的完成带机油泵的发动机前盖的更换 4.更规范的更换机油及机滤 |
10 |
7.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检测与维修 |
1.知道汽油供给系统、空气供给装置的作用与构成 2.能按照标准释放燃油压力 3.能按照标准完成燃油压力测试 |
8 |
总课时 |
85 |
五、教法建议
采用行动导向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引导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张贴板法、头脑风暴法等。
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充分利用实际生活中汽车故障的实例,理论结合实践,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条件等综合分析进行,积极贯彻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动手、动脑”全面发展,形成“做学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
六、
教材使用建议
建议使用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杨建良主编的《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一书。
七.评价和考核
综合实践在专用周中进行,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发动机各组成的安装位置、名称、结构、作用。掌握各组成部分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现象、原因及排除办法。综合实践课题可结合专业进行,也可对局部进行拆、装、调试和分析。综合实践应写出实践报告,进行单独考核,评定成绩。
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个人素质与专业素质相结合。
《汽车悬架、转向与制动系统维修》
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轿车转向系统、行驶系统和制动系统构造和维修为主要内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以行为导向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利用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对汽车转向系统、行驶系统和制动系统进行常见故障检测与维修,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
1、了解底盘悬架、转向与制动系统的作用、类型、组成及工作原理。
2、熟悉悬架、转向与制动系统的拆装流程。
3、能完成系统零部件的拆装及日常维护。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项目一、汽车悬架系统的检修
学习任务1 汽车前悬架的拆装与检查
学习目标
1、掌握前悬架的作用、类型、组成及工作原理
2、熟悉前悬架拆装、检查的技术流程和规范
3、能按要求对减震器做性能检查,并会正确分解与装配
4、能完成前悬架的拆装与检查
学习任务2 汽车后悬架的拆装与检查
学习目标
1、掌握前悬架的作用、类型、组成及工作原理
2、熟悉前悬架拆装、检查的技术流程和规范
3、能按要求对减震器做性能检查,并会正确分解与装配
4、能完成前悬架的拆装与检查
学习任务3 汽车悬架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学习目标
1、了解汽车电控悬架系统结构组成
2、熟悉汽车电控悬架系统工作原理
3、掌握汽车电控悬架故障诊断方法
4、熟悉电控悬架维护检查技术流程和规范
5、学会对汽车电控悬架系统进行检测
学习任务4 电控悬架的检修
学习目标
1、了解汽车电控悬架系统结构组成
2、熟悉汽车电控悬架系统工作原理
3、掌握汽车电控悬架故障诊断方法
4、熟悉电控悬架维护检查技术流程和规范
5、学会对汽车电控悬架系统进行检测
学习任务5 车轮定位的检测与调整
学习目标
1、能理解车轮定位的作用、相关定位参数的定义
2、能够理解车轮定位对车辆的影响
3、能够熟知车轮定位检测与调整流程
4、能熟练操作气泡水准仪,熟悉电脑四轮定位仪的使用
5、能够正确检测前束、会进行相应调整、能正确检测后倾角、外倾角
项目二、汽车转向系统的检修
学习任务6 转向操纵机构的拆装与检查
学习目标
1、掌握转向系统作用、类型、组成及工作原理
2、了解转向时车轮的运动规律
3、掌握转向操纵机构组成部件名称及安装位置
4、熟悉转向操纵机构进行拆装、检查的技术流程和规范
5、能完成转向操纵机构的拆装
6、能完成转向操纵机构部件的检测和更换
学习任务7 转向器的拆装与检查
学习目标
1、掌握转向器的作用、组成及类型
2、掌握转向器组成部件名称及安装位置
3、熟悉转向器进行拆装、检查的技术流程和规范
4、清楚转向器检测技术标准
5、熟悉转向传动机构的作用、类型及结构特点
学习任务8 液压助力式转向系统的拆装与检查
学习目标
1、掌握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作用、组成及类型
2、掌握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组成部件名称及安装位置
3、熟悉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各组成部件拆装、检查的技术流程和规范
4、能完成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拆装
5、能完成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检测和更换
学习任务9 电控助力式转向系统的拆装与检查
学习目标
1、掌握电控助力式转向系统的作用、组成及类型
2、掌握电控助力式转向系统组成部件名称及安装位置
3、熟悉电控助力式转向系统进行拆装、检查的技术流程和规范
4、能完成汽车电控助力式转向系统的拆装
- 能完成电控助力式转向系统部件的检测和更换
学习任务10 汽车转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学习目标
1、掌握机械式转向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2、掌握液压助力式转向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3、掌握电动动力式转向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4、能够排除机械式转向系统的故障,恢复汽车的行驶性能
5、能够排除液压助力式转向系统的故障,恢复汽车的行驶性能
项目三、汽车制动系统的检修
学习任务11 车轮制动器的拆装与检查
学习目标
1、掌握制动器的作用、组成及类型
2、掌握制动器组成部件名称及安装位置
3、熟悉制动器进行拆装、检查的技术流程和规范
4、能完成汽车制动器的拆装
5、能完成制动器部件的检测和更换
学习任务12 驻车制动器的拆装与检查
学习目标
1、掌握驻车制动器的作用、组成及类型
2、掌握驻车制动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熟悉驻车制动器进行拆装、检查的技术流程和规范
4、能完成驻车制动器的拆装
- 能完成驻车制动器的功能检查
学习任务13 液压传动机构的拆装与检查
学习目标
1、掌握液压传动机构的主要元件组成及作用
2、掌握液压传动机构主要元件构造及工作原理
3、熟悉液压传动元件的拆装、检查的技术流程和规范
4、能规范地完成制动主缸的拆装检修
5、能完成液压传动各主要元件功能检查
学习任务14 汽车制动系故障诊断与排除
学习目标
1、掌握制动故障的主要类型机故障现象
2、知道引起各类制动故障的主要原因
- 熟悉制动系统检查的技术流程和规范
学习任务15 制动辅助控制系统的检修
学习目标
1、掌握制动辅助系统的作用、组成及类型
2、掌握ABS组成及工作原理
- 能掌握制动辅助控制系统各元件在汽车上的位置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 教学原则
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1)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教学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加强个别指导。要用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看待学生,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激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2. 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着力于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为学生加强交流、互相启发创造条件;在规划落实过程中,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创造条件。
3. 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34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时间30学时,考核2学时,机动2学时。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一) |
汽车悬架系统的检修 |
10 |
(二) |
汽车转向系统的检修 |
10 |
(三) |
汽车制动系统的检修 |
10 |
考核 |
2 |
机动 |
2 |
合计 |
34 |
4. 活动建议
(1)以拓展为原则,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知识层次结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2)加强直观性教学,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
5. 教学资源
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发。
五、评价和考核
1. 评价目的
学习评价是为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认识提高、能力提升、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依据。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重要性。
2. 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必须遵循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要调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3. 评价方式
考试形式以平时考核和学期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平时考勤及上课表现等,学期考试则采用试卷考试,让学生结合中国实际,就汽车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等方面进行考核。
4. 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运用评价主要指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技术质量,以及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对学生自身技能的升华起到重要作用。
《汽车发动机电器与控制系统检修》
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发动机电控自诊断、电控系统各传感器的检查、电控系统各执行器的检查为主要内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以行为导向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借助原厂维修资料、电路图对发动机电控系统、各传感器和各执行器等常见故障进行检测与维修,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
1、了解汽车故障的诊断策略
2、会制定维修方案
3、学会各系统的检修方法
4、会使用各种工具对电器与控制系统故障进行排查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项目一、检修汽车电器与控制系统的基本技能
学习任务1 汽车诊断策略及步骤解析
1、了解诊断的策略
2、了解维修车辆过程中需要收集的资料
3、了解维修计划的具体内容
4、学会使用诊断仪读取故障码
学习任务2 汽车线束故障类型及其分析处理
1、清楚汽车线束故障的类型
2、掌握线束故障处理方法
3、学会应用万用表测量线束
4、学会对元器件基本检查和测量
项目二、检修汽车电源系统
学习任务3 检测与更换蓄电池
1、清楚蓄电池在汽车上的位置与作用
2、掌握蓄电池的常用充电方法
