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学与传媒学院简介
文学与传媒学院现有教职工69人,其中,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14人,博士23人(含4人在读),硕士26人,硕士生导师6人,广西“十百千”第二层次人选1人,广西高校卓越学者2人,百色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广西高校特色研究团队2个,广西文科中心特色研究团队1个。聘请多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等各级科研项目近50余项,出版专著12部,主编或参编教材8部,发表论文300多篇,获科研教学成果奖50多项。有多位教师获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广西、百色市和学校先进教师、先进党员、“教学名师”等光荣称号。
学院设有文学、语言学、民族文化、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5个教研室和1个实验中心,拥有“中国--东南亚跨境民族文化遗产特色研究团队”和“传统·地方·国际交融的岭南与东盟文学交流互动创新研究团队”2个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以及校级特色研究团队“桂西南语言文化特色研究团队”,拥有语言研究所、右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及广西高校优势特色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西南边疆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广西文科中心的签约基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被列为学校硕士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单位。
学院开设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三个本科专业和汉语、新闻采编与制作2个专科专业,现有在校生1326人。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分为师范和非师范两个方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国内学习3年,国外实习1年。
学院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良好,建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图书阅览室、数字化语言实验室、汉语言文学综合实训室、语言技能综合实训室、中华才艺实训室、文传影像实训室、文秘实训室,融媒体中心等,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在人才培养上,学院注重加强校校、校企合作,与泰国等东盟国家的30多所中学签订文化交流和教育实习合作协议,建有田林县初中、百色市五中2个自治区教师教育示范基地,与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签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协议,与百色市电视台、右江日报社、广西田东启慧教育培训学校、广西艾迪优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广西韵影传媒文化有限公司、广西僚家香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百色市百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10多家单位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产学融合、协同育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结合专业特点,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成立有《风景》文学社、星空话剧社、通讯社、语言文字研究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等学生社团,“风景”文学院刊、“春语”诗文朗诵比赛、“秋思”辩论赛、“星空杯”话剧大赛、汉字英雄大赛、成语大赛等已成为学院的精品文化活动。同时,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并加强指导,在各级各类主题演讲大赛、教学技能大赛、信息技术运用大赛、朗诵比赛、商务秘书大赛、“挑战杯”大赛、微电影制作大赛、微视频大赛,以及“互联网+”、“创青春”等创新创业大赛中均取得多个奖项。学生综合素质较高,考研录取率逐年提升,就业率年均达94%以上。
二、各专业介绍
1.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专业面向社会实践,本着服务社会的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理论素养,知识面宽,实际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创新精神和百色精神,能深入基层,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宣传、管理以及文化教育、新闻传媒等方面实际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等课程。
专业优势特色:本专业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与专业的教学队伍,“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获自治区优势重点学科,建立有数字化语言实验室、汉语言文学综合实训室、语言技能综合实训室,拥有语言研究所、右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是西南边疆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广西文科中心的签约基地。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面向中学、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文艺出版等单位就业,也可以继续攻读文学及相关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2.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 本科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素质良好,掌握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语文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前沿和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熟悉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师范生技能,具有能深入基层中学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教研和其他教育工作,以及在文化、宣传部门和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汉语言文字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百色精神,能深入基层中学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教研和其他教育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现代汉语、系列写作、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等课程。
专业优势特色:本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与专业的教学队伍,师范生教育经验丰富,建有2个自治区教师教育示范基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获自治区优势重点学科,拥有语言研究所、右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是西南边疆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广西文科中心的签约基地。
就业方向:中小学语文教育、语文教学研究机构、教育管理部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文员,也可以继续攻读文学及相关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素质良好,注重汉英、汉泰(汉老、汉越)等双语教学能力,具有较扎实的汉语、英语、泰语(老挝语、越南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具有创新精神和百色精神,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或在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写作基础、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语言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概论、语言学概论。
专业优势特色:“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被列为学校硕士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单位,拥有“中国--东南亚跨境民族文化遗产特色研究团队”和“传统·地方·国际交融的岭南与东盟文学交流互动创新研究团队”2个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建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图书阅览室、中华才艺实训室。同时我院与泰国多所大学以及地方教育机构签署了联合办学和就业协议,每位学生均有多次到泰国学习、交流与实践机会。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在国内外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也可面向各中小学校、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一般企事业单位就业,也可以继续攻读文学及相关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4.新闻学(本科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融媒体传播变革和社会发展需要,熟悉我国新闻法规、宣传政策,掌握系统的新闻学理论知识和较强的采、写、编、评、运营等新闻业务能力,具有百色精神和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服务百色,辐射广西,能在各级新闻单位和各类新媒体机构担任新闻记者、编辑,以及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转播管理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新媒体概论、传播学概论、摄影摄像基础、新闻摄影与摄像、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排版、新闻评论、融合新闻学、新媒体运营。
专业优势特色:拥有设备先进齐全的多功能演播室,建有文传影像实训室、融媒体中心,配备有专门的实训指导老师,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能力,教、学相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新媒体技能的培养,增强校地、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效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与多家电视台、电台、网络及报社等签署教学实践合作协议,提供实际操作平台。
就业方向:毕业后能胜任系统和新闻单位、广告公司、数字新媒体行业、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的编辑、记者、节目主持、文秘等工作。
5.汉语专业(专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多方面需要,掌握扎实的汉语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汉语表达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能深入基层,具有百色精神和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在文化、教育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汉语言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基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等课程。
专业优势特色:以本科的要求和资源来培养专科生,使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培养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文学素养和应用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就业方向:该专业面向学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等行业从事语文教育教学、文字、行政管理等相关工作。
6.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专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正确的政治立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熟悉我国新闻法规、宣传政策,掌握系统的新闻学理论知识和较强的采、写、编、评、运营等新闻业务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百色精神,能胜任电视台、电台、网络传媒、报社等新闻媒体工作的,适应新媒体传播变革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性.基层化.应用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广告学概论、摄影摄像基础、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电视节目制作、广告文案写作。
专业优势特色:拥有设备先进齐全的多功能演播室,拥有设备先进齐全的多功能演播室,建有文传影像实训室、融媒体中心,配备有专门的实训指导老师,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能力,教、学相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新媒体技能的培养,增强校地、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效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与多家电视台、电台、网络及报社等签署教学实践合作协议,提供实际操作平台。
就业方向:本专业主要面向一般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报社、杂志社、基层电台电视台等从事新闻采编、文秘、关公、广告等工作。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