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一) 专业简介
我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是教育部2018年第二批设立该专业的25所院校之一,2019年开始招生。该专业始建于1987年设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原经济信息管理)本科专业,在学科分类上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1998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校设立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评校级重点学科。2020年学校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归入国际经管学院,整合学校经济、商科、管理和计算机学科的资源优势,强化学科交叉,积极引进海内外高水平师资队伍,实施四年一贯的“本科生导师制”,并融入国际化课程内容及产学研融合环节,实现以创新实践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和科研单位输送社会急需的大数据人才。
(二) 培养目标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采用“厚基础、重管理、深融通、精应用”的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适应大数据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基础和理工科思维能力,掌握大数据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管理技能,熟悉财经领域相关知识,能够创造性地解决经济、金融、管理、食品等领域的数据应用与管理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三) 特色与优势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依托我校在经管、财经、商科、计算机和食品等优势学科,从师资队伍组建、课程体系设置、优势学科融合、培养模式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等多个层次贯彻全方位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特色与优势如下:
1.导师全程化:本专业实施四年一贯的“本科生导师制”,突破传统阶段性、单一导师制,为各年级的每一名学生分别配备学业导师、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由学院骨干教师及业界专家担任,从学业规划、科研实践、职业选择等方面给予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国际化试点:本专业融入国际化课程内容及英文授课环节,部分课程采用全英文或双语教学,教材和教学方法与国际接轨。此外,本专业一直与国外大学保持着密切的学生交往和合作关系,学生可参与“2+2”、“3+1”等国际交流项目促进学生短期或长期的学习交流。
3.产学研融合:本专业依托我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团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食品安全大数据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级多维度全过程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多个实验及科研平台,聘请国内外一流师资和有影响力的业界专家为实验班学生授课,通过科研竞赛、学术研讨及实习实训等多种方式开展产学研融合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个性化培养:在强调培养学生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基础上,突破“专业”培养理念,打造“模块化”课程体系,基于“厚基础、宽口径、高起点、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每位学生提供灵活设计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使学生掌握利用大数据技术完成经济管理活动的各种数据分析与决策方法,实现以创新实践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 师资力量
本专业积极引进海内外高水平师资队伍,2020年计划引进具有相关学科背景、良好的研究潜力和高质量教学能力的海外博士后、海外博士和有海外留学或访学(一年以上)经历的国内知名高校博士或博士后10人,并聘请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业界专家担任客座教授,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分别来自美国奥本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
(五) 主干课程
基础课程模块包括操作系统、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离散数学、人工智能导论等;
经济管理类课程模块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双语)、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
大数据技术课程模块包括Python程序设计、程序设计语言、机器学习、Nosql数据库、Hadoop基础等;
大数据应用课程模块包括大数据商业分析、数据挖掘(双语)、金融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金融风险管理、大数据创新实践、大数据分析实训等。
(六) 实践教学
本专业打造“课程实验+科研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的四级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为本科生提供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数据挖掘实验、Hadoop基础实验等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依托我校的国家级、省部级平台指导学生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设计“第二课堂”实践环节,如创业与实践协会的各类活动;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组织和指导的各类讲座、沙龙、企业参观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与北京医麦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实习基地,为本科生提供参观、考察及实习机会。
原标题:2020年北京工商大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