3、学会拆装蓄电池及其操作的技术要求
4、学会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学习任务4 发电机的就车检查与更换
1、掌握交流发电机的就车检查内容
2、掌握交流发电机的更换方法
3、完成交流发电机的就车检查
学习任务5 拆检发电机与性能测试
1、掌握交流发电机的解体方法与步骤
2、掌握交流发电机的拆检项目与方法
3、规范完成交流发电机的解体与检查
4、规范完成交流发电机的装复及性能测试作业
项目三、检修汽车启动系统
学习任务6 检修现代汽车启动系统
1、能叙述起动系统的组成
2、能叙述起动机的作用、位置及分类
3、能够正确进行起动机不运转的故障分析和故障排除
4、能够进行起动机的拆解、检修
学习任务7 就车检查与整体更换发动机
1、能简述叙述起动系统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
2、能叙述起动机的就车检查与更换操作步骤
3、能够进行起动系统电路的就车检查
4、能够进行起动机的就车拆卸及拆卸后的性能测试
项目四、读取故障诊断代码与基本检查
学习任务8 运用故障诊断仪读取故障码
1、能简述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用
2、能叙述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各种类型
3、学会使用诊断仪读取故障码
项目五、检修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电源电路
学习任务9 检修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电源电路
1、掌握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的作用
2、叙述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3、学会找出电子控制单元电源电路的简单故障并进行排除
项目六、检修燃油供给系统
学习任务10 检修燃油泵及控制电路
1、熟悉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用
2、掌握燃油泵控制电路工作原理
3、能规范检查燃油泵及其控制电路
4、能规范正确地对继电器进行检测
学习任务11 测试燃油压力
1、明白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中燃油压力的作用
2、熟悉发动机燃油压力测试仪器
3、能按步骤规范地检查燃油压力
4、能正确规范的释放燃油压力
学习任务12 检修喷油器及其电路
1、掌握喷油器控制电路原理
2、能根据喷油器波形图进行故障分析。
3、能按步骤规范地检测喷油器波形
项目七、检修电控点火系统
学习任务13 就车检修电控点火系统
1、能简述电控点火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2、能够利用自诊断系统对电控点火系统故障进行排查
学习任务14 检修点火系统各组成元件
1、能归纳与总结各影响因素对点火提前角的修正规律
2、能分析IGT、IGF信号的波形及爆震传感器波形
3、能够规范地检查点火提前角
4、能够正确规范地检查电控点火系统各组成元件
项目八、检修进气系统
学习任务15 利用自诊断系统地进气系统进行综合分析诊断
1、能叙述发动机进气系统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
2、清楚发动机检测进气量的L型与D型两种方式及其具体形式
3、学会使用诊断仪读取进气系统的数据流,分析数据
学习任务16 检修节气门体
1、能简述发动机的三种怠速控制方式
2、能叙述怠速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3、学会对电子节气门进行清洗并初始化操作
4、通过查询资料等手段,完成节气门电子控制系统的检修
学习任务17 检修VVT装置与进气系统其它电子装置
1、能简述VVT控制装置的组成及原理
2、能叙述其他电子装置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3、能对VVT电子控制装置和机械装置进行检修
4、会检修空气流量传感器及其他进气电子控制装置
项目九、检修排放控制系统
学习任务18 汽车尾气分析
1、了解发动机排气系统废气成分
2、掌握发动机排气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原理
3、学会使用尾气分析仪进行尾气分析
学习任务19 检修三元催化与燃油蒸发控制系统
1、了解发动机排气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原理
2、了解发动机排气系统废气成分
3、学会使用尾气分析仪进行尾气分析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 教学原则
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1)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教学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加强个别指导。要用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看待学生,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激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2. 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着力于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为学生加强交流、互相启发创造条件;在规划落实过程中,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创造条件。
3. 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136学时,每周4学时。教学时间128学时,考核4学时,机动4学时。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项目一 |
检修汽车电器与控制系统的基本技能 |
12 |
项目二 |
检修汽车电源系统 |
18 |
项目三 |
检修汽车启动系统 |
12 |
项目四 |
读取故障诊断代码与基本检查 |
10 |
项目五 |
检修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电源电路 |
18 |
项目六 |
检修燃油供给系统 |
20 |
项目七 |
检修电控点火系统 |
14 |
项目八 |
检修进气系统 |
12 |
项目九 |
检修排放控制系统 |
12 |
考核 |
4 |
机动 |
4 |
合计 |
136 |
4. 活动建议
(1)以拓展为原则,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知识层次结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2)加强直观性教学,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
5. 教学资源
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发。
五、评价和考核
1. 评价目的
学习评价是为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认识提高、能力提升、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依据。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重要性。
2. 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必须遵循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要调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3. 评价方式
考试形式以平时考核和学期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平时考勤及上课表现等,学期考试则采用试卷考试,让学生结合中国实际,就汽车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等方面进行考核。
4. 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运用评价主要指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技术质量,以及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对学生自身技能的升华起到重要作用。
《汽车空调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技术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懂得压缩机、冷凝器、干燥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将所学到的技术知识灵活地应用于今后的工作、生产实践中去。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汽车空调中的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
2)学习汽车空调的分类结构与工作原理;
3)掌握汽车空调故障的诊断方法和维修技术;
4)培养汽车空调专门化的技术人员。
基本技能教学目标:
1)能独立完成汽车空调拆、装;
2)能正确地对空调系统进行检测是否安装到位、是否有漏汽等;
3)能正确地对空调系统进行抽真空、加雪种;
4)能正确认识、分析电路
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
1)能够独立对进行检测、分析(压力、温度是否正常);
2)能够独立对压力开关、温度传感器、电磁线圈、电子风扇的检测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1、汽车空调基本原理认知
了解汽车空调的功能与组成
理解汽车空调的类型和工作特点
理解汽车空调控制面板各功能键的含义
理解热力学基础知识及其在汽车空调中的应用
2、汽车空调完全不制冷故障检修
理解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作用、组成和工作路线
理解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两种类型(膨胀阀和孔管)的工作原理
掌握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各种检漏方法和各种检漏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掌握汽车空调制冷剂的回收专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3、汽车空调制冷不佳故障检修
理解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各部件的作用和组成结构
理解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各部件的工作原理
掌握压力计的结构和正确使用方法
4、汽车空调间歇制冷故障检修
理解汽车空调的基本控制部件及其组成和工作原理
理解汽车空调压力控制装置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
理解汽车空调温度控制装置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
5、汽车空调无暖气故障检修
理解汽车空调暖风系统的功用和组成结构
理解汽车空调暖风系统的工作原理
理解汽车空调通风配气系统的功用和组成结构
理解汽车空调通风配气系统的工作原理
- 汽车空调出风口无风故障检修
了解汽车空调鼓风机电路的类型;
掌握汽车空调鼓风机电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汽车自动空调故障自诊断
掌握汽车自动空调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熟悉汽车空调故障自诊断的流程。
- 汽车空调制冷剂回收、加注工艺规范
了解汽车空调制冷剂回收、加注工艺规范内容;
了解汽车空调制冷剂性能的检验方法。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 教学原则
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1)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教学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加强个别指导。要用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看待学生,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激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2. 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着力于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为学生加强交流、互相启发创造条件;在规划落实过程中,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创造条件。
3. 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68学时,每周4学时。教学时间64学时,考核2学时,机动2学时。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一) |
汽车空调总体认知 |
12 |
(二) |
汽车空调完全不制冷故障检修 |
10 |
(三) |
汽车空调制冷不足故障检修 |
8 |
(四) |
汽车空调间歇性不制冷故障检修 |
8 |
(五) |
汽车空调无暖气故障检修 |
6 |
(六) |
汽车空调故障指示灯报警故障检修 |
8 |
(七) |
汽车空调的使用与维护 |
8 |
(八) |
汽车空调制冷剂回收、加注工艺规范 |
4 |
考核 |
2 |
机动 |
2 |
合计 |
68 |
4. 活动建议
(1)以拓展为原则,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知识层次结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2)加强直观性教学,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
5. 教学资源。
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发。
五、评价和考核
1. 评价目的
学习评价是为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认识提高、能力提升、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依据。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汽车空调系统检修的重要性。
2. 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必须遵循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要调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3. 评价方式
考试形式以平时考核和学期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平时考勤及上课表现等,学期考试则采用试卷考试,让学生结合中国实际,就汽车空调系统的检修等方面进行考核。
4. 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运用评价主要指汽车空调系统的检修的重要性,以及汽车空调系统的检修对学生自身技能的升华起到重要作用。
《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汽车检测仪器、检测设备的使用。掌握现代汽车故障波形图分析、故障码读取等先进诊断方法,初步具备分析故障、诊断故障及排除故障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
- 熟悉汽车故障及一般故障现象,熟悉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电控、的相关故障及测量检测方法。
- 会使用汽车检测工具的一般方法,对汽车诊断仪、万用表、缸压表、汽油压力表、机油压力表的使用具备一定的经验。
- 对汽车故障的出现及故障维修会分析判断、常见故障能够动手维修。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学习任务一 汽车故障诊断的基础知识
1.知识目标:
(1)熟悉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规律及汽车故障;
(2)了解汽车进厂维修的基本流程;
(3)掌握汽车故障的诊断参数和标准;
(4)熟悉汽车技术的诊断参数和标准。
2.技能目标:
(1)能用脑图或因果分析图分析车辆故障;
(2)能根据因果关系分析图片的分析结果制定故障诊断流程。
学习任务二 汽车不能起动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知识目标:
(1)了解发动机不能起动的各种故障现象;
(2)掌握发动机不能起动故障原因的分析方法,制订诊断检查流程,正确进行故障部位检查;
(3)熟悉故障诊断排除的安全注意事项;
(4)掌握汽车维修手册的阅读方法。
2.技能目标:
(1)能编制故障诊断流程,并按照流程诊断故障;
(2)能根据诊断结果,参照维修手册排除故障。
(3)能安全规范地完成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元器件的检测与更换;
(4)能根据需要使用蓄电池测试仪、气缸压力表、车辆专用诊断仪、喷油器清洗检查仪。
学习任务三 发动机怠速不稳故障检修
1.知识目标:
(1)了解发动机怠速不稳的故障现象及故障类型;
(2)掌握发动机怠速不稳的故障原因;
(3)掌握发动机怠速不稳故障的检修方法及诊断步骤。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发动机检修设备,完成发动机怠速故障的检测,并能对检测数据进行正确分析;
(2)能按照故障检修计划及步骤,排除发动机怠速不稳的故障。
学习任务四 发动机异响故障诊断与排除
1.知识目标:
(1)掌握发动机异响的确定原则;
(2)了解发动机产生异响的有关因素;
(3)掌握发动机异响的故障类型及诊断方法;
(4)掌握发动机异响故障的检修方法及诊断步骤。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发动机检修设备,完成发动机异响的诊断,并能对检测数据进行正确分析;
(2)能按照故障检修方法及步骤,排除发动机异响的故障。
学习任务5 发动机水温过高的故障检修
1.知识目标:
(1)了解发动机冷却系的作用、结构及水温过高的危害;
(2)掌握发动机冷却系水温过高的故障类型及诊断方法;
(3)掌握发动机水温过高故障原因;
(4)掌握发动机水温过高故障的检修方法及诊断步骤。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发动机冷却系的检修设备,完成发动机冷却系检测,并能对检测数据进行正确分析;
(2)能按照故障检修方法及步骤,排除发动机水温过高故障。
学习任务6 发动机机油压力过低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知识目标:
(1)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与组成;
(2)了解机油的流动路线;
(3)掌握机油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
(4)了解机油压力过低的故障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2.技能目标:
(1)能对机油压力过低进行故障分析;
(2)能根据维修手册,按照诊断流程,正确使用万用表、机油压力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故障诊断,确定故障部位。
(3)能安全规范地完成机油的检查与更换、机油压力开关及机油压力的检查、机油泵更换,作业过程严格贯彻执行5S。
学习任务7 汽车离合器分离不彻底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知识目标:
(1)掌握离合器故障检修的相关知识及信息;
(2)掌握汽车离合器的结构与特点,以及其工作过程;
(3)了解离合器分离不彻底的故障现象。
2.技能目标:
(1)能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选择合理的诊断检查方案,正确进行故障部位检查;
(2)能按照维修手册完成离合器自由行程的调整和液压系统排空气的操作;
(3)能按照维修手册安全规范地完成离合器总成的更换;
(4)会按离合器故障排除的检验标准实施检验;
(5)能向客户解释故障判断及处理结果;
(6)能把本次诊断与排除的故障编写成案例或技术公报。
学习任务8 手动变速器挂挡困难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知识目标:
(1)熟悉手动变速器故障检修的相关知识及信息;
(2)掌握汽车手动变速器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
(3)了解挂挡困难的故障现象。
2.技能目标:
(1)能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选择合理的诊断检查方案,正确进行故障部位检查;
(2)能按照维修手册安全规范地完成换挡操纵机构的调整;
(3)能按照维修手册安全规范地完成变速器油的油量和品质检查,且能补充和更换变速器油,正确处置废油;
(4)会按手动变速器故障排除的检验标准实施检验;
(5)能向客户解释故障判断及处理结果;
(6)能把本次诊断与排除的故障编写成案例或技术公报。
学习任务9 汽车转向沉重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转向系统的结构与特点,以及其工作原理;
(2)了解汽车转向沉重的故障现象及原因。
2.技能目标
(1)能分析汽车转向沉重故障产生的原因,选择合理的诊断检查方案,正确使用轮胎气压表等设备进行故障部位检查;
(2)能进行轮胎气压的检查与调整;
(3)能根据维修手册安全规范地完成转向储液罐液面高度的检查及油液的更换;
(4)会根据维修手册安全规范地完成转向器的调整;
(5)能根据维修手册安全规范地检查叶片泵的供油压力;
(6)能根据维修手册安全规范地完成叶片泵的更换。
学习任务10 汽车制动失灵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制动系统的类型;
(2)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故障现象及原因。
2.技能目标:
(1)能分析汽车制动失灵故障产生的原因,制订诊断检查计划,正确进行故障部位检查;
(2)能根据维修手册安全规范地完成制动液更换及系统排气,正确进行废油的处理;
(3)能根据维修手册安全规范地完成制动摩擦片更换;
(4)会根据维修手册安全规范地完成制动主缸的更换;
(5)能根据维修手册安全规范地驻车制动器的调整。
学习任务11 汽车轮胎异常磨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知识目标:
(1)了解典型的轮胎异常磨损现象;
(2)了解汽车轮胎异常磨损故障的可能原因;
(3)掌握汽车轮胎异常磨损故障的检修工作方法及诊断步骤。
2.技能目标:
(1)能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四轮定位仪完成车轮定位检查与调整;
(2)能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轮胎拆装机和轮胎气压动平衡仪完成轮胎常拆装与动平衡;
(3)能正确测量轮胎气压及进行轮胎换位;
(4)会按轮胎故障排除的检验标准实施检验,并能向客户解释故障判断及处理结果。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 教学原则
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1)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教学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加强个别指导。要用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看待学生,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激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2. 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着力于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为学生加强交流、互相启发创造条件;在规划落实过程中,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创造条件。
3. 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34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时间30学时,考核2学时,机动2学时。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一) |
汽车故障诊断的基础知识 |
2 |
(二) |
发动机不能起动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
2 |
(三) |
发动机怠速不稳故障检修 |
2 |
(四) |
发动机异响故障诊断与排除 |
4 |
(五) |
发动机水温过高的故障检修 |
2 |
(六) |
发动机机油压力过低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
2 |
(七) |
汽车离合器分离不彻底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
2 |
(八) |
手动变速器挂挡困难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
2 |
(九) |
汽车转向沉重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
2 |
(十) |
汽车制动失灵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
4 |
(十一) |
汽车轮胎异常磨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
4 |
考核 |
2 |
机动 |
2 |
合计 |
34 |
4. 活动建议
(1)以拓展为原则,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知识层次结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2)加强直观性教学,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
5. 教学资源
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发。
五、评价和考核
1. 评价目的
学习评价是为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认识提高、能力提升、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依据。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重要性。
2. 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必须遵循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要调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3. 评价方式
考试形式以平时考核和学期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平时考勤及上课表现等,学期考试则采用试卷考试,让学生结合中国实际,就汽车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等方面进行考核。
4. 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运用评价主要指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技术质量,以及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对学生自身技能的升华起到重要作用。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检修(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电源管理)》
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以目前电动汽车核心技术之一,亦即动力电池及电源管理为教学内容的主题,内容涵盖电动汽车各类动力电池结构、原理、特点、检测及电源管理,采用情境模式编写,每个情境划分若干项目,每一个项目结合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某一种应用,针对性地详解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内容深入浅出,迅速了解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相关新技术及应用情况,不仅满足高职院校教学需要,而且也适合对电动汽车感兴趣的人们阅读和学习。结合企业新的科学技术前沿,并且真实地再现了企业岗位需求,课程内容新颖,选材得当,贴近电动汽车应用的前沿。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
1、熟悉电动汽车各类动力电池结构、原理、特点、检测及电源管理。
2、熟悉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方法及充电基础设施
3、会操作铅酸电池充放电性能测试。
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电源管理维修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项目一 动力蓄电池概论
任务1动力 蓄电池基本知识;
任务2 动力蓄电池类型及性能。
项目二 常见动力蓄电池
任务3铅酸动力蓄电池认知;
任务4碱性动 力蓄电池认知;
任务5锂离子动力蓄电池认知
任务6燃料电池认知;
任务7其他动力蓄电池认知;
任务8动力蓄电池的使用。
项目三 动力蓄电池管理系统
任务9动力蓄电池管理系统基本原理认知;
任务10动力蓄电池管理系统的应用;
项目四 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使用及维护
任务11充电装置的认知;
任务12电动汽车充电桩安全管理;
任务13电动汽车充电。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 教学原则
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1)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教学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加强个别指导。要用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看待学生,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激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2. 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着力于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为学生加强交流、互相启发创造条件;在规划落实过程中,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创造条件。
3. 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34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时间30学时,考核2学时,机动2学时。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一) |
动力蓄电池概论 |
6 |
(二) |
常见动力蓄电池 |
8 |
(三) |
动力蓄电池管理系统 |
6 |
(四) |
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使用及维护 |
10 |
考核 |
2 |
机动 |
2 |
合计 |
34 |
4. 活动建议
(1)以拓展为原则,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知识层次结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2)加强直观性教学,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
5. 教学资源
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发。
五、评价和考核
1. 评价目的
学习评价是为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认识提高、能力提升、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依据。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电源管理的重要性。
2. 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必须遵循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要调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3. 评价方式
考试形式以平时考核和学期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平时考勤及上课表现等,学期考试则采用试卷考试,让学生结合中国实际,就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电源管理等方面进行考核。
4. 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运用评价主要指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电源管理,以及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电源管理对学生自身技能的升华起到重要作用。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是反映现代汽车专业技术发展,突出表现该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方法的一门专业技能方向课,与当今汽车市场紧密接触,和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是汽车专业学生在实习前所应该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将来在工作中运用多的一门课程,是汽车专业的一门技能方向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新发展,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方法及工量具、仪器设备的使用,并对其产生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并且进行的基本的检测判断方法有所掌握。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
- 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方法。
2、会使用汽车检测工具的一般方法,对汽车各零部件进行检修并具备一定的经验。
3、对汽车故障的出现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并利用仪器设备进行诊断维修。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1、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基础
(1)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基本内容,了解汽车故障的分类,掌握汽车故障的成因及变化规律,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种类,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的手段。
(2)教学内容
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基本内容,汽车故障的分类,汽车故障的成因及变化规律,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种类,汽车检测与诊断的手段。
(3)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汽车故障的成因及变化规律,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种类,汽车检测与诊断的手段。
难点:汽车故障的成因及变化规律,汽车检测与诊断的手段。
2、汽车发动机检测与诊断技术
(1)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熟悉发动机密封性检测,熟悉发动机机械故障诊断,掌握汽油机供给系的检测与诊断,掌握柴油机供给系的检测与诊断,掌握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的检测与诊断,掌握润滑系的检测与诊断,掌握冷却系的检测与诊断,掌握启动系的检测与诊断,了解发动机异响的检测与诊断,会发动机综合故障分析。
(2)教学内容
发动机密封性检测,发动机机械故障诊断,汽油机供给系的检测与诊断,柴油机供给系的检测与诊断,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的检测与诊断,润滑系的检测与诊断,冷却系的检测与诊断,启动系的检测与诊断,发动机异响的检测与诊断,发动机综合故障分析。
(3)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发动机密封性检测,发动机机械故障诊断,汽油机供给系的检测与诊断,柴油机供给系的检测与诊断,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的检测与诊断,润滑系的检测与诊断,冷却系的检测与诊断,启动系的检测与诊断,发动机异响的检测与诊断,发动机综合故障分析。
难点:汽油机供给系的检测与诊断,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的检测与诊断,润滑系的检测与诊断,冷却系的检测与诊断,启动系的检测与诊断,发动机综合故障分析。
3、汽车底盘检测与诊断技术
(1) 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掌握离合器的检测与诊断,掌握普通变速器的检测与诊断,了解自动变速器的检测与诊断,了解万向传动装置和驱动桥的检测与诊断,掌握转向系的检测与诊断,掌握制动系的检测与诊断,掌握行驶系的检测与诊断。
(2) 教学内容
离合器的检测与诊断,普通变速器的检测与诊断,自动变速器的检测与诊断,万向传动装置和驱动桥的检测与诊断,转向系的检测与诊断,制动系的检测与诊断,行驶系的检测与诊断。
(3) 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离合器的检测与诊断,普通变速器的检测与诊断,转向系的检测与诊断,制动系的检测与诊断,行驶系的检测与诊断。
难点:普通变速器的检测与诊断,自动变速器的检测与诊断,转向系的检测与诊断。
4、汽车电器系统检测与诊断技术
(1) 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掌握电源系统的检测与诊断,掌握启动系统的故障诊断,掌握仪表、照明、信号报警系统的检测与诊断,了解空调系统的检测与诊断。
(2) 教学内容
电源系统的检测与诊断,启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仪表、照明、信号报警系统的检测与诊断,空调系统的检测与诊断。
(3) 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源系统的检测与诊断,启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仪表、照明、信号报警系统的检测与诊断,空调系统的检测与诊断。
难点:空调系统的检测与诊断。
5、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
(1) 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了解汽车动力性检测,了解汽车燃油经济性检测,了解汽车制动性检测,了解汽车侧滑检测,了解汽车前照灯检测,会汽车排放污染物检测,会汽车噪声检测。
(2) 教学内容
汽车动力性检测,汽车燃油经济性检测,汽车制动性检测,汽车侧滑检测,汽车前照灯检测,汽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汽车噪声检测。
(3) 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汽车动力性检测,汽车燃油经济性检测,汽车前照灯检测,汽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汽车噪声检测。
难点:汽车制动性检测,汽车侧滑检测。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 教学原则
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1)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教学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加强个别指导。要用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看待学生,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激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2. 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着力于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为学生加强交流、互相启发创造条件;在规划落实过程中,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创造条件。
3. 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34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时间30学时,考核2学时,机动2学时。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一) |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基础 |
6 |
(二) |
汽车发动机检测与诊断技术 |
6 |
(三) |
汽车底盘检测与诊断技术 |
6 |
(四) |
汽车电器系统检测与诊断技术 |
6 |
(五) |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 |
6 |
考核 |
2 |
机动 |
2 |
合计 |
34 |
4. 活动建议
(1)以拓展为原则,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知识层次结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2)加强直观性教学,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
5. 教学资源
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发。
五、评价和考核
1. 评价目的
学习评价是为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认识提高、能力提升、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依据。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重要性。
2. 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必须遵循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要调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3. 评价方式
考试形式以平时考核和学期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平时考勤及上课表现等,学期考试则采用试卷考试,让学生结合中国实际,就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方面进行考核。
4. 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运用评价主要指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质量,以及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对学生自身技能的升华起到重要作用。
《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
务
针对中职教育特点和规律,紧紧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能力为本,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全新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鉴于学生已有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课程,通过《汽车检测设备使用与维护》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
1、能正确选择检测设备和工具、量具对车辆进行维护。
2、能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处理使用过的辅料、废弃液体及损坏零部件。
3、能够完成底盘、发动机等相关的维护作业项目。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概述
任务一 顶起位置-预检工作
- 任务说明
- 技术标准与要求
- 实训时间:5min
- 实训教学目标
- 实训器材
- 教学组织
- 操作步骤
- 考核标准
任务二 顶起位置-驾驶人座椅
- 任务说明
- 技术标准与要求
- 实训时间:10min
- 实训教学目标
- 实训器材
- 教学组织
- 操作步骤
- 考核标准
任务三 顶起位置-车门、油箱盖、后部
- 任务说明
- 技术标准与要求
- 实训时间:10min
- 实训教学目标
- 实训器材
- 教学组织
- 操作步骤
- 考核标准
任务四 顶起位置-前部、举升机准备
预起位置-球节、举升准备
- 任务说明
- 技术标准与要求
- 实训时间:10min
- 实训教学目标
- 实训器材
- 教学组织
- 操作步骤
- 考核标准
任务五 顶起位置-发动机机油(排放)、手自动传动桥、驱动轴护套、手动转向机、制动管路、悬架、燃油箱、排气管
- 任务说明
- 技术标准与要求
- 实训时间:10min
- 实训教学目标
- 实训器材
- 教学组织
- 操作步骤
- 考核标准
任务六 顶起位置3-螺母和螺栓、动力转向液、传动皮带、发动机机油排放塞、机油滤清器、举升机
- 任务说明
- 技术标准与要求
- 实训时间:20min
- 实训教学目标
- 实训器材
- 教学组织
- 操作步骤
- 考核标准
任务七 顶起位置4-车轮轴承、轮胎、盘式制动器
- 任务说明
- 技术标准与要求
- 实训时间:15min
- 实训教学目标
- 实训器材
- 教学组织
- 操作步骤
- 考核标准
任务八 顶起位置4-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举升机
- 任务说明
- 技术标准与要求
- 实训时间:15min
- 实训教学目标
- 实训器材
- 教学组织
- 操作步骤
- 考核标准
任务九 顶起位置5-驾驶人座椅、发动机室、每个轮胎位置、举升机;顶起位置6-每个轮胎位置、举升机
- 任务说明
- 技术标准与要求
- 实训时间:10min
- 实训教学目标
- 实训器材
- 教学组织
- 操作步骤
- 考核标准
任务十 顶起位置 7-发动机起动前
- 任务说明
- 技术标准与要求
- 实训时间:10min
- 实训教学目标
- 实训器材
- 教学组织
- 操作步骤
- 考核标准
任务十一 顶起位置7-发动机暖机、发动机暖机后、发动机熄火后
- 任务说明
- 技术标准与要求
- 实训时间:15min
- 实训教学目标
- 实训器材
- 教学组织
- 操作步骤
- 考核标准
任务十二 顶起位置 8-终检查;顶起位置 9-恢复,清洁
- 任务说明
- 技术标准与要求
- 实训时间:10min
- 实训教学目标
- 实训器材
- 教学组织
- 操作步骤
- 考核标准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 教学原则
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1)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教学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加强个别指导。要用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看待学生,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激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2. 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着力于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为学生加强交流、互相启发创造条件;在规划落实过程中,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创造条件。
3. 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34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时间30学时,考核2学时,机动2学时。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一) |
第一章 预检工作 |
2 |
(二) |
第二章 顶起位置-驾驶人座椅 |
2 |
(三) |
第三章顶起位置-车门、油箱盖、后部 |
2 |
(四) |
第四章 顶起位置-前部、举升准备 |
2 |
(五) |
第五章 发动机机油、手自动传动桥、驱动轴护套、转向机、制动管路 |
2 |
(六) |
第六章 螺母和螺栓、动力转向液 |
2 |
(七) |
第七章 车轮轴承、轮胎、盘式制动器 |
3 |
(八) |
第八章 顶起位置-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举升机 |
3 |
(九) |
第九章 顶起位置- 驾驶人座椅、发动机室、每个轮胎位置、举升机 |
3 |
(十) |
第十章 发动机起动前 |
3 |
(十一) |
第十一章 发动机暖机 |
3 |
(十二) |
第十二章 顶起位置-终检查;顶起位置 |
3 |
考核 |
2 |
机动 |
2 |
合计 |
34 |
4. 活动建议
(1)以拓展为原则,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知识层次结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2)加强直观性教学,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
5. 教学资源
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发。
五、评价和考核
1. 评价目的
学习评价是为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认识提高、能力提升、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依据。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技术的重要性。
2. 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必须遵循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要调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3. 评价方式
考试形式以平时考核和学期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平时考勤及上课表现等,学期考试则采用试卷考试,让学生结合中国实际,就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技术等方面进行考核。
4. 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运用评价主要指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技术质量,以及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技术对学生自身技能的升华起到重要作用。
2020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选修课课程标准
专业选修课
(1)汽车装调工;
(2)汽车修理工;
(3)汽车维修业务接待
(4)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检修
(5)汽车生产管理与安全
(6)其他。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汽车装调工 |
掌握汽车整车、零部件、电气设备上网装配步骤、调试方法及工装设备的选择、使用和维护方法,能按照技术要求正确使用工装设备完成整车及零部件的装配和调试作业,会对装配不良的状况进行检验与排除 |
68 |
2 |
汽车修理工 |
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能对汽车进行简单的维护与检测,对简单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的操作能力。会使用常用的工具、量具、仪器和设备;能识别简单的零件图,具有一定的绘图能力。对汽车拆装掌握熟练,工具使用熟练,并利用工具对设备进行初步的维修。 |
34 |
3 |
汽车维修业务接待 |
本课程的任务是将汽车业务接待工作分解为七个项目:服务意识的确立、提供服务产品、优化服务过程,维修预约作业,车辆维修服务接待,增项处理,交车作业、服务跟踪。 |
34 |
4 |
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检修 |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设计,掌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构造,电驱动系统、串联式、并联式和轻度混合动力电驱动的设计方法,能量储存系统,再生制动,燃料电池及其车辆中的应用,以及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设计等,为以后从事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检测、服务、科研等方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
34 |
5 |
汽车生产管理与安全 |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技能方向选修课,使学生充分了解汽车维修生产管理与安全的全过程。它培养学生在掌握汽车运用专业技术的基础上,树立质量观念,建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增进管理竞争意识的重要学科。 |
34 |
6 |
汽车电控技术 |
掌握汽车的基本原理与性能;掌握汽车检测流程、检测规范,以及常见的检测技术、方法和标准;了解汽车检测站管理的相关知识;能对汽车的动力性能、制动性能、前照灯、尾气、侧滑性能等进行正确的检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并依据检测结果给出维修意见 。 |
34 |
《汽车装调工》
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汽车装调工》是反映现代汽车专业技术发展,突出表现该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方法的一门专业技能方向课,与当今汽车市场紧密接触,和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是汽车专业学生在实习前所应该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将来在工作中运用多的一门课程,是汽车专业的一门技能方向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底盘的结构、作用工作原理,拆装顺序,为今后进入企业实训操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
1、掌握汽车装调工主要工作内容及性质。
2、掌握汽车发动机两大机构、五大系统;底盘部分的四大系统的结构原理。
3、对汽车拆装掌握熟练,工具使用熟练,并利用工具对设备进行初步的维修。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第一章 汽车发动机总体构造与工作原理
一、发动机基本术语:上止点、下止点、活塞行程、曲柄半径、气缸工作容积、排量、燃烧室容积、气缸总容积、压缩比。
例:已知某488QA型汽油发动机的活塞行程为90mm,试计算发动机的排量。若此发动机的压缩比为10,试计算燃烧室容积。
二、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进气、压缩、做功、排气
三、汽油机、柴油机的异同点
四、发动机产品编制规则
第二章 曲柄连杆机构
一、功用
二、组成: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
三、气缸体的类型、气缸布置形式、干式与湿式气缸套的区别
四、汽油机对燃烧室的要求
五、汽缸垫、气缸盖的安装方法
六、活塞变形及措施;活塞环三隙及密封原理
七、曲轴飞轮组组成及功用
八、四缸发动机工作循环表
第三章 配气机构
一、配气机构的作用和类型
二、充气效率,及对发动机的影响
三、凸轮轴的布置及其传动
四、气门间隙,及对发动机的影响
五、配气相位概念、配气相位图,及各角度含义
六、气门组、气门传动组的组成及布置
七、如何调整气门间隙。
第四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
一、作用和组成
二、混合气浓度的表示方法
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基本作用
四、汽油机主要排放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
第五章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一、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组成及路线
二、柱塞泵泵油原理
三、喷油器的分类
四、调速器的功用
五、发动机进、排气系统组成
六、柴油机主要排放污染物
七、废气涡轮增压的基本原理及作用
第六章 润滑系
一、润滑油的功用及润滑方式
二、润滑系主要油路及主要部件的作用
第七章 冷却系
一、冷却系的作用及温度对发动机的影响
二、冷却的大小水循环
1、大循环:水套-水泵-节温器-散热器-水套
2、小循环:水套-水泵-水套冷却系的冷却路线
三、冷却系的主要部件的功用
散热器(俗称水箱)、水泵、水管、水套、节温器、百叶窗、水温表和风扇等。
第八章点火系
一、传统点火系的功用及原理
二、传统点火系的主要部件的作用
第九章装配知识
一、概念:装配、零件、组件、合件
二、装配方法及应用
三、常用装配工具
四、装配的一般技术要求
五、装配过程的主要内容
六、螺纹的连接、紧固与防松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 教学原则
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1)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教学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加强个别指导。要用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看待学生,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激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2. 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着力于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为学生加强交流、互相启发创造条件;在规划落实过程中,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创造条件。
3. 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68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时间64学时,考核2学时,机动2学时。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一) |
第一章 汽车发动机总体构造与工作原理 |
4 |
(二) |
第二章 曲柄连杆机构 |
8 |
(三) |
第三章 配气机构 |
8 |
(四) |
第四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 |
8 |
(五) |
第五章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
8 |
(六) |
第六章 润滑系 |
8 |
(七) |
第七章 冷却系 |
8 |
(八) |
第八章点火系 |
6 |
(九) |
第九章装配知识 |
6 |
考核 |
2 |
机动 |
2 |
合计 |
68 |
4. 活动建议
(1)以拓展为原则,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知识层次结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2)加强直观性教学,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
5. 教学资源
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发。
五、评价和考核
1. 评价目的
学习评价是为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认识提高、能力提升、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依据。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汽车装调工技术的重要性。
2. 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必须遵循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要调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3. 评价方式
考试形式以平时考核和学期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平时考勤及上课表现等,学期考试则采用试卷考试,让学生结合中国实际,就汽车装调工技术等方面进行考核。
4. 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运用评价主要指汽车装调工技术质量,以及汽车装调工技术对学生自身技能的升华起到重要作用。
《汽车修理工》
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于维修专业的选修专业课,在本课程设置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个重要环节。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与原理;汽车的维护作业与检测;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
1、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能对汽车进行简单的维护与检测,对简单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的操作能力。
2、会使用常用的工具、量具、仪器和设备;能识别简单的零件图,具有一定的绘图能力。
3、对汽车拆装掌握熟练,工具使用熟练,并利用工具对设备进行初步的维修。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理论部分
1、汽车的总体构造
1.1 汽车类性与型号
1.2 汽车组成与技术参数
1.3 汽车发动机
1.4 汽车底盘
1.5 汽车电气设备
1.6 安全生产知识
1.7 环境保护知识
2、汽车一级维护作业
2.1 汽车一级维护必备的专业知识
2.2 汽车一般维护作业技能训练
3、汽车二级维护作业前的检查
3.1 汽车二级维护前检查必备的专业知识
4、汽车二级维护作业
4.1 汽车二级维护作业必备的专业知识
4.2 汽车二级维护作业技能训练实例
5、汽车小修作业
5.1 汽车小修作业技能必备的专业知识
5.2 汽车小修作业技能训练实例
6、诊断与排除汽油发动机油路、电路故障。
6.1 诊断与排除汽油发动机油路、电路故障理论分析
6.2 诊断与排除汽油发动机油路、电路故障技能训练
7、诊断与排除汽车底盘故障
7.1 诊断与排除汽车底盘故障必备的专业知识
- 诊断与排除汽车底盘故障训练实例
(二)技能操作部分
- 诊断与排除汽油发动机油路、电路故障
- 汽车二级维护作业前的检查
3、诊断与排除汽车底盘故障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 教学原则
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1)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教学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加强个别指导。要用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看待学生,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激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2. 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着力于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为学生加强交流、互相启发创造条件;在规划落实过程中,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创造条件。
3. 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34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时间30学时,考核2学时,机动2学时。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一) |
第一章 汽车的总体构造 |
4 |
(二) |
第二章 汽车一级维护作业 |
5 |
(三) |
第三章 汽车二级维护作业前的检查 |
5 |
(四) |
第四章 汽车二级维护作业 |
4 |
(五) |
第五章 汽车小修作业 |
4 |
(六) |
第六章 诊断与排除汽油发动机油路、电路故障 |
4 |
(七) |
第七章 诊断与排除汽车底盘故障 |
4 |
考核 |
2 |
机动 |
2 |
合计 |
34 |
4. 活动建议
(1)以拓展为原则,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知识层次结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2)加强直观性教学,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
5. 教学资源
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发。
五、评价和考核
1. 评价目的
学习评价是为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认识提高、能力提升、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依据。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汽车修理工技术的重要性。
2. 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必须遵循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要调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3. 评价方式
考试形式以平时考核和学期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平时考勤及上课表现等,学期考试则采用试卷考试,让学生结合中国实际,就汽车修理工技术等方面进行考核。
4. 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运用评价主要指汽车修理工技术质量,以及汽车修理工技术对学生自身技能的升华起到重要作用。
《汽车维修业务接待》
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于维修专业的选修专业课,在本课程设置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个重要环节。本课程的任务是将汽车业务接待工作分解为七个项目:服务意识的确立、提供服务产品、优化服务过程,维修预约作业,车辆维修服务接待,增项处理,交车作业、服务跟踪。通过七个项目的学习及围绕这七个项目展开场景训练,《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的学员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维修服务人员。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
1、了解汽车维修服务意识、优化服务和维修预约服务的过程。
2、能养成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提升职业素质,能熟练应对工作状况。
3、使学生通过技能点的实战训练,打破学生的思维局限,开拓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岗位专项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第一章汽车服务意识的确立
第一节认识汽车服务;教学要求:了解汽车服务内容
第二节服务的营销;教学要求:理解概念
第三节服务产品提供;教学要求:了解服务产品
第二章服务产品的提供
第一节服务产品提供;教学要求:了解服务产品
第二节描述服务过程;教学要求:了解服务过程
第三节了解维修服务接待的主要职责;教学要求:了解相关职责
第三章优化服务过程
第一节服务预约;教学要求:了解概念
第四章维修预约
第一节服来店客户接待;教学要求:了解客户接待
第二节车辆问诊;教学要求:理解概念及流程
第三节了紧急救援;教学要求:了解紧急救援
第四节估价与估时;教学要求:理解概念
第五章车辆维修服务接待
第一节交车作业流程;教学要求:明确流程
第二节保险索赔;教学要求:理解概念及流程
第三节保险理赔;教学要求:掌握方法
第四节异议处理;教学要求:灵活运用
第六章增项处理
第一节跟踪回访;教学要求:理解概念及流程
第二节客户投诉事件处理;教学要求:了解概念及相关案例。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 教学原则
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1)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教学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加强个别指导。要用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看待学生,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激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2. 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着力于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为学生加强交流、互相启发创造条件;在规划落实过程中,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创造条件。
3. 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34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时间30学时,考核2学时,机动2学时。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一) |
第一章 汽车服务意识 |
5 |
(二) |
第二章 汽车服务产品的提供 |
5 |
(三) |
第三章 优化服务过程 |
5 |
(四) |
第四章 维修预约 |
5 |
(五) |
第五章 车辆维修服务接待 |
5 |
(六) |
第六章 增项处理 |
5 |
考核 |
2 |
机动 |
2 |
合计 |
34 |
4. 活动建议
(1)以拓展为原则,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知识层次结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2)加强直观性教学,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
5. 教学资源
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发。
五、评价和考核
1. 评价目的
学习评价是为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认识提高、能力提升、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依据。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的重要性。
2. 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必须遵循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要调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3. 评价方式
考试形式以平时考核和学期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平时考勤及上课表现等,学期考试则采用试卷考试,让学生结合中国实际,就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等方面进行考核。
4. 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运用评价主要指汽车维修业务接待质量,以及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对学生自身技能的升华起到重要作用。
《汽车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检修》
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于维修专业的选修专业课,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池及控制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设计,掌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构造,电驱动系统、串联式、并联式和轻度混合动力电驱动的设计方法,能量储存系统,再生制动,燃料电池及其车辆中的应用,以及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设计等,为以后从事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检测、服务、科研等方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
1、掌握电动汽车构造,了解电驱动系统组成。
2、掌握串联、并联和轻度混合动力电动驱动的设计方法。
3、掌握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了解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设计。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共分七章教学内容,对每章内容均要求了解和掌握。
- 大气污染
- 全球变暖及石油资源
- 第三节应对环境和石油能源问题关于交通运输工具发展策略的重要性。
- 电动车及混合动力汽车发展史
- 燃料电池车的历史
- 电动汽车的结构
- 电动汽车的性能
- 正常行驶下的牵引力
- 能力消耗
- 直流电动机驱动
- 感应电动机驱动
-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
- 开关磁阻电动机驱动
- 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的概念
- 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的构造
-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的设计
-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的设计
- 轻度混合动力电驱系的设计
- 制动中的能力耗损
- 前后轮上的制动功率和能量
-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制动系统
-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电位及电流电压曲线
- 燃料和氧化剂的消耗
- 燃料电池系统特性
- 燃料电池技术
- 燃料供应
- 无氢燃料电池
-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系的设计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 教学原则
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1)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教学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加强个别指导。要用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看待学生,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激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2. 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着力于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为学生加强交流、互相启发创造条件;在规划落实过程中,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创造条件。
3. 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34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时间30学时,考核2学时,机动2学时。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一) |
第一章 环境影响与现代交通运输的历史 |
4 |
(二) |
第二章 电动汽车 |
4 |
(三) |
第三章 电驱动系统 |
4 |
(四) |
第四章 混合动力电驱系结构和设计 |
4 |
(五) |
第五章 能量存储 |
4 |
(六) |
第六章 再生制动的基本原理 |
5 |
(七) |
第七章 燃料电池汽车及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设计 |
5 |
考核 |
2 |
机动 |
2 |
合计 |
34 |
4. 活动建议
(1)以拓展为原则,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知识层次结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2)加强直观性教学,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
5. 教学资源
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发。
五、评价和考核
1. 评价目的
学习评价是为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认识提高、能力提升、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依据。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的重要性。
2. 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必须遵循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要调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3. 评价方式
考试形式以平时考核和学期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平时考勤及上课表现等,学期考试则采用试卷考试,让学生结合中国实际,就汽车新能源等方面进行考核。
4. 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运用评价主要指汽车新能源技术质量,以及汽车新能源对学生自身技能的升华起到重要作用。
《汽车生产管理与安全》
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技能方向选修课,使学生充分了解汽车维修生产管理与安全的全过程。它培养学生在掌握汽车运用专业技术的基础上,树立质量观念,建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增进管理竞争意识的重要学科。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
1、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
2、掌握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和安全管理的基本理念。
3、熟悉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控制过程。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第一章 企业管理概论
1.1企业管理基本概念
一、企业与企业管理的概念
二、企业管理的基本任务
三、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
1.2工业企业管理的发展过程
一、传统管理阶段
二、科学管理阶段
三、现代管理阶段
1.3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机构
一、设置企业管理机构的基本原则
二、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机构设置
第二章 企业经营管理
2.1汽车维修业现状及行业特点
一、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现状
二、汽车维修行业特点
第三章 生产技术管理
3.1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管理
一、生产计划
二、生产进度与生产安全管理
三、生产物资管理
3.2汽车维修企业的技术管理
一、技术管理基本任务
二、技术管理的组织机构与岗位职责
第四章 质量管理与质量检验
4.1汽车维修质量管理概述
一、质量管理
二、质量管理的发展情况
4.2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
第五章 汽车维修物资管理
5.1汽车维修物质管理
一、汽车维修设备的分类
二、汽车维修设备安全管理
第六章 企业财务管理
6.1汽车维修企业的财务管理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和任务
二、企业财务管理机构和制度
6.2汽车维修企业的财务分析简介
第七章 人力资源管理
7.1劳动保护与劳动保险
第八章 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
二、企业生产安全管理
第九章 企业开业及行业管理简介
一、汽车维修企业开业条件
二、汽车维修企业开业及审验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 教学原则
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1)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教学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加强个别指导。要用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看待学生,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激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2. 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着力于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为学生加强交流、互相启发创造条件;在规划落实过程中,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创造条件。
3. 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34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时间30学时,考核2学时,机动2学时。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一) |
第一章企业管理概述 |
4 |
(二) |
第二章 企业经营管理 |
3 |
(三) |
第三章 生产技术管理 |
3 |
(四) |
第四章 质量管理与质量检验 |
4 |
(五) |
第五章 维修物资及设备管理 |
3 |
(六) |
第六章 企业财务管理 |
3 |
(七) |
第七章 人力资源管理 |
2 |
(八) |
第八章 企业文化建设 |
4 |
(九) |
第九章 企业开业及行业管理简介 |
4 |
考核 |
2 |
机动 |
2 |
合计 |
34 |
4. 活动建议
(1)以拓展为原则,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知识层次结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2)加强直观性教学,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
5. 教学资源
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发。
五、评价和考核
1. 评价目的
学习评价是为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认识提高、能力提升、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依据。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汽车维修生产管理与安全的重要性。
2. 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必须遵循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要调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3. 评价方式
考试形式以平时考核和学期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平时考勤及上课表现等,学期考试则采用试卷考试,让学生结合中国实际,就汽车维修生产管理与安全等方面进行考核。
4. 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运用评价主要指汽车维修生产管理与安全技术质量,以及汽车维修生产管理与安全对学生自身技能的升华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